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Head First:公式篇

李鬆峰發表於2013-04-23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http://www.headfirstlabs.com/readme.php

學習可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它需要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調動自己的神經元,不可能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意味著搭建更多的思維通路,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橋樑、發現新模式,把客觀事實和相關資訊轉換為知識(最終變成智慧)。

Head First系列怎麼做呢

  • 講故事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語言更像是平常聊天,而不是照本宣科,不要搞得那麼嚴肅。你是喜歡一本激動人心的嘉年華漫遊指南呢,還是喜歡看講稿?

  • 視覺化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片遠比文字更容易記憶,能讓學習事半功倍,當然也可以讓學習過程更好玩。

  • 吸引人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學習一門並不簡單的新技術並不意味著枯燥乏味。書中的示意圖經常會出人意料,要麼個頭超常規地大,要麼讓人忍俊不禁,要麼會諷刺一些行為,要麼前衛得讓人驚豔。再怎麼你也不可能想到一個美女會站在浴缸裡跟你討論物件導向的原理吧?我們書裡就有這情節。還有一位家庭主婦會從自動售貨機裡拽出一隻鴨子、桌子上放個人腦袋……!頁面排版也非常靈活多變,沒有兩頁是完全相同的,每一頁的文字和圖片都能做到最佳配比。至於例子,一般都很有趣,或者新奇,甚至既有趣又新奇。

Head First公式

我們知道你在想什麼

  • “嚴肅的技術還能這樣講?”
  • “這些圖都是從哪兒來的?”
  • “我真能這樣學習技術嗎?”

我們還知道你的大腦是怎麼想的

你的大腦喜歡獵奇,它一刻不停地搜尋、掃描、等待那些不同尋常的東西。它天生就這樣,只有這樣才能讓你活得有滋有味。

那麼,對那些例行的、平常的、普通的東西,你的大腦怎麼處理?它會盡可能排除那些東西干擾自己做正經事——記住真正重要的東西。它對無聊的東西不感興趣,這些東西永遠會被打上“很明顯這不重要”的標籤,而被過濾掉。

你的大腦怎麼知道什麼重要?假設你某一天出門,迎面走來一隻老虎,你的大腦和身體會怎麼辦?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你的頭皮立刻發炸,情緒立馬激動,伴隨著劇烈的化學反應。

你的大腦知道……

這一定很重要,可不能忘了!

再想象一下,你在家裡或在圖書館裡,安全、溫暖、舒適,不可能有老虎。你在學習,準備考試。或者在學習一門不好懂的新技術,你的老闆認為最多一星期或者十天就該派上用場。

問題只有一個。你的大腦會竭力替你分憂,讓那些明顯不重要的事不去佔用稀有的資源。資源只能用來儲存真正重要的東西,比如老虎、火災,比如真不該把那次“聚會”的照片發到Facebook上。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而我們不可能馬上告訴自己的大腦:“嘿,腦袋,非常感謝你替我著想。可不管這本書有多沒勁,所謂的里氏級別有多難記,我還得拜託你別把注意力從這些東西上移開。”

後設認知:關於思考的思考

假如你真想學習,而且想學得更快、更深入,那就要關注自己如何關注事物。思考一下你是怎麼思考的,學習一下你是怎麼學習的。但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接受過後設認知或者學習理論之類的教育。別人都覺得我們該學習,可很少有人告訴我們該如何學習。

不過,如果你手裡拿著一本Head First系列的書,那我們就假設你真想掌握書中的知識。但你可能不想花太多時間。想要學以致用,最好能過目不忘。要達到這個效果,前提是必須理解相應的內容。想吃透一本書,或者想從閱讀任何書或其他學習過程中獲得收效,你必須得對自己的大腦負責。讓你的大腦有賴於這些內容。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祕訣就是讓大腦把你正在學習的內容當成真正重要的東西。這一點對學習收效具有決定性作用。重要到什麼程度?像老虎一樣重要。否則,你就會陷入持續不斷的心理鬥爭,因為你的大腦會竭盡全力與這些新東西保持距離。

那怎麼才能讓大腦把這些內容當成一隻飢不擇食的老虎呢?

有枯燥低效的方法,也有快速高效的方法。低效方法就是不斷重複。大家有過這種經歷,即就算是乏味透頂的東西,只要我們不斷地往自己腦袋裡塞,就能學會和記住。只要重複次數夠多,你的大腦就會說了:“這東西看起來對他並不重要啊,難為他那麼執著,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看,唉,就當是重要的吧。”

高效方法則是想方設法調動大腦參與,特別是要讓大腦產生各種不同的活動。前面基本上已經講了怎麼做到這一點了,那些都是經過實踐檢驗,證明能讓你的大腦幫上你的有效方法。比如研究表明,把文字放到它們所描述的圖中(而不是放到標題或正文中),能激發讀者主動思考文字與圖畫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因而就會調動更多神經元參與學習。調動起來的神經元越多,越容易讓大腦意識到這東西值得關注,越可能記住它們。

聊天的表達風格為什麼更好?因為人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跟別人對話時,會更加集中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不遺漏某些細節,掌握事情的來龍去脈。最神的是,你的大腦不在乎你在跟一本書“對話”!相反,假如寫作風格一本正經、沒有感情色彩,那麼大腦的感受就像你坐在擠滿了人的大教室裡,被動地聽老師照本宣科。那就意味著不需要保持清醒,只要不睡覺就行了。

事實上,圖片和聊天式的風格僅僅是開始。

我們是這樣做的:

使用圖片,因為你的大腦是為形象的事物而不是文字而生的。說到大腦,一圖勝千言絕對沒錯。如果需要同時出現文字和圖片,那我們就把文字嵌入到圖片裡。因為跟把文字作為標題和放到正文裡相比,把它放到自己描述的圖片中更有助於大腦的認知。

利用冗餘,即同一件事換不同的角度講給你聽,或者使用不同的媒體,刺激你的多個感官,讓你的大腦把內容編碼到不同的區域裡。

你的大腦喜歡獵奇,所以我們就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丟擲概念和使用圖片。無論是討論觀點,還是給出圖片,多少都會帶點人情味,因為你的大腦更關注感情方面的生化反應。就算這些反應不過是逗笑兒嚇一跳好玩而已,但有些東西因此可能更容易讓你記住。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採用人與人交流時的談話風格,因為只要你的大腦認為這是在對話,而不是被動地聽講,就會傾注更多的注意力。就算你在讀書,你的大腦也照樣如此厚此薄彼。

設計出很多動手做,只動眼不動手,遠不如讓你動手更能調動大腦的積極性。於是,很多練習都設計成有點難度但都可以做到,因為大多數人很喜歡做這種事。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擴充套件多種學習方式,你可能喜歡一步一步循序漸進,但有人可能喜歡先對整體有個把握,而另一些人可能只想看一個例子。不管你喜歡怎麼學,以多種方式展示相同的內容對你都會有好處。

分別針對你的左右半球設計內容,大腦參與越多,學會和記住知識的可能性越大,注意力保持的時間也越長。左半腦工作時,右半腦可以休息,這樣你的學習時間能夠保證,而且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我們在故事和練習裡不止表達一種觀點,因為在求證和判斷的時候,你的大腦會學習得更深入。

我們會把練習設計得有挑戰性一些不能一下就答上來的問題,因為你的大腦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能夠學到和記住更多東西。想想看,跑到健身房看別人鍛鍊不可能讓自己體形變好吧。不過,我們也會盡力保證你費勁費得值,不會因為例子難懂、術語滿篇或講述太簡單而消耗你更多的腦細胞

我們使用真人,不管是故事裡、例子裡,還是照片裡,因為你是一個真人。你的大腦關注人,勝過關注別的東西。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讀我:還有點事你也該知道

Head First是一種學習體驗,而不是一本參考書。我們有意識地撇開了所有干擾學習的東西。不過跟Head First第一次親密接觸的時候,還是應該知道要從頭開始,因為這套書會以你看到過和學到過的東西為基礎。

動手做不是可選的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練習和動手做專案不是擺設,而是書的核心組成部分。有些是為了幫你記憶,有些是為了幫你理解,有些是為了幫你學以致用。千萬不要跳過眼前的問題。智力猜謎可能是你唯一可以不用管的,但這些飽含邏輯推理的趣題卻是你做腦保健操的好機會。

冗餘是有意的,而且十分重要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Head First系列圖書與其他圖書最大的不同,就是希望你真能從中學到東西。我們希望你在看完一本書之後,還記得自己學過什麼。大多數參考書不把讓讀者記住作為目標。但Head First是一種學習體驗,因此相同的概念會反覆出現。

完成所有練習

我們在寫書的時候,首先假設你一定是想學會書中的內容。所以我們知道你恨不得馬上就動手實踐,上來就要寫程式碼。為此,我們通過每一章的練習給你提供了很多練手的機會。有的練習直接給出“做這個練習!”的標題。每當看到這句話,你該知道我們已經把解決某個特定問題的所有步驟都展示給你了。不過,如果你看到的是帶一雙跑鞋圖示的練習,那表示問題中有相當一部分的解決方法並不唯一,使用什麼方法取決於你自己的需求,但我們會給出我們的方案來。練習答案是可以隨便看的,不騙你!不過還是自己先想出解決方案來收穫最大。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腦力風暴”練習沒有答案

有的確實沒有正確的答案,而有的作為學習體驗整體的一部分,需要由你自己決定是否或者什麼情況下才有正確的答案。在這些“腦力風暴”練習中,我們會給出一些指示,指出正確的方向來。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