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是一句屁話

LevenYes發表於2015-05-19

  經常有計算機專業的師弟師妹問我,“c++和java都上過課,可是學的都是皮毛,我現在是繼續自學c++,還是java呢?哪個更有前景?pyhton和php好像也不錯,師兄你怎麼看?”然後還給我看最新的TIOBE程式語言排名和網上流傳的各種工作語言的平均薪酬和崗位熱度。

  我經常回答他們說:“根據興趣來,隨便選。只要不是選cobol那樣的老古董語言,學好了都一樣,差別不大。”

  可能是覺得我的回答太簡短,逼格太低,不夠振聾發聵,他們繼續說:“可是,萬一我下了大功夫學了某語言,過多幾年不流行了怎麼辦,到時候我失業了怎麼辦?”說完,覺得我這個學長水平太次,說出來的話沒有半點見地,便自顧自地繼續搜尋各種資料參考,找他們口中最流行又最有前景的語言去了。

  也許,他們到了大四畢業要找工作寫簡歷的時候,都還不知道自己要學哪一門程式語言。

  知乎上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快大四了,我是該準備考研,還是找工作呢”,“三方已經簽了,我應該提前到公司實習,還是應該跟同學出去畢業遊”。

  我在《暗時間》裡看到這樣的一段話:

有人會因為無法作出決定就推遲決定,然而實際上推遲決定是最差的決定。在推遲決定期間,時間悄悄流逝,你卻沒有任何一條路上的積累,白白浪費了時間。

  這些猶豫不決、遲遲不肯做決定的人心底裡都有一種妄念,“我要找到最佳的選擇,然後才能堅定走下去,走向理想的未來”。然而,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先知,更不可能有人擁有上帝視角,能夠判斷出哪條路是最佳路徑。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雞湯估計就是這個妄念最強有力的支撐。他們認為真的會存在一些決定人生的選擇,選對了就會一路坦途、甚至平步青雲,選錯了就萬劫不復。

  他們振振有詞地跟我說:你看,馬雲要是當初一直堅持當一名英語老師,而不是去創業,哪裡會成為今天呼風喚雨的阿里巴巴風清揚。類似的例子還有,蓋茨退學,史玉柱創立巨人網路等等。

  雞湯和成功學最為人詬病的地方是說話從來不說全,專挑漂亮的講。國民乾爹馬雲在還沒有那麼多人叫他爸爸之前,做過無數個選擇,例如開了間虧本虧大發的海博翻譯社。史玉柱還沒開創網路遊戲圈錢流派威震業內之前,蓋了棟巨人大廈,破產之後還欠人家好幾個億。

  人的一生很長,有著很多很多的選擇,它們都在或深或淺地影響著我們的命運。

  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做的選擇一定正確,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合理的判斷提高自己做出更優的選擇,並且通過努力使得人生的軌跡變得更加理想。

時運不濟,的確會造成失敗。但是你沒有努力從而最大化成功的機率,同樣也是會導致失敗的。 增大成功的機率,本來就是我們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原因。

  做選擇的過程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單獨每一次的選擇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重要,重要到可以決定我們這一輩子到底會怎樣。一開始選擇了學c++,不代表以後不可以轉到java或者是php,沒有誰規定你一輩子就只能認死哪一門語言或事哪一項技術。哪怕你現在“不幸”成為一名程式設計師,說不定明年就可以去賣燒餅發家致富。選錯了不要緊,我們不是蠢驢,撞了牆還不知道改變方向。

努力比選擇更加重要。

  努力為什麼更加重要,因為它能讓你有所積累。只要你夠努力,把c++學到一定的層次,哪怕以後轉向其他的語言也肯定不是從頭來過、從零開始。語言之間除了語法的細微差別和某些方面的特殊之處,其實大部分都是相通的,更何況程式設計並不侷限於語言。到時候你會驚訝的發現,原來新語言裡面的大部分東西自己都已經通曉了。

各行各業也是一樣,只要你肯努力肯動腦子,必然會掌握一些通用的經驗感悟和技能,例如學會如何承擔工作壓力、調節情緒以及如何與人溝通等等。

  持續的努力能夠不斷地積蓄改變人生的力量,提升屬於自己的、別人搶不走抹不掉的認知水平和決斷能力,逐漸增加每一次博弈的成功概率,使得我們最終成為人生的真正贏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