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簡評】之六《2015金山雲戰略解析》

張曉東發表於2015-01-06

簡評: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金山雲在企業市場成功很難,可能性很低。這次以安防為切入點的戰略釋出,對金山雲在該領域的發展來說還是有比較好的基礎的。金山雲在個人儲存領域比較有基礎,未來結合小米的使用者優勢,倒是可以在大眾使用者這一領域獲得不錯的發展優勢。這次釋出,看到了金山雲在智慧家居領域的良好苗頭,但是在中大型企業雲市場,金山雲似乎已經慢慢的淡出了。

轉載原文,源自CSDN:
12月3日,金山、小米攜手世紀互聯正式宣佈《金山軟體10億美金打造金山雲》,確立了金山雲未來在“All in 雲端計算”戰略的重要平臺作用。27天后,12月30日,金山雲攜手雄邁科技在北京798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召開“雲端智慧生活戰略合作釋出會”,宣佈金山雲與雄邁成為戰略合作伙伴,進入智慧生活服務領域。而在隨後的專訪中,金山雲總裁王育林第一次詳細介紹了金山雲未來的發展戰略、技術規劃、生態系統建設。

以視訊云為切入點,打造智慧生活IaaS平臺

金山雲與雄邁科技的合作,雙方的共同目標是智慧生活,而切入點就是智慧安防。事實上,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智慧安防,安全監控、家人情況、兒童監控等等硬性需求已經帶動市場產品的爆發。金山雲總裁王育林表示:“雲端計算具有行業包容性,是大資料的完美載體,也是實現智慧生活的根本。監控安防產品是智慧生活的核心功能,其產生的資料量之大隻有通過雲服務才能更便捷的服務於使用者。此次金山雲戰略簽約雄邁科技,標誌著金山雲正式進軍智慧生活服務,開啟金山雲大資料時代。”

金山雲與雄邁成為戰略合作伙伴

選擇雄邁科技,而沒有選擇小米投資的做視訊監控的初創企業,金山雲看中的是雄邁科技在民用安防領域的技術經驗和領先地位。

  • 安防視訊廠商,雄邁佔50%市場份額;
  • 2014年視訊出貨路數,雄邁達到1500萬路;
  • 雄邁安防雲使用者已經達到100萬;
  • 雄邁為海思供貨已經達到4000萬美金。

而選擇金山雲,沒有選擇其他公有云服務提供商,雄邁科技看中的是金山雲的可靠和高成長性。

  • 金山是優秀的公司,雄邁是用金山的軟體長大的;
  • 小米海量儲存已經驗證了金山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 小米對金山雲追加10億美元投資,更有成長空間。

雙方的合作一拍即合。雄邁總經理陳晉生也表示:“隨著雄邁的家庭安防產品部署在金山雲上,視訊檔案存於金山雲KS3(金山云云儲存),雄邁將為使用者提供2年免費雲端儲存服務。我們所有的安防產品,如小雨點(智慧家用攝像機)、大眼睛(會分享的行車記錄儀)、客廳伴侶、機器人、蘭博、運動伴侶、小黃人等都將移動化、雲端化,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端實時遠端管理。希望通過金山雲端儲存、雄邁精品、雄邁雲視訊等服務,探尋傳統企業轉型到網際網路的新道路,改變現有的家庭生活方式。”

而從技術層面來看,“以安防所使用的視訊云為切入點,打造智慧生活”也更加容易實現。王育林具體分析道:在家庭中,安防攝像頭等安放位置很有地理優勢。KS3是最基礎的雲端儲存服務,再此之上的視訊監控、視訊分析,以及如何通過智慧安防攝像頭實現對家庭環境中的各種裝置,如音視訊裝置、照明系統、其他安防系統等進行有效的連線整合,提供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環境監測以及可個性化定製等服務都是未來雙方探索的重要技術方向。

金山雲2015全戰略解析

王育林就任金山雲總裁後,曾於2014年1月在CSDN雲端計算頻道首發《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文,闡述他對雲端計算產業的看法,以及金山雲2014年的規劃。但計劃顯然比不上變化。2014年,在確立為“All in 雲端計算”戰略的重要平臺之後,金山雲的發展空間顯然更加寬廣。

金山雲總裁王育林介紹2015年發展重點

金山雲在2015年的重要擴充方向是遊戲雲,視訊雲和圖片雲麼?

王育林:是的。圖片、視訊和遊戲是我們主打和深耕的三個行業。正如上次釋出會上所說,藉助小米使用者的基礎,金山雲已經做到了全國最大的雲端儲存服務提供商。小米預計未來可能每天新增1PB的內容,全年將有1000個PB內容需要儲存,視訊和圖片的儲存需求非常明確,所以在視訊雲和圖片雲上會增加更多產品服務。這也是智慧家居的服務基礎。另一方面,2014年年初金山雲聚焦遊戲雲服務,針對如測試、資料庫、高IO、高穩定性等特殊需求,金山雲提供了包含部署、測試、安全、運營、推廣、支付在內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產品方面,最快的高效能“天蠍”雲主機採用了SSD標配,在IO系能、CPU Sysbench測試和iperf網路測試中遠超業內平均水平,成為遊戲企業的最佳選擇。舉了例子,有一款遊戲在推出後瞬間達到峰值,一天需要追加1000臺高IO能力的伺服器,頻寬瞬間從MB到幾個GB,幾個小時就已實現。2015年,大家會看到幾乎所有爆款的遊戲的背後都有金山雲的影子,幾乎所有的手遊我們認為都會轉入金山雲服務,因為品質是完全不一樣,金山雲的網路雲能力是大多雲服務提供商沒有辦法比的。

金山雲在智慧家居方面,發展重點是什麼?

王育林:我們希望在智慧家居整體發展上,不僅是技術強,更要在體驗上強。比如智慧電視。而圍繞智慧家居,金山雲要提供更好的服務,不僅是儲存,還有傳輸、播放、網路加速、資料共享、API介面、標準統一、資料分析等。和雄邁的合作僅是開了個頭,後續還有一系列的生態合作方案。我們希望提供的是基礎平臺服務,在金山雲的基礎上,能夠有更多智慧家居的產品和服務,彼此拼接,彼此共享。

如何評價國內的公有云發展?

王育林:2014是雲端計算市場至關重要的一年,已經呈現爆發增長的態勢。我們看到,國內雲端計算產業已經超過1000萬美金。儘管仍是私有云為主,公有云總量很小。但幾乎每一家公有云服務提供商都實現了三位數的增長。從國際來看,2006年雲端計算誕生,2010年在國內開始萌芽,2014-2015年的迅猛發展的時間點已經到來。對於目前國內公有云市場,阿里雲對通用平臺做的很專注,騰訊雲則偏重遊戲,這也是因為騰訊開放平臺的發展背景。金山雲則在遊戲、智慧家居、圖片和視訊等方面做的比較好。而未來,我認為不僅是技術,關鍵還是產品和服務,將產品真正做好,徹底滿足不同的使用者需求才是根本。雲端計算肯定將在更多行業中得到應用。我們要做的是將底層基礎設施做到極致(現在我們僅是及格)。為什麼說現在僅是及格?是因為2014年我們剛剛實現雲服務能力超過了客戶自身的能夠提供IT能力的上限。2015年,我們要做到更好,不用實現全行業覆蓋,而是專注才能極致。比如專注在圖片、視訊、遊戲和智慧家居。現在我們的能力越來越強。

遊戲、視訊和圖片,在國內有不同的初創企業在提供個性化服務,他們發展的態勢也很不錯。金山雲如何看待這一點?

王育林:行業有競爭是好事。我們做的好的方案,比如遊戲,很多公有云服務提供商也在學習,而他們做的好的方案我們也會學習。但大家有各自擅長的地方。很多初創企業在BAT等壓力下也發展的不錯,其根本原因是其產品服務針對一個領域做的好。這說明雲端計算市場還很大,任何一個深耕領域都有機會。而金山雲憑藉強大的資金能力,能夠搭建起一流的平臺。比如和各大硬體提供上的頂級配套服務,比如世紀互聯保證的資料中心能力,比如金山雲將核心領域都做到極致的產品服務能力。當我們的實力是頂尖的,我們的服務態度又是非常認真的時候,企業的選擇就很明確了。而對於初創企業而言,金山云為小米要提供1000PB的儲存和基於其上的各類新服務,而這些企業全部資料加起來也就5-6PB,量級相差太多,產品能力和服務經驗自然沒有可比的地方。

打造生態系統是公有云發展的必經之路,金山雲的想法是什麼?

王育林:打造生態實際上可以更簡單些。我們為什麼對智慧家居這麼有信心?是因為金山和小米都在在踏踏實實做事情,而不是在講概念和做戰略去宣講。當你把一個產品做到足夠好的時候,使用者才會去用;當使用者用的時候你才會產生價值;當使用者用到足夠多的時候,你自然是一個大的平臺;當你把大的平臺擴大的時候,就是建立生態的最好時候。這個過程就是小米的生態形成的過程。所以,我認為,金山雲做的足夠好的時候,將更多資源分享出去,生態自然就形成了。而不必先制定標準,那不是我們的玩兒法。

小米在海外是用AWS。金山雲在海外如何佈局?

王育林:雲端計算是企業級服務,為了保證資料和業務的安全性,多數大型企業一般至少會選擇2-3家公有云服務提供商,比如蘋果用的是AWS+Azure等三家雲端計算服務提供商。小米也是,海外用的是AWS,國內是金山雲。我們也在加速佈局海外。

金山雲的技術路線如何規劃?

王育林:雲平臺是開源技術實現的最優場景。大家可以看到,包含BAT在內,幾乎所有網際網路企業的核心技術都是在開源技術上搭建的,是依照各自業務需求和情況做優化的。一個公司的力量再強,也比不上全球這麼多優秀的人才共同努力。另一方面,如果你沒有強大到和蘋果一樣,相容是大勢所趨,比如我們相容S3。大家習慣用電來比喻雲端計算,這很形象。因為一個大的變電站需要極複雜的技術。但真正到了使用者端,大家關注的就是一個插口,而不會關注是火電、水電、還是風電。所以我們的技術規劃要從業務理解出發,在後端通過開源技術+自研能力,建立起強大的平臺,前端做好貼近使用者的服務,實現市場擴充。

寫在最後

“專注、極致、口碑、快”,金山雲的2015年發展路徑已然清晰。下一步,迎接他的將是爆發性增長和更加全面的技術挑戰。技術,產品和服務,對於公有云服務提供商而言,缺一不可。而小米的生態觀能不能在雲端計算領域,也成功複製到金山雲中?現在看,還是問號。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掃描二維碼關注【東方雲洞察】公眾號

實時瞭解深度的公有云市場分析和洞察結果!點選右上角,在彈出的選單中傳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請在公眾號搜尋並關注 DongCloudInsight 或 東方雲洞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