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init.d目錄詳解

shilei1發表於2016-01-24

Linux中init.d目錄詳解

(2012-10-30 11:06:10)
/etc/init.d 是 /etc/rc.d/init.d 的軟連結(soft link)。可以通過 ll 命令檢視,如下:


init.d指的是/etc/rc.d/init.d目錄。

本文包括3部分內容
1、 Linux的引導過程
2、 執行級別
3、 /etc/rc.d/ 與/etc/rc.d/init.d的關係

   “/etc/rc.d/init.d/目錄下的指令碼就類似與windows中的登錄檔,在系統啟動的時候某些指定指令碼將被執行”。開始之前, 先引用李善明經理昨天晚上總結時的一個理解,讓大家先對init.d目錄有個大概的印象。在進入init.d之前,我們一起來做兩個準備工作,linux 的引導過程和執行級別的概念。

一、 Linux的引導過程

   系統啟動之後,在進入init.d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系統都做了什麼工作。
   系統加電之後,首先進行的硬體自檢,然後是bootloader對系統的初始化,載入核心。核心被載入到記憶體中之後,就開始執行了。一旦核心 啟動執行,對硬體的檢測就會決定需要對哪些裝置驅動程式進行初始化。從這裡開始,核心就能夠掛裝根檔案系統(這個過程類似於Windows識別並存取C盤 的過程)。核心掛裝了根檔案系統,並已初始化所有的裝置驅動程式和資料結構等之後,就通過啟動一個叫init的使用者級程式,完成引導程式。
二、 執行級別(run level)

   Init程式是系統啟動之後的第一個使用者程式,所以它的pid(程式編號)始終為1。init程式上來首先做的事是去讀取/etc/目錄下inittab檔案中initdefault id值,這個值稱為執行級別(run-level)。它決定了系統啟動之後執行於什麼級別。執行級別決定了系統啟動的絕大部分行為和目的。這個級別從0到6 ,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執行級定義如下: 
  # 0 - 停機(千萬別把initdefault設定為0,否則系統永遠無法啟動)
  # 1 - 單使用者模式
  # 2 - 多使用者,沒有 NFS
  # 3 - 完全多使用者模式(標準的執行級)
  # 4 – 系統保留的
  # 5 - X11 (x window)
  # 6 - 重新啟動 (千萬不要把initdefault 設定為6,否則將一直在重啟 )
   這是兩個表較常用執行級別(後期補上),左圖redhat9 級別3啟動的將是文字介面,右圖fc7級別5啟動的將是圖形介面。
三、 /etc/rc.d/與/etc/rc.d/init.d的關係

   寫到這裡,應該差不多要進入init.d了,可是我覺得單寫/etc/rc.d/init.d的話不一定能說得清楚明白,就拿它跟/etc/rc.d這個它上一級的目錄一起來討論,可能比較合適一些,因為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這裡先解釋一下init.d裡面放的都是什麼東西。這個目錄存放的是一些指令碼,一般是linux以rpm包安裝時設定的一些服務的啟動指令碼。系統在安裝時裝了好多rpm包,這裡面就有很多對應的指令碼。執行這些指令碼可以用來啟動,停止,重啟這些服務。
   前面說到,/etc/rc.d/init.d這個目錄下的指令碼就類似與windows中的登錄檔,在系統啟動的時候執行。程式執行到這裡 (init程式讀取了執行級別),相信從命名的角度大家也能猜到該執行/etc/rc.d/init.d裡面的指令碼了,不然它為什麼也叫init(.d) 呢是吧。沒錯,是該執行init.d裡的指令碼了,但是並不是直接執行,而是有選擇的因為系統並不需要啟動所有的服務。
   那麼,系統是如何選擇哪些需要啟動哪些不要呢?這時剛才說的執行級別就起作用了。在決定了系統啟動的run level之後,/etc/rc.d/rc這個指令碼先執行。在RH9和FC7的原始碼中它都是一上來就check_runlevel()(雖然實現的程式碼不 一樣,也大同小異),知道了執行級別之後,對於每一個執行級別,在rc.d下都有一個子目錄分別是rc0.d,rc1.d ….. rc6.d。每個目錄下都是到init.d目錄的一部分指令碼一些連結。每個級別要執行哪些服務就在相對應的目錄下,比如級別5要啟動的服務就都放在 rc5.d下,但是放在這個rc5.d下的都是一些連結檔案,連結到init.d中相對應的檔案,真正幹活到init.d裡的指令碼。

redhat9 ls
fc7     ls -l
   這樣看的就很清楚了。
   
到這裡,估計大家可能都比較清楚了,我開始也以為是這樣的。可是後來我仔細看過和比較這些連結檔案和init.d裡真正被執行的指令碼的檔名之後,一直有幾個問題沒弄明白。藉著寫這個文章的機會,我做了一些功課,總算是大概解開了那些疑惑。
   1、這些連結檔案前面為什麼會帶一個Kxx或者Sxx呢?
   是這樣的,帶K的表示停止(Kill)一個服務,S表示開啟(Start)的意思
   2、K和S後面帶的數字呢?幹什麼用的
   這個我開始的時候還以為是排列起來好看或者數數用呢。後來發現不是的。它的作用是用來排序,就是決定這些指令碼執行的順序,數值小的先執行,數 值大的後執行。很多時候這些執行順序是很重要的,比如要啟動Apache服務,就必須先配置網路介面,不然一個沒有IP的機子來啟動http服務那豈不是 很搞笑。。。
   3、無意中我發現同一個服務帶S的和帶K的連結到init.d之後是同一個指令碼。我就納悶了,為什麼會是執行同一個指令碼呢?
   這個時候真是S和K的妙用了,原來S和K並不止是用來看起來分的清楚而已。S給和K還分別給init.d下面的指令碼傳遞了start和 stop的引數。哦,是這樣的(煥然大悟的樣子,呵呵)!這時我才想起來原來曾經無數用過的/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命令。原來傳S時相當於執行了/etc/rc.d/init.d/xxx start這條命令,當然K就相當於/etc/rc.d/init.d/xxx stop了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96700/viewspace-198163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