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劣質譯著引發的思索

陳冰發表於2013-02-27

由劣質譯著引發的思索

作者:陳冰

這是我十年前寫的一篇文章,當時曾發表於報刊雜誌,但限於版面篇幅,都只是部分的節選發表,這次得以完整發布。現在重新發出來並非是要炒冷飯,因為並沒有炒它,沒動過一個字,這只是把冷飯從冰庫裡原樣端出來。一碗冷飯,並非就不能提供熱量。

幾天前,我看到了發表在《中國教育報》的《讀書週刊》2003年3月20日期的題為《劣質譯著:我們遭遇到另一種學術腐敗》(以下簡稱《劣》文)的文章。“腐敗”這個詞用的很好,這個詞含有很多意思,而其中的每一種意思用於評論眼下中國的外文圖書翻譯市場的狀況都很貼切。

然而,可惜的是該篇文章中三分之二的內容都是膚淺和形式主義的。舉例說明,在該文中一位教授提出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要成為一個好的譯者需要“至少懂兩三門外語,翻譯時相互參照才可以譯得更準確”。我想我有必要給這位教授提個醒,任何一本書的原著作者都不會用兩種或三種語言來寫同一本書。因此,作為這本書的譯者,在需要掌握的語種數量這個方面,他只需要精通原著作者所使用的語言就可以了,他完全不需要額外掌握其他的語言。對於這位教授說的“翻譯時相互參照才可以譯得更準確”,我就更感到困惑,我不知道這位教授要參照什麼,是要參照原著的其他語種的譯著嗎?如果是那樣,我勸他還是把精力集中到原著作者所使用的語言上,少受點其他譯者的影響才可能更貼近原著作者的心。

好了,對於這篇文章中迂腐的部分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這篇文章中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很有價值的,這些充滿智慧聲音是由兩個人發出的。其中一個是首都師範大學英語教育系的張衛族教授。張教授提出了兩個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一,對劣質譯著要實行召回制度,二,把ISO質量認證體系引入出版業。對於這兩個觀點我不想多加評論,多少有點智慧的人就能夠知道這兩個建議如果能夠得到真正、完全、徹底的實施,將對我國的出版業有多大的提升和推動。在《中國新聞出版報》的《書情》週刊上還發表了張教授的一封來信,張教授在這封信說了這樣一段話“沒想到平靜的晚年生活在過去近一年中被一本引進版暢銷書打破”,該文旁邊配著一幅張教授用手指著一頁貼滿校對紙條的書稿的圖。張教授的這段話,以及照片中他認真的眼神和他指著教對紙條的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決不妥協的聲音和眼神,是強有力的,中國的出版界需要的就是這樣的聲音和眼神。《劣》文中另一個智慧的聲音是由北京語言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方銘教授發出的—“我仍然認為,劣質翻譯的主要責任在於出版社而不在於譯者,譯者水平是既定的,出版社不去找合適的譯者而去找不合適的譯者來翻譯,或者不能對所翻譯的作品精益求精,責任當然應由出版社負”。這句話明確了責任,同時也將引出我這篇文章中所要論述的所有問題中最重要的一個。

萬事萬物都是有原因的,都是有規律的。出版社為什麼找不到好的譯者呢?我們知道,出版社是由各種編輯組成的(有總編、副總編、編輯部主任,以及一些編輯),去尋找譯者的工作最終都是由各種編輯去完成的。因此,既然出版社找不到好的譯者,那麼,問題自然是出在編輯身上。那麼,編輯為什麼找不到好的譯者呢?歸根到底,這個問題以及其他很多相關問題的穩定解只有一個,那就是編輯的素質普遍是很差的。 編輯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我在出版社做過圖書策劃,本人也寫過幾本書,同時,還翻譯過英文書和英文雜誌。這些特殊的經歷讓我對編輯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認識。在我看來,編輯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這些:

  1. 缺乏責任心。這是所有問題中最嚴重最本質的一個。

不久前,在我就一本劣質譯著對某出版社該書的責任編輯提出質詢時,這位責任編輯這樣對我說,“……我們出版社每年要出幾百種書,不可能照顧好每本書,……”。這是推卸責任的話。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於圖財害命”。我作為譯著的讀者,對這句話深有體會。當我閱讀劣質譯著中那些艱澀和充斥著明顯語法、邏輯和意思錯誤的譯文時,我不得不試圖在腦海中將這些中文重新翻譯回英文,準確的說,是根據這些中文猜測它們“可能”是根據哪些英文翻譯過來的,然後,再把那些“虛構”的英文重新翻譯成我認為“可能”正確的中文。當然,對於那些大錯特錯,錯的離譜,或成片的錯誤,我是無論怎樣努力也想不出這些話能是怎樣的英文翻譯過來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儘量說服自己,跳過這段,以便自己能夠繼續閱讀下去。但是,在這些猜測、虛構、可能和中斷中,我的閱讀速度大為下降,本來一個周就可以讀完的書,現在不得不花費一個月之久。換句話說,我有三個周的生命被殺掉了。更有些時候,在經過近一週的努力後,我不得不將那本才看了幾十頁的價值近百元的書丟到垃圾桶裡,因為我受夠了。

編輯們,當你們知道經過你們手出來的書讓讀者經受這樣的折磨時,你們的良心沒有受到譴責嗎?你們還能說出“……不可能照顧好每本書……”這樣的話嗎?

更何況,中國出版業的實際情況,根本不是“不可能照顧好每本書”,而是“每一本書都沒有照顧好”,作為出版社,難道你們真的不知道,讀者對於譯著的滿意率已經低到了何種地步?!

每年能出多少本書說明不了問題,多長時間能出一本好書才是關鍵。多長時間能出一本好書,好書在出版的書的總數中佔有多大的百分比才應該是評價一個出版社是否優秀的標準。

一位出版社的計算機圖書的責任編輯這樣對我說,“我們選擇譯者有這樣三個要求:一,英文要好;二,計算機水平要高;三,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的確,這三者是必不可少的,但這位責編恰恰漏掉了最為重要的一點要求,那就是“這位譯者首先要是一位有責任心的人”。只有具備了“責任心”,其他三點要求才可能被認真的貫徹。我想,這位編輯之所以會漏掉這最為重要的一點,之所以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之重要性,正說明她本身責任心就不夠。

解決方案:一,每當你要不負責任時,就想想又將有多少讀者將因為你的玩忽職守、不負責任而倍受折磨,你會因良心發現而變得態度認真;二,記住“多長時間能出一本好書”才是衡量一個出版社是否優秀的標準;三,如果你實在就是缺乏責任心,那麼你應該主動辭職,這個職位需要有高度責任心的人。

  1. 缺乏職業道德。這是其嚴重性僅次於“責任心”的一個問題。

我以中國某優秀出版社某副主編的一段話做為這個問題的開場白。她在一次談話中這樣對我說,“根據我這十幾年來做編輯的感受,我認為對作者的書,寧可改錯,不能不改”。親愛的讀者們,你們能夠想象這樣的話是一位著名出版社的副主編的聲帶振動發出的嗎?我震驚於她能說出這樣的話。可以說,她這十幾年的編輯算是白做了。

在環保意識得到加強的今天,有一句致旅遊者的話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當你遊過之後,“帶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腳印”。那麼,對於出版業,我想類似的一句話應該致編輯,那就是當你編過之後,“修改的只有錯別字和標點符號,你不應該留下任何腳印”。

作為編輯,你應該知道,你有且僅有的權利就是兩點:“一,修改錯別字和標點符號,二,給作者提出你的修改意見”。在這裡,我有必要對這兩點做出解釋。第一點,所謂“錯別字”,是指真正的錯字和別字,而不是指那些你不能理解的字。對於很多編輯而言,錯別字的範圍被擴充套件至所有他所不能理解的詞和字。比如,在一篇文章中我用“隱忍”這個詞來形容冰山水面下的部分給我的感覺,而編輯認為我使用了錯別字,結果就擅自把“隱忍”改為了“隱藏”。難道我不知道“隱藏”這個詞嗎,我就是要用“隱忍”,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詞,但這是作者“意志的體現,不容侵犯”。

真正的現實情況是,很多編輯對稿件的修改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詞和字的範圍,已經達到了二次創作的程度。 在這種失去控制的情況下,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不管什麼檔次什麼水平的編輯,最終,他們會把文章改的與他自己的修養和理解能力基本一個檔次一個水平,如果作者寫出的文章的水平比編輯的修養和理解能力低的話,那麼雖然經編輯修改後,作者的文風蕩然無存,但至少文章看起來比原先上了個檔次,而如果作者寫出的文章的水平比編輯的修養和理解能力高的話,那這個作者就很不幸了,所有編輯不能理解的部分都將被刪除或蠟質化。

編輯們好像從來就沒有意識到作者或譯者的創作都是“意志的體現,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種對作者和譯者的極為不尊重的情況的出現可能是由於三方面的原因逐漸造成的:一,出版業是壟斷行業,長期的缺乏競爭使得生物機能退化,個體的自律和自責喪失;二,相關法律不健全,沒有真正有效的法律法規來對編輯的行為進行約束;三,缺乏監管機制,即使存在一些約束,也因為沒有監管而形同虛設。

作為編輯,你應該知道,儘管你很可能終其一生都遭遇不到編輯一部名著的機會,但每一本交由你編輯的書稿都可能是一部名著。被多家出版社拒收或退稿,但最後卻成為名著的事例已發生過多次。如果你不想與名著失之交臂,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以虔誠的態度對待交由你編輯的每一本書,因為,每一本書稿都可能是名著。即使最終,根據你的智慧和判斷,你十分確定這本書稿不會成為名著,你也不能因此而無視作者或譯者的存在,將你的意志強加到作者的書稿中。在應受的尊重方面,名著的作者或譯者和普通書稿的作者或譯者是完全平等的。

很多編輯總是抱怨工作量太大,其實,這些工作量很大一部分是編輯自己給自己加上的。如果你曾看過一本書的作者原稿,你就會知道編輯們的確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編輯們的心血已經大量的注入了這本書中,書中隨處可以看到編輯們走過後留下的痕跡(麥苗倒下了一大片)。做一個理智的人,你減輕工作量的同時,這個世界會多出許多好書。

在我寫書和翻譯書時,我所寫下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是我的孩子,我是他們的監護人,我有權利保護他們不受侵害,任何膽敢傷害我孩子的行為,都將激起我巨大的憤怒和遭到我最嚴厲的反抗。這種感受,我想每一位負責任的作者和譯者都深有體會。

做為一位編輯,當你審讀作者的書稿時,如果你發現了一個錯別字,那麼,去糾正它。如果你又發現了一個錯別字,那麼,再去糾正它。僅此而已。當你發現的問題不僅僅只是修改錯別字那麼簡單時,你就必須和作者或譯者聯絡了,你可以把你的修改建議或是你認為有誤的地方告訴作者或譯者,但最終決定如何修改的是作者和譯者,而絕不是你。如果你發現的問題很多,你可以把書稿退回去讓作者認真修改,如果作者反覆修改後仍然不能通過,你可以選擇不出版這本書;或者如果基於某些原因,這本書非出版不可,但作者或譯者沒有時間修改或修改不過關(這種情況很少見),你可以在徵求並得到作者或譯者同意的前提下讓別人來修改這部書稿。 總之,做為一個編輯,你要牢記這一點,那就是—書稿是作者的,不是你的,作者的書稿的每一個字都是作者的孩子,是作者智慧的結晶,這些孩子的合法監護人是作者,而絕不是你。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這些作者的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情,你沒有權力給這些孩子劃定活動範圍和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

既然談到了審讀,我想順便談談在稿件審讀中的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由誰來審讀作者或譯者的書稿。現在,很多專業外版書的翻譯,比如計算機、醫學、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圖書,要求譯者具備很高的專業技術知識。因此,在精心挑選、稽核並確定了譯者後,就應該相信譯者的翻譯。因為,既然經過了嚴格的稽核,這位譯者勝出,那麼,就足以說明他是你已知的人中最適合翻譯這本書的,你應該充分的信任他和他的翻譯。試問如果你不信任他,你還能信任誰?這是簡單的道理。但現在的出版社在審讀這一環節所犯下的一個可笑的錯誤就是經常會讓一個水平比譯者差的人來審讀譯者的翻譯。這將立即導致本來已經正確的翻譯再次被審讀者改錯。這種事情在我本人以及我所瞭解的譯者身上,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但出版社卻始終不能深刻的認識到。

明顯的道理,如果出版社在稽核譯者時的確是認真負責的話,那麼,最終審讀這部譯著的最適合的人選就是譯者本人,再沒有其他人比譯者本人更適合審讀這本書。因為,在已知的人中他就是水平最高的人選,而且通過長達數月的翻譯,他對原著的瞭解更是達到了無人能及的境地,還能有誰比他更有資格來審讀這本書呢?

解決方案:一,牢記你只有修改錯別字和提出修改意見兩個權力;二,每一部書稿都可能是部名著,你應該以假定書稿是部名著的虔誠認真的態度看待交由你編輯的每一部書稿;三,學會尊重作者,學會尊重別人家的孩子;四,讓譯者本人來審讀自己翻譯的書稿;五,如果你實在就是缺乏職業道德,那麼你應該主動辭職,這個職位需要有高度職業道德的人。

  1. 知識匱乏。這個問題正日益變得嚴重。

退回幾十年前,做為一個編輯,知識匱乏點就匱乏點吧,時刻處於食物短缺危機中的人們關心的是物質食糧,對精神食糧還沒有提出過什麼要求,能有本書讀就不錯了。

但現在不同了,時代已經大變,已經是21世紀了。填飽了肚子的人們早就不滿足於飽食終日了,人們的目光早以從碗裡轉移到了書裡。人們需要大量的知識來填充自己的腦袋,並且隨著圖書市場的繁榮,人們對書的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可讀性、準確性、實時性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一個充滿了各種知識的時代,而且人們正在變得越來越挑剔。

做為一個編輯,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要想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必須要大量的讀書,涉獵非常廣泛的知識,只有這樣,才不會範那些低階的錯誤,才有資格去編輯作者或譯者的書稿,才不會感到那樣吃力。

誠然,無論編輯怎樣刻苦讀書,都不可能精通所有的科學領域,甚至只是對絕大多數的科學領域達到多少了解的程度都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當你閱讀了足夠廣泛足夠多的書之後,你將會發現,你具備了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可以被稱為科學素養,這種科學素養從某種意義上講能夠使你具備某種對未知領域的先覺判斷力,有了這種科學素養,你將不再會犯下那些明顯不符合科學邏輯的錯誤。這就象是一種廣普抗菌能力。有了這種能力,當你以後再看到某部計算機書的譯文中出現類似“這些介面符合連貫的標準”這樣的文字時,你就會知道譯者很可能翻譯錯了,這句話應該被翻譯成“這些介面符合一致的標準”。

廣泛的知識不是經過幾天的惡補就能夠補上的,要想具備類似能夠查殺未知病毒的廣普抗菌能力的科學素養是需要長期不斷的刻苦學習的,是一個不能停止和不斷修正的過程。

而且,即便是你已經具備了相當水平的科學素養,專業書稿中的一些知識你還是可能完全看不懂,沒有關係,你只需完整的將這些知識保留下來就可以了,會購買這本書的讀者將能夠看懂這些知識。無論你怎樣努力,你仍然要相信還是會有大量的多的數不清的知識不是你的智慧所能理解的,這不是你的過錯,保留這些知識,不要因你的無知和隨意而導致作者、譯者和讀者的失望。

解決方案:一,承認自己的無知,時刻把自己作為一個求知者,儘管你已經編輯過很多書,但這並不等於你瞭解了這些書中所講述的知識,這就像賣音樂磁帶與懂音樂完全是兩碼事一樣;二,在承認自己無知的前提下,不斷的在非常廣大的範圍內涉獵儘可能多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這將有力的提高你的編輯水平,順便說一下,隨著科學素養的提高,你的文學素養也會自然的提高;三,你要相信,無論你怎樣努力,仍然還是會有大量的多的數不清的知識不是你的智慧所能理解的,對於這些知識,你要做的就是原封不動的保留它們,不要因為你看不懂而刪除它們,或是試圖將它們用你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描述或修改,你的這些做法會導致書變得支離破碎和含義曲解,從而導致可讀性變差和出現嚴重錯誤,或許你認為你正在使文字變得簡潔和易讀,但更大的可能是你根本不知道你正在做的是什麼,你的刪除很可能是災難性的;四,如果你實在就是知識匱乏,而且不思進取,那麼你應該主動辭職,這個職位需要有廣泛知識涉獵和不斷進取的人。

  1. 低估讀者的能力和缺乏幽默感。這本來不該成為一個問題,但現在這的確成為了一個問題。

你做為一個編輯的同時,仍然可以是一位讀者,你不會在獲得編輯身份的同時喪失了讀者的身份。但很多編輯一旦成為了編輯,一條鴻溝就開始在他與讀者之間產生。編輯們開始低估起讀者的閱讀能力,最為明顯的一點是他們開始莫名其妙的認為中國的讀者是無法理解長句子的,因此,編輯們在對待譯著時,總是不斷的告誡譯者要把英文的長句截成一段段的短句,以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

我不知道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不能閱讀長句子的習慣的。於是我開始查閱資料,在我查閱了大量資料後,我發現,從來沒有一本歷史書中記載說中國人無法閱讀長句子,漢語也根本不缺乏駕馭長句子的能力。古文中的句子都是很短的,那是因為對於古文而言,只有用這樣的短句才能傳達那種直達人心的思想,才能具有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來看孟子的這段話“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此之謂大丈夫”;再來讀讀這句“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試想,如果把這些古文短句用現代語言解釋成長句,那種深刻和震撼的語感將立刻消失。要想體會和感受那種深刻和震撼,古文就不能用現代的長句來解釋。

同樣的道理,英文的長句也不應該被解釋成中文的短句,且不說這種截斷經常會導致意思曲解,僅就語感而言就會喪失很多,只要長句子的翻譯無誤,只需讀上兩遍,你就能夠真切體會到原著的味道,這是同閱讀那種截斷成短句後的感覺完全不同的。譯著的長句恰恰同古文的短句一樣,是可以直達人心,產生震撼的。

再來談談幽默感的問題,一般認為,幽默是智慧的表現,就像愛情一樣,幽默也是難以描述的東西,但幽默可以很好的被感知,當你和一個幽默的人待在一起時,你能夠很清楚的感受到他的幽默,並因此感到快樂和放鬆。

在有些編輯看來,在技術性的譯著中,一些原著中幽默的話和無關緊要的小插曲是可以刪除的,用他們的原話是“可以不必完全忠實於原著的”,這是我聽到的又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喚起你作為讀者的身份吧。對於一部技術性的譯著,本身從閱讀上講可以說是容易引起疲勞的書。原著的作者長期從事這種技術工作,已經從工作中體會到了樂趣,所以在寫書時很自然的把這種快樂和幽默寫入到書中,並期待讀者能夠在閱讀中體會到這些,他的期待正是讀者的期待,技術書的讀者總是喜歡閱讀那些語言風趣幽默的技術書。一部語言蒼白、死板、生硬的技術書和一本電話號碼簿沒什麼區別。

解決方案:一,認識到漢語是強大的,中國人完全而且一直就有能力閱讀長句子;二,幽默是技術書必不可少的部分,讀者只有在快樂中才能讀完超過1000頁的書;三,如果你實在是缺乏幽默感和閱讀能力薄弱,那麼你應該主動辭職,這個職位需要有幽默感和善用漢語的人。

基本上,如果一個編輯稱職了,那麼,出版社想出一部不合格的書或譯著都難。本來下面的這些問題不需要再談了,但只談編輯方面而不談譯者方面,畢竟有些說不過去,所以—

現在,我來談談作為出版社應如何挑選譯者,以及一個譯者應該做到什麼。

首先,如何選擇譯者,讓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讓我們看看對同一段英文的兩種中文翻譯。英文原文出自《魔戒》第二部《The Two Towers》。

原文:'Where sight fails the earth may bring us rumour,' said Aragorn. 'The land must groan under their hated feet.'

譯文一(我的理解):“眼睛雖然看不到了,但大地還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線索。”阿拉貢說:“在他們被詛咒的雙腳下,大地會發出哀嚎。”

譯文二(《譯林》版):“抬頭不見低頭見,腳下的地會給你透露點訊息。”阿拉貢說,“他們該死的腳不是會踏得大地哼哼作響嗎?”

再來看看另一段英文的兩種中文翻譯。

原文:'I have been among them,' answered Aragorn. 'They are proud and wilful,but they are true-hearted, generous in thought and deed; bold but not cruel;wise but unlearned, writing no books but singing many songs, after the manner of the children of Men before the Dark Years.

譯文一(我的理解):“我曾經是他們中的一員,”阿拉貢回答。“他們是驕傲、自視甚高的民族,但無論從思想還是行動上,他們都光明正大、心地慷慨,他們勇敢但不殘酷,睿智但並非飽讀詩書;他們並不以文字記錄歷史,而是以豪壯的歌曲世代相傳,舉止就像是黑暗年代之前人類的童年時期。”

譯文二(《譯林》版):“我在他們那兒待過,”阿拉貢答,“他們既傲慢又固執,但待人接物忠誠大方。勇猛而不殘忍,聰明但沒學問。不會寫書,但會唱很多歌謠。舉止很像矇昧時期人類的小孩。” 兩種截然不同的翻譯必然會帶給你完全不同的感覺。

出版社應如何挑選譯者

  1. 出版社在挑選譯者前要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首先自身要對原著大致瞭解。我所謂的瞭解決不僅僅只是知道著作的名字那麼膚淺。

作為《譯林》出版社,當你們在為《魔戒》這樣的文學鉅著選擇譯者前,你們應該多少了解一下這本書是誰寫的,是一個怎樣的人寫的,他寫的大致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這個工作你們沒有做好,否則,你們不會選擇那樣一位譯者,那樣的譯文也不會被稽核通過。《魔戒》是英國牛津大學中世紀文學教授J•R•R•托爾金所著。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以中世紀為背景的被稱為中土世界(Middle Earth)的曠遠大地上所發生的關於正義與邪惡、勇氣與恐懼、愛與犧牲的故事。這是一個由哈比人、巫師、人類、精靈、矮人、樹人、半獸人,以及其他各種奇異生物共同演繹的史詩般的英雄故事。

作為出版社,如果你們瞭解了這些,你們就會知道對於這部書的翻譯,應該翻譯出那種黑暗的中世紀的感覺,應該翻譯出那種魔幻的感覺,應該翻譯出一部英雄史詩的感覺。我再次提醒你們,這部書是出自一位牛津大學中世紀文學教授之手,而絕不是出自一本小學生作文,更不是什麼市井文學。

看看這些譯句吧—“抬頭不見低頭見”、“該死”、“哼哼作響”、“待人接物忠誠大方”、“聰明但沒學問”、“人類的小孩”。你們褻瀆了一部好的文學作品,這是對作者和讀者的極大傷害。

  1. 選擇有責任心的譯者。關於責任心的重要性,我在前面談論編輯問題時已經基本說過了。只有有責任心的人,他的其他方面的才能才會得到有效的保證。

但現在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判斷一個譯者是有責任心的,這不太容易。但我認為可行的辦法,不外乎四種:一,根據這位譯者以往的表現來判斷,如果這位譯者以前翻譯過東西,那麼,這些過去的記錄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二,通過與譯者進行交談來判斷,如果這位譯者以前從未翻譯過東西(但這並不等於說他就不會是一個好譯者),那麼,通過深入的交談將能夠感受到一些譯者對翻譯的態度;三,讓這位譯者翻譯幾頁原著,這能很直接的看到一個翻譯結果,但這個結果未必是可靠的;四,詢問這位譯者對翻譯時間和譯費的要求,絕大多數情況下,對翻譯的時間要求長的和對譯費要求高的譯者是好譯者。

很多出版社對於上述第四點不以為然,他們強調,對於技術書而言“要的就是快,要迅速推出,佔領市場”。的確,對於技術書而言,實效性的確是很重要的,但這有一個前提—質量。中國的讀者現在已經對中國的超實效性感到厭煩,以計算機書為例,往往一個軟體的新版本的測試版都還沒有釋出,軟體新版本的書就已經上架了。這在國外是沒有的事情,即使你身處計算機技術最發達的美國,你也只能是在一個軟體的新版本釋出後的至少兩個月之後才能見到相關的書籍。這絕不是因為中國的計算機技術比美國強,而是因為在中國,出版社中超實效性的不正之風正愈演愈烈。拿著軟體的測試版寫正式版的書根本不算什麼,拿著軟體4.0的版本寫5.0的書也沒什麼可奇怪的。

這種不正之風吹到引進的外版書上,就變成了只給譯者短的不合理的翻譯時間,可以說,能夠接受這樣短的翻譯時間就足以說明這位譯者是不負責任的,因為,要想在這樣短的時間裡翻譯完,就必須妥協,就只能不求甚解、含糊其詞、得過且過,錯誤百出。

我前面說過了,低劣的圖書質量已經讓中國的讀者對中國出版業的超實效性感到厭煩。讀者完全能夠接受甚至是期待著中國的出版社把出書的速度降下來。讀者希望看到好的翻譯。

沒錯,我們這裡談到的是好的翻譯。是沒有做任何妥協的好的翻譯。而“好”通常就意味著大量的工作,大量的工作就意味著要花費更長的時間,而花費更長的時間是值得的,實效性沒有因此喪失,它只是趨於合理,而讀者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好的譯著。優美的文字、老道的術語、地道的口感,準確的技術,以及有價值的資訊。 蘊含了大量工作的好的翻譯理所當然應該得到更多的回報,拿到更高的譯費。一刀切的譯費制度是不合理的,是會打擊好的譯者積極性的,是容易讓水平差的譯者浮上來的,是容易選擇到水平差的譯者的。

  1. 選擇在很廣大範圍內涉獵知識的譯者。這點在挑選科技類著作的譯者時尤為重要。其重要性的原因就是我在前面所談到的科學素養問題。要知道,所有的科學都是相通的。

對於一位譯者而言,具備了較高的科學素養,如我前面所說,就像具備了廣普抗菌能力,就不會再犯那些低階的錯誤。相反,如果不具備科學素養,即使具備很高的英文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也會犯很低階的錯誤。

當一位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科學素養還能發揮指南針的作用,給譯者指明一個應該為之努力的方向,這將有效的加速問題的解決和幫助譯者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對於一位涉獵廣泛知識的譯者而言,一旦他遇到翻譯困難,他廣闊腦海中所有門類的知識將立刻調動起來,龐大的知識庫開始開足馬力,高速的運轉,你甚至能夠聽到這部龐大的機器高速運轉時發出的轟鳴聲,所有的知識之間互相發出質詢,並得到響應,海量的資料在瞬間傳送,億萬種可能被提出和否定,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最終的答案或通往最終答案的途徑將顯露出來。

而對於一位沒有涉獵廣泛知識的譯者而言,狹窄的門類中的知識只能自問自答,知識之間沒有質詢和響應,沒有溝通,靈感和茅塞頓開當然就無法產生,問題自然也就得不到解決。

  1. 英文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我之所以把這點放在最後,是因為這點的重要性不及前三點。

當然,我這麼說決不表示我認為這點不重要。恰恰相反,在保證了前三點的前提,這點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一點。這點的重要性每個人都知道,我就不談了。

下面,我來談談一個譯者應該做到什麼。對於一個譯者而言,儘管你已經經過了嚴格的稽核,被選為了譯者,但這並不等於說你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就會一帆風順。恰恰相反,你現在要立刻認識到,一個重任已經託付給你,你的任何疏忽、鬆解、放任、錯誤都可能給讀者造成傷害。

我假定出版社的確是按照前面我所給出的標準進行稽核的,我繼續假定你應該已經是一個有責任心,涉獵廣泛,英文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夠高的人了。

客觀條件決定你有能力翻譯好這本書了,但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對自己是怎樣要求的,你給自己定的標準是怎樣的。有句話說的很好“送給別人禮物要比別人期待的要多”。你即將給讀者一個禮物,讀者心中有一個期待,如果你有高度的責任感,你就可以給讀者一份比讀者的期待更高的禮物。

譯者應該做到什麼

  1. 高度的自律和自責。《聖經》中有這麼一句話“你應該瞭解真相,真相會讓你自由”。

想想吧,先進的技術正在通過你的智慧為更多的人所瞭解,如果你的所有翻譯都是正確的,那麼,讀者將得到真相,讀者將得到自由。而如果你的翻譯是錯誤的,那麼,讀者將因為你的錯誤而得到假相,讀者將在泥沼中艱難跋涉。

你已經是被選擇者了。現在,只有你自己才能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你的高度的自律和自責將在這本書的翻譯中體現出來。

  1. 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要搞懂。記住,每一個字和每一句話都是原作者的孩子,你必須無條件的忠實於原著和尊重原作者。

你現在不是一個創作者,而是一個詮釋者,你要對原作者和讀者負責。你肩負重任,如果某個地方你翻譯錯了,數千乃至數萬讀者都將得到錯誤,對於一個有責任心的譯者而言,這是不可忍受的,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我想你應該感同身受。

在這部書中,沒有哪個地方是無關緊要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很重要。想想吧,對於原作者而言,哪個孩子是無關緊要的?每個孩子都至關重要!你要盡你所能讓每個孩子都得到應有的尊重。

  1. 讀懂原作者的心,真正的讀懂文章的意思。“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要讀懂”—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讓你教條的翻譯,不是讓你每一個字都要對上。

很多時候,英文裡的意思如果完全按字典上的解釋進行翻譯,或者完全按照字面翻譯,其結果恰恰就不是英文的原意,也不是原作者的意思。因為,對於英文而言,當出現A這個詞或句子時,實際的意思遠遠不只A這麼簡單,結合上下文甚至整本書,在這裡出現A這個詞或句子,實際的意思應該是A+B甚至是A+B+C的意思,在這裡B和C都沒有出現,你查遍所有的字典也不會找到A這個詞或句子還有B和C的意思,但如果你真的是一個高水平的翻譯的話,你就會知道只有A+B或A+B+C才是作者的意思,才是對A真正準確的翻譯。

就像在翻譯《魔戒》中“writing no books but singing many songs”這句話時,如果只是翻譯出了A,那就只能是“不會寫書,但會唱很多歌謠”,而如果你讀懂了原作者的心,真正的讀懂了文章的意思,看到了B+C,那麼,你就能夠把這句話翻譯成“他們並不以文字記錄歷史,而是以豪壯的歌曲世代相傳”。

  1. 時刻記住你是唯一的把關者。只有你才能審讀出自己書中的錯誤和問題。不要期待後來的審校者能夠發現你的錯誤,你應該就是最後的審校者;即使你不是,你也應該把自己當作是最後的把關者。

你應該這樣想,你是稱職的譯者,你已經在這本書的翻譯上花費了數月時間,目前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原作者,你是對這部書最瞭解的人,如果你都不能審讀出隱藏的錯誤,別人就更不可能了。

你必須對自己的要求達到這樣的標準—即你的書稿即使不經過編輯的審讀,直接印刷成書,讀者拿到後,也會非常滿意,這就是你要做的。

  1. 盡一切可能,決不妥協。無論如何,困難總是不期而至的,但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你解決:一,開動腦筋,相信自己的能力;二,休息一下,你的大腦太疲勞了;三,利用各種資料,尤其是網際網路;四,請教他人,總有人知道答案,五,直接詢問原作者,如果你有原作者的聯絡方式的話。

記住,困難是供你來克服的,不是供你來妥協的。

最後,我想談談與出版和翻譯有關的規章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出版和翻譯相關規章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1. 盯住了皮毛,卻忽視了本質。

評價一本書是否合格是否優秀的標準是以萬字中錯別字少於幾個來衡量的,這是膚淺認識下得出的無意義的標準。的確,錯別字太多是影響閱讀,但只要不是過多,比如萬字中少於10個,讀者閱讀起來就完全沒有問題,只要剩下的九千九百九十個字都是好的翻譯就很好。

讀者期待的不是“得、地、的”用的是否準確無誤,而是整本書是否是一本“好”的譯著。要知道,人們閱讀一本譯著時不是要去檢查每個錯別字,而是要獲取這本書所傳達的知識。

既然編輯們能夠檢查出錯別字,那麼,讀者們也能,既然讀者們能夠看出這個字錯了,那麼,這個字錯不錯又有什麼關係呢?反正,讀者知道在這裡正確的那個字應該是什麼。

類似錯別字這樣的錯誤都是很明顯的,明顯的錯誤不會對讀者造成傷害,真正會對讀者造成傷害的是那些讀者無法發現的,是那些讀者無法判斷它是否錯了的錯誤,是那些翻譯上的錯誤,是那些劣質的譯著帶給讀者的深深的傷害。

  1. 對從業人員的資格缺乏應有的稽核。

幾乎就是沒有稽核。太多不配做編輯的人混入了編輯隊伍,做很多其他相對簡單相對體力的工作都需要上崗證,但作編輯這種應該說需要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很高的修養的工作卻不需要上崗證,這不是太令人吃驚了嗎?

必須出臺一套嚴格的、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標準來對現有和將來的編輯從業人員進行考核和篩選。這套考核標準絕不能僅僅是根據學歷高低、從業時間長短、所學的是什麼專業等指標來作為衡量的標準,有些人即使從業十幾年也是不合格的,即使是新聞或出版專業畢業的也是不合格的。

科技譯著的讀者絕大多數都是從事相關學科工作的科技人員,如果這些科技譯著中出現了錯誤,這些科技人員將得到錯誤的知識,這些錯誤的知識可能會引發可怕的後果。

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制定出有智慧的法律法規,因此,對於為這樣一個需要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很高的修養的工作制定考核標準,必須讓最智慧的最有科學素養的人蔘與進來制定,他們會提出有價值的和科學的考核方法。

一旦有效的考核標準出臺,就應該立刻對現在的編輯從業人員(從主編到編輯)進行考核,對所有考核不合格者,一律淘汰。這個事情刻不容緩,這是關係到知識在中國會如何傳播的大事。

  1. 圖書質量的監管法規不健全,對劣質圖書的懲罰力度不夠。

如果書出現印刷或裝訂錯誤,讀者可以去出版社更換。但如果書雖然沒有出現印刷錯誤和裝訂錯誤,甚至也沒有出現錯別字,但整本書卻是徹頭徹底的劣質譯著,讀者該怎麼辦?

要實行召回制度,這些不合格的書要全部的銷燬,而且,要對這本書的責任編輯進行經濟和行政上的處罰。 要像對其他行業一樣,在出版業中實行ISO質量體系認證。要在圖書出版的每一個環節上,尤其是在編輯這個環節上進行嚴格的監控。

  1. 沒有發揮出讀者在對圖書質量進行監督上的積極性。

讀者是最強大的力量,是可以滲透到所有細枝末節的力量,讀者能夠在圖書監督這個環節上發揮無可匹敵的重要性。

新聞出版署應該設立一個專門供讀者投訴和聽取反饋資訊的機構,現在的情況是,讀者不斷的買到無法閱讀的劣質譯著或著作,但卻無合適的部門投訴,來自讀者的意見很難反饋到國家的新聞出版部門那裡。

最後,我期待著國家對圖書市場的開放,這也是無數人的心聲,讓更多素質更高的人蔘與到這份偉大的事業中來,讓競爭在這個市場中充分的產生,中國的讀者將因此能夠看到更多的好書,中國的讀者有福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