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發展的歷史人文底蘊——《圖解網路硬體》所涉及的那些事

Spenser Sheng發表於2013-08-19

1.ARPNET誕生小故事:負責ARPNET專案的Bob Taylar不缺錢,他需要一個既懂計算機又懂通訊的人才—Larry Roberts。但Larry卻對這看似技術官僚的職位全無興趣。Taylar並不死心,他向規劃署署長求助,“你不是掌握著林肯實驗室經費嗎?難道沒有辦法讓拉里為我們工作?“1966年12月,Roberts來到規劃署報導。
評論:看來大牛有時也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

2.有人問,你們做高能物理的,對社會有什麼貢獻了,你們CERN(歐洲原子能中心)除了建造LHC(大型強子對撞機)來製造黑洞毀滅地球,還幹了什麼好事?高能物理能 當飯吃嗎?答案是不能,我們暫時還不缺這頓飯,但高能物理可以”上網“。現在大家天天上網的WWW就是CERN的高能物理人給弄的。
評論:有時候某個看似不起眼的機構往往背後藏著驚人的祕密。

3.雅典娜工程:屬美國高校產學研專案,由MIT、DEC以及IBM參與,歷時8年,於1991年6月30日告一段落。該工程意圖建立一個計算機環境,容納多達一萬臺工作站,以及各種硬體。使用者可以訪問其中的任何工作站,存取檔案、程式,但在介面及服務上,看起來不會有大的區別。目前依然在用,還支援無線接入。
評論:一個專案可以經歷8年,當中很多公司都幾近倒閉,可見科研力量還是吸引著眾多的有識之士。

4.CSRG(計算機系統研究組)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因創始人Bob Fabry博士得到美國DARPA資助而壯大,該小組最著名成果就是BSD Socket及改良過的“Unix”核心。其成果許可授權也很靈活,業內機構或個人均可輕易使用。但由於後來AT&T提高了Unix許可費用及版權紛爭,該小組於1995年解散。
評論:如果當年AT&T不拆分、可能當年的貝爾實驗室會活得很滋潤,也就不會提高Unix許可費,或許。。。一切都是假設。也只能說從另一面促成了GNU+Linux的結合,大鬍子Stallman也算欣慰。

5.IMP:介面資訊處理機,上世紀60年代ARPA網專案中,不同計算機間互聯除連線外,還要為所連線的目標計算機專門編制軟體,為n個型別計算機需要編寫n(n-1)套軟體,顯然不現實。後來研究人員提出IMP概念,所有計算機通過IMP連線,每類計算機只需編寫同IMP連線的軟體即可。1969年4月RFC的首份文件獻給了IMP。
評論:估計後來很多思科的研究人員一定認真研究過這段歷史,看到了路由器的無限潛力。

6.謎一樣的網路裝置公司Proteon:據說曾和Cisco、Wellfleet等公司瓜分上世紀80年代的路由器市場,但至今卻不知落入哪個巨頭之手,或還是另有隱情,唯有LinkedIn上的一句話,管窺其當年的地位“Proteon once held a large market share for Routers and network tools.”
評論:網路裝置的戰國時代已經逝去,留下的考據極少,但所有的文化得以傳承。

7.AppleTalk:蘋果公司1984年開發網路協議,用於蘋果系列計算機裝置互聯,區別於當時TCP/IP網路需要進行復雜配置,它只需連線線纜即完成網路的連線,該特性也被後來的DHCP等借鑑。但隨著TCP/IP網路逐步成為主流及蘋果公司自身原因,AppleTalk逐漸衰弱,但在蘋果某些產品中的網路配置項內能夠見到其蹤影。
評論:真希望在iPad mini或者 iPhone 5上再看到這個AppleTalk的配置。作為蘋果當年在計算機網路發展歷史上貢獻的見證,沒有它或許現在TCP/IP網路依舊要進行那麼不人性化的配置。

8.美國Bay Networks公司(不是某男建立的“港灣”):由原SynOptics和Massachusetts兩公司合併而成,上世紀90年代初期為思科重要的競爭對手,得名於兩公司所在地舊金山和波士頓地區均以其美麗“bay”景色著稱。後被北電高價收購,北電已故,唯有其面向小型應用的部門以獨立NETGEAR公司的身份存活至今。
評論:以兩公司均有的美麗海灣來命名公司的名字是多麼浪漫,只可惜網際網路泡沫以及過強的競爭對手,使得這類公司難以長久,“中華”的崛起以及北電過於迷信傳統電信技術,以致轉型乏力,又讓該公司轟然倒塌,但Bay的精神在avaya以及Netgear中得以存續。

9.上世紀60年代美國出現了八家著名的計算機制造廠商(非PC),戲稱計算機界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時代,分別是:IBM和Burroughs, Univac, NCR, CDC, GE, RCA,Honeywell。後來GE將計算機部門賣給Honeywell,Burroughs, Univac合併轉展成了現在Unisys,RCA、CDC倒閉,只剩當年IBM、NCR和Honeywell。
評論:我們國家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呢?

10.Lucent的豪賭:1999年,Lucent花了科技界前所未有的238.7億美元天價收購了Ascend Communications。但該公司所擅長的並非後來被業內看好IP裝置,更多的還是傾向於數通中的幀中繼、ATM交換機等,隨著IP化大潮的來臨,敗局已現。多年後,Ascend一詞因中國電信裝置商華為的某款手機重入業內視野,巧合否?
評論:手中的HUAWEI Ascend手機突然發起了光。。。

11.IPX與NetWare:流行於上世紀80-90年代,由Novell提出的IPX網路以及NetWare網路作業系統解決了PC互聯,並只需很低配置即可執行,加上出色地相容DOS系統與各類硬體,大大降低企業LAN的架設成本風靡一時。但隨著Windows NT的推出以及TCP/IP的普及,該技術逐步衰落,在Win系列系統的網路配置中仍依稀可見。
評論:同朋友一起懷念當年配置IPX打星際的日子。。。

12.Telcordia(原Bellcore):1982年AT&T拆分後也從Bell實驗室剝離出來,作為7家“小貝兒”公司的科研機構開始運營,數十年來提出了眾多電信領域的創新,其中最為著名便是SONET/SDH傳輸技術,為高速WAN的普及作出了巨大貢獻。2012年1月被愛立信公司收購,其原來尖端技術研究部門仍獲得了獨立運營的地位。
評論:某網友評論:”再次證明愛立信這類公司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同某些暴發戶企業等有著本質的不同“

《版權歸 Spenser Sheng 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無署名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