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網際網路為何被帝都甩成渣
陳天橋把上市公司盛大遊戲賣掉了,徹底退出了網際網路,這似乎是個標誌性的事件,魔都的網際網路行業再次陷入的低潮,相比帝都網際網路行業的蒸蒸日上,魔都究竟是怎麼了?為何上海的網際網路行業衰落至今呢?
在中國網際網路的起步階段,上海落後北京並不遠,而且曾經一度有超越之勢。2000年第一波網際網路熱潮當中,北京的新浪和搜狐率先上市,但隨後的泡沫破滅讓網際網路行業遭受重創,在經過了一段低谷時期之後,正是上海的網際網路公司一批一批脫穎而出,湧現了一批上市公司:盛大,九城,攜程,51job等等,大有超越北京之勢。
甚至在2005年之後,視訊網站和Web2.0網站,以及SNS網站的一波熱潮當中,上海的網際網路公司也不落下風,土豆甚至早於美國的YouTube上線,在國內視訊網站競爭初期領先於優酷;而Web2.0時代的兩個標杆網站點評和豆瓣,點評也不落下風。
到了2008年的SNS時代,上海的51.com也曾經和人人網分庭抗禮。與此同時興起的電商時代,總部位於上海的易訊,新蛋比京東而言,完全也是三足鼎立之勢。
更不用說網路遊戲:端遊時代,上海不遜於北京,甚至領先,盛大,九城,巨人先後上市;頁遊時代也有心動遊戲出類拔萃;中間曇花一現的社交遊戲更湧現了五分鐘的開心農場,愷英的樓一幢這樣的標誌性產品。就算是手遊時代的早期,也有Triniti這樣中國最早的一代手遊公司,就算如今上海的遊戲領域已經全面無法和北京的手遊公司抗衡了,還有DOTA這樣的異軍突起的明星產品。
那麼魔都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被帝都甩開的呢?我個人的感覺是,從2010年開始,魔都開始全面落後,或者可以這樣說:魔都這些年沒有犯過什麼致命錯誤,但是從2010年開始,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進入了一個光速發展時代,帝都網際網路整個進入了一種癲狂的發展狀態,而魔都還不緊不慢的走,很快差距就拉開了。
為何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大航海時代來臨的時候,帝都能夠跟上時代的腳步,而魔都就落伍了呢?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1、網際網路生態圈的建立
2、政治資源的影響
3、城市產業佈局的差異
4、地域文化的推動
【網際網路生態圈缺失】
一個網際網路行業繁榮的城市,往往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裡面:既有體量巨大的上市網際網路公司充當領頭雁的角色;也有數量龐大,分佈密集的中小網際網路公司;還有圍繞網際網路行業必不可少的服務機構:天使投資,VC/PE,網際網路媒體等等。
上海的網際網路公司雖然數量不少,各個細分領域也有非常優秀的公司,但是整個生態圈是非常殘缺的:
一、缺少領頭雁
領頭雁對整個行業的拉動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大型上市網際網路公司,可以給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三個方面的好處:
1、人才溢位效應。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培養了巨量的,訓練有素的網際網路人才,這些人才在公司內部找不到上升空間以後,溢位到中小型或者創業公司。所以大型公司就是網際網路人才的黃埔軍校,沒有大型公司每年批量生產人才,輸出人才,小公司也發展不起來。
2、帶動創投和創業者。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上市造富了一群千萬億萬富翁,這些人才在解決了自身財務自由以後,要麼轉身做天使投資,要麼成為一個創業者,給網際網路創業帶來了生生不息的動力。
3、投資和併購。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現在都設有投資部,直接投資有潛力的創業公司,或者併購中小型網際網路公司,豐富了創業成功套現的出路,增加了創業成功率。
此外,一個明星網際網路公司甚至會影響整個城市的價值觀念,例如阿里的員工在杭州人民心目當中的地位就高高在上,間接增加了員工的自豪感和對阿里的歸屬感,從而影響了年輕人更願意投身網際網路行業的職業選擇。
北京網際網路行業的領頭雁前有新浪,後有百度,360,京東和小米;杭州有阿里;深圳有騰訊。恰恰是上海和廣州,沒有領頭雁,所以整個城市的網際網路氛圍不濃厚。
上海本來是有機會產生領頭雁的,2010 年急速擴張的盛大充當了這一角色,在網際網路各個領域包括文學,智慧硬體,移動網際網路全面出擊,一度有凌駕於北京和杭州之上的趨勢。只可惜盛大自身的公司文 化就有急功近利的基因,在盲目擴張遇到挫折以後,又盲目的收縮和轉型,徹底葬送了上海網際網路行業可能形成生態圈的一點機會。
時至今日,上海在網際網路雲端計算領域的創業新星 ucloud 和七牛,本質上也是肇始於盛大的擴張,更可以看出大型公司對於行業發展的推動力。如今盛大已經全面放棄網際網路,轉型投資機構,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
二、網際網路公司分佈過於分散
上海的網際網路公司數量不少,但是和北京,杭州,乃至深圳相比,辦公區域過於分散,沒有形成一個大家在一個區域內辦公,經常交流,創造很多合作機會的園區。
北京的網際網路公司非常密集,全部集中在中關村,上地,CBD 和望京四個地方。上地和望京還是後來發展起來的,原來就是中關村和 CBD 兩個地方,特別是中關村現在的創業大街,創業公司的密集程度,那種創業的氛圍,交流的慾望,產生的投資併購機會,合作的機會,對創業公司的孵化推動作用是 立竿見影的。
上海的城市佈局比北京更加合理一些,辦公區域天然就非常分散,帶來的結果就是網際網路公司沒有一個超級集中的辦公園區:市中心的人民廣場,淮海路 新天地,南京西路,靜安寺,盧灣區的創意園區;往北的大寧地區,楊浦的五角場;往西南的徐家彙,漕河涇;往西的中山公園,虹橋地區;浦東還有小陸家嘴,陸 家嘴軟體園,張江軟體園,金橋。
網際網路公司星羅棋佈的分散在上海的各個角落:盛大在張江;攜程在虹橋;大眾點評在中山公園;心動遊戲在大寧;巨人曾經在漕河涇;原來的土豆在蘇州河邊;創新工廠在五角場。過於分散的結果就是公司之間的交流不方便,行業沒有形成合力,像一盤散沙。
三、投資和媒體服務沒有跟上
北京的網際網路行業投資和媒體服務異常發達,這背後有一定的政策原因,隨著行業的集中度逐漸傾斜到北京,典型的馬太效應,上海的網際網路配套服務越來越落後,竟至於沒有任何影響力,令人嘆息。
【政策收緊】
上海在 2000 開始的網際網路起步階段,並不落後於北京,但後來逐漸地落後了。這中間固然有網際網路生態圈沒有完整建立起來有關,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政治資源在京滬兩地的發展過程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戶籍政策對人才吸引力的影響
2005 年之前,上海的人才引進政策非常寬鬆,只要有大學本科學歷(2004 年之前甚至是大專學歷),戶口遷移到上海沒有任何障礙,落戶上海極其容易。而且對於已婚已育的人才,落戶上海的同時可以家屬隨遷,一下子全家都可以落戶上 海,我有朋友當時就是這種情況,全家戶口都一下落在上海了。而在上海重點高校就讀的本科生,一畢業直接落戶上海。
而北京落戶極其困難,本科幾乎沒有希望,碩士研究生以上才有可能解決戶口,而且需要就職單位有進京指標才行,這就限定了只有進國企,單位願意給你進京指標,才能落戶。就算你是清華北大,也是一個系的畢業生競爭少的可憐的幾個進京指標。
另外當時的北京對待外來打工人員是非常惡劣的,經常查暫住證,沒有暫住證的外來人員抓到昌平挖沙子然後遣送回原籍的不在少數。我姐姐當時在北京的 Creative(就是新加坡的那家著名的做音效卡的公司)工作,就有公司的員工一碰到上門查暫住證,就趕緊往廁所裡面躲。
所以在當時,就造成了大批的人才從北京向上海流動的現象,這也是早期上海網際網路能夠和北京分庭抗禮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上海在戶籍政策方面 2005 年以後逐漸收緊,開始向居住證制度轉變;另外 2003 年廣州孫志剛事件以後,北京對於外來打工人員的處理也逐漸改善,上海的優勢就慢慢被削弱了。當然,直到今天,落戶上海仍然遠遠比落戶北京要容易的多。
二、政府換屆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2008 年之前,上海的經濟發展以及城市建設是非常快的,我印象當中 GDP 每年都是兩位數增長。某前任市長雖然在政治上有汙點,最終身陷囹圄,但其人算是一個能吏,任內上海的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特別是推動了洋山深水港和 東海大橋的建設,打下了上海作為一個國際貿易中心的基礎。
眾所周知,其人在 2007 年換屆前落馬。政府換屆之後政策的中心轉移到了建設天津這個北方金融中心,上海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經濟發展全面減速,洋山深水港的建設也停滯了。 2012 年政府再次換屆之後,經濟政策中心也在發展京津冀,上海這些年除了金融和零售行業,發展基本停滯,即使是金融業,也面臨被北京超越的境地。整個大的經濟環 境多年減速,網際網路行業其實是無法獨善其身的。
上海自貿區是為數不多對於上海來說利好的政策,但是從目前來看,也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短期內不會有本質的改觀。當然經濟減速也不完全都是負面的,至少從 2008 年開始到現在的這一輪經濟泡沫,北京的房價從一直低於上海,一躍反超上海,開始遙遙領先。
三、文化媒體產業牌照的控制
其實不單單在網際網路行業,音樂、電影和文化產業在最近的二十年都是向北京集中的。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州和上海都誕生了流行音樂的文化,最終 都集中到了北京;電影更不用說了,上海電影製片廠,西安電影製片廠早就衰落了,電影人才全部集中到北京去了。這背後的原因說到底就是牌照和審查制度。
你要得到相應的牌照,你要通過審查,必須靠近權力機構,靠近審查機關,否則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土豆網就是一例,土豆的上線釋出比 Youtube 還早,在第一批網際網路視訊網站的競爭中一直領先於優酷。可在 2009 年網際網路視訊牌照收緊的時候,土豆因為在上海,公關不到位,被強行關站一個月,等到再恢復服務的時候,已經被優酷徹底甩開,從此不得翻身。所以王微再次創 業追光動畫就學乖了,跑到北京去開公司了。
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網際網路凡是和媒體相關的服務,絕大部分都在北京,道理就在於此,不靠近權力中心,發展道路上遇到的坑太多,隨時可能壯烈犧牲。
我 2012 在前公司上班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當時公司和一家總部在上海的獵頭公司合資做一個線上招聘網站,這個合資公司打算設在上海,公司來諮詢我的意見。
我告訴公司:2012 年正好是政府換屆的時候,網際網路 ICP 牌照發放極其嚴苛,除了北京還能發 ICP 牌照,其他城市都停止了。這個合資公司如果在上海註冊,結果就是線上招聘網站根本申請不到 ICP 牌照,無法上線,因此建議合資公司設在北京。
當時公司相關負責人很驚訝會有這種事情,還不太相信,後來諮詢了上海通訊管理局,果然就是停止發放 ICP 牌照了,最這家合資公司只能設在了北京。
這個例子就活生生說明了,相關的產業政策逼得你這家網際網路公司只能在北京開,自然北京的網際網路行業集中度就會越來越高。
今天的話題好像有點沉重,不過中國的確還是一個政策導向性很強的經濟模式,我們不能忽視強勢政府對產業佈局的影響力。北京的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到今天,是離不開政府導向的。
【行業佈局】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集中了中國的政治和文化資源,理所當然的科教文衛超級發達;而上海是優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工商業大城市,工業和商業超級發 達,但是科教文衛資源就遠遠不及北京。網際網路作為資訊產業,對科教文衛資源的依賴程度很大,北京發展網際網路的土壤比上海更豐厚一些。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北京和上海的城市統計年鑑,能夠發現很多有意思的資料,我對比了 2013 年兩個城市的資料,發現幾個有意思的結論:
1、上海的工業發達程度遠超北京,是北京的兩倍多上海 2013 年第二產業產值 8027.77 億元,其中工業產值 7236.69 億元;北京 2013 年第二產業產值 4352.3 億元,其中工業產值 3536.9 億元
2、北京的第三產業略超上海,其中資訊產業超過上海很多北京 2013 年第三產業產值 14986.5 億元,其中資訊產業 1749.6 億元;上海 2013 年第三產業產值 13445.07 億元,其中資訊產業 1387.88 億元
3、上海的零售行業異常發達,遠超北京上海 2013 年批發和零售業 3927.55 億元,北京 2013 年批發和零售業 2372.4 億元
這個初步的結論不知道大家對這兩個城市會得出什麼樣的印象?我的印象是這樣的:
上海無愧中國最發達的工業城市和商業城市,比北京更發達,但同時也更傳統。正因為發達的工商業,反而對網際網路的需求,接受度,以及普及程度會帶來一定的障礙,如果你的衣食住行需求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那麼新事物的接受度必然要緩慢很多;
而北京也許正因為傳統工商業的不夠發達,基礎薄弱,反而發展新型的資訊產業包袱更小,接受度更快,加上科教文衛資源的豐富,更加能夠刺激網際網路的發展。
此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上海的網際網路行業雖然不如北京發達,但是軟體產業特別是傳統企業應用領域卻非常發達,在北京幾乎人必稱網際網路的時 代,在上海的 IT 領域,企業應用的需求卻一直非常旺盛,關注企業應用的軟體研發人員群體也非常龐大。其實這也是因為上海發達工商業帶來的企業軟體開發需求所導致的現象。
【地域文化】
高曉鬆的《曉說》第二季收尾的脫口秀,講述了 49 年之前的上海灘大班猶太人哈同的創業故事,在那個時代,上海是一個冒險家的樂園,放在今天,就是不折不扣的創業者的淘金天堂。從 1840 年開埠的小漁村,到 1940 年代的東方巴黎,上海這座城市的百年發展史,就是一個不斷吸納來自全球的移民,海納百川的城市崛起之旅。
49 年之後的上海隨著整個國家的封閉,早已失去往日的開放性。隨著冒險家們的離開,上海喪失的不僅僅是財富,還有冒險精神和創新能力,上海早已不再是一座移民城市。
上海常住人口從 2000 年的 1400 萬,增長到如今超過 2400 萬,考慮到上海本地人口負增長的出生死亡率,也就是說在 14 年間,上海有超過 1000 萬的外來人口匯入。然而即便這十幾年來如此高的移民比例,仍然沒有改變上海的地域文化,上海仍然不是一座移民精神的城市。而北京相比來說,則是不折不扣的 一個有點類似深圳的移民城市。
我說北京是個移民城市,這觀點可能有點駭人聽聞,且聽我的分析:北京這個城市發展到現在,本地文化已經沒有什麼存在感了。北京的人文環境,中心點是一個很強大的政治官僚體系的大圈子,除此之外就是星羅棋佈的各個地方人,各個行業形成的自己的人文圈子。
49 年以前,北京不是一個移民城市,而 49 年以後,隨著黨這第一批移民進城,北京本地文化就逐漸消亡了,現在北京文化的核心就是政治文化,而沒有本地文化。所以在北京這個城市,你會發現北京本地人 的存在感很弱,反而是東北人和四川人的存在感很強。本地文化的缺失造就北京很重要的一個文化特點:海納百川,每個外來文化都可以在北京很好的原汁原味保留 下來。
所以無論你是東北人,還是南方人,在北京基本不會碰到地域歧視的問題(但很容易碰到級別歧視,例如你沒有政治關係,有錢都不好使,看門大爺都可 以呵斥你)。而且來自於各個不同地方不同行業的人,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習慣在北京很好的保留下來,基本上沒有人去幹涉你。
這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競爭優勢就是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對於需要創新的產業來說尤其重要,各種思想碰撞、交流和相互啟發,可以創造出很多新的產品。所以影視行業,網際網路行業的中心都在北京,而不在上海。
不同於北京,上海本地地域文化很強大,上海本地人的存在感很強。儘管上海近年來外來人口劇增,但是上海本地地域文化有很強大的同化外來文化的能力,所以上海的人文環境始終就比較單一,缺乏多樣性。
什麼叫做同化能力呢?比方說我很多上海本地出生長大的朋友都非常熱衷於同化身邊的外地人朋友。如果他認可你,那麼他就很想把你變成一個地道的上 海人,很熱心的教你上海話,教你很多上海風俗習慣和社交禮儀。如果一個上海人很認可你,那麼他通常喜歡這樣說:XXX,你真像上海人呀。
客觀的說,上海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上海本地文化更靠近現代文明一些,但是上海地域文化的同化能力會消滅一個城市人文環境的多樣性。來 到上海的外地人通常慢慢演化成兩類:一類就是越來越喜歡上海,不知不覺接受了上海人的很多生活方式,最後發現自己行為習慣越來越像上海人;另一類是比較排 斥被上海人同化,認為上海人很排外,慢慢傾向於離開上海。
由於人文環境缺乏多樣性,所以你做一些不符合主流文化事情的時候,很難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和響應,事情要做起來就比較困難。不像在北京,你做多麼非主流的事情,總能找到一大票同好,那麼 startup 就會容易很多。
我在北京的幾年,就發現很多在我看起來異常不靠譜的事情,居然都有很大一票人前仆後繼去做,這種現象在上海是很少的。儘管很多不靠譜的事情最終真的不靠譜了,但你也不好說有些事情後來就真的做成了呢?所以上海文化在創新性上存在嚴重不足。
移民,特別是高素質的移民對創新的推動是非常重要的,矽谷某種程度上也是移民在推動創新。在中國大陸的四個一線城市當中,北京和深圳都是比較明 顯的移民城市,而上海和廣州都不是移民城市。比較耐人尋味的一點:北京和深圳都是沒有方言的城市,其中老北京的方言基本已經消亡,而上海和廣州都是方言比 較普及的城市。
via:前JavaEye網站的創始人 robbin
相關文章
- 印度為何成為兩岸網際網路企業投資熱地
- IT/網際網路為何會成為大學生求職的第一選擇?求職
- 網際網路大會上為何這4家企業被"點名"
- 移動網際網路入口,手機廠商成敗幾何?
- 亞洲的網際網路金融為何與眾不同?
-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為何被禁:如何正確看待網際網路理財產品
- 羅振宇談網際網路恐慌:何須轉型,只要成長
- 以太坊將成為新網際網路的支柱
- 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為何戀上刷牆廣告?
- 網際網路+時代 雅迪卻在港上市 寓意為何?!
- 網際網路的組成
- 網際網路的進化:被操縱的網際網路與以人為中心的社群化
- 為何資本喜歡聽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出海故事?
- 網際網路巨頭為何都開始深挖人工智慧?人工智慧
- 銀行為何強烈牴觸網際網路借貸者?
- 被修改的網際網路信譽
- 馬化騰深夜發問 網際網路未來何去何從
- 超越移動之後 誰將成為網際網路老大?
- 中國“芯”時代未至,何談“網際網路+”?
- 網際網路下半場:騰訊亮出首份產業網際網路成績單產業
- 中國網際網路或將被世界淘汰 !
- 綠盟科技成為首批工業網際網路安全“領航”計劃成員
- 中國網際網路的巨頭們,為何敢“大資料殺熟”?大資料
- 再論微信1%:為何中國公司都要做網際網路雜貨鋪?
- 美股網際網路IPO集散地,正在成為過去式
- 網際網路時代:亞文化終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 谷歌大牛Jeff Dean是如何成為網際網路戰神的谷歌
- N多變種 網路賭博靠著這些套路成為網際網路毒瘤
- 網際網路寒冬又來了,各位有何感受!
- 被網際網路覆蓋的真實世界
- 在APP中內嵌遊戲,網際網路廠商為何紛紛”上癮“APP遊戲
- APP內強推遊戲,網際網路公司為何集體“不務正業”?APP遊戲
- 網際網路為何讓人上癮:尋求不可預知的回報
- 揭祕如何成為網際網路大廠Python工程師?Python工程師
- 十張圖看懂三星為何被蘋果越甩越遠?——資訊圖蘋果
- 網際網路社群成慈善新生力量
- 增長乏力、違法成本低,網際網路抄襲為何屢禁不止?
- 網際網路資料亂象:為何資料摻水事件頻頻發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