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閱讀產業:再議免費和盜版問題

胡曉東發表於2014-05-18

做為一名“資深”的網際網路從業者,當我意識到網際網路的商業本質是推動公平與效率的時候,已經錯過了足夠多的機會——這當然是一個會被很多現實的人認為迂腐的說法,他們會舉出N多的成功者來駁斥我。我只會說,三年後再看。

我曾經在微博上提問:閱讀產業中最大的不公與低效是什麼?有人說:“不同發展階段的出版社放在一起競爭,嬰幼兒和青壯年打混戰,算不算不公?八九十年代的管理體制,陳舊的資源整合和產品營銷方式,與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企業相較,低效是肯定的。大社有積累,但包袱太重;小社有心無力,屌絲的節奏。 ”還有人說:“ 不公是紙書的書號申請被出版社把控,低效是每年出版30多萬本書,結果大半是沒多大市場價值的。”當然更少不了有人說:“要在限制和管控的語境中尋找最大的不公、低效,並解決之,方能開啟大門。”……這些答案對嗎?照我看,都對也都不對,因為我沒有看到一個人去從使用者角度看待不公與低效的問題,也沒有看到一個人從“閱讀產業”而不是“書”的角度去觀察。

近年來,每次國民閱讀調查的出臺都會讓出版業的人煩躁不安,調查上說紙質閱讀下降得很厲害,數字閱讀上升得也不怎麼快。出版業的同事會說,我看到了紙質閱讀賺錢的下降比不上數字閱讀收益的增長,錢都讓盜版侵蝕掉了?使用者都被社交網路的免費內容慣壞了?等等,這裡有三個問題:

一、 統計中所說的“數字閱讀”是否全面?與社交網路巨大的閱讀量相比,“電子書”實在是非常小的組成部分,把社交網路的閱讀從數字閱讀的盤子裡對立化、摘出去看無異於自欺欺人,我們必須看到,面對的閱讀產業,應當是爆炸式的增長,沒有把握到機會、沒有找到有效的商業模式是產業自己的事,不能怪使用者不閱讀!當我們真正把社交網路考慮進去的時候,發現這裡的機會實在是太多了,我們的朋友圈裡轉來轉去的都是些什麼東西呀!一邊是人民群眾對社交網路優質內容的渴求,一邊是優質內容困在紙裡出不去,這是個矛盾,也是個機會。

二、 打掉盜版就一定能促進繁榮嗎?盜版肯定是要被指責的,但它不能成為一切的藉口,就好像在帝都所有人遲到的藉口都是堵車,反而掩蓋了真實的情況。內容這個東西,對需要的人是寶貝,對不需要的人就是垃圾,那麼你對使用者足夠公平嗎?我們有沒有人計算過,使用者為選到有價值的內容產品所耗費的時間精力有多少?使用者浪費在無用的內容上的錢有多少?使用者的失望值多少錢?再來看看作者,皓首窮經十年寫出的皇皇鉅著和一個小編幾天攢出來的書一個價格,這樣的內容機制合理不?打盜版與做好內容之間沒什麼必然的聯絡,我們存量的兩百多萬本書中能被盜版者看上的又有幾本呢?

三、 免費就一定是糟糕的嗎?如果我們肯將目光放得遠一些,看看網際網路企業的發跡史,可以發現每一家都是踩在“付費”的屍體上,祭起免費的大旗崛起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免費可能是一種更為高階的商業形式,它將公共性服務的門檻降到最低,通過個性化、增值型服務獲取收益,在讓社會總成本降低、運營效率提升的同時,促使商家提升產品與服務品質。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對於內容商而言,通過壟斷資訊資源與傳播渠道過上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但你完全可以以此為契機成為真正的創意產業,靠頭腦而非靠喉舌賺錢。

談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說,你坐而論道,有沒有具體的方法呀!有倒是有,但都要依託於海量使用者分發與快速互動實現,這就需要平臺發揮它的價值。下一篇我會著重分享我對平臺的理解,以及內容商與平臺關係的一點想法。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