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劣化
隨著程式碼寫得越來越爛,程式執行時 資料庫操作更多、IO 阻塞等待跟過、不必要的物件建立、GC 回收更頻繁,執行緒的上下文切換也更多,開銷越來越多,所有因素綜合起來,程式執行更慢,響應延遲加大。
當到達臨界點的時候,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系統直接崩潰。
壞東西、副作用是會累積的。
效能優化
程式碼的實現一直保持良好,不斷通過 合併查詢等措施減少資料庫操作,通過優化SQL語句縮短了單次資料庫操作的時間,通過更好的日誌記錄方式減少 IO 操作,減少 IO 阻塞等待的時間,進而又可以減少執行緒切換的次數,通過避免不必要的物件建立,可以提升程式碼的執行速度,還可以減少 GC 的次數,種種優化效果綜合起來的結果就是程式執行穩定,響應時間縮短。
從業務實現的角度進行優化的效果是很明顯的。
當然,到達臨界點之後,也就是沒法從業務實現的方式上優化效能的時候,只能通過更底層、更細微的優化手段進行優化,比如 JVM 引數、系統引數 調優等,這些措施帶來的效果都是不怎麼明顯的。
比如,業務實現減少一次資料庫操作,至少可以減少 10ms 的延遲,但要在更底層的地方得到 10ms 的優化效果應該是很困難的。
正面的作用也是可以累積的,只不過幅度是很緩慢的,且達到一定程度就很難再繼續提升了。
作為開發人員,應該重視每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