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科屌絲的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夢

36kr發表於2013-05-30

  本文作者@辯手李慕陽。作為一名文科生,李童鞋現身說法大談如何規避BAT做他們看不上眼的小而美,很有辯才,你感受下:

  近半年來,伴隨著微信的火爆、新聞客戶端的流行,“船票論”成為一個時髦詞,IT屆的大佬和精英們張口“入口”,閉口“平臺”,好像不提就有多落伍似的。是的,伴隨著4G網路的建設、智慧機的普及、流量的低值化,“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正在到來”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人們都在期盼著一個殺手級應用的出現,猜想著誰會是新時代的馬雲、馬化騰和李彥巨集,雖然這三人好像並沒有退位讓賢的意思。

  與此同時,大學生就業卻迎來史上最困難的一年,像筆者這樣的文科生,更是成了很多人眼中“純屌絲”的代名詞。有人說,移動網際網路就是屌絲逆襲的開始,可文科生們一無技術、二無資金,要想逆襲談何容易?

  但是文科生註定與移動網際網路無緣嗎?談到賈伯斯的成功,很多人說到蘋果的勝利不僅在於技術,更在於蘊涵於技術中的人文精神,在於對人性的把握,然而真正像賈伯斯這樣即是技術皇帝、又是人文大師的,在中國又有多少呢?實際生活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IT創業是技術精英的專利,而國內的技術精英往往是複製國外創新模式,融合本土實情,再在細節和引數上做增量式創新,像馬雲和羅永浩這樣的非技術宅少之又少。

  技術宅們總是追求在某項引數和細節上的領先,然而不可避免的,他們要面對BAT及其他大佬們的陰影,僅僅一個騰訊的“從來在模仿”,就讓很多的初創業者惴惴不安。當然,最近大佬們也放話了,你要去做大佬們不感興趣的領域,並且要快,因為現在的市場是快魚吃慢魚。

  在這種情況下,“小而美”成了應對BAT的新概念,其優勢無非有三:

  第一是專精。大佬們總是習慣於做大平臺,對於細小的微粒和領域興趣不大,不是因為做不好,而是因為對大公司來講——這不合算。市場越是細分,對專業性的要求就越高,就越需要能深入把握不同群體心理細節的人,大佬們不可能招這麼多這樣的人,他們的方式是做一個好的開放平臺,設計一種盈利模式,與這些力量合作。越是細分、專業的領域,BAT們越缺乏深耕的精力、能力和動力,這就給“小而美”們留下了空隙。

  第二是靈活。BAT們往往受“大公司病”的制約,對自己的拳頭產品具有超乎尋常的“眷戀”,對於安身立命的經營模式具有難以逆轉的慣性,所以大船們也更適合在寬闊明朗的洋麵上前行,而那些他們看不到的小海峽、海溝,則成了“小而美”的航道,“小而美”們更靈活,可以把一畝三分地打造成自己的獨立王國。

  第三是情感。小而美們對自己經營的領域往往有特殊的情節,將其作為愛好、家園甚至事業予以推進。在這一點上,一些非技術宅的優勢特別明顯,他們的目的往往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純粹為了自己的一顆心一份情,這樣的投入無論技術宅還是生意人都無法比擬,孕育出來的東西自然也就更能打動志同道合者們。

  當你向小而美的領域進軍時,總會有太多的人搖著頭說,沒市場沒空間。然而你必須清楚,他們說的市場空間往往是“一夜暴富”,既要蛋糕大,也要盈利快,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回到今天的主題,我們常說“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船票”,可不論是微信微博,還是新聞客戶端,或者手機瀏覽器,都是BAT們的專利,講的都是實力雄厚的他們造出的大船,在明朗寬闊的大洋上。中國人總是偏愛巨集大的敘事,關注大佬之間的博弈角逐,可是小船呢?那些通向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小海溝呢?小而美們甚至筆者這樣毫無技術背景的文科宅呢?

  在人人網在大學流行的時代,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它已經覆蓋大學的所有領域、滿足大學生的所有需求,但是一款課程表加一款樹洞,就輕易突破了人人網的大網。原來,大學中還有那麼多細微卻機會巨大的領域人人網沒有發現。在每一部手機都預製了天氣播報的情況下,一款墨跡天氣輕易地秒殺了所有手機的天氣功能,成為了每天早晨起床的必選。大平臺們也許非常納悶,不就是個課程表嗎,不就是天氣預報嗎?

  在我們的身邊、在每一個領域、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時段,這樣的“處女地”其實還太多太多。只要你跳出技術的窠臼,走出盈利的急躁,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去思考,並尋找你擅長且喜愛的領域。

  OK,我們儘可以相信,在一些非技術的、專業細微的領域,文科宅們是擁有巨大優勢的,問題是如何越過技術和資金的瓶頸。

  現在拿我自己現身說法,作為一個狂熱的辯論愛好者,如何立足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這個新的維度去推動辯論呢?2013年初,我就做了兩件事,一是創立了辯論微信公共號,目前粉絲已經接近2萬,另一個是在5月1日,有幸發現了一個叫簡網的平臺,並藉此做出了第一款專門為辯手設計的APP,經過半個月,下載量已經突破2千,活躍使用者接近1千。

  相信看到這個數字,不僅大佬,連剛剛創業的IT屌絲們也會嗤之以鼻。但你必須明白,對於一個毫無技術背景的文科宅來說,我沒用一點資金,就輕易實現了這個結果,這非同尋常。而接下來,我還會對自己做的事細心經營,一個辯手圈的雲閱讀、新聞客戶端、微博社群……正在形成。

  這裡就體現了“小而美”的優勢。一來,辯論圈不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BAT們不會做。二來辯論圈對“專業”的要求到了近乎極端的地步(我自己多年的歷練就可以保證)。三來辯論圈儘管小眾,卻有其優點,打辯論的人群特徵相近歸屬感強,很多人有希望成為未來的社會精英,廣告投放的話會很精準(當然這絕非我的目的)。四來,這款應用和同型別的、諸如抬槓這樣的語音app也不同,適用人群都是辯手,討論也相對專業,而後者作為一個比較大的平臺,使用者形形色色,辯論的水平質量也就混雜不一,更多是聊天交友。

  但是最大的優勢,其實是零成本,藉助簡網這樣的平臺,我沒有費太多腦筋,就作出了屬於特定人群的自媒體+內容聚合+社群,這是小而美們通向新時代的一艘小船。

  資訊過載已經成為“大平臺”的慢性病,因為進入的門檻太低,魚龍混雜的人太多,所以你一開啟應用,往往滿眼的各類資訊漫天飛舞,人人網、微博現在都是這樣,微信未來也可能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之時,也就是存在感和歸屬感弱化之時。越是在這種情況下,特定人群對特定資訊以及特定社交的需求就越強烈。可以想象,未來人們的碎片時間很可能是這樣用的,開啟大平臺滿足自己的普遍需求(新聞、閱讀、社交、音樂……),再開啟“小而美”滿足自己身份的特定需求。

  找到細分市場的優勢就不用懼怕BAT,BAT們的特徵是造大平臺,不斷地疊加各種功能,彷彿能滿足使用者的所有需求。但是,你還記得QQ嗎?——它剛問世的時候,好像關於網際網路的所有設想都能實現,可今天的QQ卻越來越變成純粹的通訊工具,其媒體性和社交性被其他平臺替代。另外,新浪問世的時候,也是一路唱高,不停地疊加各種功能應用,好像能實現使用者的一切需求——可今天你開啟微博,會主要為了聊天嗎?還是其實就是看看新聞,轉轉不說話呢?

  所以不用驚慌,如果你的小而美所有的功能BAT都能做到,這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要你更懂這個細分人群的習慣和心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競爭,其實是對使用者習慣的爭奪,是對使用者碎片時間的切割,小而美只要能從其中切到那麼一點點就是巨大的勝利,如果能登上使用者的常用桌面,那絕對是一大勝利。

  畢竟,BAT和運營商們總是把小功能、小領域作為差異化的輔助競爭手段,或者“人有我也有”的防禦措施,然而小而美們則是將這些地方變成自己的獨立王國、深耕經營,這種態度的差異給了小而美們“以小搏大”的可能。

  筆者主攻的辯論,只是大學中的一個領域,這樣的特定領域還有很多,比如挑戰杯、模擬聯合國、科幻、推理、動漫……在簡網的群裡,我還看到做文玩的、兒童攝影的、藏地旅遊的等等。試想一下,如果以上這些領域都能出現鎖定人群的APP,如果文科宅們也能把他們的創意和情感灌注到APP們中,如果這些APP能整合成一個覆蓋全國的聯盟,那將是怎樣的一種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