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整合式遷移的一些總結

dbhelper發表於2016-04-27
   說起資料遷移,感覺也算是有些感受了,但是最近參與的幾個遷移案例還是和以前大大不同,以前的遷移專案是比拼停機維護時間,儘可能在短時間誒匯入大批次的資料,有參與表空間傳輸的場景,還有跨平臺的資料遷移,資料庫遷移式升級等等,相對難度大一些的算是增量資料的遷移場景。為此也算把sqlldr,datapump和exp/imp玩了一圈,最後寫了一個小的工具使用外部表遷移,也算是有了一些談資。
   最近的遷移專案還是有些特殊,有schema級別的遷移,這種情況資料庫版本的影響就沒有那麼大了,基本就是schema級別的平移,這種聽起來還算容易,有些場景是同名schema,同名表的整合,這種情況就有些讓人頭疼,每個owner使用者可能有若干個連線使用者,還需要考慮每個連線使用者的許可權和對應關係。有些使用者如果整合起來重合度夠高,還需要調整使用者名稱。
像比如下面的遷移場景,其實難度基本都不在資料量上,而在在整合的難度上,這個時候資料遷移基本上就成了整合。

如果把上面三個資料庫整合起來,其實也有幾種方式,在11g中直接就是schema複製,匯出匯入即可,對於衝突重複的schema可能需要逐個確認,要不就是省事一些,直接修改使用者名稱加以區分。
     還有一種方案是放在12c的pdb裡面。其實這種方式看起來還是能夠解決大部分的相容問題,但是個人感覺這種方式有個缺點就是會把原來的問題包裝起來,原來的不規範的資料設計我們只是把它整合在一個資料庫裡,哪些問題還是問題,不規範還是不規範,如果其中一個pdb出現了大的效能抖動,影響是全域性的。還有就是R2版本還為釋出,在生產上使用還是存在一點的顧慮,不過那種方式有個很明顯的優點就是省事。對於測試環境的整合還是一種好的方式。
     所以現在重點已經不在於資料量了,主要還是在於環境的整合複雜度,因為涉及的有些系統是測試環境的整合,可能維護時間會寬裕一些,有些是重要的線上業務,可能需要前期準備要更多,保證停機維護時間短。
     大體總結了一下,關於這種整合式的遷移,有一些資訊需要考慮。
1.關於表空間的資訊,這部分資訊源端,目標端做比對,大小,可用空間等做一個比對。
2.使用者的資源管理profile,對於原來使用者設定的profile需要原封不對的複製過來,當然資源的整體使用情況是在合理範圍之內。
3.crontab 原來的庫中的crontab可以直接平移到目標庫中
4.監聽埠,原來庫中的監聽埠可能和目標端不同,這個時候可以根據情況做調整,是新建啟用新的埠還是把埠整合在一個指定的範圍之內。
5.防火牆,這部分資訊需要保證訪問的許可權和源庫要保持一致,當然在不考慮filter chain的情況下,還是簡單的追加即可。
6.使用者許可權,關於系統許可權,角色許可權等,需要和源庫保持基本一致。
7.關於db link這個部分比較糾結,可能需要手工逐個處理,確實這些細節沒有搞頭,但是又不得不做。
8.儲存過程,pl/sql,檢視  這部分資訊還是需要和源庫複製保持一致,當然還是會有一些細節差別。
9.序列 序列的處理其實還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部分,為了保證不會出現sequence的當前值比欄位最大值小的情況,需要在遷移後同步sequence的值,對於此,一個比較省事的方式就是重建序列,當然需要注意的部分就是序列的許可權設定,其它可以透過dbms_metadata或者解析dump檔案得到對應的sequence 語句。
10.tns部分,如果是遷移,對於源庫的配置可能就不需要了,但是對於db link相關的tns部分還是需要的。
所以這種整合式遷移的很多場景都是不斷整合結構,這個骨架搭建好了,就好比上了高速公路。資料遷移才剛剛開始。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8494287/viewspace-208957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