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頂級創業家課程教授Thomas Eisenmann:顛覆創始人是創業的一部分(圖靈訪談)

盼盼姐發表於2014-11-13

Thomas Eisenmann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得工商管理博士學位。Eisenmann曾在麥肯錫擔任11年的管理諮詢師,目前是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Howard H. Stevenson教席教授,洛克創業研究中心和哈佛MBA專案的負責人之一,被國外媒體譽為“哈佛頂級創業家課程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是創業過程,對精益創業法尤其感興趣。Eisenmann還是哈佛商學院出版社和哈佛學生機構(Harvard Student Agencies)的董事會成員。Eisenmann教授主編了《創業的智慧:世界頂級創業導師的洞見》,這本書是一部創業部落格文集,是Eisenmann教授歷時多年精選彙編而成。

問:《創業的智慧》是一部部落格文章合集,你同意裡面所有的觀點嗎?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你為什麼要加入這些文章?你選擇文章的標準是什麼?

一篇好的部落格文章總是有很強的觀點,這個觀點總是傳達了簡單而有力的資訊。但是這和我的思考方式很不同,我總是趨向於“這要取決於……”這樣的解釋,而且我把世界視為一個複雜的地方。所以,我其實很少同意《創業的智慧》中作者們的觀點,我對這些文章的反饋通常是:“是的,沒錯,但是在其他情況下,另一個觀點也是對的。”

我收錄文章的標準就是:要麼我通過閱讀文章學到了一些東西,要麼我很確定我的學生可以通過文章學到些什麼。

問:對於精益理論最適合的情況是什麼?

精益理論在以軟體為基礎的企業運用地最好,軟體的快速迭代要比實體產品上的快得多。但是隨著快速原型法在以硬體為基礎的行業越來越流行(正如書中第二章所說),我們有理由期待精益方法在軟體行業之外的地方也大放異彩。

有人認為精益理論只能在創業公司早期應用,這是錯誤的。精益方法在很多大公司大面積應用的結果也很好。

最後,有很重要的一點一定要記住,精益方法是用來驗證需求的。如果我們對一個新產品的需求沒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那麼精益方法的回報將是很有限的。

問:初創公司在選擇自己的技術棧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不好意思,我不是個工程師,所以我並不是解答這個問題的最佳人選!但是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技術是否隨時可以擴充套件。大多數創業公司都失敗了,所以他們不需要面對這個問題。但是我們也確實能看到一些幸運的創業者們獲得了爆炸性的增長,但是他們對科技的選擇並不那麼幸運,所以沒能應付這樣的發展。

另一個問題在於依靠可用程式碼庫的程度,這些程式碼庫經常是開源的,所以也免費,另一個選擇就是從零開始構建關鍵元件。用DIY的方法可以交付更好的使用者體驗,但是這樣的方法從時間和投資的角度來說消耗都很大。

問:作為創業公司,如何能招到能力很強的開發者?

在書中第九部分有幾章內容就是關於這個主題。非技術創始人需要明白,他們在招募這樣的角色時不能相信自己的直覺。他們需要倚靠一個朋友或者一位顧問的能力,需要他們來鑑別出適合這家創業公司的技術挑戰和發展階段的程式設計人才。

一旦創業公司大到可以僱傭一個工程副總裁或者CTO的時候,最關鍵的就是要設立一個嚴格的流程。創業公司討厭流程,但是由於對工程人才的激烈競爭,如果你不用可靠的方法跟進這些候選人,他們就會被更有組織的公司搶走了。

問:一位開發者如何判斷一家初創公司是否有美好的未來?他們應該如何規劃自己在公司內的發展?

很多早期創業者會告訴你(如果他們誠實的話),要預測一家創業公司的未來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大概有四分之三有投資介入的創業公司都沒能為投資者賺取正收益,甚至最好的投資者都會把失敗率設定在這個範圍。投資者以此為生,工程師要想在預測勝率上勝過投資者恐怕希望不大。

關鍵在於,工程師需要找到適合自己,並且正處於生命週期特定階段的創業公司,以匹配自己的風險度偏好和對混亂狀態的容忍度。創業公司越年輕,成功機率越低,但是公司一旦成功,獲得的回報也就更大。而且創業公司越年輕,工程師就越需要是一位多面手,需要負責產品的不同方面。對於成熟的創業公司來說角色劃分更專業。所以如果你喜歡按部就班而且討厭風險,就應該找一家更成熟的公司。最後,還要考慮你想要學習的是什麼,你想要從誰那學。如果一家創業公司失敗了,但是你學到了很多,並且積累了人脈,這也是一種好的結果。

問:作為一位創業者,如果你發現你的合夥人無法勝任他的工作,或者可能你本人無法勝任,對於解決這樣的問題你有什麼建議嗎?

創始人的能力不行並不是多麼稀奇的事兒。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可信度和資源來駕馭眾多的選擇,創業者們經常和懂這些的人合夥建立公司。你的合夥人通常都不是聯合創始人的最佳人選,但他可能是唯一願意接受這份工作的人。而且就算是一開始的時候很合適,創業公司經常轉移中心,曾經一度不可或缺的技能現在可能變得沒那麼重要。最終,對技能的要求會隨著公司的成熟以及引進專業管理層而發生巨大的變化。因為所有這些原因,我在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同事Noam Wasserman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有投資介入的創業公司中只有39%的創始人或CEO在公司完成D輪融資後仍然執掌著公司,通常創業公司需要5年時間才能達到這個程度。顛覆創始人是創業過程的一部分。這個過程可能很痛苦,但是當你的公司已經募集了很多資金之後,創始人很少有能保障自己工作的足夠股權。

問:有些人認為創業公司應該儘可能保持獨立,但是仍然有很多成功的大企業找錢都很早,有些是在網際網路泡沫之前完成了融資,並且之後發展也不錯,您覺得什麼時候去找風險投資最好?

要獨立多久,取決於創業公司的商業模型以及創始人的野心。有一些商業模式需要儘早注入資金才能成長。大多數生命科學或者潔淨科技投機都不能白手起家。有時候,創業者確實可以有選擇餘地:創業者可以100%擁有一家雖小但賺錢的公司,或者更大的公司裡小一些的股份(比方說10%)。我並不能馬上判斷哪種方式會帶給創始人更大的個人財富。如果有人想單槍匹馬地創業,而不想要投資人指手畫腳,他可能需要為了獨立而犧牲一些財富。所以這也是一個“這要取決於……”型別的答案。

問:是否有在創始人或者早期團隊分配股權的最佳方法?CEO是否應該把控公司的控制權?

同樣,這也取決於創始人能提供的技能是什麼,以及公司創業成功需要的是什麼。在外界投資者介入之前,一些聯合創始人把股權平分,另外有一些情況下,一位創始人因為引入了理念或者擁有一些重要技能或人脈而得到了一份不成比例的股份。

多數風險投資公司會要求創始人把10-20%的公司股權以股票期權的方式分給非創始人的僱員。

問:當一家充滿活力的創業公司發展之後,如何才能遏制辦公室政治和官僚主義?

風險投資人Ben Horowitz關於這個話題寫了很多充滿見地的部落格;我多希望他們能出現在書中!Horowitz認為避免暗箱操作對於防止辦公室政治來說至關重要。沒有什麼真正的暗箱。如果有人抱怨想要漲工資,並且你為他漲了工資,那麼其他人就會發現然後開始遊說希望得到相似的待遇。關鍵就是要讓每個人都明白決策過程,並堅持落實下去。

問:學習MBA最有益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在開始創業之前還是之後?

平均來說,從建立公司開始到以IPO的方式成功退出或被戰略收購者收購大概需要7年時間。所以如果你在學習MBA之前就開始創業,一旦成功了,到時候你可能已經老到無法重新回去學習了。

在哈佛商學院,我們見過各種模式的成功。我們有很多學生在入選之前都在創業公司工作過,他們通過比較我們在課堂上教授的內容和自己過往的經驗獲得了很多想法。

當然,MBA對於雄心勃勃的創業者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訓練,因為企業家是總體管理的角色,而MBA可以教給你關於商業的所有方面。


更多精彩,加入圖靈訪談微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