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數學——電腦科學基礎 審讀有感

staryin發表於2013-02-05

前兩天,在微博上發現圖靈社群招募讀者審讀《具體數學——電腦科學基礎》一書,我為之一怔,這本書竟然出中文版了!

第一次接觸到具體數學,是在2006年。那時候,作為學校ACM/ICPC競賽隊的成員,我們被教練告知,需要選修一門新的數學課,叫《CONCRETE MATHEMATICS——A FOUNDATION FOR COMPUTER SCIENCE》。大家當時雖然對寫程式還有一點心得,數學方面有些隊員也頗有研究,但確實沒有人聽說過這一門課程,我們一致認為,這是一本和《離散數學》差不多的教材。上課的是一個退了休的老教師(沒有退休的老師壓力大,沒空研究這個吧 O(∩_∩)O),因為是小班化教學的原因,我們上課的方式不是傳統的老師教授,學生聽寫的模式。我們事先在課前自己做了些研究,然後上課時,針對有些問題,或者大家一起討論,或者諮詢老師。老師當然會事先給我們佈置需要自學哪幾個章節。事先自學的時候,我們拿到的教程是具體數學的英文版第二版,應該說,這本書是非常嚴謹的,邏輯條理都非常清晰,而且大多數的主題都是我們所熟悉的(粗看一眼目錄)。但自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們過於的樂觀了,這本書並不是非常適合於自學。原因有兩點:1)大量的英文無疑拖慢了學習的進度很效率(可能因為鄙人英文一般),2)主題雖然都很熟悉,但難度跳躍大,需要有人指點,課後習題尤其不容易做。我們的困難,我相信也是老師的困難,所以這門課在開設了一個學期後,就草草收場,聽說以後再也沒有開過。當時,我們主要學習的範圍從第一章的Recurrent Problems到第五章的Binomial Coefficients。所以這一次,我提出申請審讀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內容。一來是讀一下自己當年沒有學過的內容,而來也是看下翻譯成中文後的具體數學,是否更有利於學生的自學。

我在圖靈社群之前審讀過《演算法》和《提速C程式》,應該說審讀過程是相當輕鬆的,猶如讀一本簡易的教材。這次審讀《具體數學》,雖然讀書的速度有了大幅的提升,(我記得以前在學校,有時候一個星期抽一些時間,也只能讀一個章節的幾個小節,而這一次在五天時間內,卻可以看完兩個章節),但讀書的過程著實感覺到了累,首先有的段落自己明明知道是什麼意思,看著翻譯的表達總覺得那裡有些不對,但如果讓我自己翻譯,可能更要遜色不少。比如第六章,對於公式6.3的遞迴解釋,就會把人看暈(我看了下原文,翻譯可能更希望忠實於原著),但其實像6.3這樣的遞迴公式,縱觀整本書,應該來說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公式,遺憾可讀性依然不高。其次,我認為,這本書的讀者範圍其實並不像《演算法》等書來得如此寬泛,有時候看到它的副標題說是“電腦科學基礎”,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本書會類似於一本科普大眾的讀物。但其實,此書功力非常之深厚,如果真的想讀懂一章甚至於一節的話,花任意多的時間都不是過分的。如果有時間的話,書中的每一個公式大家都可以嘗試著自己推導一下,每一個場景,大家也可以進行舉一反三。如果你認為你自己屬於快速閱讀型別的讀者,我想這本書不是很適合你。你可能需要拿出大學時代學習《數學分析》的勁頭去研究它(個人認為拿出學《高等數學》的勁頭都是不夠的)《具體數學》是一本需要慢慢體會和品位的教材,當然裡面也有一些現成的結果你可以拿來運用,但確實,個人認為它更偏向於理論而非應用(雖然它的書名看上去和應用更沾邊)。所以還是請那些《21天學通*》的愛好者們要止步。

最後說一下審稿的感覺,我指的就是翻譯質量,也就是正確率,極其高!我通篇幾乎沒有發現什麼大的錯誤,每一個公式我仔細看過,每一句話也讀過,很難找出明顯錯誤,看來譯者是花了苦功夫的,確保了原著的質量。這和我之前的審讀經歷截然不同,當然我不是說之前的錯誤多,但至少這一次,我認為是基本無可挑剔(可能水平也有限,發現不了)。所以最後和只能很遺憾的寄回審讀材料,上面只做小部分的修改,請見諒 O(∩_∩)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