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設計團隊對使用者體驗行業的2015回顧及2016展望

發表於2016-01-20

2015年,UXDESIGN.CC 團隊釋出了48篇文章,整理了384條連結,並通過郵件傳送給了61295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透過這一年釋出的大量使用者體驗設計內容,我們團隊試圖從中找出一些使用者體驗設計樣式和趨勢。

在本文中,我們將回顧過去在UX領域所發生的事情,理解當下,預期2016 UX設計的走向。

 

1、畫素時代已經差不多結束

ux-huigu-2015-2016-01

2015年,你終於在你LinkedIn個人簡介里加上“使用者體驗”這個流行詞,但可能你的大量時間還是花在填充螢幕上的畫素點。如果真的是這樣,必須要告訴你,你的Photoshop時光馬上要結束了。這不是說介面設計結束了,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使用者體驗設計師不應只關注介面設計。為什麼全世界的設計師都這麼說?有幾個原因:

所有設計都看上去一樣

當下,我們已經是為擁有完善視覺體系和固定互動設計樣式的瀏覽器或作業系統設計了。同時隨著扁平化設計愈發流行,這讓現在的設計看上去都一樣。當然,這也是可以的。

互動樣式足夠豐富了

你已經不需要去設計一個全新的門把手了,現有的幾款門把手的設計已經足夠覆蓋所有可能的使用場景。長遠來看,只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例如,為網站或者App設計一個完全顛覆式的導航系統,很可能導致產品出現可用性問題。這裡的問題其實是:你想通過新的互動樣式解決使用者什麼需求?強大又全面的互動設計樣式集逐漸讓我們將時間轉移到與使用者切實相關的事情上:讓使用者需求以簡單和使用者熟悉的方式實現。

我們瞭解的App要結束了

App只是一個將原始資料轉換為可使用資訊的程式,使用者不再是必須開啟App才能實現目的。一些使用者可能還會時常開啟介面非常漂亮的天氣應用來檢視天氣,但產品最有用的方面是在下雨前15分鐘給使用者傳送下雨提醒,提醒使用者出門記得帶雨傘。是的,最重要的是通知。當前移動系統在不斷降低使用者開啟產品的頻率,例如iOS9.1版本以上的使用者可以在通知中心直接與產品互動,4.1版本以上的安卓使用者也可以在Google Now的標籤上直接進行操作。

新的互動形式不總是需要新的介面

2016年,人工智慧將越來越大眾。智慧演算法如Facebook的虛擬助手“M”,即將應用到Facebook的Messenger中,它將根據你輸入的資訊提供相應的服務,屆時1/3的服務和公司將不需要專屬介面也能為使用者服務。當然,不管怎麼說,還是需要有人去“設計”人機對話背後的邏輯和指令碼,去搭建產品背後的人工智慧技術。

未來的介面將不再只由畫素構成了。

 

2、原型工具的黃金時代

ux-huigu-2015-2016-02

幾年前,全世界的設計師意識到在創造數字產品前設計原型的重要性。因為提交靜態介面給開發人員的舊模式讓設計師受挫。自此,原型設計工具對設計工作變得越發重要,它允許我們去表達一個頁面的多種狀態,包括動效、切換和微互動,這些狀態難以用靜態檔案表達。

自然而然,關注到這個趨勢的公司著手開發原型設計工具去解決這個問題。到今天,大量原型設計工具進入我們的生活。InVision,Marvel,Principle,Atomic,Sketch,Axure,Adobe Comet,這些我們熟悉的工具,本質上都是從不同方面解決同一個問題。

但是,現在仍沒有一個工具可以替代它們所有功能。

未來會怎樣?我們還要多久才能看到新原型設計工具按每週一次的標準釋出?而我們又願意花多少時間去學習這些新的解決方式?工具很容易就供過於求,這將阻礙設計產業的生態系統發展。

我們期待在2016年,原型設計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與硬體獨立(platform-agnostic)的思考——不用再在電腦螢幕前坐上幾個小時來完成工作。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新工具來實現其他使用者體驗工作,而不僅僅是畫線框圖和設計原型。

需要深省的是,我們會不會花太多精力在提高軟體技能上,而忽略了考慮使用者?

2015還是不錯的一年,難道不是嗎?

 

3、圍繞時間節點設計

ux-huigu-2015-2016-03

不久前,團隊中擁有一名資訊架構師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他能夠解決網站和App上資訊內容冗雜的問題。介面(以及介面的設計師)要與大量資訊做鬥爭——所有資訊都“必須”同時都讓使用者看到,所有資訊都很重要。

但是我們怎麼知道哪些資訊對使用者來說是真的重要的,對資訊做優先順序排序?我們可以設計怎樣的導航系統幫助使用者找到他們想看的資訊?

如今,我們圍繞時間節點設計——以前是在任意時間展示所有資訊(如亞馬遜首頁),現在是在對的時間節點準確有效地呈現使用者需要的資訊:

  • 在使用Uber呼叫車前,呈現“設定定位”按鈕;
  • 在等車過程中,呈現“預計到達時間”資訊;
  • 用車結束後,呈現“請對你的司機做評價”介面。

使用者希望在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並且希望產品能夠引導自己走完流程,不希望在每一步上都被要求做多個選擇。

隨著裝置和感測元件越來越智慧和精確,2016年,使用者體驗將會變得更加線性,我們的設計會更集中在特定的時間節點和場景裡。人們越來越習慣簡單便捷的線性操作體驗。網站地圖會變得更高、更窄,並且圍繞使用者旅程地圖來設計,不僅僅是畫素和介面的設計。

2016年對互動設計師來說將會是激動的一年。

 

4、使用者體驗:整體和角色

ux-huigu-2015-2016-04

現在對使用者體驗設計師來說是一個多麼棒的時代啊!我們終於看到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在不同組織裡承擔了越來越多的責任。使用者體驗不再是一個區別產品的元素,而是每個產品必備的東西。這意味著,不久之後,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公司都將擁有至少一個使用者體驗專業從業人員來監管公司產品和服務的使用者體驗了。

對於使用者體驗職業的角色定位和職位描述仍存在一些爭論。既然我們已經意識到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影響產品整體上的使用者體驗,於是就開始在每一個職位名稱前加上“使用者體驗”:使用者體驗工程師、使用者體驗設計師、使用者體驗架構師、使用者體驗前端工程師。

“使用者體驗設計師”的概念將變得越來越普遍,相信這個概念很快就會消失了。

2016年,如果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和盡責任地去實現良好的使用者體驗,那麼使用者體驗設計師應該在團隊中扮演什麼角色?

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挑戰,是確保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從產品經理到客服,都清楚他們自己在提升使用者體驗中的作用,以及明白使用者體驗對商業的重要性。使用者體驗從業人員需要投入到——並且起核心作用,與其他同事相互協作,調動所有力量來提升產品使用者體驗。

另一方面,當我們弄清楚這個曾經難以掌握的概念(使用者體驗)時,就能聚焦我們的工作,讓更專業化的特定角色投入到團隊中——像內容策劃師、使用者體驗研究員、可用性專家和互動設計師。

 

5、公司成了新博主

ux-huigu-2015-2016-05

當你點開一篇感興趣的使用者體驗文章,就會發現這是由一家公司寫的。近幾年,著者名由人名(如Peter Morville,Jeff Sauro,和 Don Norman)漸漸地變成了熟悉的公司(如InVision,UXPin,Adobe)。

2015年,使用者體驗行業內被分享得最多的幾篇文章都是由一家公司所寫,併發布在企業部落格上。

這是好事情,說明“使用者體驗”的理念已經在公司業務和設計師中間傳開,這對我們這些拿使用者體驗薪水的人來說絕對是好訊息。只有讓大家更多交流,才能最有效地推廣使用者體驗工作。

鑑於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做案例介紹可能會比較困難(因為使用者體驗不只是一個人的工作),由公司來介紹案例就更加合適了。因為公司對專案成功直接負責,而且從公司角度可以涉及到專案每一個細節。

有沒有不好的一面?確實有,公司寫這些特定的文章總是有原因的。他們要的是點選率,要的是優化搜尋引擎(SEO),要的是成為使用者體驗、原型樣板和設計上成為意見領袖。結果就是大量增加網站流量的文章不斷增加,文章大多包含高頻流行內容的文章、免費電子書的下載連結以及吸引人點選的標題。

在2016年,我們的建議是:每當你瀏覽這類由公司釋出的文章時,記住這家公司可能正在向你銷售什麼。這也不一定是壞事,只要留一個心眼就好。現在的問題是:設計事務所和個人作者是否會投入時間和精力釋出更對的文章,讓使用者體驗的未來建立在中立客觀的基礎之上。

 

6、內容策劃是新的資訊架構方式

ux-huigu-2015-2016-06

十年前,公司開始想要有自己的官網。當時的網站是相當粗糙的,且資訊量大,因為公司希望把所有跟品牌相關的資訊都放上去。當然,這些網站的資訊都需要按使用者能理解的方式來重新組織資訊。

現在,公司會擁有很多網站,如微型網站、移動應用、社交、部落格、渠道、內部網站、Slack辦公群組(這些群組的數量仍在不斷增長)。每天都有大量內容更新到這些網站上,需要有一個人來讓這些內容有意義,來明確內容為什麼要釋出,怎麼釋出,又在哪裡釋出,以及這些內容如何形成一個更大的內容策略。

這個趨勢不算新,也不是突然發生的。但事實確實是,直到2015年,在不同的企業、組織中,內容策略(或者說內容策劃師)才真正進入設計流程,併發揮著巨大作用。

2016年,你終於能更新你的作品集嗎?

7、基於人的網際網路,而不是物的聯網

ux-huigu-2015-2016-07

現在,隨時都能見到大量不同品牌、不同型別的智慧手錶,但我們只有兩個手腕。

2015年可以說是智慧手錶年,我們應該都聽說過很多關於智慧手錶的東西了。但是,智慧手錶真正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我們並不需要攜帶更多的東西在身上,我們需要讓現在用的東西更聰明。智慧手錶只是試圖把很多功能融進小小的空間裡,而不是讓我們的生活更簡單——為了創新而犧牲了可用性。我們怎麼樣才能讓物件對人們更有意義,讓物件更專注在人們真正的需求上?Nest、新版Google OnHub 路由器就在做這樣的事情。它們都試圖借力人們已經擁有的物體,去解決人們現有的問題,而不是強迫使用者使用新的操作和硬體產品。

物聯網在2015年持續發展,但是在第一輪大肆宣傳裝置互聯之後,公司意識到人們接受思想和行為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把握好這個過程對新產品的成功非常關鍵。

在開始生產面向消費者的新的網際網路產品前,不如先引入網際網路技術到人們已經使用和關心的東西上吧。

 

8、Slack討論群組讓我們之間重新對話

ux-huigu-2015-2016-08

2015年,我們見證了很多專注於使用者體驗的Slack討論群組的建立。再一次,世界各地的設計師聚集在網路上,討論著各式各樣的話題,從#可用性到#工作職位,或者只是簡單的#和所見略同的設計師們聚會。

實際上,線上討論組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像郵件聊天、Facebook的站點、Linkedin群組。但是與這些先行者不同的是,Slack讓交流變得不是一個短期的事情:

  • Slack可以重新組織對話,你可以只參與你需要的頻道(使用者研究、書籍,甚至求職);
  • Slack是實時聊天,鼓勵社群成員開發新的參與機制來開展對話(像“Ask Me Anything”組塊有一些超大的名字);
  • Slack從一個專注於工作和生產效率的辦公工具做起,因而它的使用者行為多集中在專業討論上,除了一些少量的GIF檔案,沒有很多干擾工作的東西。

我們不知道圍繞Slack的熱度還會持續多久(以及Slack的人多久才能修復產品那些顯而易見的基礎可用性問題)。對我們而言,要確保的是使用者體驗領域的討論能輸出成切實可行的改變。明年加入一個和你既相關又討論活躍的頻道里吧。

你想要的答案離螢幕還很遠

9、從畫素到人

ux-huigu-2015-2016-09

如今,設計一款成功的數字產品,面臨最大的挑戰是理解使用者,理解他們的需求和訴求。就技術層面而言,現在給產品新增一個新功能很容易,而且會變得越來越容易,但是沒有適當的研究,對使用者關心的內容所提出猜想可能是錯誤的。

這最終會負面影響公司的銷量和大眾對品牌的認知。

考慮到我們越來越少地將時間花在畫素填充上(“畫素時代已經差不多結束”,還記得嗎?)。乘著這樣的時機,我們應該引領使用者體驗行業,專注在使用者體驗中我們時常忘記的一個方面:使用者研究方法。畢竟,如果產品設計不是基於合理的、被使用者研究證實了的使用者需求,是無法找到最佳的產品設計方案的。

就像原型設計工具在過去幾年不斷革新,更好支援了互動設計流程。我們也希望下一代的使用者測試工具,可以讓使用者研究方法更易讓人使用,並且可以更進一步地整合到設計流程中,不管公司的規模和預算。

我們樂觀地希望,在2016年,使用者體驗關注點能實現從畫素到人的轉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