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Kitty:我的成功你不能複製

大頭發表於2015-01-09

一闡提人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作為一個姑娘,從來就沒有喜歡過Hello Kitty,但這不妨礙我讀完《Hello Kitty的祕密》這本書。事實上,我非常感興趣這隻連嘴都沒有的傻貓為什麼能紅遍全球40年甚至更長。

可是,書裡沒有答案。連Hello Kitty的創作者清水侑子和三麗鷗的創始人,被譽為“Hello Kitty”之父的辻信太郎都說不清這隻無嘴貓走紅的原因。

1974年11月1日,Hello Kitty誕生。她被定位成出生於倫敦,體重等於三隻蘋果,頂著一隻紅色蝴蝶結,喜愛在森林裡玩耍,練習彈鋼琴和烤餅乾,只有坐姿的貓。這個卡通形象在剛被創造出來時,辻信太郎也不過覺得還行,並沒有預判出日後的瘋狂情形。他甚至有點懷疑Hello Kitty能否形成風尚:“說實在的,當初我剛看到那張圖的時候只覺得不太壞而已。而且我也壓根沒有想到這會是三麗鷗最紅的明星。”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70年代的日本,正是動物卡通形象大行其道的時候,孩子們都喜歡動物明星,史努比正努力掏乾淨孩子們的口袋,大量的美國電視劇裡也日復一日地向孩子們灌輸動物明星:靈犬萊西、友善的海豚Flipper和溫順的大熊Gentle Ben。與此同時,日本國民的生活品質卻遭到挑戰。原本溫馨的家庭和住宅區正在被冷酷的摩天大樓和冷漠的公寓樓房所替代,不得不讓大人們與冷酷的社會劃上等號。女人們逐漸淪為丈夫的用人,在疏離的公寓樓裡期望著與人溝通,獲得安慰的時候,柔軟溫暖的Hello Kitty出現了。

這大概就叫運氣。

不可否認,Hello Kitty能持續走紅,自然有後期三麗鷗的運營、營銷策略之功。比如沒有在一開始就讓Hello Kitty的形象鋪天蓋地——過於輕易能得到的必將不被珍惜;比如至始至終讓Kitty遠離毒品、酒精、性這些大人們認為孩子不應當接觸到的領域——孩子喜歡可不夠,父母才是買單的人;比如讓Kitty像一個正常姑娘一樣穿衣打扮——20-30歲沒有孩子的姑娘也是需要一個安撫心靈的玩偶形象的。

但這一切都是後話,即這一切都發生在Hello Kitty走紅之後。這真的不能證明,辻信太郎有多英明。

1960年,辻信太郎開了山梨絲綢公司,賣的是絲綢產品。62年就開始招募設計師為自己的公司設計卡通形象,當年也出現過小紅一時的“草莓”形象,但很快就被市場遺忘。隨後,他開始做禮品生意,他進口了霍爾馬克卡片公司的卡片,可很快發現日本人其實不愛送卡片,這個業務其實是失敗的,同樣失敗的是他獲得了芭比娃娃的進口權,可是日本人對這個形象也不買賬,這使得辻信太郎最終損失了7億日元。

同樣失敗的還有辻信太郎1974年在洛杉磯開設的“三麗鷗傳播公司”附屬機構,專門拍攝電影並在北美髮行三麗鷗產品。十幾年內製作了二三十部影片,但大部分都沒賺到錢。

最糟糕的也許是1990年他在日本多摩市打造的三麗鷗彩虹樂園。除了被指責模仿迪士尼樂園之外,這個樂園拖累了三麗鷗的資產負債表,至今依然受其影響尚未恢復。

種種跡象表明,三麗鷗不過是憑藉著Hello Kitty這一形象為大眾所瞭解,並不代表著它的每一條業務線都盛滿了成功的香檳酒。辻信太郎或許有前瞻的商業眼光,但依然只是一個普通的人,非卡哇伊之神。

當今這個社會,我們常會奉某些商業精英為神,比如電商界的馬雲、馬化騰,並對他們的發家史津津樂道,以此來鼓勵自己。彷彿今天吞下的泡麵明天就會變成金條。可誰敢說他們的成功不是運氣?馬化騰當年若真的找到買家,以100萬的價格將QQ出售,今天還會有牛逼的騰訊嗎?馬雲當年不過就是想模仿下ebay,他真的能高瞻遠矚想到今時今日被譽為電商教父?

Kitty的成功不過是證實了專家的話:突破總是在你最不經意的時候來臨,要發展一個成功的商品,你得有10%的技巧與90%的好運。這其中有太多的變數,相信他的產品一定會大賣的人頭腦絕對有問題。

轉自微信公眾號:LoveIsBug,微信原文地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