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上思考宇宙的存在 評《宇宙之書》

袁野發表於2013-08-08

這本書讀起來的感覺挺像《從一到無窮大》,把宇宙學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講的很詳細,值得一讀。不過有些專、深,不像《從一到無窮大》那麼輕鬆好玩。我尤其喜歡後1/3部分,跳出枯燥的計算,跳出常識和成見,從哲學上思考宇宙存在的可能性。

從哲學上思考宇宙的存在 評《宇宙之書》

讀後有幾個大的感觸:

  1. 前半部分講了十幾種基於相對論得出的宇宙理論,當時似乎有一大批科學家,他們的研究方法就是解相對論方程。因為相對論方程很難解,每得到一種可能的解,都對應了一種宇宙模型。可以看到那些宇宙模型稀奇古怪,相當“違反直覺”,而且總是有些無法解釋的問題。在別的地方看到一句愛因斯坦說的話,最能描述這個現象:“一個問題不可能通過引起這個問題的思維模式本身來解決。”

  2. 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解釋幾個宇宙常數,這幾個常數類似於“公理”,數字之間沒有規律,也沒有道理為什麼會是這麼個值。人都喜歡簡潔的理論,看到這樣幾個沒道理的數字,自然想通過某種方式把他們關聯起來,化歸為一個更底層的理論,化成一個數字。

    後來,有的人試圖用“人擇原理”來解釋這一切:宇宙常數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我們就是生活在這個宇宙中的這個階段,沒有什麼特殊的道理。宇宙創始之初無法存在任何物體,逐漸形成各種元素、組成星球。在宇宙的某個時間段,恰好環境合適了,發展出了我們——地球人,我們看到的宇宙就是這樣子,沒有什麼道理可言。

  3. 從最古老的地心說、到日心說,到後來發現太陽系沒有任何特殊性、銀河系只不過是宇宙中一個很普通的星系,宇宙學的發展貫穿著對“自我中心說”的破除。這一套觀念還在繼續向前演進,後來提出的多重宇宙、人擇原理,一步步地放棄了“自我”的特殊性。

    每一次對自己的位置特殊性的放棄,總伴著隨理論上一次大的進步。人擇原理是對現實的接受,不再先預設一個特殊的假設,再試圖去證明什麼。這個特殊性可以是“地球中心說”,可以是“宇宙唯一”,可以是物理規律完美對稱性,等等。

  4. 我們永遠沒法知道我們這個宇宙之外的事物,因為“知道”必須依賴於光或電磁波,而有光的地方,都算在這個宇宙的邊界之內。因此我們生活在宇宙中,很可能只是螞蟻生活在一個大氣球中,以為氣球內部就是一切,看不到外面的其他氣球,外面甚至還有不是氣球的東西!鬼知道外面“是”什麼,也許沒有外面,也許我們整個宇宙只是高等生命養在玻璃罐裡的實驗品,也許我們已經生活在Matrix中很多年了,也許我們是高等生物的一個電子遊戲“模擬宇宙”……

本文轉自多看書評:放棄自我特殊性,認識宇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