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勝萬合CTO胡寧:IT特別適合我這種喜新厭舊的人(圖靈訪談)

盼盼姐發表於2014-11-20

胡寧,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博士、娛樂技術碩士,清華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士。2005年加入Google,先後在Google紐約、矽谷總部、北京分部工作,歷任工程師、高階工程師、主任工程師、技術總監,領導主持了移動搜尋、谷歌音樂及Android服務的研發。2010年加入MediaV任CTO,負責技術和產品,設計並主持開發了Ambition廣告投放實時競價及決策引擎;構建了具有處理PB級資料能力的計算框架;領導推出了聚效廣告平臺、聚合分析、以及聚品廣告解決方案三大產品,形成較完整的廣告產品體系。由於其技術口碑獲得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青睞,MediaV於2013年底分拆後,胡寧帶領的專注精準廣告技術研發和平臺運營的聚效廣告(MV AD)獲奇虎360戰略投資控股。

聚勝萬合CTO胡寧:IT特別適合我這種喜新厭舊的人(圖靈訪談)

深思熟慮

“我一定要上清華的計算機系,別的系都不要。”

問: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程式設計的?

我程式設計啟蒙蠻早的,從初中就開始接觸程式設計。一上來就是學Pascal,因為那時計算機程式設計競賽都是用的Pascal,這種語言結構比較嚴謹,Pascal的程式與教科書裡的虛擬碼(Pseudo Code)範例非常類似。從初中開始,我就一直參加全國奧林匹克資訊學競賽,也多次獲得一等獎。不過,雖然我也有參加全國冬令營的培訓選拔,但是沒有能夠代表國家去參加全世界的決賽。

問:那你一開始是因為興趣?還是覺得你很擅長這個?

當然,一開始是老師讓去就去了,但是後來覺得自己也蠻擅長的,也很感興趣。那個時候我就已經開始寫一些小遊戲之類的東西。所以高中畢業要上大學的時候,我就一定要上清華的計算機系,別的學校(因為清華的計算機系在國內公認首屈一指)或系都不要。

那個時候計算機專業已經很火了,考分很高。而我在海南,因為我們省人少,每年給到海南的名額就特別少,清華計算機系可能只有一個名額。因為我原來也有資訊學競賽的名次,所以他們說要不可以保送我上北大,或者上清華其他的系。但是我當時堅決不肯,我一定要上這個系。當時我有非常明確的目標要讀計算機,要做這個行業。

問:你說你經歷中有很多選擇,有一些是隨波逐流,然後有一些是深思熟慮,有哪一些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上大學的選擇就是。然後還有我從谷歌出來,加入一個創業公司,也就是現在的MediaV,這也是一個深思熟慮的結果。谷歌確實整體環境很好,待遇也很好,我當時在谷歌做得也很好。當時在那樣的環境裡面要離開,去一個“前途茫茫”的創業公司,風險還是很大的,尤其對這個網際網路廣告行業也不是特別熟悉。因為我原來在谷歌一直做搜尋,並沒有做過廣告。還有,對於女性來講,大家都覺得你可能要更安穩一些才好。

我印象特別深的,是要走的時候,一個女同事特別驚訝地問我:“你在谷歌好好的,還能多照顧家庭,幹嘛還要出去,你瘋了?!”我只好賠笑說自己喜歡折騰。我覺得人各有志,只要從心,沒有什麼選擇不對。我有很多女性朋友,雖然事業上不做過多要求,但她們的家庭都很美滿、很幸福,她們也過得很開心,這就是人生選擇的不同。

問:那你選擇的是什麼?

我就是希望我還是能夠在這個行業裡,對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而不只是滿足於自己家庭的小生活。

問:曹政前一段時間有一篇文章,他說到了優秀的CTO需要具備的一些特質,比如包括要懂業務,然後情商要高。你作為一位女性CTO,有沒有感覺你在這方面比其他人要擁有更大的優勢?

我很同意曹政的觀點。對於CTO來說,情商也很重要。我們會看到有一些技術人員IQ很高,但是EQ比較低。所以他在和很多人打交道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溝通問題,最後可能會造成專案結果不那麼理想。尤其是CTO,他在公司總管整個技術、產品,包括未來方向制定,是網際網路企業裡不可或缺的人物。他跟各個部門,包括跟其他高管的關係,都非常重要。CTO的溝通出現問題,會影響公司的前途。不知道是性別還是個性的緣故,我跟人打交道還算比較自然融洽,在這點上我可能比一般男性技術人員要好一些。

其實我自己原來也蠻擔心的,因為我屬於所謂的海歸派,出去洋插隊讀書,又在美國谷歌工作了好幾年,像我這樣的會被普遍地認為不接地氣。曹政就說他原來以為我是那種腳不沾地的人。但實際接觸以後,發現跟我還挺聊得來。如何做到接地氣?我自己的心得就是,保持謙遜的心態,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廣告有意思

“你不能說你這次被人坑了,你就不當好人,我覺得做公司是一樣的道理。”

問:要說到懂業務的話,你為什麼會對廣告有興趣?然後你又是怎麼做到了解這方面的領域知識?

我原來就對廣告感興趣,因為搜尋和廣告是網際網路的兩大支撐應用。搜尋是網際網路的核心應用,而網際網路產業大部分收入來自於廣告。現在谷歌某種程度上就是廣告公司,它百分之九十幾的收入來源都是廣告。所以我當時在谷歌做搜尋的時候,就對廣告很感興趣。既然它是整個網際網路的發動引擎,肯定有很多學問,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且我認為搜尋和廣告兩者之間有蠻多的共同處,系統架構、演算法等很多方面非常類似。既然廣告我從來沒做過,又感興趣,所以我願意去嘗試一下。

但是做了這幾年以後,我發現廣告這個行業比搜尋複雜很多。廣告行業的產業鏈條非常長。大的角色有媒體,廣告服務或技術提供商,以及廣告主。在這之間還能分出很多細分角色,如代理,廣告網路,還有這幾年興起的廣告交易市場(Ad Exchange),需求方平臺(DSP),等等。每一方的利益相互交織在一齊,做任何事都必須充分考慮各方的利益訴求和勢力平衡,否則難以成事。我現在明白有的東西就不是純技術能做得了的事情。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廣告這個行業需要特別能夠理解業務。但是我同時還有一個觀點,就是不要被業務帶歪了。國內的網際網路廣告行業有很多所謂的潛規則,而這些潛規則沒有辦法也不適合用技術或者產品去表述。在短期內你如果利用這些(潛規則),能迅速做到很大。但是不要因為這樣就覺得我們不應該往技術、產品方面發展。我一直堅持的信仰,就是我認為在網際網路行業中,最終還是要看你的技術和產品是不是真的做好了。如果短期內發現情況不是這樣,比如你技術做得好,系統做得好,但是你比不過別人會搞關係會拉客戶,這種情況下,不要洩氣。眼光要放長遠,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事情。

問: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哈哈,當然有。這幾年我學到挺多東西的。我原來就是一個技術派的人。我原來在谷歌,谷歌很多人都是技術派,認為技術的力量能夠摧枯拉朽。但是等我出來以後,到廣告這個行業,尤其還是在國內,我發現這個世界其實非常複雜。相較之下,技術人是最簡單的一個品種。

但是我認為人是有選擇的,谷歌有一個公開的原則叫“不作惡”(Do no evil),我一直比較認同,而我的態度會影響我們公司的態度。在做業務時,我們的很多決策可能跟別的公司不一樣。比如我明明知道某件事情是可以賺錢的,但我認為這件事可能是在騙廣告主或者騙媒體,這樣的事我們是不願意做的。我們相信長遠價值,而不是短期利益。短期內(因為不那麼做)我們是會損失不少直接利益,但是我相信長遠會贏得廣告主和媒體的信任,最終會有更好的回報。就好像我們都願意相信好人有好報。你不能說你這次被人坑了,你就不當好人,我覺得做公司是一樣的道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公司在業界裡面名聲還挺好的。所以我覺得做公司跟做人一樣,歸根結底,還是回到你怎麼看這個世界,怎麼去跟這個世界相處。

問:Twitter的頁面相對於微博的陳列方式不一樣,乾淨很多。這是不是跟國內和國外使用者的不同使用習慣有關?

你說得非常對。我原來做搜尋的時候就發現這個(國內和國外產品在使用者互動介面上的區別),後來做廣告感覺更深刻。美國公司例如谷歌做產品,要求簡潔,越簡潔越好,谷歌首頁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有一個Logo一個搜尋框兩個按鈕。但是國內情況完全不一樣,頁面相當繁複,整個使用者和市場,被現有的這些產品培訓後,也更習慣這種複雜冗長的頁面。

舉一個例子,在美國很難想象導航網站為什麼會那麼火。一看密密麻麻全是各種連結,眼花繚亂。但是我回國,看到我爸就在用,而且用得很熟練。你要給他一個特別簡潔的頁面,他反而可能覺得不適應,無從下手。

但是我認為有一些網頁是故意這樣設計的,為了跟使用者產生更多的互動,甚至就是為了騙點選。谷歌原來的設計原則就是讓使用者更快找到他想要找到的內容,因此要儘快地把使用者從搜尋頁導到他想要去的地方,之所以這麼簡潔,是為了要做到最快。但是在中國很多產品則相反,是要儘量長時間把使用者留在自己的頁面上,單純追求使用者活躍度指標而不是使用者體驗。所以你會發現為什麼國內的很多產品的介面上,會做很多相互之間的連結,很複雜的頁面結構。使用者在這個頁面上就會陷進去,然後在上面呆的時間就很長。這是不同的衡量標準造成的結果。

問:跟美國相比,由於使用者習慣不同,中國這邊的廣告技術側重點會不一樣嗎?

從廣告技術方面看,其實都比較類似。廣告說白了其實就是玩概率,為什麼呢?相信很多人開始的時候都不理解網際網路廣告,他們跟我說:“我從來不點廣告,你們是怎麼賺錢的?”其實答案特別簡單,就是遵循大數定律。在量足夠大的情況下,我知道一千人看這個頁面,就一定會有一個人點這個廣告,點這個廣告我們就賺錢了。為什麼廣告的系統負載跟搜尋是不一樣的,因為搜尋是主動行為,而看廣告實際上是被動行為,所以(系統)要承載的負載會大很多。比如我要投放給一千個人廣告,才會有一個人點,然後只有這個人我才能收到錢,因此我們的系統負載會大很多。總的說來,我覺得國內跟國外的廣告(技術)其實差不多,在實現上可能有一些自己特別的地方,但是核心原理基本一致。

問:你們現在公司有兩大產品,一個是DSP,一個是DMP,你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平臺的功能?

DSP的全稱叫Demand Side Platform,它能夠幫助廣告主在廣告交易市場裡面進行實時競價,幫他們購買流量進行廣告投放。我再解釋一下廣告交易市場,它是這幾年來演變出來的一個概念,它的作用相當於站在我剛才講的媒體和廣告主之間。它從媒體那邊拿到很多流量,比如說你們媒體有很多的網頁瀏覽量,你們頁面上還有廣告,每次頁面重新整理的時候,就會發一個請求說我要一個廣告。收到請求以後,這個廣告交易市場就會再給很多的DSP發出請求,說我現在有這樣的一個曝光,你要不要。那麼我作為DSP,我就會幫廣告主去判斷他是否需要這樣的曝光,這個曝光的價值有多少,然後相應地出一個價。廣告交易市場在一百毫秒之內發出請求並從各個DSP收到競價結果,就會做決定,價高者得。比如說有幾個DSP競價,我取其中出價最高的,但是扣費就和谷歌一樣,就是第二高價加一分(最小單位)。我們的DSP就是幫廣告主去進行這樣流量採買。

廣告技術的基礎是資料。如果沒有資料,我們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技術再好也不管用。因此會出現一個新的產品形態,叫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DMP的作用也分幾種,有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的DMP。第一方的DMP指的是幫助廣告主管理它自己的資料。例如京東自己的網站有很多資料,而這些資料對於指導我們的廣告投放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有個人最近去了京東,他可能看了一些商品,但是猶豫了一下沒買,或者是有什麼別的原因就走了。但是我們知道這個資訊以後,我們就能夠全網去追蹤他,給他投放他看過的這個物品或者跟該物品相關的商品,把他給吸引回來,這個技術叫重定向。重定向是被證明非常有效的一個廣告定向方式。這個就是利用廣告主自己的資料去做的,就用到了第一方DMP。

還有第三方DMP,就是第三方提供自己的資料,指導廣告主進行更有效的廣告投放。比如說金融資料,銀行知道很多使用者存款和消費資訊,那麼就可以給每個使用者打標籤,例如這個使用者價值多少,他年收入是多少,他會買什麼樣的東西,等等。如果能把這個資訊跟我們打通,傳過來給我們指導廣告投放的話,就會非常有效,這就是第三方DMP。

還有第二方DMP,指的是我們作為DSP/廣告網路,自己通過各種資料收集和加工,比如通過我們自己的投放資料,或各種其他途徑蒐集資料,處理加工後,指導廣告投放。

這就是我們的兩個產品,聚效DSP和聚合DMP。

問:這兩個平臺的架構有什麼主要的不同之處?

聚效主要就是做廣告競價與廣告投放。所以它的實時性要求非常高,而且資料量非常大,負載很高。這是我們的核心繫統。聚合DMP更多的是挖掘和分析,資料探勘和分析不一定要求全實時。它的訣竅在於怎麼樣用好的演算法把有意義的資料從一堆沙子中挖出來,包括怎樣去提供功能,使得我們的廣告主或其它使用方能夠更好去利用這些資料。

問:MediaV在技術上下一步想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我們現在重點發展移動廣告。我們原來在PC上已經做到國內最大的DSP之一了。但是我們現在在往移動上發展,這也是很正常的,大家都在往移動上走。我們認為,廣告在移動領域的地位,會跟廣告在PC領域的地位一樣重要,但現在整個移動廣告領域還在比較早期的階段,很多移動廣告公司並不怎麼賺錢。現在國內的移動推廣,主要還是渠道為先,而廣告營銷機制還沒有完全成熟。什麼樣的形式和定向更好、更有效,我們還需要繼續探索,但是我相信這一定是未來的方向。

找挑戰的女生

“新技術迭代非常滿足像我這樣人的需求,因為我有一點喜新厭舊。”

問:你現在還在一線程式設計嗎?

我現在很少程式設計,但是我會堅持稽核架構設計和程式碼。公司核心系統的很多架構都是我親自設計的。但是到了一定階段以後,你會發現你的時間是不夠用的。所以我們公司所有的架構稽核我還會親自做,也就是設計稽核。程式碼方面我也會為程式碼稽核設立規範。我現在實際程式設計會比較少,但我自己出於興趣還偶爾會寫一些程式碼,大多偏演算法建模這塊。

問:技術的迭代很快,你會一直做這種一線的技術工作?

我覺得我還是一直會有這個興趣,因為我還是挺享受程式設計的,我喜歡自己動手實現一個東西。

在這個行業這麼久,我有一個特別深的感受就是“英雄出少年”。就是不斷有更年輕、更厲害的人出來,這個得承認。但是我覺得我本身非常享受這樣的工作,包括架構設計,模型演算法,等等,所以我自己會主動去接觸、去學習。如果是被動被迫地學習,效果不會太好,人也不會覺得很快樂。但由興趣出發就不一樣。

我是屬於自己喜歡找挑戰的人,一件事,如果第一次做,會很有趣,重複做就很無聊。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學計算機特別好,因為IT領域非常新,你基本上沒有太多可以參考的。我爸我媽他們是設計水電站的,這種技術也很厲害。不知道你去看過水電站沒有,非常龐大,非常巨集偉,我非常佩服他們。但是他們領域很多的知識和經驗幾十年前就有了,相對來說比較成熟。但計算機不是這樣的,計算機變化太快了。

所以新技術迭代非常滿足像我這樣人的需求,因為我有一點喜新厭舊。我很喜歡不斷地去接觸新的知識,新的領域。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能從事這個行業,非常幸運。

問:你覺得女性程式設計師數量很少的原因是什麼?

有一次我跟北大的計算機系女生座談,讓我非常驚訝。因為那次活動中很多人都在抱怨,說自己不喜歡這個專業,這個專業太苦了,老是要程式設計,她們更多的興趣是在文學、藝術上。我很驚訝,因為我自己本人是特別喜歡這個行業,才到這個行業裡面來的。但也要看到,有很多女生,其實只是因為這個專業比較火,就隨波逐流地進來了。所以她進來了以後會發現這個行業一點都不好玩,太枯燥。我認為程式設計就跟寫文章一樣,講究邏輯和結構上的美感,但是有些人可能就不這麼看。所以這是一個原因,就是有沒有興趣。

第二,我覺得女生(包括我自己)也感受到社會對她的壓力其實是蠻大的。我最近被聘為清華計算機系的學生導師。也是在座談的時候,有一個女孩子大概是讀研一還是研二,上來就問:我什麼時候生小孩比較好,小孩如果出國了以後需要去學中文,還是算了中文就放棄了……我就很吃驚,這女孩子現在才23、24歲,就已經想到這麼長遠的問題了。但是後來我想,這其實是非常自然的想法,女性因為整個社會的培養和影響,會花很多精力在對家庭的照顧、在對後代的撫養上,使得她看事物的角度跟男性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計算機領域,第一,更新換代非常非常快,競爭壓力嚴酷,你稍不注意就被拉在後面。第二,社會普遍認為女生好像不太適合做理工科。如果有人老跟你說你不行、你不行、你不行,造成心理上巨大的暗示,你可能就真不行了。社會的影響非常大,我自己都覺得挺無奈的。

我認為女碼農能做到非常好,我接觸到的不少女性程式設計師都非常優秀。但是從總體上來講,比例確實偏低,一個公司裡的女程式設計師比例一般來說都不會超過20%。這個時候,我認為像我這樣的就有責任站出來,分享經驗,提供建議,鼓勵更多的年輕女性從事IT行業。


更多精彩,加入圖靈訪談微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