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地圖 -- 敏捷需求和精益創業的重要落地實踐

何勉發表於2014-07-30

對產品開發和運營組織,影響地圖是一個簡單卻又十分高效的範圍管理、戰略規劃和協作方法。它在產品目標和範圍之間建立了清晰、完整和動態對映關係;並以此為基礎有效地規劃和溝通產品路線圖和計劃,提高組織動態響應變化能力的同時,確保功能交付與業務目標的一致。

2012年年底Gojko Adzic出版《影響地圖》一書,影響地圖方法開始為產品開發社群所認識,並得到廣泛採用,成為產品開發中需求挖掘和演進、範圍管理和溝通、動態里程碑規劃以及IT部門和業務部門協作的重要工具,同時它還是“精益創業”的最重要落地實踐之一。

1. 影響地圖要解決什麼問題

產品開發的任務是通過交付功能(或服務)達成商業目標,通常這對應組織的兩個功能——一部分人關注業務——客戶需求和產品目標;另一部分人關注開發——用什麼技術,怎樣實現。為此產品開發一直要面對兩個挑戰: 1) 業務職能和開發職能之間的理解、溝通和協作的隔閡,它帶來極大的溝通和管理的耗費 2) 產品功能和業務目標之間關聯的模糊,它導致範圍的蔓延以及範圍與目標之間的不一致 解決問題 圖 ㈠ 影響地圖要解決的問題

影響地圖幫助產品開發組織更好的應對以上兩個挑戰的同時,也帶來諸多其它好處,下面我們將通過影響地圖的關鍵實踐,來看看影響地圖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和得到這些好處的。

2. 影響地圖的關鍵實踐

2.1 影響地圖視覺化了從業務目標到產品功能的對映關係

產品是為人服務的,必須通過影響人的行為才能實現目標,這也是“影響地圖”名稱的由來。為完成從目標到功能的對映,影響地圖要回答兩個問題: 1) 對什麼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可以幫助目標的實現 2) 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功能(或服務)才能產生這樣的影響 圖 ㈡是一個影響地圖的例項,它面向的業務目標是“6個月內,不增加客服人數的前提下,支援兩倍的使用者數”,以業務目標為核心,影響地圖分為4個層次。

例項1 圖 ㈡ 影響地圖例項1

第一層:目標(why),也就是要實現的業務目標或要解決客戶的核心問題是什麼。目標應該具體、清晰和可衡量。 第二層:角色(who),也就是可以通過影響誰的行為來實現目標,或消除實現目標的阻礙。角色通常包含1)主要使用者,如產品的直接使用者 ;2)次要使用者,如安裝和維護人員;3)產品關係人,也就是雖然不使用產品但會被產品影響或影響產品的人,如採購的決策者,競爭對手等。 第三層:影響(how),也就是怎樣影響角色的行為,來達成目標。這裡既包含產生促進目標實現的正面行為,也包含消除阻礙目標實現的負面行為。 第四層:功能(what),也就是要交付什麼產品功能或服務產生希望的影響。它決定了產品的範圍。

2.2 影響地圖顯式化了從目標到功能對映背後的假設

如圖 ㈡,上述的對映關係中,事實上是基於兩類假設的。 1) 功能假設:假設通過設想的功能能對角色產生期望的影響 2) 影響假設:假設對角色產生這樣的影響會促進目標的實現 例如,我們假設:對常見的問題提供論壇連結,可以引導使用者更多的上論壇。同時還假設:如果使用者更多的上論壇就能減輕客服的工作負載,從而服務更多的使用者。在功能交付之前,這些假設還只是待驗證的概念。影響地圖把這些假設顯式化出來,幫助組織有意識地驗證和修正這些概念,這與“精益創業”的理念是一致的。 讓假設顯式化是“影響地圖”的重要方面,Tom Poppendieck 在《影響地圖》一書的序中說:“影響地圖是由連線原因(產品功能)和結果(產品目標)之間的假設構成的,它幫助組織找到正確的問題,而這比找到好的答案要重要的多”。

2.3 影響地圖提供了一個共享、動態和整體的圖景

影響地圖不應該專屬於某個職能,也不應該是某一時刻的靜態規劃。開發過程中,團隊持續交付功能,獲得反饋及其它資訊輸入,深化對產品的認知。隨著認知的深化,影響地圖不斷地被修正、擴充。這一過程需要各個職能的共同參與,影響地圖是管理人員、業務人員、開發和測試人員共享的完整圖景。 對於業務人員,他們不再是簡單的把需求列表扔給開發團隊,並等著最後的結果。通過影響地圖,業務人員和開發人員一同完成從目標到產品功能的對映,明確其中的假設,並在迭代交付中驗證這些假設,當假設被證明或否定後,應該對影響地圖做出調整,如繼續加強或停止在某個方向上的投入,或調整投入的方式。 對於開發人員,他們的目標不再限定於交付功能,而是擴充至交付業務目標。開發者除了知道交付什麼功能,也瞭解為誰開發,為什麼要開發。這樣就可以更加主動和創新的思考,有依據的做出決策和調整。 對於測試人員,除了參與上面的規劃和驗證活動外,測試的責任不再侷限於檢查產品是否符預定的功能,而是驗證產品是否產生了預期的影響。如果沒有對使用者產生期望的影響,即便完美符合功能定義,也不是高質量的產品。

3. 一個影響地圖案例

下面我們用一個案例來展示影響地圖的使用。設想一個團隊正在開發一個跨平臺知識管理應用,它主要面向個人使用者,但也有人把它用到企業的知識管理中。該應用預設模式下是免費的,對收費使用者提供額外的功能和服務。

3.1 完成影響地圖的初始版本

該產品團隊在未來三個月內有多個目標,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增加付費使用者的比例”。我們就以這個目標為例來應用影響地圖。 第一步:完成影響地圖的第一層次——目標。“增加付費使用者的比例”作為目標還不夠明確,經過論證調整為:“三個月內付費使用者比例從1%增加到1.5%”,它更具體並且加上了明確的時間限制。但我們還是要問:“為什麼要增加這0.5個百分點?”,發現更深層的目標是增加收入,而不是收費使用者比例,否則通過減少使用者數量也可以實現比例增加。最後目標確定為:“三個月內付費使用者人數從820增加到1500人以上”,它足夠明確,並且是可以度量的。 第二步,第三步:完成影響地圖中的第2和第3層次——角色和影響,也就是考慮通過影響誰有助於這一目標的實現,以及怎麼影響。例如:影響已付費使用者,鼓勵和促使他們積極的宣傳所獲得的便利,可能會吸引更多的潛在付費使用者;影響現有免費使用者,讓他們意識到收費服務的價值,也可能會爭取到更多的收費使用者;企業使用者也是一個可挖掘的資源,只不過團隊對這方面的經驗還非常有限,不確信要從哪些方面著手。但這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做出一些初始的假設,並在後續過程中加以檢驗和完善。 第四步:完成影響地圖的第4層次——功能,也就是交付什麼樣的產品功能或服務來實現期望的影響。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影響都要通過開發產品功能才能實現,比如在這個例子中,為了讓企業使用者更方便地支付,最容易和最急迫的是為企業使用者開具財務發票,它不涉及到任何開發工作。開始去做影響地圖時,往往會發現這種情況所佔比例比想象的高很多。這是好事,畢竟我們要交付的是目標而不是功能。 例項2 圖 ㈢ 影響地圖例項2

如圖 ㈢,經過上面四步,我們完成了影響地圖的初始版本。它由各職能共同完成,或者由某個職能完成,再有大家共同討論、精化,團隊會挑戰影響地圖中的元素和假設,但不需要糾結於每一個細節,它畢竟是基於對產品、市場、客戶以及技術,甚至是競爭對手的假設,不可能達成100%的一致。影響地圖讓這些假設可視地呈現出來,團隊將在開發和交付過程中不斷驗證這些假設,並做出新的假設,演化影響地圖。

3.2 規劃路線圖和計劃

一個產品可能會存在多個相關或細分的目標,需要多個影響地圖。即便如此,還是應該儘可能限定同時進行的目標的數量,在上一篇文章討論看板時,我們知道限制在製品數量是看板的最核心實踐。而限制同時進行的目標的數量,比限制同時開發的功能數量更重要和有效,它保證團隊的工作最快地影響到業務,得到真實反饋。“保持專注,持續釋出”正在成為產品開發團隊的追求,或許Facebook CEO 祖克伯的辦公桌面上的招貼“stay focused & keep shipping ”能給我們一些啟示,照片是祖克伯在Facebook 提交IPO申請當天上傳至自己的Facebook頁面的。 桌面標語

圖 ㈣ 祖克伯的辦公桌面照片

有了一個或多個影響地圖,就可以開始制定產品路標和開發計劃了。例如,在圖 ㈢中我們選擇了一些高優先順序的功能(打鉤的項),作為接下來要完成和釋出的內容,希望通過它們最快地接近業務目標,並驗證重要假設,掃除實現目標的不確定性。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里程碑和釋出規劃,當然我們也可以做更長遠一些的規劃。開始規劃前我們首先要知道: 1)我們的目標不是實現整張影響地圖,而是要根據地圖找到實現業務目標的最短路徑。 2)通過影響角色才能實現目標,所以首先考慮要交付哪些影響,先在影響層面確定優先順序,然後才是具體功能。 以此為基礎,下面是一些可供參考的產品規劃和優先順序確定實踐: 1) 選擇容易實現,卻可以帶來明顯效果的功能 2) 選擇可以驗證重要假設和不確定性的功能 3) 選擇能消除重大負面影響和阻礙因素的功能 4) 考慮先集中力對最重要的角色產生影響 5) 對於特別不確定的分支,考慮先用最小的投入探索後,再做進一步規劃 6) 審視選擇的功能集,它們應該構成一個可釋出,且能完成影響的最小產品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實踐者們還需要去修訂、完善和發展自己的操作實踐。

3.3 開發→測量→認知的迴圈

上例中,我們從業務目標出發,應用影響地圖完成從業務目標到產品功能的動態對映,為各個職能的溝通協作提供了統一的依據。我們還以此基礎上,規劃產品的路線圖和釋出計劃。這只是起點,更重要的是在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不斷檢驗影響地圖中的概念和假設,調整完善影響地圖和基於它的釋出路線圖。 在產品開發和交付過程中,我們會確認或否定影響地圖中的假設,決定加強或停止在某一分支上的投入;通過釋出產品,我們還可能取得不包含在影響地圖中的意外的結果,我們應該重視這些意外,特別是意外的成功,發掘新的機會和概念;通過不斷的反饋,深化對產品及其周邊因素的認知,完善影響地圖,調整產品里程碑計劃,完善產品和服務,動態地實現業務目標。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精益創業”中的開發→測量→認知的迴圈,也是“精益創業”最核心的部分。

4. 總結

Gojko Adzic在《影響地圖》一書中詳細介紹了影響地圖的概念和實踐。Jojko的上一本暢銷書,《例項化需求》推動了“例項化需求”在軟體產品開發中的推廣和普及,並因此獲得2012年的Jolt 最佳圖書大獎。對於“影響地圖”,Gojko希望它會根本改變組織構建產品和交付專案的方法。 影響地圖體現和涵蓋了近年來產品開發領域多個重要趨勢,包括面向目標的需求工程、迭代和持續交付、精益方法、精益創業、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等。在實踐中它簡單和有效,是相對概念化的“精益創業”和“設計思維”的落地實踐。影響地圖在國內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相信《影響地圖》中文版的出版,會進一步推動這一方法在國內社群的普及。

注:本文的大部分內容,作者曾發表與Infoq中文網,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value-in-product-developmen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