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建強:我的人生超程式設計(圖靈訪談)

盼盼姐發表於2013-12-20

池建強,70後程式設計師,Blogger,《MacTalk·人生超程式設計》作者。先後任職洪恩軟體和用友集團,從事網際網路和企業應用軟體研發,目前擔任瑞友科技IT應用研究院副院長。 熱愛技術和編碼工作,Apple 和 Google 產品重度使用者,分享技術,堅持夢想。微信公眾號名稱:MacTalk by 池建強

池建強:我的人生超程式設計(圖靈訪談)

Yes, I can

“整個車間只有一臺電腦,每天吃完飯,我就回到車間,把公司的硬碟拆下來,把我自己的裝上。每天我都在那裡,開一盞燈,拿一本書。”

你是怎麼開始學計算機的?

以前看過一本叫《異類》的書,書裡說大部分計算機大師都出生在20世紀50年代,比如史蒂夫•賈伯斯,史蒂夫•沃茲,比爾•蓋茨,保羅•艾倫,比爾•喬伊等等,這幫牛人開始設計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和程式語言的時候是70年代,那時我剛剛出生。

到了80年代,蘋果公司已經上市了,但大部分中國人對電腦還沒什麼概念。做為一個生於農村長於鄉鎮的土人,我小時候根本沒見過電腦,所以開始程式設計的時間很晚,這一點和很多少年天才、程式設計神童的經歷有很大差距,我真正接觸程式設計是從大學開始的。我的專業是機械電子工程,這個專業裡有幾門計算機語言的課,包括C、Fortran等,資料庫用過 FoxBase,電腦是386/486,黑白的臉,沒有奔騰的心,我只記得給老師寫過一些類似圖書館書籍管理的系統,但細節完全不記得了。

高中時我學習成績很不錯,但報志願沒報好,一本和二本都沒有錄取,導致心是高等學府的心,身是二流院校的人,所以就去了河北科技大學,哈哈。在大學裡我很憤青,覺得這個學校很一般,沒有太大學習熱情,但我對計算機技術很感興趣,可能和我小時候喜歡裝配各種收音機有點關係。我經常和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一起交流和上機,當時機房使用時間也不是很充裕,還要交錢,所以我們會在上機之前做很多功課,把程式編好寫在紙上,這樣上機後就能直接錄入程式並進行除錯和跟蹤了。還有一個樂趣就是我們通過各種程式和工具優化軟盤空間和記憶體大小,以期那時的計算機能夠執行我們喜歡的程式,我記得最常玩的一個黑白遊戲叫做戰斧,主角拿著一把斧子打怪,樂此不疲。

總體來說,我在大學學到的計算機知識並不系統,不像現在的很多大學生,在大學裡學到的東西已經很紮實了。

那你真正開始學習其實是在工作後?

我是在工作以後才真正開始接觸程式設計工作的。我畢業之後很想去北京,後來去了河北匯能亞奧集團,這家公司在北京的郊區順義的郊區林河工業區有一個廠房,工廠和研發中心都在那邊,於是我就來北京了,也算曲線救國。公司的主要產品是直流電源,公司裡有一個實驗室,實驗室的辦公條件很好,每個人配備一臺電腦,還帶沙發轉椅,但是隻有具備名校背景或者家庭背景的人才能去實驗室,於是我們這幾個不太招人待見的傢伙就直接被派到車間了。我們去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擦散熱器,到現在我已經不知道為什麼要擦散熱器了,只記得那上面好多油……散熱器擦了三個月,然後開始“外掛”,每個人一個工位,把分配好的二極體、三極體、電容等插到電路板上。後來我們又去搞測試,照著圖紙修理返場的電路板和直流電源。

整個車間只有一臺電腦,平常你是用不上的,只有晚上機器空閒。於是我去中關村買了一塊硬碟,每天吃完飯,別人回宿舍看電視、聊天的時候,我就回到車間,把公司的硬碟拆下來,把我自己的裝上。我還記得當時裝的是一個盜版的Windows 98系統。每天我都在那裡,開一盞燈,拿一本書,學一些網際網路方面的程式設計知識。當時已經出了HTML4,可以通過JavaScript在網頁上做一些動態的效果。一邊學習新東西,一邊把自己以前學的語言溫習了一遍。大概學了半年多的時間,在99年年底,我離開了那家工廠。

你是怎麼去面試的?

我把我自己寫的程式都存在一張軟盤裡,每次去面試的時候就拿出來給人家演示。當時網際網路第一波浪潮已經過來了,我做了很多動態的網頁設計。很多人覺得我做的東西很新鮮,可能他們都在忙著做靜態網站,沒時間學這些東西。我還記得當時做了一個泰坦尼克主題的網站,用了一些電影裡面的元素,大海、沉船、岩石等等,演示的時候會播放主題歌,畫面的元素有各種互動效果。他們看了之後就不問我問題了,說:那你就來上班吧。於是我就去了洪恩。

快樂並痛的時代

“我和池宇峰說,我先出去看看,等你們開始做遊戲了,你再叫我,我馬上就回來。”

你剛去洪恩時做什麼?

在洪恩的三年半時間,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我剛去的時候,洪恩正在做洪恩線上和論壇。洪恩的創始人是池宇峰,因為我倆都姓池,這個姓又很少見,所以大家都以為我是他的親戚,對我都挺好,哈哈。

當時我的頭兒對我說,你有兩條路可以選,一個是去做現在我們所說的UI設計師,走前端路線,也可以做後端、寫伺服器端的程式。我想了想,我還是寫後臺吧,前端不都是小姑娘做的麼?

當時我剛從車間裡出來,忽然來到這麼一個地方,年輕、開放、熱情,最重要的是每個人有一臺電腦,這簡直讓我幸福到眩暈。我的同事都是年輕人,有很多剛畢業的清華北大的學生。池宇峰本人也是清華畢業的,後來創辦了洪恩軟體。池宇峰的管理方式很有特點,他總不在辦公室呆著,四處轉悠,看誰幹活就想跟誰聊兩句。結果無論白天黑夜,他每次過來的時候我都在悶頭程式設計,面對花花綠綠的高亮程式碼,噼噼啪啪的敲擊鍵盤。這時他就會和我聊一聊專案進度,問問我的想法,有時他也會講講公司的發展思路。過了一兩個月之後,我就調工資了,結果2000年一年我就調了三次工資。老闆都喜歡瘋狂工作的員工啊!

洪恩在五道口的東昇鄉租了一棟三層樓,一共有一二百人的規模。當時很多同事晚上都住在公司,上午11點,大家穿著拖鞋開始上班,瀏覽下新聞就去吃午飯了,吃完飯偶爾我們還去清華踢場球。下午兩點多,我們開始正式的工作,一直程式設計到天色變暗,吃完晚飯後,大家繼續程式設計,通常是凌晨12點的時候開始更新網站,釋出程式。之後想學習的繼續學習,想程式設計的繼續程式設計,有時候我們還會打場三角洲遊戲,一般在凌晨四五點鐘才回宿舍休息。池宇峰和我們一樣都是七零後,所以整個公司的氛圍就像學校一樣。公司牛人很多,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那個階段我的成長也是最快的。

這樣輕鬆的環境維持了多長時間?

這種的情況大概持續了一年左右。當時網際網路的氛圍有點像現在,很多公司都不掙錢,有人給投錢就花唄。洪恩線上是不掙錢的,主要是靠賣教育軟體掙錢。我們那裡真正掙錢的人工作都很辛苦,我們這些搞網際網路的反而顯得很悠閒。後來網際網路泡沫終於來了,大家覺得錢不能再這麼個燒法了,再不改變整個公司的現金流都可能出問題。於是洪恩線上只留了很少的人來運營,把以前從別的部門抽調出來的人還回去了。當時洪恩聚集了大量的技術人才,但是不知道讓這些人幹什麼,擱到現在這些技術人員可能都會被裁掉吧。但是當時池宇峰覺得技術人員都是寶,琢磨出一個事兒來也得把他們留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公司決定新啟動一個專案,叫做數字校園,準備使用最新的技術Java實現,新的旅程又開始了。

數字校園當時的定位是基於BS架構的校園資訊化平臺,大部分功能使用瀏覽器操作,少數類似排課引擎要安裝客戶端。主要技術架構J2EE,支援Windows、Linux、Unix,資料庫採用PostgreSQL,HTTP Server是IIS+Tomcat或Apache+Tomcat,主要語言是java和jsp,其他用到的語言包括彙編、C、VC、Shell等,當然前端的HTML和JS是少不了的。為了在瀏覽器上模擬客戶端程式的效果,我們使用xml資料島的技術實現瀏覽器非同步載入,後來類似的技術有個更時髦的名稱叫AJAX。為了實現智慧排課和分班,我們走訪了很多學校,編寫排課和分班演算法,分別實現了線上版和離線版……

雖然產品優秀,理念超前,但曲高和寡,而且洪恩本身缺乏企業級產品的運營和銷售經驗,學校的資訊化需求也沒那麼迫切,現在看來,好像很多事都沒踩到點上。系統雖然也銷售出去不少,但是隻能達到收支平衡的程度。當初做這個系統的時候,公司高層和我們自己對這個產品期待都很高,大家坐在一起數全中國的學校,想象著成為土豪的樣子。一年後再坐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都無語了。後來這個產品被擱置起來,留下幾個人做維護,其他人又被派走了。

這次專案失敗之後你想離開嗎?

當時很多人就想,怎麼又失敗了?於是很多人選擇離開。我當時已經是一個技術管理者了,自己寫程式碼,還要帶團隊,團隊裡還有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雖然我是個Leader,但是我的技術並不是最突出的,很多人都比我強。我當時的老闆覺得我在協調和管理方面有一些天賦,不像很多技術牛人那樣比較容易情緒化。池宇峰有一天來找我,說:“你呀,你就不是做技術的料。做技術的人都是大學畢業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強了,你應該走技術管理的路線。”我當時聽了非常傷感,不過我表示還是挺想做技術的。池宇峰這個人很大氣,他說既然你喜歡做技術,就把你放到了技術部吧。

在技術部做了一段時間的內部專案後,有一天池宇峰把我們叫在一起,說:“我們做英語培訓吧。當年我做開天闢地學電腦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這次培訓一定能成!”於是我們就想,怎麼做培訓呢?於是我們又做了一套軟體,這次是用.Net做的。這套系統不僅可以記錄學員的資訊、學習進度、學習課程,還可以通過視訊進行對話和練習,講師會對學員的文字作業和視訊作業進行點評,這是我們當時想到的一個賣點。我們開了第一期學習班,效果很好。但是誰也沒想到,這個時候,非典忽然來了。我們當時正忙著招生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們也不知道非典什麼時候能結束,所以工作都停下了。老闆也崩潰了,找我說:“你看,你確實不適合做技術。”於是我也崩潰了。

看來池宇峰已經認準你不適合做技術了,然後你被派到哪裡了?

池宇峰又派我去管兒童事業部。那裡主要是給兒童做電子產品,做書,設計版面什麼的。裡面需要技術的東西不多,有一大半是女生。兒童事業部的具體業務還需要懂兒童心理學,我不太懂,就找了兩本書看看。

那裡的同事有很多手工工作,比如錄入資料、統計分析、檔案分類等等,我說這些工作你們都不用做了,專心做產品設計,我來做!於是我寫了幾個程式讓這些工作都自動化了。之後我還把整個事業部的工作流程梳理了一下,加強了專案組內的交流和進度跟蹤。有一次一位女生負責的產品出了點問題,我要求她們組進行修改,結果這位女生竟然哭了。當時我想,這是什麼情況?

其實我在那裡工作是很開心的,但是做不了技術,技術這東西總不做就會忘掉。所以我決定離開了。

池宇峰有沒有挽留你?

當時池宇峰和我說,你別走,我們們就快開始做遊戲了。我說什麼時候啊?他說,不一定。但是出於個人發展的考慮,我還是離開了。

後來池宇峰創辦了完美時空,並於200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完美時空的網遊技術依靠的就是當時祖龍工作室和洪恩線上的技術班底,那幫傢伙們現在都可以退休了。他們當年雖然沒有為公司帶來利潤,但是池宇峰一直把他們作為技術儲備放在公司,想做點什麼就做點什麼。等到完美時空出來,他們就開始大顯身手了。池宇峰願意用自己的資源去試錯,並在試錯中成長,這點和其他很多人不一樣,多數人喜歡拿別人的錢試錯,哈哈。他之所以能成事,和這點有很大關係。

那你後悔離開洪恩嗎?

我當時不後悔,現在挺後悔,開個玩笑(笑)。現在想想,那時把兒童事業部做起來,未來也是不錯的,只是和現在的路子不一樣,或者也可能加入完美時空去做遊戲。當時池宇峰跟我談了很長時間,但是技術上確實已經沒什麼可做的了。我和他說,我先出去看看,等你們開始做遊戲了,你再叫我,我馬上就回來。

走走學學

“我去的時候技術部就只有三個人了,還都要離職。”

離開洪恩後你去哪了?

當時是2003年,百度那時候還很土,大家都用Google,用友軟體如日中天。於是我給用友軟體總部投了一份簡歷,接著就去面試了。我帶著一臺膝上型電腦演示了我做過的東西,面試的人看了看之後,簡單問了問,我就被錄用了。插一句,我是先投的簡歷,找到工作後才辭的職,窮人家的孩子都這樣。然後我就進入了現在這家公司,當時叫用友軟體工程公司,主要是面向國際市場和國內大企業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我進入了技術部,同時期來的有 7個人,史稱七劍客,主要研發企業軟體開發平臺。當時我們用的技術也不是很成熟,而且產品是給程式設計師用的。事實證明給程式設計師做東西結果是非常殘酷的,一年後,我們這7個人走了5個,我是第6個走的。

你文章中說的名字和火箭有關的外企是不是該出現了?

是的,離開之後我就去了那家名字和火箭有關的外企,這個火箭公司開發了一套分散式的軟體平臺,名字不能提,因為老外的版權意識太強。我曾經的一位同事都移民到加拿大去了,只是在自己的開源專案引用了一點平臺文件,結果被一紙法院傳票追殺到異國他鄉,而且直接導致這個同事的上司被辭退。

這家公司給我留下的財富之一就是見識了什麼是真正的分散式開發平臺。他們的平臺技術架構很強悍,是由很多年紀一大把的老程式設計師(據說是制定CORBA標準的牛人)開發的,程式碼簡潔優雅,我一邊像讀詩一樣閱讀他們的程式碼,一邊感慨此生寫不出如此優美的程式!他們底層用C,中間層用Python,上層用Java,還構造了自己的通訊協議和執行在各個節點的服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架構體系。在使用這套平臺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從書裡很難學到的東西,當然我也為他們修復了很多bug。

在和這些資深老外程式設計師交流的過程中,我還學會了如何提問。如果你想提交一個bug,那你應該說明這些內容: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這個bug,為了解決這個bug,你做了什麼嘗試,你覺得引發這個bug的原因可能是什麼。然後還要把所有的log,crash,dump之類的檔案都給他。詳情可以參看“如何提問”這篇文章。很多人提問的習慣不太好,比如有人說:記憶體溢位了,怎麼辦?上下文都沒有,我怎麼知道怎麼辦!

在這家公司我還知道了,國外公司的老程式設計師遠遠多於國內,很多程式設計師都四五十歲了,有的級別和VP一樣,但依然在程式設計。他們只是不需要去經營公司而已,他們做架構、程式設計、諮詢、寫書,每樣都做得非常棒。

中間你在洪恩時的小夥伴有沒有召喚你?

在這期間有一天池宇峰給我打電話,說,我們開始做遊戲了,你回來吧。我當時那個團隊裡的很多人都回去了,但是我對網遊的前景看不清,另外對做遊戲這件事已經沒有太大的興趣了,所以委婉的拒絕了池宇峰的邀請。之後他們有一段時間確實很艱苦,打拼了幾年,我當時還開車找這些小夥伴吃飯,他們騎的是破自行車。後來人家終於熬出來了,就開著奧迪A6來找我了,還是2.8L的(笑)。

冷靜的思考一下,一家公司成功了,真正重要的是你在這家公司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如果你沒去,人家成功了,那你還去幹嘛呢?

之後你怎麼又回到了用友的?

在我離開用友軟體工程兩年後,有一天公司的業務負責人找我,說第一任技術主管走了,第二任也走了,想讓我回去。我想,洪恩沒回去,要不這個就回去吧。外企也見識過了,確實沒有太大意思,於是就回去了。現在這家公司已經改名叫瑞友科技了。

剛回去的時候還是挺艱難的。我去的平臺部就只有三個人了,還都要離職。我開始重建團隊,不僅要自己寫程式,還要招人,還要幫助專案組解決問題。當時的所有專案都需要用我們研發的軟體開發平臺,壓力特別大。以前平臺部的人過於技術化,和其他專案組的關係搞得特別僵。技術人員的想法就是:我做出這個開發平臺,你們愛用不用,不用拉倒。結果專案組就會投訴,惡性迴圈。我剛去的時候,很多問題沒人解決,比如一個給客戶做的實時業務系統,有個問題就是每天凌晨都要手動重啟一下,否則系統第二天就可能當機,這個問題困擾了專案好幾個月,我去看了一下,其實問題很簡單,原來是一個執行緒池的使用出現了問題,稍稍修改一下問題就解決了。

慢慢地,我把這些問題和關係都捋順了,後來就開始做自己一直想做的平臺產品,再後來公司成立了 IT 應用研究院,我開始負責公司的整體技術發展,目前我們做的產品在研究院的網站上都有介紹。

我從2006年回到瑞友科技,一直工作到現在,也算是公司的元老了,我主導研發的產品GAP平臺服務了成百上千的企業客戶,我的很多程式碼還跑在客戶的伺服器上,這是我比較開心的事情。當然,期間還有很多好玩的事情,以後我再和大家說吧。

成為Mac君

“大家提的問題多是Mac相關的,但也有問職業發展階段的,問如何選擇的,還有,問姻緣的。”

怎麼開始使用Mac的?

Mac我用的不算晚也不算早,大概是2008年開始的。之前還是Windows和 Linux用的比較多。我在洪恩和那家外企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在Unix和Linux下工作,所以對Linux環境、Shell、Vim這些都比較熟。我在08年的時候買了一臺MacBook Pro,開始了我的Mac生涯。我個人使用電腦對軟體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就像普通人開車就是開車,玩車的都喜歡把跑車改造成戰鬥機。Mac就是電腦裡的跑車,還特別容易改成戰鬥機,尤其適合程式設計師使用,我自己越用越順手,就經常和我們的開發人員說,這個東西特別好用,很多程式設計師需要的環境和工具,Mac都是預設配置好的,包括程式語言環境、構建工具,版本控制工具,命令列工具、Shell 指令碼等等,應有盡有。

你不光自己使用Mac,也影響了其他人?

是的,我影響了一些人,比如原來我們研究院只有我一個人用,現在有一半人在用Mac了。我在部落格上寫了一些關於Mac的文章,有一篇文章還挺有影響力的,叫《開始使用Mac》,在網上很容易搜尋到,閱讀量比較大。我們那原來有一個同事很喜歡Mac和iOS 移動開發,他說:我想學Objective-C,做移動 App。我們當時在做企業的移動互聯平臺,就讓他去學iOS開發了,給他安排的工作內容也相對靈活。結果學完之後,走嫋!我當時還想幫他推薦工作來著,結果他自己找了幾家,問我的意見。我一看其中有丁香園,就說,這個丁香園的技術負責人馮大輝不錯,你去那吧。現在他是丁香園iOS開發組的組長,所以馮大輝現在看到我還會感謝我一下,哈哈。

再後來我就開了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公眾平臺剛推出的時候我還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後來看了馮大輝開的“小道訊息”,大概知道怎麼玩了,於是申請了一個公眾帳號,起名“Mac技巧”,ID 是sagacity-mac。Sagacity在英文裡是睿智的意思,取自我女兒的一個字。後來因為稽核認證的原因,Mac技巧改成了現在的“MacTalk By 池建強”。

你在寫微信這一年中文章風格有什麼變化?

我在剛開始寫文章的時候花的時間並不多,當時主要推送一些Mac使用技巧。Windows的主要理念就是GUI,所以命令列幾十年如一日的沒有改變,也沒什麼使用技巧,無非是用滑鼠點來點去,但是Mac緣自Unix,除了GUI,還提供大量的命令列工具和快捷鍵,把命令列、工具、快捷鍵和一些實用技巧用好了,效率就會有很大提高。所以前期主要是推送這些內容。

但是僅僅推送技術內容太乾了,於是我就在文章前面加一些自己的思考,或講個小故事,沒想到這些內容越寫越多,幾十年來積累的東西似乎找到了一個出口,以前看過的書、學過的技術、經歷過的人和事,全部湧上心頭,然後再到手指、到鍵盤、到微信,一發不可收拾,到現在已經寫了200多篇相對完整的文章了。至於純粹的 Mac 技巧,寫到四月份的時候,我感覺能寫的差不多都寫完了,後來這些Mac技巧整理成了相對完整的130項,收錄到了《MacTalk•人生超程式設計》中。

我從去年12月15號開始寫,寫到現在文章風格有了很大的變化,畢竟每個人都在成長,前期寫的東西比較零碎而無章法,後面的自己對文字有了要求,相對好了一些。

有的讀者說你寫文章很有毅力,能“池之以恆”,堅持寫文章對你有什麼影響?

寫作佔據了我很多時間,本來就少的娛樂時間現在更少了,你得把看電視、刷微博的時間都用來寫東西。但是我會保證陪伴家人和正常的社交和運動。帶來的好處就是我的寫作能力提升了。

我現在會有意識讀一些關於寫作的書,而且看文學類作品的角度也不一樣了,我會更關注文章的結構、文法、用詞和節奏。寫作這個東西是需要天賦的,也是可以練習的。如果你有天賦,加上後天的努力,就有可能變成一個大師級的人物。但是如果你天賦一般怎麼辦,也不用太傷心,通過練習也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工匠。文章有韻律,長短句該怎麼結合,主句附句怎麼搭配,文章結構怎麼組織,怎麼把文章寫得有趣,都是很有說法的。(你未來會寫技術書嗎?)有計劃,但不是現在。寫書還是挺耽誤時間的,關鍵是寫純技術書也不能解決生計問題啊。(技術書小眾,解決不了生計。)所以我現在不是在學習寫作嘛,準備將來出本暢銷書,哈哈。

你能這樣堅持下來,是不是有什麼信念?

其實整個技術圈裡個人堅持寫微信沒幾個了,這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下來的。開始的時候我每天都寫,但是後來發現這太殘酷了,就改為每週更新3-4篇,男人要對自己好一點(笑)。

有一些東西不寫出來,就會從你的生活中消失,因為記憶是完全靠不住的,這是原因之一。另外,有時候你在寫東西的過程中,還會有一些新的思想和內容冒出來,而這些東西在你動筆之前是不存在的,這種感覺特別好。我在寫文章的時候很喜歡把一些有趣和幽默的話題和敘事技巧融合到一起,這樣讀起來會比較輕鬆,於輕鬆處響驚雷,大概是這種效果。很多人說看我的文章特別樂,我就很高興。和程式設計一樣,寫文章是很有意思的事。

現在的正向激勵很多,所以寫不下去也得寫。這就和做技術是一樣的,逼著你向前走。我現在雖然要做一些管理和協調工作,但是技術也不能落下,你還得幫程式設計師解決問題呢,還得評估別人的工作成果呢。就算你以前做過Perl, Java, Python, C#等等很多技術,但是有一天你忽然發現,大家開始用Objective-C了。這些語言對於我和剛開始工作的程式設計師來說都是一門新技術,雖然我在整體結構上的把握可能更好些,但在程式設計技巧的掌握上並不會比一個新人快多少,所以你也需要不停的學習。

現在想想,我應該聽池宇峰的(笑)。程式設計師很辛苦,也很快樂,技術更新換代太快,但是總有新東西也是件樂事。對於個人來說其實是一個選擇,就看你願不願意花時間來做這件事。

你的寫作主題是怎麼決定的?

剛開始的時候我每天都更新,因為有積累,每天都有話可說。但是當你寫到幾百篇的時候,就會發現以前的積累不夠用了,彷彿被掏空了。你不可能總講技術,而且就算講技術也要講的有趣才行。我現在寫東西就要經常從每天接觸的事物中獲得靈感,想到了新的主題就會把它們記在todo list裡,將來要是沒的寫了,還可以寫這些。

我的文章的大概分成兩個類別,一類是規劃類的,一類是非規劃類的。比如我看了某個電影,突然想到了某個主題,把它寫下來,這就是非規劃類的。規劃類的就是我寫的一些系列文章,比如“Macintosh演化史”、“我和Mac”,職場系列,技術成長的系列等,還有一個演講的系列,最後這個還沒捨得動(笑),未來還規劃了一個CTO練級之路,這個寫起來應該很有意思。

恭喜你的書《人生超程式設計》大賣,你書的讀者都是什麼人,大多數都是你微信的讀者嗎?

很多人和我說,你看韓寒的書在多看的電子書平臺上賣的還沒你好。但真實的情況是人家走的是紙書渠道,沒的比。大家總以為電子書那麼便宜,一定會賣個十幾萬幾十萬本,其實現階段電子書的受眾還是很小的,只是外表看起來很美好,事實遠不如大家的想象的那樣。不過從收益上看,電子出版的收益和紙書對於個人作者來說其實是差不多的。

這本書的受眾主要是技術人員或IT從業人員,用 Mac 的人也是主力讀者,畢竟書裡有三分之一的Mac內容,另外就是MacTalk的微信讀者。我現在的微信讀者是我微博粉絲的好幾倍,但是並不是每一位讀者都會來買這本書,但是他們的購買對書籍打榜很有用。我的鐵桿讀者在這本書剛上線時都會去買,這樣書一出來就會升到排行榜首位 。一旦上升快,就會吸引出版商的重視,他們也會幫助推廣。另外,我在寫微信的過程中,結識了很多朋友,也參加了一些活動,比如“阿里技術嘉年華”、QCon等,他們也會幫助推廣。

你的微信MacTalk的讀者都是什麼人,你每天收到什麼樣的反饋?

我的讀者中,程式設計師、產品經理、大學生比較多,還有很多技術圈的好朋友都關注了,當然還有做技術出版的朋友,否則也不會有那本書了。除了 IT 圈的,還有很多其他行業的,可能主要來看我扯淡的吧(笑)。很多讀者的忠誠度很高,他們經常和我說,每天晚上睡覺前就等著我的MacTalk,不看完不睡。

大家提的問題很多是Mac相關或技術相關的,也有問職業發展的,問人生選擇的,比如現在自己處於什麼階段,有什麼困擾,需要建議等等,偶爾還有問姻緣的,這個我還真回答不上來。

MacTalk 的讀者裡有很多年輕人,他們剛上大學或剛入職場,困擾會多一些,心智也不成熟,提的問題也比較多。我一般會幫助他們分析問題並加以鼓勵,有的人還真的從此振作起來了。我去杭州參加阿里技術嘉年華的夜聊節目時,有個讀者非要來機場送我,見了面就說:您當時的建議和鼓勵對我幫助非常大,現在我已經有了一個更好的起點了……

能幫到這些人,我挺高興的。


更多精彩,加入圖靈訪談微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