大學生如何處理二手書調查

123圖書館發表於2012-08-02

每年畢業生離校時,都會自發形成一個簡單的二手書市場。對這個市場進行簡單的經濟分析,即有助於我們對這個校園市場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又有助於提高我們使用學過的經濟學知識考察身邊經濟現象的意識。

對於畢業生來說,他們的普遍選擇是,先擺攤將二手書向低年紀的學生出售,然後把賣不出去的按重量低價賣給廢品收購者。為了便於分析,對這個市場做以下幾條簡單假設:

1、對於流通在市場上的每一本書,賣給學生的價格都大於廢品收購者。即畢業生採取的是價格歧視策略。

2、市場中不存在由於人情而低價或贈送的現象。即市場主題之間都是嚴格的市場交易關係。

3、畢業生把所有不想保留且未出售給學生的二手書全部賣給廢品收購者。即市場能夠實現自我出清。

4、不存在學生向廢品收購者低價買書想象。

總的說來,二手書市場是一個等夠實現低價出清的市場。從供給上來說,畢業生的單位供給成本為零。他們要想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必須實行價格歧視政策(儘量的將二手書出售給學生),軋平市場中潛在的消費者剩餘。

一.市場定價機制分析

人們購買書的動機在於預期所購買的書會給他帶來一定的效用,我們把這種效用的價格反映稱之為內在價值。顯然,一本書的內在價值並不等於他的定價。當我們覺得某一本書很貴,就是說明對此書的預期內在價值小於它的定價。對處於消費者地位的學生來說,他們普遍會低估二手書的價值,而高估新書的價值。兩者之間的差額稱為二手摺價。因此學生在二手書市場上的需求價格應按以下公式計算:

需求價格P=預期內在價值—二手摺價

對於理性的畢業生來說,由於他們供給每一書的成本可以看作是零,因此對每一本書的供給價格應該是預期學生的內在價值減去一定的二手摺價。因此當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相匹配時,交易就會成功。

二.市場主體分析

對於處於市場供給地位的畢業生來說,普遍存在惜賣心理。產生這種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己高價買的書要以低價賣出而產生的不平衡心理,或者是要賣掉自己用了很長時間的書的失落感,等等。

我們把畢業生按理性程度將其分為以下幾種:

1、 完全非理性者。這類畢業生受惜賣心理影響較大,把二手書的價格和新舊程度作為依據制定出售價格,但這兩個因素並不是影響需求價格的主要因素。

2、 非理性者。這類畢業生往往以很低的價格將能賣掉的書賣掉。不受惜賣心理影響。

3、有限理性者。這類畢業生定價時會預期學生的內在價值,但由於受惜賣心理影響,不減或減很少一部分的二手摺價。

4、理性者。這類畢業生了解市場,受惜賣心理影響較小。他們會先預期學生的內在價值然後在根據情況指定二手摺價。

對於需求者學生來說,他們的需求型別大體有以下兩種:

1、目的性需求。購買二手書有一定的目的性,如所選課的專業書。

2、不確定性需求。進入市場前沒有一定的目的性,屬於臨時產生的需求。

三.市場客體分析

儘管二手書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但我們可以根據起內在價值的大小和需求範圍分為以下幾種:

1、優質品。這類二手書是那些對畢業生,學生來說都普遍擁有內在價值的書,較為珍貴。比如說,經典的國外原版教科書,名著,工具書,以及有珍藏價值的書。

2、 一般品。是指那些雜誌,小說等休閒讀物。這類說多為一次性讀物,對畢業生來說已經具有很少或不具有內在價值,但對學生來說具有相當的內在價值,頗具吸引力。

3、不完全次品。大多數為專業課本,過時的考試資料。它們的價值在於對的定的一小部分學生具有相當內在價值,但由於範圍太小,供求雙方難於匹配,從而找不到對應買主而變為完全次品。

4、完全次品。這是一些除了廢品收購者,誰有不感性趣的書。如我用過的大學體育課本。

四.市場均衡分析

二手書市場作為一個自發形成的臨時性市場,具有以下的特點:

1、沒有一個準確的地點,而是散落在校園的各個角落,不容易查詢的各種型別書的具體地點。

2、畢業生沒有固定的擺攤時間,隨機性很大。且經常是因為沒有時間而退出市場,將書全部賣給廢品收購者,從而實現清倉。

3、學生和畢業生都是臨時性從事交易,不會認真關注市場的各種相關資訊。

因此,可以說,這是一個具有嚴重資訊缺陷的不規範市場,必然結果是斜率低下,市場功能難以發揮。

我們先從市場客體為出發點進行分析。

對於優質品來說,因為它本身就對畢業生來說就具有相當的價值,而且作為使用者,畢業生很清楚地知道每一本這類書的真實內在價值。因此在出售這類書時,受惜賣心理的影響非常大,會制訂較小二手摺價,從而預期出一個很高的心理底價。而學生就不一樣了,他們普遍因為不瞭解這種型別的書的內在價值,因此會將其像一般二手書一樣的對待,從較低預期內在價值減去較大二手摺價的情況下出發,給出較低的心理報價。供求雙方會出現難以匹配的狀況,交易普遍不成功,大多數優質品退出市場。從另一個方面說,大多數畢業生在進入市場時,就會預料到這種情況會發生,因此就不把優質品帶入市場。而次品和完全次品正好相反,因為它們對畢業生已經沒有任何內在價值,只要賣出就能增加自己的得益,因此傾向帶入儘可能多的完全次品和不完全次品。總體上造成市場二手書次品充斥,陷入“檸檬市場困境”。

一般品的交易一般是由於學生的不確定性需求引起的,故它的潛在購買人群是所有進入市場的學生。作為休閒性讀物,一般品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畢業生對此的預期內在價值也不高,因此這類書是最容易成交的。而對於不完全次品卻正好相反,它的交易主要是目的性需求帶來的,潛在顧客群體較小,在加上市場的資訊缺陷,大大降低了交易機會的出現。同時,因為存在著特定的需求,畢業生會大大提高預期內在價值和減少二手摺價。學生因為是被動性需求,對內在價值預期不高,同時因為是為了節省購書費用而進入市場,故對二手摺價預期很大。如果雙方都不願意妥協的話,交易就不會發生。結果是交易成功的比率會低於一般品,這也算是不完全次品悖論吧。

大多數不完全次品會因不能實現交易而成為完全次品。可以說二手書市場基本上就是次品的市場。對於次品,也只有廢品收購者感興趣了。

再從市場主體進行分析。

從上面的分析可之,二手書市場能夠實現交易成功的主要是一般品和不完全次品,都是富有彈性。因此,價格是能不能實現較大交易量的主要因素。從我們對畢業生的分類上來看,非理性者是最容易實現最大交易量的。因為二手書的供應成本為零,相比其他型別的畢業生而言,能夠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是非理性者。

五.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校園二手書市場是一個存在資訊缺陷,效率低下的臨時性市場,市場功能是不可能較理想發揮的。這個市場最終的結果是絕大部分進入市場的二手書以原料價格賣給廢品收購者,許多書的內在價值不能夠在市場中實現,不僅畢業生和學生的利益都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而且雙方利益之和也是非常小的。

如果對這個市場進行一定的規劃,如指定集中的交易時間和交易地點,不同專業的畢業生在規定的地點擺攤,則一定程度提高市場的執行效率。不過這需要一定的組織性,在這個自發的市場上是難以實現的。

如果學生要實現自身利益最大話,最極端的做法是拒絕向畢業生買書,等二手書流通到廢品收購者手裡時,再從那裡低價購買,可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話,不過這會產生很大的擠出效應,即有較大價值的二手書不會進入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