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談學習4:為何你會一年經驗用十年?

大衛張33發表於2013-10-23

引子
哈德良皇帝手下有一名將軍覺得自己應該被提升。“我應該晉升到更重要的崗位,因為我經驗豐富,至少參加了十場重要戰役。” 可皇帝是位對他人才華有著高明判斷力的君主,他並不這樣認為。於是他隨意指著綁在周圍的戰驢說:“親愛的將軍,好好看看這些驢子,它們至少參加過20次戰役,可它們仍然是驢子。”

正文
“別說你有十年經驗,你只是一年經驗用了十年而已。”
很多IT人都在擔心自己30歲、40歲後怎麼辦的問題,我也很擔心。每次招聘的時候,看著公司的年輕面試官給別人的評語,心裡是拔涼拔涼的,不是個滋味。“工作這麼多年了,能力有限,就不面試了。”“這種能力,還不如我們這裡工作一年的近衛軍,拒絕。”年齡大了,怎麼連面試的機會都比別人少很多。
雖然沒人真正願意一年經驗用十年,但是一年經驗用十年是一個讓人悲哀的客觀現實。其根本原因和最大證據就是,大多數人已經不能工作中學到東西了,已經不能獲得新經驗了。也許這樣的情況正發生在你的身上,想想你已經多長時間沒有從正在做的專案中學到東西了,工作無非就是走流程、寫程式碼,一天又一天不斷的重複,想想就讓人噁心。
不少人曾努力過,想改變現狀。或者是換公司,在這個公司不能學到東西了,似乎換個公司就可以,在小公司不能學到東西了,似乎換到大公司就可以;或者是接受外部培訓,讀書,參加會議活動,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否不同;或者開始削尖腦袋,一定要加入到公司重要的專案去。但幸運總是與你擦肩而過,它似乎只眷顧一個人,他的名字就是其他人。然而即便有各種折騰,很多人從工作中學到的東西依然越變越少。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如何改變?見招拆招,單環學習,雙環學習
貌似只要能不斷從工作中學到東西,不斷提升自己才能避免一年經驗用十年現象的出現,但這可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見招拆招是他們工作中的主要學習方式(見招拆招與上一篇中的舊問題舊方法類似)。他們的經驗積累與學習成長主要來自於環境,只有在沒有達到環境要求的時候,他們才會去思考學習積累。而當他們達到環境要求,招數夠用了,很多人就此停下學習,小的環境變化已經不能讓他們學到更多東西,他們會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現有的招數,直到環境的劇變再度來臨。所謂一年經驗用十年,講的就是這些人。
其中少部分人,會走到單環學習。他們會觀察到結果和目標的差異,開始思考些新的解決方案,會試圖調整自己的行為以改良現有的結果,有時他們會在新環境驗證方法的可行性,有時他們會考慮從外部尋找新的工作方法。這是主流的學習方式,碰到問題想解決辦法,辦法總比問題多,不是嗎?
非常少的人會走到雙環學習。如果說單環學習是尋求問題答案的解決方案式思維,那雙環學習就是改變自身理解的探索式思維。單環學習會問,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這個方法好用不好用,怎麼改進這個方法,有沒有更有效的方法,卻很少去質疑問題正確與否和問題背後的假設與前提條件是否合理。雙環學習在單環學習的基礎上走的更遠一些,它更關注問題的理解,這個問題是真正的問題嗎,我是基於什麼假設和理解來找出問題的,我需要怎樣調整我的假設和理解。
見招拆招者日復一日地重複同樣的招式,期望碰巧能重複成功,當不成功時他們會怪罪於環境(他人),但隨後他將繼續重複,並不會有什麼改變;單環學習者是問題解決者與方法改良派,他們相信問題皆有答案,當發現問題後他們會對現狀進行反思,會分析外部因素並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或者對現有的方法進行改良,或者是試圖從外界學習新方法;雙環學習者是方法創新者和認知改變家,他們會反思問題的假設和方法的前提,通過對造成現狀的原因從自身出發進行反思,他們能夠改變自己對問題的認知,基於經過驗證的合理假設調整工作方式。
這三種學習能力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當然退化容易進化難。初入職場的同學自我認知清晰,明確是自我認知不足的問題,因此他們會努力學習新知,並不斷調整自己的認知,這時他們是雙環學習者;隨著能力逐漸成長到滿足需要,大部分人會慢慢變成見招拆招者,因為他們的招式已經夠用了;在後期在遭遇挑戰的時候,大部分人會見招拆招,部分同學考慮對招式進行改良(單環學習),只有很少的人能夠反思自我認知,再次改變自我。人說目標很重要,是否是因為有目標的人保持了對自我的挑戰,必須進行改良(單環學習),還需進行創造(雙環學習)。
退化容易進化難,雙環學習屬最難。如果繼續使用現有的招式就會成功,你會進行反思,會改變自我認知嗎?當外部(公司)給你壓力,如果保持現有招式,成功歸你,失敗與你無關,而如果改變招式,失敗的責任由自己承擔,你會改變認知創新方法嗎?當公司需要答案的時候,而你卻在改變自我認知給出尚未得到驗證的方法,你能夠面對這種質疑嗎?即使改變了認知,進行了嘗試,因為嘗試沒有得到大多數人能見到的功效而被質疑,因為認知與他人不同而被有意無意排擠,你能承受嗎?

為何學習如此重要?
“我不必比熊跑得快,我只需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相信這個著名的笑話大家都聽過了。當這個世界上沒有熊的時候,當這個世界上沒有別人的時候,即使走路也能有很好的收穫,可惜沒熊沒別人只是騙人的童話。生活在這世上,你的同齡人就是別人,世界的發展就是熊,當你的速度落後於別人,你就落後了(好在還安全),而當你的速度落後於熊,迎接你的就是被吃掉的命運。一年經驗用十年、程式設計師的青春飯都是這個道理。
學習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學習決定了你的速度。見招拆招就像勻速運動,你的速度決定於你一開始學習的招式;單環學習屬於變速運動,追求速度,對招式的改良讓你的速度不斷提升,但招式改良存在極限,長期來看加速度會不斷降低,容易變成勻速運動;雙環學習則讓你有機會調整你的加速度,從而有了不斷加速、不斷趕超的可能。
現實的情況是,很多人注意到熊在提升它的速度,卻沒有注意到熊也在不斷提升它的加速度。現代社會發展越來越快,汽車帝國如通用們的衰退用了幾十年,摩托羅拉用了十年,龐大的諾基亞帝國則在短短五年全面崩塌。也許你今天的位置還在熊的前面,也許你的速度還比熊的速度快,但真正決定你是否被熊吃掉的因素是你的加速度能否高於熊的加速度。
綜上,真正決定我們是否領先的(甚至是否生存的),現在看位置,短期看速度,長期就只能看加速度了。

觸類旁通
什麼是大公司病?其根源在於大公司往往會追求穩定的速度,他刻意讓自身陷入見招拆招的境地,希望重複以前的招式以重複以前的成功,他們的員工也變得見招拆招。就像賈伯斯所說:“公司規模擴大以後,就會變得因循守舊,他們覺得只要遵循流程,就能奇蹟般地繼續成功,於是開始推行嚴格的流程制度。很快,員工就把遵循流程和制度當做了工作本身。”所以大公司會被熊吃掉,而且被吃掉的速度越來越快。(這是否提醒了我們,公司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加速度管理?看來這又是另一篇部落格的內容了。)
敏捷軟體研發新解:傳統的軟體研發方法是見招拆招型方法,管你環境千變,我的招式不變,這與公司的學習能力是匹配的。在今天傳統軟體研發受到了挑戰,因為客戶需要的是加速,因為還證據表明有人跑的更快。很多應用敏捷軟體研發方法的企業都吃到了苦頭,其根本原因在於這些企業的學習能力,他們認為敏捷軟體研發方法是一個新招式,他們致力於學會招式並維護招式的穩定,卻無力應對敏捷軟體研發方法帶來的變化。XP中的實踐貌似是簡單的招式,卻是對研發人員原有招式的顛覆,見招拆招者是無法學會的。就像Scrum所說,Scrum只暴露問題,不解決問題,那麼Scrum需要的至少是樂於解決問題的單環學習者,從問題中尋找答案。而要把敏捷軟體研發方法用好,真正需要的是雙環學習,因為企業引入敏捷軟體研發方法本來的目的就是用於應對變化的環境,改變企業(團隊)的加速度。
精益看板新解:被當做白板的看板只是一種招式而已,也許剛開始會有新鮮感,但不會有任何效果。其實看板是個很好的學習工具,它直接視覺化了現狀,能夠幫助團隊更快進入單環學習。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地呈現精益思想,用視覺化和短反饋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認知,讓人悄然進入雙環學習。雖然不是有意識的雙環學習,但也是很大的進步了。當然,有意識的雙環學習能夠更好發揮看板的效能,這是毫無疑問的。
精益創業新解:精益創業能夠幫助企業在最小成本更短時間內得到經證實的認知,它最牛掰的地方是它直接讓雙環學習顯性化了,驗證假設、調整認知在精益創業中變成了一項例行工作。正是由於與雙環學習的一致性,讓精益創業成為了應對不確定性、創新的重要方式被廣為推崇。
是敏捷精益看板等方法推動了學習能力的提升,還是學習能力的提升能夠更好地應用敏捷精益看板?這是個問題。
企業人才培養困境:不少公司都遭遇了人才培養的困境,例如管理人才。於是他們設計了各種課程,總結了系列招法,其目的是讓新人儘快成為合格的管理者。這種試圖批量培養合格管理者的方式幫助了見招拆招者度過最初的難關,但他們帶著同樣的招式是否真正能適應差異很大的真實環境挑戰?能否引導創新?其實我們真正培養出的只是合格的見招拆招者,我們真正需要的單環學習、雙環學習並未在工作中發生。
國人競爭力之謎新解:國人考試第一的名頭天下皆知,然而不懂學習確實我們的客觀現狀。起點貌似很高,在工作中卻被人快速超越,皆因學習能力不及人也。

案例研究
下面舉一個例子。話說前段時間團隊出現了一次線上故障。在臨近上線的時候突然發現需要修改他人負責的其他系統程式碼,開發人員進行了修改,因為時間很緊,修改後就直接上線了,最後導致了線上故障。事後團隊進行了線上故障分析,下面用三種方式分析試試。 見招拆招式的分析大概是這樣的。這個改動屬於小改動,當時認為風險不高,而且確實時間太緊,所以遺漏了程式碼Review,所以以後我們要加強程式碼Review。(這個分析將帶來任何實際改變嗎?值得懷疑。這就是見招拆招的特點,思路固化。)
而單環學習的分析會是這樣的。該線上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臨近上線時的程式碼改動沒有足夠的質量保障措施,而對他人負責的系統程式碼不夠熟悉,改動風險較大,質量措施不足。所以最後的結論是制訂質量保障規範,臨近上線時的程式碼變更必須進行程式碼Review,非自己Owner系統的程式碼變更必須進行程式碼Review。(單環學習的特點是會改變方法以保證結果的達成,但不會從自身出發質疑問題本身和自身。)
雙環學習的分析結果可能會更加多樣化。為什麼在臨近上線時才發現程式碼變更的需要,可否早發現,是否是被什麼假設矇蔽了雙眼,怎麼克服,我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一定需要程式碼Review嗎,可否有其他質量保障措施,為什麼同學們每次都選擇程式碼Review作為措施,是否同學們在其他質量保障措施上的能力存在不足,怎麼提升?為什麼該同學對臨近上線時修改其他系統可能帶來的風險不敏感,怎麼提升風險意識?一定要在質量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倉促上線嗎,工作安排是否有問題?(雙環學習非常開放,它的結果取決於學習者的經驗和意識,結果不是那麼可控,具備多樣性。)
綜上,見招拆招屬於固化型學習,招式經過最初的學習練習後固化下來,基本不隨環境改變,其劣勢是很難適應環境變化,很難拿到更好結果;單環學習屬於改良型學習,會根據結果的好壞對招式進行調整改良,以期改變結果,這種學習比較常見,適合環境慢慢變化的時候,但在環境長期變化不大時容易退化成見招拆招,而在環境變化劇烈時步調又顯得緩慢;雙環學習屬於創新型學習和認知型學習,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特別有用,能有效幫助重新認識環境的新特徵,改變自身的思維方式,湧現出創新型的思路或招式,其缺點是結果難以把控、評估。

後記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這是對一年經驗用十年的最好註解,我可不想這樣,想想都覺得可怕。

參考
1. 雙環學習源自於阿基里斯,近期在國外非常火爆,參見他的著作《組織學習
2. 大衛談學習系列的第一篇《大衛談學習:重新認識學習
3. 大衛談學習系列的第二篇《大衛談學習2:習慣的力量
4. 大衛談學習系列的第三篇《大衛談學習3:方法還是問題,這是個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