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佛學(目錄及定位)

pma2008發表於2014-05-10

文/@蘇湘迅

概要:

  1. 本書將以佛學故事為主,深入淺出地講解當代佛學,比如悉達多在菩提樹下......電影《小活佛》有一部分......藉此,幫助更多的普通人來了解佛教。

  2. 佛學在我們生活中,善行、善舉比比皆是,幫助他人,舉手之勞;更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挖掘佛學在生活中的價值,讓我們煩惱少一些,快樂多一些,這就是本書的初衷。

  3. 同時這也是一本現代佛學簡明讀本,用現代的語言、生活中的道場,來體現善業的價值;如同搜尋一下,對於使用者來說,鍵入關鍵詞,就可以獲得結果,對於一般信眾瞭解佛學提供一些便捷。

  4. 本書以UGC模式為主,歡迎各位師兄針對具體章節推薦佛學故事,也歡迎各位對佛學有興趣的,集思廣益,來共同完善這本現代佛學簡明讀本。歡迎站內私信我。(本書系集體創作,故成立《現代佛學簡明讀本》編委會 ,或《漢傳佛學簡明讀本》編委會)

(PS:一點忠告 如果您準備出家,這本書不是您的首選,這只是一本關於佛學小故事的書......)

一、佛學史

  1. 起源

    釋迦牟尼佛

    相傳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達多,後來出家修道,成了無上智慧的徹悟者,也成了無量功德的圓滿者,無上的究竟者,所以稱為“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

    佛陀,佛教的創始人,俗姓喬達摩,名悉達多。佛陀簡稱為佛,意思是“覺悟的人”。因此,佛陀變為對悉達多的尊稱。

    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達多,29歲出家修道,成了無上智慧的徹悟者,也成了無量功德的圓滿者,無上的究竟者,所以稱為“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因為他是出生於釋迦族的一位聖人,故被尊稱為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含有更加深密的含義,淺顯的解釋梵語“釋迦牟尼”,華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眾生,“寂默”者,不著相。

    佛陀不是人格的神,更不是謂創造宇宙及主宰宇宙的上帝,或所謂的“道成肉身”。佛陀是人完成的,如能依照佛陀所說的修行方法,修行六度萬行,便有成為佛陀的可能,到了佛陀的境界,雖然也能發揮出種種不可思議的神蹟,但那不是佛陀重視的東西,最要緊的是佛陀的完美德行和從徹悟中發出的偉大智慧。佛陀以人間的肉身,示現完成無上的大覺佛果,正是以身示範,鼓勵有志學佛的人們,及時以此人間的肉身,追求無上的佛果。

    佛陀既然有肉身,所以他是社會上的歷史人物。唯其由於古代的印度,不重視歷史年代的記錄,故對釋迦佛陀,確切的生滅年月不易追查。但在佛典的記載方面以及碑記方面,對於佛陀的年代,有著各種不同的傳說。根據近世學者的考證結果,已認定佛陀降生於公元前五百六十年頃,入滅於公元前四百八十年之世。

    佛陀的父親,名叫淨飯王,佛陀的母親是摩耶夫人,尊稱為摩訶摩耶(偉大的摩耶),然在佛陀生後,僅僅一週之後便去世了。因此,佛陀是在其母親的胞妹,也是佛陀的姨母及父王的愛護之下,長大成人。不過,當他沒有出家之前,大家都稱他為悉達多太子。他那位姨母,是和摩耶夫人同時嫁給淨飯王的,叫做摩訶波闍波提(後出家號大愛道比丘尼)。佛陀出家之前,也和常人一樣,娶了他舅舅的女兒耶輸陀羅(名聞)為妃子,並且生了一位小王子,名叫羅睺羅。根據“根本說一切有部律破僧事”卷三的記載,出家之前的悉達多太子有三位妃子,一為耶輸陀羅,二為喬比迦,三為鹿王。依照一般的傳說,佛子羅睺羅是由佛陀指腹懷孕的。

    雖然王族的生活優裕而舒適,但悉達多太子卻並不貪戀這些世間的情、欲和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門出遊,見生、老、病、死等現象及以修道的行者,深感人生之苦痛與無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於二十九歲,太子夜出王宮,自脫衣冠為沙門。參訪世間諸修行人,然彼皆不達解脫之境,太子以勝慧示其不究竟處,後至苦行林,開始六年的苦行生活,當時淨飯王所派的阿若憍陳如等五人亦在此與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間,太子日食一麻一麥,雖至形體枯瘦,亦未取菩提,遂出苦行林。此時,共修的五位行者,誤以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2. 印度

    小乘與大乘

  3. 傳入中國

    漢傳
    藏傳
    宗派發展(十宗或八宗)

  4. 傳入日本

    鑑真東渡

  5. 傳入歐美

    從印度傳入歐美

  6. 龍泉寺

    (1)國內佛教,佛協會,佛學院

    (2)龍泉寺重建、清華北大分校

    (3)數字龍泉寺

    (4)佛教全球化:龍泉寺的發展戰略

二、佛教教義

  1. 認識佛教

  2. 佛教與宇宙

  3. 量子佛教

  4. 六道輪迴

    印度人最崇拜的圖騰是法輪,所以佛教以法輪為標誌,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輪迴)是眾生輪迴之道途。

    六道可分為三善道和三惡道。三善道為天、人、阿修羅; 三惡道為畜生、餓鬼、地獄。

    但阿修羅雖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道,尚甚於人,故有時被列入三惡道中,合稱為四惡道。

    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升到天界。

三、皈依

  1. 三歸:佛教三寶(佛、法、僧)

  2. 何為佛教徒

  3. 五戒、十戒

  4. 信、戒、定、慧

四、唸佛

誦經(大悲咒、心經、金剛經......)
早晚課
蒙山施食

五、修行

正見
正念
業果
善業
修心
感恩
懺悔
禪修
瑜伽
佛學與環保
佛學與程式設計
佛學與醫道
積極的心態
微笑
止語
生活禪
禪與程式設計

六、佛教禮儀

  1. 飲食

    是否吃素

  2. 尊者(站行坐臥)

  3. 佛教信徒等級

    僧團:方丈、禪師、律師、法師
    和尚、尼姑、居士
    羅漢、菩薩、佛陀

七、普度眾生

  1. 幫助他人

  2. 公益

  3. 放生

  4. 佛學與環保

  5. 傳播佛學

  6. 弘揚佛法

八、學佛答疑

九、禪修問答

十、附錄

(一) 名詞釋義

  1. 佛陀

  2. 如來

  3. 觀世音菩薩

  4. 舍利子

  5. 道場

  6. 掛單

  7. 無常

  8. 功德迴向

  9. 惡果

  10. 涅槃

  11. 上善若水

  12. 百法、五蘊

  13. 開悟:頓與漸

  14. 四大皆空(正確認識)

  15. 六根清淨

  16. 咒語

  17. 18顆佛珠

  18. 立地成佛

  19. 因果

  20. 超度亡靈

  21. 寬容

  22. 爭辯

  23. 低調

  24. 一念之間(念想)

  25. 煩惱

  26. 學誠法師《感悟人生》

  27. 讚美

  28. 正能量

  29. 心態

  30. 尊者

  31. 五行

  32. 呼吸(注意呼吸,改善睡眠質量)

    放鬆,調整呼吸,以一念代萬念,注意呼氣
    萬法歸宗,都是從調整呼吸開始

  33. 不誇大佛法

  34. 妄語

  35. 同修

37.共修

38.阿賴耶識

39.阿彌陀佛

(未完待續)

(二)佛學機構

  1. 古剎
  2. 佛學院
  3. 佛學研究
  4. 慈善機構

(三)佛學人物

釋迦牟尼
達摩
弘一法師
聖嚴法師
南懷瑾
(未完待續)

(四)佛學經典

(大悲咒、心經、金剛經、大乘百法明門輪等)
(未完待續)

(歡迎各位師兄一起來完善,包括目錄和內容,我的郵件:jssxx@163.com 個人微信:ccnews,禪修公眾號:canxfu)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