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

Glen Wang發表於2015-06-06

1. 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現實與挑戰

人類發展超出地球承載能力:
- 今天我們需要1.5個地球來滿足需求
- 如果不做任何改進,到2050年我們需要2.5個地球
- 如果我們採取改進措施,到2015年也需要1.8個地球
- 回到1個地球的年代,我們需要顯著的改進及創新

可持續發展概念的三底線原則:
Economy: 滿足當代需要
Environment: 不損害後代人需要
Social Community: 公正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點是公司透明度,是對利益相關方負責的一種組織責任,是展示給外界公司採取行動的程度。

可持續發展報告已成為許多股票交易所採納的上市要求。至2012年,全球已有6000+企業做了可持續發展報告,主要是在歐洲。2013年,歐盟修改了舊的會計指令,建立了《非財務資訊披露指令》,對於員工超過500人,或財務平衡表超過2千萬歐元,或4千萬歐元淨營業額的公司,將被要求提供戰略資訊,風險和結果作為其週期性年度報告的組成部分,或解釋為什麼不。

2014年,A股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數量持續穩步增加,共計釋出報告686份,同比增長4.26%

2. 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基本概念

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計算及披露機構的績效,向機構內外的利益相關方負責。

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一些重要趨勢:
- 關注實質性
- 報告詳細情況
- 供應鏈責任
- 請第三方對報告進行審驗
- 員工成為關鍵的利益相關方
- 溫室氣體及消耗

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管理工具和標準有10~,最著名的是GRI(Global Report Initiative)和ISO26000

3. 如何基於GRI G4(4th generation) 進行報告

GRI指南提供兩種方案:核心方案(基本內容),全面方案

界定內容的原則--實質性選擇:經濟環境和社會重大程度,及對利益相關方影響大小,選擇這兩個維度都高的。

報告格式:類別 - 方面 - 管理方法 - 指標。類別為:經濟,社會,環境。方面為三個類別之下的方面。如經濟方面的市場表現,環境方面的水,社會方面的僱傭。分別採取了什麼管理方法,達到了什麼樣的指標。

4. ISO26000框架

  • 認責
  • 透明度
  • 道德行為
  • 尊重相關方利益
  • 尊重法治
  • 尊重國際準則
  • 尊重人權

5. 供應鏈風險評估系統

應系統的評定風險,涉及企業的常規運作,稽核,媒體報導,NGO報導,改善能力等。

6. 中國區可持續發展報告存在的主要問題

  • 許多報告缺乏內容支援而是勉強編織而成,大部分中國企業缺乏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
  • 很大一部分報告是基於品牌宣傳的目的而編成的,通常使報告缺少實質性內容
  • 沒有恰當使用GRI或其他指南,描述性文字多而資料少
  • 報喜不報憂

7. 哲學反思 -- 世界會好嗎

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這些觀念的提出和落實,證明了世界會好,人類會好。

以下為Ctrl-C/Ctrl-V:

1918年,樑濟60歲生日前夕,為準備給他祝壽,家人進行大掃除。他因此到朋友家小住,說生日那天回來。結果生日前三天即民國七年十一月十日,樑濟自沉於別墅附近的“淨業湖”,即今天的積水潭。他留下遺書《敬告世人書》中說:“國性不存,我生何用?國性存否,雖非我一人之責,然我既見到國性不存,國將不國,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後喚起國人共知國性為立國之必要。”

可以說,樑濟絕非遺老,也毫不糊塗,他說:“吾因身位清朝之末,故云殉清,其實非以清朝為本位,而以幼年所學為本位,吾國數千年先聖之倫理綱常,吾家先祖先父先母之遺傳與教訓,幼年所以對於世道有責任為主義,此主義深印於吾頭腦中,即以此主義為本位,故不容不殉。”他自己如此通透:“效忠於一家一姓之義狹,效忠於世界之義廣,鄙人雖為清朝而死,而自以為忠於世界。”

遺憾的是,樑濟這樣的中國人在我們文化裡如此罕有,他至今都被人們忽視。他的兒子梁漱溟認為,他有任俠、認真、不超脫等特點,這些精神個性也影響了孩子。但實際上,這個60歲自我了斷的中國人極為開通,他對友人對孩子都是和藹的、循循善誘的。梁漱溟追憶兒時趣事時說:他積蓄的一小串銅錢不見了,吵鬧不休。父親在庭前桃樹枝上發現,讓他去看。梁漱溟看時,見樹上有父親寫的小紙條:一小兒在桃樹下玩耍,偶將一小串錢掛於樹枝而忘之,到處向人尋問,吵鬧不休。次日,其父親打掃庭院,見錢懸樹上,乃指示之。小兒始自知其糊塗。

樑濟跟孩子之間的關係是莊重的,平等的,又是尊重的。在梁漱溟的記憶中,父親對他“完全是寬放”的,甚至“很少正言厲色地教訓過我們”。他“只記得大哥捱過打,這亦是很少的事”,他自己則“在整個記憶中,一次亦沒有過”。

梁漱溟到讀四書五經的年齡了,樑濟不讓他讀,而讓他學習《地球韻言》。年輕的梁漱溟拒絕家中提婚要求,想出家當和尚,樑濟雖不以為然,但也不明示反對……他的影響是有力的,使得梁漱溟在處事做人上跟他一樣,以至於在梁漱溟17歲時,樑濟贈其兩個字“肖吾”。

自殺前三天,即1918年11月7日,已經下了決定的樑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正在北京大學當哲學講師的兒子回答說:“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能好就好啊!”樑濟說罷離開了家。這是他留給兒子的最後的話。樑濟的死,在京城有過一些影響,徐志摩、陶孟和、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傅斯年、梁啟超等人都有過評論,他們多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尊敬。

自然,父親的自殺對進行人生思考也想自殺的梁漱溟是一個啟示。有人說,“民族血脈的新舊交替,這驚遽的時刻總要有人來表現,樑濟選擇了表現;這驚遽的時刻過後總要有人去承擔,梁漱溟選擇了承擔。”梁漱溟選擇了活下來,並開始了他傳奇而高壽的一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