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作者大學時期在家裡遇到的一個非常奇怪的網路問題,作者的父親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網路工程師,他們家裡使用了一個複雜的網路設定,透過 Wi-Fi 橋接的方式,將父親公司的高速商業網路連線到家中。但是有一天,作者發現家裡的 Wi-Fi 只有在下雨時才能正常工作。。。
事情發生在十多年前,那時我還是個愣頭青大學生。有一次放暑假,我興沖沖趕回家準備和父母共度幾周美好時光。畢竟一年沒回來了,而且學校在大海的另一邊,回來一趟不容易。
我的父親是一名工程師,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經開始潛心研究網路裝置。他創辦的公司為全國各地的機構設計和部署了各種複雜的網路系統——從辦公樓的千兆乙太網,到城際間的視距微波鏈路,無所不包。
我剛回到家,父親就一本正經地告訴我:Wi-Fi 只有下雨天才能用。
“什麼?” 我驚訝地長大了嘴巴。
“Wi-Fi 只有在下雨的時候才能用,” 他耐心地重複道,“幾周前開始的,我還沒來得及查。”
“這不可能,” 我說。常識告訴我,雨只會讓無線訊號質量變差,而不是變好。怎麼可能因雨而好轉呢!
我要在家住兩週啊!兩個星期都不能上網?這絕對不可以!
否認現實
隨即我開啟膝上型電腦,開始檢查網路。
結果發現 Ping 任何網站都有高達 98% 的丟包率。網頁根本打不開!
這可咋整呢,幾個月前我剛和大洋彼岸的一個妹子談著異地戀,她現在在地球的另一端,我總不能跟人家說我不能跟你打電話是因為家裡沒下雨?這也太特麼扯淡了吧。。。
那時候移動資料的價格極其昂貴,昂貴到我家裡的手機都不敢開通資料套餐。當時是沒法法像現在這樣直接用手機的資料套餐來解決問題的。
我在房間裡煩躁地踱來踱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就在此時,窗外突然下起了雨。
求雨心切
雨水落下不到 5 分鐘,奇蹟出現了——丟包率降到了 0%!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生怕連線隨時會中斷,我開啟瀏覽器,迅速開啟了無數個標籤頁……
雨下了一個小時,家裡的網也穩如老狗一個小時。
然而好景不長,雨停約 15 分鐘後,丟包率又飆升到 90% 以上。網路再次陷入癱瘓,就像魔法突然失效了一樣。
我現在只想天天下雨,老天啊,只要你能下雨,讓我幹啥都行。我開始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祈禱未來幾天能有下更多的雨。
萬幸的是接下來幾天都是陰天,不停地上演這樣的戲碼:
雨一開始下,網路連線就在幾分鐘內恢復暢通。
雨一停,網路連線就在 15 分鐘內再次癱瘓。
儘管內心有多麼不願承認,但鐵證如山——Wi-Fi 確實像是被施了魔法,只有下雨時才能正常工作!
此時此刻,我面臨一個抉擇:
我是該繼續消沉下去,悶悶不樂,相信玄學,根據天氣預報來安排和女友的約會。
還是該掙脫消極情緒的桎梏,以工程師的理性思維,去追尋問題的真相?
“去他媽的玄學!老子可是個講邏輯和理性的工程師!” 我暗暗給自己打氣。
決心已下。我要解開這個謎團,我絕不會坐以待斃。
定位問題
在展開調查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家的網路狀況。
由於我父親在網路解決方案領域經驗豐富,所以他在家中也搞了一套頂級的網路設定——過去 10 年來,它一直完美執行,從未出過問題!
父親辦公室的網路是商業級的,速度很快。而家裡的網路則沒有這麼好的選擇!但我們家向來不願將就,除非別無選擇。
好在父親的辦公室和我們的公寓只隔著幾個街區的一個小山,而我們二樓的公寓則佔據了街區的制高點。親想方設法在辦公室和公寓之間架設了一條視距 Wi-Fi 橋接——兩端各有一個高增益定向 Wi-Fi 天線,相互緊緊對準。如此一來,我們在家裡也能分享到高速的商業級網路體驗!
我開始排查網路,看看連線到底是在哪裡中斷的。
家中的 Wi-Fi 路由器一切正常——0% 丟包率。Wi-Fi 橋接的本地端也毫無問題。
但當我 Ping Wi-Fi 橋接的遠端時,丟包率卻高達 90% 以上——連線其後的任何網路裝置,Ping 測試的丟包率也一樣。問題的根源顯然在於 Wi-Fi 橋接!
但是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為什麼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要知道這套系統已經完美執行了將近 10 年,不管外面是颳風還是下雨!
一場雨怎麼可能奇蹟般地修復一個 Wi-Fi 橋接,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重重謎團等著我去揭開。是時候去尋找答案了!
刨根問底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我率先嚐試了最簡單最牛逼的方法——關機重啟。但很遺憾,這招現在不靈了。
於是我開始逐一排查網路中的裝置:
- 會不會是某個裝置日久失修,年久失修?我用筆記本連上每臺裝置的本地乙太網介面,執行診斷程式,做 ping 測試,結果一切正常。
- 會不會是哪根網線鬆脫或脫落?我仔細檢查了每根電纜,發現它們都連線得很牢固。
- 會不會是電源介面卡老化失效?我測試了每個電源模組,電壓輸出都很穩定。
- 會不會是自動韌體更新意外中斷,導致系統崩潰?我核對了每臺裝置的韌體版本,確認都已是最新版本。
- 會不會是戶外天線接頭經歷了風吹日曬,已經鏽跡斑斑?我爬上梯子仔細檢查,發現接頭完好如初。
不得不承認,相比軟體除錯,硬體排查實在是個苦差事!我就像個不怕死的猴子一樣,上房揭瓦,爬梯子,滿小區亂竄,檢查從調變解調器到網線再到天線的每一個元件。
來來回回折騰了 N 次之後,我突然意識到,這些年小區裡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上大學之前,我曾在一所寄宿高中度過了四年的時光。我還加入了國家數學和資訊學競賽隊,征戰 IMO 和 IOI,即便是暑假,大部分時間也都耗在了集訓營和賽場上。如今再看,不少小區的店鋪已然換了新主,不少房屋也都煥然一新,就連那些昔日的小樹苗,也已然長成參天大樹,鬱鬱蔥蔥。
就在此時,我恍然大悟!
發現真相
我飛奔回家,三步並作兩步爬上 Wi-Fi 橋接器支架,緊緊攀附欄杆,懸在兩層樓高的半空中,搖搖欲墜。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應該繫上安全帶才對……不過為了網路,這點代價算得了什麼!更何況,還有個異地戀女友線上等著我呢,我可不是為了看 Netflix 或刷 Twitter 才這麼拼命的。
我眺望山腳下,搜尋 Wi-Fi 橋接器另一端的天線。
不,準確地說,是朝天線理應在的方向望去,卻看不見它的身影!我的視線被鄰居家一棵參天大樹遮擋,最頂端的枝椏正巧在兩個天線之間悠然地搖曳著。
問題的根源昭然若揭!
問題剖析與解決方案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多年前,我們安裝了這套 Wi-Fi 橋接器。一開始,一切運轉正常,堪稱完美。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鄰居家的那棵樹越長越高。就在我暑假回家前不久,它頂端的新枝嫩葉終於長到足以干擾 Wi-Fi 訊號的高度。
不過話說回來,它也只是勉強能夠到而已,千鈞一髮。
每當下雨時,雨水便會在樹葉枝椏間彙集,沉甸甸地把它們壓彎,恰好避開了 Wi-Fi 訊號的必經之路。
有趣的是,即便不在天線的視線範圍內,天線旁邊的物體也會對訊號造成干擾。要想獲得最佳訊號質量,天線之間的菲涅耳區最好是一馬平川,暢通無阻。當然實際中很難做到盡善盡美,所以像 Wi-Fi 這樣的無線裝置通常會採用糾錯編碼等技術,使其在菲涅耳區略有遮擋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穩定工作。
一旦雨過天晴,雨珠便會持續從樹梢滾落。大約十五分鐘後,樹冠漸輕,慢慢舒展開來,又不偏不倚地探進了我們的資料通道。於是,Wi-Fi 就開始 “罷工” 了。
問題的解決方案其實很簡單:裝置升級唄!我們把老舊的 802.11g 裝置換成了嶄新的 802.11n 裝置。新裝置運用了一些前沿的數學和物理學原理,令訊號的抗干擾能力大幅提升。
比如 802.11n 引入了一項新技術,名為 “波束成形”——透過巧妙調製多個相同頻率的發射天線,在擴大覆蓋範圍的同時,還能最佳化訊號品質。現代 Wi-Fi 裝置雖然天線單元不多,卻已能透過波束成形技術,靈活調製訊號的傳播方向。如果我們進一步增加天線數量,便可打造一個更為強大的相控陣天線。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Starlink 天線是平的,而不像舊的衛星電視天線那樣是個大 “碟子”?奧妙就在於相控陣技術的運用。透過靈活調製每個天線單元的相位,它無需任何機械轉動,就能實時鎖定天際掠過的 Starlink 衛星群。
這是魔法嗎?不!這是物理的力量!
幾天後,新裝置到了,我迫不及待地爬上腳手架,安裝好新天線。
我將幾顆螺絲擰緊,理順連線線,然後 Wi-Fi 的 “已建立連線” 指示燈再次亮起了熟悉的綠光。
而這一次,晴空萬里,陽光燦爛。
家裡的網路重煥生機,皆大歡喜。
原文連結 🔗:https://predr.ag/blog/wifi-only-works-when-its-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