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十誡:第七誡:不可不關注生活和親近大自然

海微發表於2012-09-05

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約翰福音》 7:37-38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 6:26”。從《聖經》耶穌用的比喻來看,不難察覺出耶穌是個關注生活、親近自然的人。觀察“天上的飛鳥”、觀察田裡的麥子和稗子(稗子的比喻)、觀察農夫的撒種(撒種的比喻)、觀察葡萄樹等等。天堂或真理就像個迷,活著的人好似永遠無法真正得知。耶穌正是用這些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大自然裡隨處可看的事物來比喻,形象化、具體化、生活化,讓我們明白得更真切。

“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哥林多前書》 11:1”保羅寫信給哥林多的教會,要信徒效法基督耶穌。耶穌親近自然、觀察自然。看這節經文時,一般想到的會是要效法耶穌的大愛,效法耶穌的聖潔,難以想到要效法耶穌去親近自然、觀察自然。“效法基督”,就像以耶穌為標竿,“向著標竿直跑”。效法基督定然是效法是基督耶穌的一切。這一切,自然也包括效法基督耶穌的關注生活、親近自然。

其實,不僅僅是基督信徒應該學耶穌關注生活、親近自然,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效法耶穌關注生活、親近自然。程式是對大自然的模擬、是把現實生活搬進了程式碼,又服務於現實生活,用於管理人類擁有來自大自然資源。自然,作為程式設計師,更是應如此這般的去親近生活、親近自然,觀察生活、觀察自然。

自然界裡“日頭出來,日頭落下”(傳道書1:5),現實生活有“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傳道書1:4)。在“出來”和“落下”之間不斷的迴圈,在“過去”和“又來”之間不斷的輪迴。程式語言效法自然,模擬生活,也有迴圈的結構。自然界裡“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拉太書6:7),人生在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程式語言,仿照自然,仿照現實,有輸入和輸出。輸入決定輸出,輸入的是什麼,輸出的就是什麼。自然界裡,鳥在天上飛、魚在海里遊、獸在地上走,“各從其類”。人也分三六九等。“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同樣的,在程式碼結構裡,顯示的檔案放在同一個路徑下,配置的檔案放在同一個路徑下,分門別類。

軟體是對現實世界的模擬。可以把現實世界搬程式序,也可以在程式中看到現實世界的影子。程式設計師,就像一個翻譯員,把現實生活翻譯成程式,翻譯成軟體。程式設計師,又像一箇中間橋樑,介於現實世界和軟體世界之間的橋樑,連線著一個真實的現實世界和一個虛擬的程式碼世界。諸如把把英文翻譯成中文,作為翻譯員,自然要懂英文,也要懂中文。作為翻譯員,不只是懂一點,還要非常熟悉。類似的,作為程式設計師,一個介於現實世界和程式碼世界的翻譯者,不僅要懂程式語言,也要熟悉大自然的語言,現實生活的語言。不僅要懂,也是要非常熟悉,甚至要精通。

如果一個程式設計師不僅熟悉程式語言、精通程式語言,而且也讀懂了大自然的語言、現實生活的語言,那麼工作起來,自然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詩篇》 104:24”大自然,就是上帝送給人類的第二本《聖經》,充滿了豐富,充滿了奧祕,又如詩如畫,程式設計師一旦接上了這個活水源頭,“耳聞成聲,目遇成色”,那麼其腦中的靈感、腦中的豐富,自是如蘇軾所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