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是一種通用技能 ——《諮詢的奧祕》

邱嶽發表於2014-02-23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我上中學的時候是個挺不討人喜歡的孩子,物理老師問,小紅步行1米/秒,小明騎自行車3米/秒,小紅先出發30分鐘後小明開始騎車追,請問多久能追上?我說這得看小紅肯不肯接受小明,老師說你他媽給我出去站著。(情節虛構雷同必究)

我很委屈,我這一生都不需要計算以恆定速度追逐小紅所要花費的時間,為什麼還要學習這些無聊的物理課程?

後來要上大學了,面對琳琅滿目的專業,大家都不免為自己捏一把汗——如果選了通訊專業,就無法成為一個考古學家;選了金融專業,就無法成為一個工程師;而如果選了臨床醫學,可能都很難保證自己能活到退休。人生的可能性似乎在這次選擇後驟然減少。

然而我們戰戰兢兢填寫志願時所不知道的是,不論選擇什麼專業,我們其實都能學到同一種技能——解決問題的技能。區別在於,基於不同的專業知識,我們會把這種技能應用在不同領域中。

《諮詢的奧祕》就是一本關於「解決問題」的書。

作者溫伯格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諮詢顧問,他把這本書寫得非常隨意,也非常有趣。他信手堆出各種「定律」,還穿插著各種段子和包袱。比他那些麥肯錫的日本同行寫的東西輕鬆許多,也完全不同於他其他著作的行文風格。

我在剛畢業時讀過這本書的上一個版本,那個版本翻譯的爛爆了,讀起來讓人渾身彆扭。值得欣慰的是,過了這麼多年,終於有人把這本書重新翻譯製作出版了……這個版本雖不能算翻譯得出神入化,但至少可以一讀了(注1)。

在跟大家分享我的收穫之前,我想給大家一個小小的閱讀建議:書中最有價值的東西隱藏在字裡行間中,而非那些作者總結出的「定律」裡面,定律只是「線索」,如果你過於關注那些定律,可能會忽略更有意思的部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啟發是關於解決問題的態度的,溫伯格說:「你要是在意功勞記在誰頭上,那就啥事也幹不成了」,我想把它引申一下 :「你要是在意自己的輸贏,那就啥事也幹不成了」。

想贏是人之常情,但如果這成了一個人做事的目的就非常危險了。這會讓你被矇蔽,從而忘記了事情的初衷。本來你跑出去是抓賊的,結果心裡憋著一股勁一定要贏,終於經過不懈努力興高采烈地把小偷甩在了身後。

聽起來荒唐,但這種事情其實屢見不鮮,我就在電影院見過情侶為選什麼片子鬧彆扭的,好像誰輸了就多沒面子了似的,其實跟選什麼片子已經完全沒關係了,雙方都瞪著「別想贏我」的血紅的大眼睛。

所有過後想想覺得後悔的爆發,其實都是被輸贏衝昏了頭腦的不理智。你可以試著回憶一下自己最近一次大動肝火,看看究竟是為了贏,還是為了解決問題?

第二個啟發是關於看待事物的方法,作者提醒我們不要隨意把事物或觀點標籤化。貼標籤太容易讓人上癮了,我們很容易給看見的東西加上一個標籤並以此行事,好像這個標籤就是真實而完整的表述了。

溫伯格說「真正的專家可以在一個情況中看到許多方面,而新手只能看到一個標籤。所以新手容易臉譜化、偏激,專家看問題則會整體一些」。

比如,在其他行業的人們眼裡,「搞IT的」便是一個標籤(我因為被貼上了「搞IT的」這個標籤已經修了無數個電腦了,唉)。在他們的眼中會把所有搞IT的一元化,臉譜化,甚至看到你早晨出門洗頭了都會驚奇萬分,說啊臥槽我以為你們搞IT的都不修邊幅呢。

任何標籤都不是事物本身,我們應該跳出標籤思維。作者讓我們借鑑「愛斯基摩人視角」來看待事物——愛斯基摩人描述「雪」的詞有好幾十個,而且他們真的能看到好幾十種不同的雪,但在我們的眼中,只有一種,稱為「雪」。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可能又陷入標籤化時,試著用不同的說法去區分同一個標籤。比如「搞IT的」這類人裡面,有可能有「Java程式設計師」「資料庫管理員」「系統管理員」「Web產品經理」等等。

這能幫助你看到栩栩如生的真實世界,而不是充滿標籤和歸類的抽象平面。

今天想分享的最後一個啟發,是關於做事態度的,我們應該如何投入到工作中去呢?這裡有一個全書中我最喜歡的段子,花一點篇幅摘抄給大家:

在達沃斯參加一次計算機會議的時候,我聽到了專家委員會的三位教授就電腦科學的教育問題所進行的爭論。在描述了三種不同的課程安排後,他們要請在座的聽眾提問。有人問道:「你怎麼衡量課程的效果?」

他們沒有給出回答,而是在那裡不停地清嗓子,哼哼唧唧、支支吾吾。聽眾在座位上躁動起來,周遭充斥著關於大學無用和教授智力水平的評論。最後,臺上的一位教授請聽眾提出自己的考量方法。看到似乎沒有人願意冒這個險,我接受了這個挑戰。

「比方說,」我說,「這次會議結束了,大家得坐火車到蘇黎世再飛回家。你上了飛機,艙門關了,然後你聽到喇叭裡用合成的聲音說了這麼一段話」

「乘客們:今天,你們見證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首次全自動商業飛行。從這一刻起,直到您到達目的地的登機口,這架飛機將完全處於電腦控制之下。沒有真人飛行員或副駕駛。但您完全無需擔心自己的安全。控制飛機的程式已經通過了X大學的電腦科學博士論文評審。祝您旅途愉快!」

「對教學的真正測試,」我繼續說,「就是你這一刻的感受。」

哈哈,在這裡,溫伯格給出的測試標準就是 :「你願意把自己的生命託付給你的工作成果嗎?」

如果「生命」有些過於嚴肅,他還給出了幾個弱一些的版本,比如「你願意押上你的右胳膊嗎?」、「你願意押上一生的積蓄嗎?」或「你願意押上自己的十塊錢嗎?」

他曾經試著用十塊錢這個賭注去測試過幾百個宣稱自己的程式碼毫無缺陷的程式設計師,他說:「一百個程式設計師中,九十五個都退縮了,拒絕押上十塊錢來賭我在合理的時間內找不出一個缺陷。一百次中的另外五次,我都贏了十塊錢。」

我覺得這是一個評估工作態度最公正的方法,自從我學會了這個方法,每當覺得自己的工作還湊合的時候,我都會用它來檢驗自己,看看自己究竟是在誇誇其談自欺欺人,還是真的已經盡了全力。

如果是你,你願意為自己的工作成果,押上十塊錢嗎?


注1:題圖是兩個版本的《諮詢的奧祕》封面,我特地翻箱倒櫃找出第一版來合個影,其中黑色是第一版的,儘量不要買,翻譯得太他媽爛了。

注2:溫伯格出過一系列與軟體開發技術相關和系統學相關的書,其中除了《諮詢的奧祕》之外,我最喜歡的是《系統化思維導論》,它是我關於「系統化思維」的啟蒙之作,一併推薦。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賬號二爺鑑書(微訊號 findboo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