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14之雲端計算篇:有一種態度叫做“擁抱”(下)

infoq發表於2015-01-16

  編者按

  2014年,整個IT領域發生了許多深刻而又複雜的變化,InfoQ策劃了“解讀2014”年終技術盤點系列文章,希望能夠給讀者清晰地梳理出技術領域在這一年的發展變化,回顧過去,繼續前行。

  本文為“解讀2014之雲端計算篇”,今年,雲端計算已經不再像前幾年那樣火熱,產業界對雲端計算的關注度已經被大資料、物聯網等新的名詞所超越,但這並不意味著雲端計算本身影響力的削弱,而是因為“雲”已經成為IT技術和服務領域的“常態”。產業界對待雲端計算不再是抱著疑慮和試探的態度,而是越來越務實地接納它、擁抱它,不斷去挖掘雲端計算中蘊藏的巨大價值。

  在上篇中,我從生態、落地、收購、Docker等幾個方面做了分析,此文為下篇,我會從其他幾個方面來勾勒出整個雲端計算領域今年發展的脈絡,深入分析這些詞背後的意義、InfoQ對此的報導、對勢態的評論等。

  釋出

  如果翻看InfoQ在2014年關於雲端計算方面的新聞,那麼新產品、新服務的釋出訊息無疑佔了絕大多數,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過去一年雲端計算領域的進展。

  簡單回顧一下,InfoQ就曾經報導過以下事件:

  • MongoDB進一步進軍雲平臺——在MongoDB世界大會上,Mongo宣佈在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ompute Engine平臺上提供企業級服務。 MongoDB因其簡單而深受開發者的歡迎,這個完全託管的MongoDB服務可能更廣泛地採用它的企業級特性。新服務基於MongoDB 企業版打造,並利用MongoDB Management Service(MMS)提供了即時恢復的特性。
  • UnitedStack釋出UOS 2.0,統一架構的公有云+託管雲——OpenStack初創企業UnitedStack團隊於年中宣佈UOS 2.0正式釋出。與之前的UOS 1.0不同,本次釋出的服務是公有云和託管雲這兩個產品,而不是之前的UOS發行版。UOS 2.0公有云與託管雲對使用者開放Web控制檯、CLI與API,所有API均是標準OpenStack API。底層的分散式儲存與網路、分散式管理、伺服器、網路裝置、安全防護不對使用者暴露,完全由UnitedStack團隊進行運維與管理。 公有云使用者可以直接在ustack.com註冊新賬號使用,雲主機、儲存、公網IP與頻寬、路由器的計費標準可在建立新例項的時候實時預覽,按秒級計費。 託管雲客戶需要使用UnitedStack提供的硬體規範提供硬體,付費標準為2000元每物理節點每月。UOS 2.0的程式碼對託管雲客戶開源。
  • AWS宣佈推出亞馬遜極光(Amazon Aurora),一種和MySQL相容的RDBMS——在AWS的re:Invent大會上,Amazon(亞馬遜)宣佈了被稱為Aurora(極光)的全新資料庫。Aurora和已經支援的的MySQL、MS SQL Server、Oracle和PostgreSQL一樣,用於支撐亞馬遜的RDS(關聯式資料庫服務)。 據AWS的宣傳,Amazon Aurora是一種關聯式資料庫引擎,它結合了高階商業資料庫的高速、可靠性以及開源資料庫的簡單性和低成本。它的設計目標是在相同硬體條件下執行時,Amazon Aurora可以提供五倍於標準MySQL的吞吐量。作為可管理的資料庫產品,亞馬遜RDS會處理類似配置、打補丁、備份、恢復、故障檢測和維修管理任務。另外,Amazon Aurora可以通過“只有用到才付費”的定價模式來使用。
  • 微軟推出Azure平臺機器學習和實時分析服務——微軟宣佈推出新的Azure平臺機器學習功能。現在,Azure Marketplace擁有了更多以Web服務形式提供的機器學習功能。來自微軟和第三方提供商的大量服務為終端使用者提供了從異常檢測到迴歸模型、 二元分類、預測等各種方案。例如,現在的Web服務中有一個推薦引擎,用於把產品推薦新增到一個網站或者欺詐檢測系統。
  • 谷歌計算引擎全面提供Autoscaler服務——谷歌雲平臺lasS元件谷歌計算引擎(GCE)具備了Autoscaler功能。Autoscaler可以動態地擴大或縮小部署規模。它可以根據負載情況增加更多例項(擴大)或者刪除現有例項(縮小)。該服務可以根據CPU負載、目標利用率或者根據雲監控服務定義的指標調整例項數量。此外,Autoscaler還可以與HTTP負載均衡器或者網路負載均衡器搭配使用,在一組同構例項之間均衡的分配流量。
  • AWS釋出CloudTrail處理庫——Amazon Web Services(AWS)釋出了AWS CloudTrail處理庫(CPL),這是一個“Java客戶端庫,使開發人員可以更簡便地構建應用程式,以一種具有容錯能力和高擴充套件性的方式讀取和處理CloudTrail日誌檔案”。 AWS CloudTrail記錄了一個AWS賬號所做的所有API呼叫,用於日誌記錄和審計場景,包括安全分析、更改跟蹤、法規遵從性援助和執行故障排除,先前的報導對此有更詳細的描述。CloudTrail是在re:Invent 2013大會上推出的,經過2014年的擴充套件,已經支援所有AWS域和大部分服務。
  • Canonical推出Ubuntu for Cloud精簡版——Ubuntu是雲上最流行的Linux發行版,其母公司Canonical推出了該作業系統的一個輕量級版本Snappy Ubuntu Core,該版本針對雲進行了優化。Ubuntu Core是Ubuntu for Cloud的一種新的呈現形式,具有事務性更新特性。Ubuntu Core是一個最小的伺服器映象,具有同現在的Ubuntu相同的庫,但應用程式通過一種更簡單的機制提供。Canonical將這種現代化的網路級應用程式稱為“snappy”應用。如果需要為執行在容器中的應用程式提供更高的可靠性,那麼snappy應用和Ubuntu Core本身可以實現原子性升級和回滾。

  以上只是眾多新聞報導的一小部分,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國內廠商,還是國外廠商,都在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這可以分為幾類:

  • 資料管理——客戶在雲服務上的需求重點依然是資料儲存和處理,所以,不論是關係型資料庫,還是NoSQL,還是大資料工具,都在不斷地出現在雲平臺上,接下來會不斷地優化服務。而資料管理往往也是考核雲端計算廠商技術能力的一個關鍵指標,客戶在技術選型時會重點關注這方面的服務全面性和可靠性。
  • 作業系統——作為客戶各種服務的載體,作業系統是雲服務的基礎軟體,毫無疑問,開放的Linux是雲端計算領域發展的大贏家,成為大多數客戶的系統首選,連Windows東家的微軟推出的Azure平臺都主動地提供了各種Linux選項。在未來幾年,Linux發行版還將進行一場激烈的競爭,圍繞著容器技術等方面進行更多創新。
  • 處理工具——借用長尾理論,其實客戶在面對基本上都差不多的關鍵性服務產品的時候,考慮的更多的是一些“小功能”的區別,這就考驗著雲服務廠商的產品完備性和服務鏈,一方面需要雲廠商自己開發和提供各種處理工具和輔助功能,另外一方面雲廠商的合作伙伴和第三方開發商也會提供相應的支援。通常生態圈越大的雲廠商,第三方的處理工具越多越完備。
  • 基礎服務——雲服務的一個關鍵優勢是基礎服務做得好,所以很多基礎服務都在不斷優化,包括上面所提到的谷歌GCE提供Autoscaler功能、UnitedStack改變運營模式從發行版到託管雲等,都是基礎服務的變更和優化。

  在2015年,預計將會有更多的創新服務和產品推向市場,一方面是把傳統的軟體服務遷移到雲平臺上,另一方面針對雲平臺的特性,提供特有的服務。

  開源

  回顧2014,開源不僅在雲端計算領域新聞不斷,而且在整個IT領域都有很大發展,變成了一種時髦的“商業模式”。從InfoQ過去一年的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

  • Joyent開源雲端計算技術,欲挑戰OpenStack——Joyent在巴黎召開的OpenStack峰會上宣佈將其核心產品雲管理平臺SmartDataCenter和物件儲存系統Manta開源,遵守MPL 2.0開源協議釋出。SmartDataCenter是一個開源的雲管理平臺,是成千上萬的客戶在Joyent的公共雲系統和Dell資料中心解決方案上使用的雲作業系統,它提供了下一代基於容器、面向服務架構的多資料庫中心管理。其重點是為了簡化安裝和管理。目前 Joyent 公有云和很多私有云都使用該系統進行管理。
  • 開源的雲端計算開發包Apache jclouds 1.8.0釋出——Apache jclouds是一個開源的雲端計算Java開發工具包,能夠幫助開發者進行雲端計算應用開發,並可重用已有的Java和Clojure技能。jclouds提供了雲端計算環境的可移植抽象層以及雲規範特性,且支援 Amazon、VMWare、Azure、Rackspace、HP 等雲端計算平臺,它旨在提供一個公共介面以管理眾多廠商、提供商、框架及API(從IaaS到PaaS)中的計算機節點和儲存節點。jclouds支援全世界30個不同的提供商,開發者與運維人員可以通過下游工具如Apache Whirr或Pallet來使用它,也可以直接通過API和Ant task將其當作庫來使用。
  • VMware宣佈其在推動雲端計算和開源方面的相關行動和規劃——在2014年VMworld大會上,VMware宣佈了他們將會發布一款VMware自己整合的OpenStack產品,它使用了VMware自身的一些軟體元件用於儲存、網路和管理。這個產品將會在2015年的上半年交付。從2012年底開始,VMware公司就成為OpenStack基金會的成員,並一直致力於使OpenStack支援VMware自己的技術,如VSphere和VMware NSX。目前VMware有超過30名工程師在OpenStack專案上工作。
  • Deis 1.0 釋出——Deis是一款基於Docker和CoreOS的開源Paas平臺,旨在讓使用者能夠容易地在伺服器上部署並管理應用程式。它能夠部署任意可在Docker容器中執行的應用或者服務;在語言和框架層面,除了可以使用Docker容器之外, Deis還為Ruby、Python、Node.js、Java以及Scala等語言提供了Heroku構建包。Deis能夠被部署到所有支援CoreOS的系統上。最近,Deis釋出了第一個穩定版本v1.0.0,該版本包含了穩定的API,廣泛的特性以及固定的元件架構,標誌著它已經可以應用於產品環境。
  • PaaS論劍:Cloud Foundry對決OpenShift——時至今日,Red Hat的OpenShift和Pivotal的Cloud Foundry已成為兩大主要開源PaaS系統,他們分別提供了三個版本:託管、企業和開源。 Cloud Foundry具有廣泛的應用支援和一流的易用性等優勢,而OpenShift有著管理和自動化上的優勢。Cloud Foundry和OpenShift究竟有什麼不同呢,Infoworld測試中心對Cloud Foundry和OpenShift進行了一次對比測試。

  正如我在分析.NET開源時所說,開源是大勢所趨,就在5年前,各大公司和廠商還在討論是否應該開源,但現在大家討論的則是如何更好地開源。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和成熟,開源已經成為標配。以前,開源是一種保障軟體專案生存的方式,而現在很多開源專案已經成為企業的一種商業和運營策略,生存已經不是問題,如何活的更好才是關鍵。開源的好處是,吸收整個技術社群的力量促進開源專案的發展和競爭力,第二個好處是,提高開發者的參與感和信任度,有利於吸引開發者,構建良好的生態系統。劣勢,對於一些沒有廠商支援的開源專案,路線圖不明確,有紛爭,存在分裂或者失敗的機會。

  從雲端計算領域來看,雲廠商分為了兩大陣營,要麼基於開源的OpenStack和Cloud Foundry等平臺,要麼採用私有技術比如AWS等,目前私有技術陣營佔有市場優勢,但開源陣營步步緊逼,未來趨勢還是擁抱開源,大勢所趨。

  一些觀點

  這部分是編輯部團隊同學的觀點,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 產品線方面,跑得比較快的幾家都在不斷加入更多(類PaaS)服務,如RDS、Redis、程式碼託管、部署和生命週期管理等
  • 技術層面,雲服務的效能、穩定性越來越可以跟物理機相媲美
  • 技術線方面,各種技術混戰的場面逐漸收縮到比較少的幾條技術線,跟上面提到的收購有關係,比如開源的雲體系基本上收縮到只剩下OpenStack了,已經是所有傳統IT巨頭們(IBM、Oracle、華為、EMC等)的押注物件
  • 基於容器的私有云隨著Docker的火爆而在(網際網路)企業中活躍起來,但是基於容器的公有云還是玩不起來,Docker公司自己現在也還在摸索此類web service的玩法
  • 想過自己用開源雲體系搭建一套內部私有云的企業有些已經嘗試過一輪了,市場上(尤其是美國市場)對外部私有云/託管私有云的嘗試正在增加,至少開發/測試環境上外部雲已經越來越常見
  • AWS Lambda的釋出很有意義,可以說是劃時代的,但AWS的競爭者們大多不同意這個觀點……

  相關文件:解讀2014之雲端計算篇:有一種態度叫做“擁抱”(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