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鼓聲到位元——《資訊簡史》讀書筆記

李潔發表於2014-03-10

詹姆斯·格雷克是我熟悉的一位著名科學文化類作家,如《混沌:開創一門新科學》就是他的作品,通過閱讀他寫作的《混沌》,我才對抽象和艱深的混沌的數學理論理解變得鮮活起來,格雷克讓我在理解混沌的研究、混沌這類學科發展的歷史以及混沌理論本身,有了更多更好的認知,對我成為此方面國內研究的一名複雜性科學哲學專家有重要影響。格雷克的寫作,不僅僅是還原了某種科學的原初概念、觀念、思想和歷史,而且他本人對於它所寫作的學科的認知,對於被寫作的科學的概念、思想還有深刻的提煉、昇華,他寫在這些書籍中的詞句經常語驚四座,讓人深受啟發。感謝格雷克,當然也感謝格雷克作品的譯者,他們保持了原作的風格。

一本科學史通常有不同的寫法,但是最大多數的寫法是某種學科發生的背景,然後是以人物或地區為主線,或以學科發展為主線,輔以關鍵人物的思想和所起的作用,或兩者交替運用。如丹皮爾的《科學史》就是如此這般的寫法,看丹皮爾《科學史》的第一章不難驗證我們的觀點(第一章標題為“古代世界的科學”,副標題或提要是這樣的:文明的起源——巴比倫尼亞——埃及——印度——希臘和希臘人——……亞里士多德——希臘化的文明——演繹的幾何學——阿基米德和力學的起源——阿里斯塔克和喜帕恰斯——亞歷山大學派——鍊金術的起源——羅馬時代——學術的衰落)。

但是,格雷克是以描述一種學科概念或思想的緣起、發展、變化和影響為主線,輔助以對這些概念或思想產生重要作用的人物及其貢獻為副線的寫法來展開一個學科或一個科學概念、思想的演化的,而且兩條線從來沒有截然分開,它們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咬合得如此完滿,實現了無縫對接。這一方面使得他的著作極具思想性,另一方面又不乏故事性、趣味性。《資訊簡史》就是沿革了格雷克一貫的文風和正規化,如《混沌:開創一門新科學》那樣的一本描述資訊概念的提出、演化及其重大的社會影響與意義的作品。

本書題目很像《時間簡史》,但是幾乎完全不同:《時間簡史》的作者完全是一位科學家,他以科學家的身份、以向非專家講述科學的方式,探討了極其專業和艱深的問題寫成的學科史著作;其中主要是宇宙學中的重要問題和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包括歷史上之前的科學家是如何解決或面對這些問題的一部觀念演化的歷史;而《資訊簡史》的作者並不是專業科學家,面對資訊這一概念的演化、它的外延和內涵的變化,不同時代的資訊展開與資訊科技的革命變化及其對於社會的重大作用與意義,格雷克需要花費怎樣的氣力查閱專業文獻,敘述有根有據,引經據典,並且把故事講得津津有味?我們可想格雷克的七年寫作是何等的付出!對於一個非專業的作家,他能夠如此熟練地運用專業學科概念,對概念把握的如此準確、老道,我相信本書完成與問世之日,誰能說,格雷克不是資訊問題研究的專家呢?他的視野比一般的學科內的科學家還要廣闊,問題討論的深度還要更加深刻。不信讓我們細緻分析幾個:

首先讓我們看看本書的引子。引子首先從一個時間節點開始,那就是1948年,這是克勞德. 夏農(C. W. Shannon)提出《通訊的數學理論》那年,這個理論的提出標誌著資訊概念的誕生,是本書論述主題——“資訊”這一概念——產生的元年,就像區別以往年代一樣,這是資訊時代的元年。 格雷克敘述了1948年隨機發生,但是特別巧合和有機緣的兩件事情,第一,貝爾電話實驗室發明了電晶體,並且還為電晶體的命名頗費周折,最後是通過實驗室內專業工程師的投票方式,選擇了電晶體(transister)。事後,我們知道,這導致了電子產業革命,第二,更為基礎性、意義更為深遠的事情是夏農的連載的論文《通訊的數學理論》,而且夏農在其中提出的新詞:位元,現在已經躋身於基本量綱即測量的基本單位之列。

引子最後落腳在資訊的社會影響上,格雷克指出,夏農的理論在資訊與不確定性、資訊與熵,以及資訊與混沌之間架起了橋樑。資訊是我們這個世界執行所仰賴的血液、食物和生命力。甚至生物學也成為一門研究訊息、指令和編碼的資訊科學。甚至可以概括:萬物源自位元。過去人類以採集食物為生,今日人類以採集資訊為生,大資料時代的悄然到來更進一步印證了此點,包括美國政府和FBI在內的世界許多政府機構以及商業機構拼命採集、攫取他人的資訊,更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資訊、資料的重要性。 敘述這些後,格雷克在引子的結尾處這樣概括:長遠來看,所謂歷史,就是資訊逐步從自發到自覺的一個過程。真是真知灼見!

其次,我們看看第一章。第一章敘述了非洲會說話的鼓聲,這不是無根據的說法,而是有人類學現場和文獻依據的。格雷克引用了一段非洲傳教士羅傑. 克拉克1934年的文獻記載,並且引用了之前更早的穆爾(1767年)和艾倫(1841年)的記錄,和卡林頓更後面但是更準確的文獻(1949年),講述了會說話的鼓聲的故事,批判了歐洲人把其他非西方民族稱為野蠻民族,只具有“土著思維”,沒有理性思維,不會發明和創造的觀念,證明在資訊傳遞方面,資訊傳遞的編碼方面,非洲人早已實現了所有人類文化的一個古老夢想,即其傳訊系統更好更快。鼓聲的資訊傳遞,儘管不像當今資訊科學那麼精確,但是可以傳遞極其複雜的訊息,說極其複雜的話語,這的確很神奇!而更為神奇的是,格雷克巧妙地把1948年前後發生的其他文化的資訊傳遞與西方世界正在研究資訊發生傳遞的那些人和事兒(如書中提及的貝爾實驗室的拉爾夫. 哈特利就是夏農的前輩,而夏農後來就是沿著這個方向進行研究的),巧妙地通過時間契合連線在一起了!這種暗線看似漫不經心,其實是格雷克由於涉獵廣博才能巧妙聯結!!!

當然此處格雷克也注意到火光傳送簡單的“是,或不是;發生,或沒有發生”的訊息,不過這裡講述的是古希臘特洛伊戰爭時期的事情,格雷克沒有注意到中國古代烽火傳遞訊息的事情,實在是一個遺憾。 最後,我們也同樣用書中的例子來說說格雷克的精彩。在第11章,格雷克講述了資訊在文化發展演變中的作用,格雷克熟練地運用在混沌中學到的自組織和序參量協同的互動作用思想和觀點,他引用米切爾的話就像總結:構成人類世界的是故事,而不是人。從自組織協同學的角度看,首先是人產生了這些故事,然後其中一些故事被人世世代代口傳和筆錄下來,構成了人的文化和傳統;誰的壽命更長呢?大多數看下來,是有些故事比人的壽命更長,於是按照協同學,故事構成的文化“模印”(書中用“模因”[meme],有人把meme譯為)形成為序參量開始支配人類的文化演化。這是一個很有意蘊的故事。“當一段耳熟能詳的旋律在我們耳邊縈繞不去,或者一股熱潮徹底改變了時尚潮流,又或者一個惡作劇成為全球的熱門話題長達數月,然後又如快速興起時那般快速消退時,你說誰才是主人而誰又是奴隸?”

位元太重要也太可怕了,人類經歷數千年才把這種將語言表達成符號系統的能力內化為第二天性,而一旦習得後,迴歸天真無邪的退路就不復存在了。回顧資訊發展的歷史,我們這才知道位元的意義。這也是格雷克對於我們的重要意義。

大資料時代悄然嵌入我們的生活和社會,你準備好應戰了嗎?如果沒有,請讀讀格雷克這本《資訊簡史》;如果你已經準備好了,也請讀讀或再讀讀格雷克的《資訊簡史》,它讓你重灌上陣,看清資訊無處不在,其利其弊!

                        吳彤 教授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科技與社會所所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