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TC主席建議用“不傷害”原則來支援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專案

區塊鏈鉛筆發表於2018-02-20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點選上方“藍色字”可關注我們!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作者:Brian D. Evans     翻譯:Annie_Xu

2018年2月5日,美國商品期權交易委員會(CFTC)主席J. Christopher Giancarlo在向參議院銀行業委員會(Senate Banking Committee)提交的書面證詞中建議,分散式賬本和加密貨幣公司及初創企業的註冊流程應當注意採取“不傷害”原則。

Giancarlo說:

“虛擬貨幣為我們所認識的支付、傳統財務流程、經濟活動參與方式都帶來了模式上的轉變。忽視這些發展並不會讓它們消失不見,而且也不是負責任的監管響應”。

這份大體上支援分散式賬本技術的書面證詞對比了網際網路時代與目前正火熱的區塊鏈運動。

Giancarlo說,“‘不傷害’無疑是正確的網際網路發展方針,同樣,我相信‘不傷害’也是正確的分散式賬本技術總體方針”。

與監管行動帶來的大眾緊張情緒不同,證監會(SEC)和CFTC宣告都表現出相對積極的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態度。最近SEC主席甚至說,“我相信無論ICO是否代表證券發行,都可能成為企業家和其他人有效的融資方式,包括創新專案在內”。

不過證詞依然提到了一些突出的問題,比如利用該產業的壞人。

Giancarlo說:

“實際上,歷史已經再次向我們證明,壞人會試圖利用創新概念對公眾實施古老的詐騙計劃”。

這些都是預期會發生的,畢竟每次運動背後的興趣、激動以及單純的規模都會吸引利用這些的壞人。

很高興看到監管機構在清除這些壞人的同時,為該領域其他人保留輕鬆簡單的環境。正像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本身,如果面對模式轉變的監管機構制定難以實施的新法規,那麼一切就不可能發生。

只要你思索一番就能知道,這些法規法案大多起草於五六十年,甚至七八十年之前。遠遠在計算機,甚至網際網路還沒有出現的年代,那時候甚至還不知道區塊鏈是什麼。因此監管機構面臨著艱鉅任務,弄清這些存在了幾代的法規如何才能適用於80年前很可能都不曾幻想過的事物。不過,看到他們採取合理的步驟,沒有超出限度,已經十分令人振奮和樂觀。我很高興看到美國監管機構能夠積極提供支援,同時迅速處理詐騙、騙局和壞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區塊鏈鉛筆的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內容僅供參考。

640?

關注本公眾號後,進入公眾號

回覆關鍵詞可以查閱資料,以下是部分關鍵詞

回覆 WEF ,檢視《WEF:世界經濟論壇認為區塊鏈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未來報告》

回覆 智慧合約 ,檢視《巴克萊銀行報告》

回覆 moody ,檢視《穆迪120個區塊鏈專案報告》

回覆 SWIFT ,檢視SWIFT《區塊鏈對證券交易全流程產生的影響及潛力》報告

回覆 論文11 ,檢視論文《可擴充套件的去中心區塊鏈》

回覆 埃森哲2 ,檢視埃森哲《區塊鏈每年可以為投資銀行節省120億美元》報告

回覆 聯合國報告 ,檢視聯合國報告《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在構建社會和可信金融之間扮演的角色》

回覆 使用者特性 ,檢視普林斯頓大學首本比特幣教科書初稿《比特幣使用者的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Bitcoin Users)》

回覆 普林斯頓 ,檢視普林斯頓大學首本比特幣教科書初稿《比特幣和數字貨幣技術(Bitcoin and Cryptocurrency Technologies)》

回覆 IMF,檢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Virtual Currencies and Beyond: Initial Considerations》

回覆 DTCC ,檢視美國存管信託清算公司報告《DTCC: 擁抱分散式》

回覆 廣發 ,檢視報告《科技前沿報告:區塊鏈:正快速走進公眾和政策視野》

回覆 川財1 ,檢視報告《川財證券:區塊鏈技術調研報告之一:具有顛覆所有行業的可能性》

回覆 川財2 ,檢視報告《川財證券:區塊鏈技術調研報告之二:區塊鏈技術進化論-區塊鏈技術的國內實踐和展望》

回覆 桑坦德 ,檢視桑坦德銀行報告《The Fintech 2.0 Paper: rebooting financial services》

回覆 拜占庭 ,檢視《拜占庭將軍問題詳解》

回覆 論文1 ,檢視論文《比特幣閃電網路:可擴充套件的離線即時支付》

回覆 論文2 ,檢視論文《比特幣骨幹協議》

回覆 論文3 ,檢視論文《數字貨幣是否應該進入Barbados央行國際儲備貨幣組合中》

回覆 幫助 ,檢視本公眾號全部關鍵詞列表

640?wx_fmt=png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檢視更多頁面出現後再點選“來源”可以檢視譯文原文連結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