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大家都在談趨勢,小生也湊個熱鬧,趁著辭職的情懷,妄想下未來。
網路是另一個社會,相信大部分人都認同吧。同樣都是人的參與,它走過的路,或許與祖先們的足跡有所重合吧,之後的邏輯,就從這裡開始。
開始,我們有大型的低能計算機,大家互相之間通訊困難,那麼,這應該就是石器時代了吧。短短髮展後,第一封E-mail,同時,計算機效能翻番,我們有了利器,有了信鴿。當計算機普及,程式猿天才輩出,硬體更新換代,家家戶戶有了PC,這算是工業革命。
那麼現在,我們是在一個類似什麼的時代?不是很明確,但至少是工業革命時期之後的時代了。新技術層出不窮,更新換代飛快,集合大眾的智慧,推動工具的進步與革新。但是,一個問題,社會模式呢?
(此段用詞可能不當,望見諒)總覺得,網路上的社會模式,還在封建末尾時期。首先是使用者參與的模式,對於每一個平臺,每一個公司的產品來說,如果看做一個國度,那麼,使用者能參與到什麼程度?反饋問題,這基本等於上書請命;轉發、評論、傳播,這不就是酒館裡面傳小道訊息和飯後娛樂嗎;上傳原創資源,這也就是以前賣藝賣畫。所謂開放平臺,提供了資訊,提供了方式讓平民能夠幫忙建設,但是,我們使用者起到的作用依舊有限。那麼,工具技術的發展類似於工業革命之後的現代,但是,使用者真正能決定的事情,很少很少。再看看能決定一個國度的階層,是公司本身,公司招聘納賢,對於使用者來說,好似科舉,選人來做官,決定使用者的命運。說到這裡,重點來了,使用者不能很大程度影響權利階層,也就是所說的,不民主吧。
現代的社會模式是啥?不評價好壞,但是相信大家都羨慕公平民主的選舉制度。假設一個資訊平臺,要做一個街舞的視訊彙總。那麼,最有可能真正懂得使用者需求的是誰?使用者群體,而不是高薪聘請的頻道編輯,當然,必須承認編輯的能力,但我更憧憬一種生態,社會生態。平臺的開放,或許不應該僅僅是開放給開發者,因為開發者是能力階層,算是知識分子或者貴族吧,網際網路界的貴族。我無法說,如果由使用者自己推選的頻道負責人活著負責團體能創造多美好的內容,但是,如果有一個健全合理的選舉制度,懲罰制度,輪換制度,或許網路虛擬社會的資訊、內容、模式,能夠擺脫用招聘人才去擴寬發展的約束,也能改變某些我們唾棄的東西。至於利益,呵呵,我相信房叔會給我們答案。
現在的功能性網站和軟體,都是類似商鋪,使用者來獲取自己的所需,但是,現在的平臺,確更像一個個郡縣,有自己的特產,開放一個商業口岸,讓有頭腦的商人來一起充實和熱鬧。郡縣要發展,靠的就是公務員們開會討論,使用者們不會知道公務員要做什麼。似乎缺少了一種生態,讓民眾去參與,缺少了一種民主,讓民眾去決定。概念中的開放,似乎不是這樣。
當然,無論什麼生態中,必然有細菌和病毒,但是,我們需要建立的不是烏托邦,只是一個有新陳代謝的小森林罷了。或許被推舉的團體和個人以權謀私,或許決策讓這個頻道走向錯誤的路,但是,下臺懲罰即可,貌似並無災難性的影響。
可能說法有點怪異,但是,想表達思路的只有一個,或許未來在網際網路模式的趨勢,能夠從某種程度上,把權利開放給菜鳥使用者。或許,這才是開放平臺,而不是開放一個口岸,讓大家一起來經商,獲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