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也是創新,返璞歸真

jeanron100發表於2016-08-01
    前幾天看Fenny寫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個觀點:翻新也是一種創新。我是感同身受,當然Fenny的名氣如此之大,我也沒有必要去附和了。
    當然那篇文章看過之後,我還是繼續寫我的筆記,每天上下班的生活,地鐵上抱著手機上翻下滑,日子看起來也過得有滋有味。今天下班之後,我回家稍微早了些,就去了附近的小館吃飯,等到飯之後,吃飯的空隙,閒來無事,就左手開啟微信的收藏文章,右手拿著筷子,一會兒看手機,一會兒看碗,看著看著我突然有些傷感起來,主要的原因是我看著裡面很多的文章內容非常好,但是似乎都在逐漸被我們淡忘。比如說我們在北京群沙龍的幾個主題,在沙龍現場邊聽講解邊看PPT,感覺就會好很多,而且當時也可能會靈感四射,有很多想法和問題,而且絕大多數的參會者都會關注一件事情,就是活動的PPT什麼時候能看到。但是據我所知,絕大多數的人在活動之後,再次下載PPT的人少之又少,能夠開啟PPT認真品讀的也少之又少,在這個基礎上,因為講師演講的風格,可能有的PPT的內容是寥寥幾句,但是在現場演講的時候會引申出一個故事或者一個段子,內容和效果會錦上添花。這樣知識的傳遞就有些不對稱了。這樣看來,現場分享的效果和收益要遠大於看直播和單純看PPT。而我們現在也處於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非常多的技術文章,很多的技術方向,每天都會在朋友圈看到各行各業的新鮮事兒,可能拋開工作就是微信,朋友圈,這樣來說,我們的圈子是越來越小,技術娛樂化的視野越來越廣闊。
    試想,隨便一個現在有些名氣的公眾號,各位作為任何一個大號的鐵粉,是否認真通讀過這些文章,有些文章是不是簡單掃掃而過,越是乾貨,油料的文章,讀起來可能花費的時間就越多,很多文章基本上要讀個幾遍才可以弄明白,有些內容是有前後呼應的。我想,包括我自己,絕大多數的文章都會是粗粗略過,這裡面的內容吸收的程度可能還是有限。我們我們不去想作者在背後的辛苦和善意,小編在文章排版中的精雕細琢,光是現實點對我們的工作而言,很多文章是不是認真學習了,有沒有應用到工作之中。或者換個角度,我們是否只是一個接受者,可以試著換一個角度來作為一個貢獻者,很多事情都不是一兩個人捧起來的,技術的事情都是要踏踏實實,逐步積累,如果一兩篇文章閱讀量飆升,但是後面很可能會逐步迴歸理性,一個是文章的受眾體是否夠大,另外一個是文章的觀點是否簡單鮮明,這兩個因素之外,就是推廣渠道了。
     舉個例子,我前段時間碰到了merge語句一個ORA-00600的錯誤,在分析沒有思路的時候就去網上查,結果發現了一個蠻有意思的現象,搜到的前幾篇文章都是我自己寫的,自己搜尋到自己的文章,還是讓人有些無奈,因為問題之前碰到,但是原因不同,不能以偏概全,所以還是未解。二來可以說明很多問題還有待完善,逐步積累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以小見大。之前的幾篇文章都是在日常的筆記整合了一下,結果讀起來就會全面很多,從知識點上,問題的分析上,篇幅上都能夠狠輕鬆達到期望的效果,而這個工作的難度就在於,除了作者本人之外,其他人應該完全做不了這個事情,因為作者知道哪些東西需要組織起來,哪些是有關聯的,哪些需要從中取捨,整合起來就是一道美味。這是總結的一大好處。
      比如Datapump,我也寫過不少的筆記去分析,總結,自己也把浙西內容整合成為一個章節來講,但是最近因為工作需要,就耐著性子把這些知識點又過了一遍,發現自己做和看差距很大,我去做的時候發現原來的有些觀點還是需要繼續補充完善,所謂實踐出真知,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吧,做完這些練習之後,我感覺自己給自己又上了一課。
    現在都在提倡運維自動化,雲化的概念,這是個趨勢,前提時我們手頭的工作要做好,基本功要紮實,平臺越好,我們越要掌握好這些東西,因為沒了平臺,我們什麼都不是。而在這個趨勢下,平臺下,能夠真正落地,把工作做到位,而不是為了KPI而創新,自我總結,階段性總結就是一種返璞歸真,不要忘了我們的工作的價值所在。
    所以我自己要靜下心來,好好總結一下我曾經寫過的文章,梳理梳理,利己利人。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3718752/viewspace-212283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