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服務如何網際網路化?

程慧發表於2014-05-02

關於網際網路模式,近年有兩個著名的賭局。一個是王健林和馬雲,雙方約定10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整個大零售市場份額佔50%,王健林將給馬雲一個億,如果沒到馬雲還王健林一個億;一個是董明珠和雷軍,雷軍表示5年內如果小米模式營業額擊敗格力,董明珠賠自己1元,董明珠表示如果被擊敗願意賭10億元。拋開最具“爆點”商業新聞的外表,這兩場賭局,實質是一場新舊商業的博弈。在科技進步到有所突破後,移動網際網路作為一種社會生態,來到我們的身邊。在未來那個“無處不在的網路、無處不在的應用、無所不能的服務”的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更將快速擴充套件、全面滲透到各個領域。傳統企業患上網際網路焦慮症,在不明覺歷中摸索;而網際網路企業則希望擴充套件到更多行業。新興網際網路技術的產業化,所有產業的網際網路化,是未來商業潮的兩大主旋律。

作為以使用者為中心、以服務爭市場的電信運營商,從營業廳到客服熱線,從網上營業廳到線上客服,可以說服務方式與時俱進。當運營商遇到移動網際網路,如何做好服務呢?

首先是傳播層面的網際網路化。在以電話接入為主的傳統服務模式上,運營商已開通了微博、QQ等新媒體客服。近年來,為順應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解決人員數量相關固定和快速增長業務之間的矛盾,官方客服微信公眾平臺大為流行。微信公眾平臺通常以方陣出現,如類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公司”賬號的訂閱號,以傳送活動優惠、行業資訊為主;也有如“中國電信網上營業廳”的服務號,可以看做是微營業廳,簡單的問題就由微信機器人做自動應答,對於“查流量”、“查話費”、“話費充值”等業務也能辦理。客服App也已成常態。三大運營商在非集團層面推出客服App嘗試後,都推出了全集團統一入口的“掌上營業廳”、“手機營業廳”。更近的則是中國電信釋出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客戶服務門戶產品——“天翼客服”手機客戶端。運用了智慧語音識別、定位等技術,滿足使用者準確地查詢話費、流量、網點的需求。我們可以看到運營商新媒體客服團來了。

其次是體驗要成為服務重點。或許以前,企業還可能利用資訊不對稱,讓使用者認為自己提供的產品是最好的,以產品為導向;網際網路時代,使用者獲取資訊的手段多樣,加上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盛行,市場無疑轉向以使用者為導向。體驗不僅是營銷,更是服務。中國移動有“集團業務體驗廳”、中國電信推出了“資訊生活體驗館”、中國聯通連咖啡都搬進了“沃生活館”。到了4G,體驗更是運營商出招的重點。中國移動建設了遍佈全國的“4G業務演示廳”,在體驗環境中教會使用者使用4G。北京電信把AP裝上“北京南站-首都機場”的機場巴士,使用者可以免費體驗4G網路。

第三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再造企業。所謂“得屌絲者得天下“,網際網路賣得是使用者的參與感。運營商要從“我有什麼你用什麼”向“你需要什麼我推出什麼”的理念轉變。讓使用者越來越多地涉及企業的運營之中,通過與使用者高效、個性、精準的互動,他將告訴企業應該設計什麼樣的產品,運營什麼樣的服務。最終使企業的戰略、組織、業務圍繞使用者全面再造。

按張瑞敏先生一直堅持的說法,企業只有兩種人:員工和使用者(股東只是最終的結果)。要服務好使用者,關鍵在於企業要認識到,讓使用者成為業務主導。運營商的發展是一個尋求客戶滿意的過程,而非產品製造過程。網際網路化的運營商服務,關鍵在於不僅把網際網路作為技術工具,而必須用網際網路思維重塑企業戰略、運營、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