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書之V:開源經濟學

海興發表於2012-12-26

原文:Joel on Software:Strategy Letter V

我在大學裡選了兩門經濟學入門課:巨集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巨集經裡都是“低失業率導致通脹”這種經不起推敲的理論。而微經課上講的東西既有趣又實用。全是關於供求關係的概念,有趣,管用。比如你的競爭對手降價了,如果你不跟他打價格戰,東西就賣不出去。

在今天這篇文字中,我會講講微經中一個概念怎麼解釋電腦公司一些熟悉的現象。一路走來,我發現開源軟體裡有些事挺有意思,那就是:大多數大筆砸錢開發開源軟體的公司都是因為這種商業策略對他們有益,而不是因為他們突然不再信奉資本主義,愛上了自由的權利。1

1 請參見 Free as in Speech和Free as in Beer的區別

市面上的所有產品都有替代品和補充物。替代品是那種首選產品太貴時你會買的另一種產品。比如雞肉就是牛肉的替代品。如果你是養雞專業戶,牛肉漲價時,人們會更傾向於雞肉,你的銷量就會上去。

補充物是通常跟著產品一起採購的另一種產品。汽油和車就是互為補充的。計算機硬體是作業系統的經典補充物。而幫你看孩子的保姆就是高檔餐廳裡晚宴的補充物。在小鎮上的五星級酒店推出情人節買一贈一的促銷活動時,本地保姆的價格就會翻番(實際上,9歲的大孩子可能要先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其它的都一樣,當補充物降價時,對產品的需求就會上升。

這很重要,為了防止你因為打瞌睡漏掉它,請允許我再重複一次。當補充物降價時,對產品的需求就會上升。比如說,如果去邁阿密的機票便宜了,那當地的賓館生意就會變好。因為會有更多的人飛到邁阿密,他們要找地方住下。電腦便宜了,買的人多了,他們都需要作業系統,所以對作業系統的需求就會變多,也就是說作業系統要漲價了。

說到這兒,人們通常都會試圖混淆視聽,說,“啊!但Linux是免費的啊!”OK,首先,經濟學家在提到價格時,他們是指總價,包括那些很微妙的事情,比如設定所佔用的時間,再次培訓佔用的時間,改變已有流程佔用的時間。我們願意把所有這些事情叫做“總體擁有成本。”

其次,那些倡導者用免費的啤酒的理論,試圖使自己想象他們不受經濟規律的約束,因為他們有一個可以乘以任何事的0。這裡有個例子,Slashdot 問Linux 的開發者Moshe Bar,Linux核心將來是否會跟現有的裝置驅動相容,他說沒這個必要。“商業軟體中經過除錯的程式碼一行的資費能達到50到200美元。這樣的價格對開源軟體不適用。”Moshe 接著宣稱每一個讓所有現有驅動過時的Linux核心版本都沒關係,因為重寫現有驅動的成本是0。這根本就不對。他基本上就是在說花少量時間程式設計讓核心向後相容跟花費大量時間重寫所有驅動是一樣的,因為這兩個數乘以它們的“成本(他認為是0)”都還是0。這顯然是謬論。開發人員花費成千上萬個小時修改現有裝置驅動終歸要消耗一些東西吧。並且在弄完之後,Linux將來還會再次變成殘廢,因為它不支援現有硬體。用所有這些“零成本”的工作使Gnome變得更好難道不好嗎?或者支援新硬體?

除錯過的程式碼不是免費的,不管是商業的還是開源的。即便你不付錢,它還有機會成本,有時間成本。願意從事開源軟體工作的程式設計人才數量有限,開源專案彼此還在爭奪這些有限的程式設計資源,只有最受歡迎的專案才能爭取到足夠多的志願者。總而言之,我不太會被試圖提供免費啤酒軟體這種野生經濟的人打動,因為對我來說,他們只是犯了除0錯誤的人。

開源擺脫不了重力或經濟法則。在這一點上我們已經見過Eazel, ArsDigita, 前身為VA Linux的公司以及很多其他探路者的經歷了。但在開源世界裡仍然發生著極少有人能真正看懂的事情:很多大型公眾公司,揹負著追求股份價值最大化的責任,仍然投入大量資金支援開源軟體,通常是付錢給大型程式設計師團隊做開源軟體的開發。補充物原則可以解釋這一現象。

再說一次:補充物降價時,對產品的需求就會上升。一般而言,一個公司的策略在於儘可能降低補充物的價格。理論上可持續的最低價格應該是“大宗商品價格”-- 在有一大群競爭對手提供一樣的貨物時出現的價格。所以:

聰明的公司會盡量把他們產品的補充物變成大宗商品。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對你的產品的需求就會增長,然後你就可以收更多錢,賺個盆滿缽滿。


好長,就到這裡,就到這裡,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