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端計算談精神世界的本質

iresearch發表於2014-09-09

  對於精神世界裡出現的神祕事件,科技人員總是採用研究物質的方法來解釋,並且固執地認為這樣的解釋是科學的,結論是正確的。比如輪迴記憶,專家從細胞、物質功能的角度來分析生命的過程,然後認為輪迴是不可能存在的。得出這種結論是草率的,和下結論的人本身的社會地位及知名度沒有關係,因為輪迴屬於精神世界裡發生的事件,和物理世界的身體沒有直接的關係,不能把對身體的研究結果直接套用到不同型別的事物上。比如不能因為研究了鹿,就認為馬不需要研究了,指鹿為馬。

  人類因為大腦精神世界的無限能力而變得固執狂妄,忘記了人只是自然界裡的一個科技產品,肆意妄為地利用精神世界的能力破壞自然規則,以滿足“主宰”的虛榮心。

  雲端計算革命把人類文明推向更高的層次,人類將進入一個真正理性的新科學時代,人們對精神世界的研究也將邏輯化、工具化。

  一、人為什麼有精神世界

  人所表現的特徵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奇——認識自我。

  在現代科學知識範疇裡,一個產品能夠了解自身的構成,並且可以對自身進行修改調整,似乎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按照物理學裡的“熵”規則,產品作為一個封閉的系統,只能按照預定的軌跡執行。如果把這個產品定義為集合R,產品的所有組成是集合的元素,當集合裡的元素髮生改變後,就得到了新集合Q,那麼Q是不是R,如果Q不是R,那麼Q是什麼,似乎這也可以按照“羅素悖論”來進行討論。

  但是當科學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就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因為人類所觀察到的世界並不是單一的物質世界,還包含人類看不到的世界。這些世界相互連線在一起,共同構成人類所在的宇宙。

  1、宇宙起源的假設

  萬物皆有來源,按照現代科學的原理,人們無法研究沒有來源的事物。所以在進行科學研究之前,人們需要對宇宙的來源做一個假設。這個假設也是科學的源頭,即人們規定一個科學研究的邊界,只研究邊界之內的事物。

  這種方式類似《道德經》里老子描述宇宙的方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似乎很多科研人員並不瞭解這個道理,只是單純地從有限的區域性表象研究方法,因此所發明的方法也存在很多缺陷,這些缺陷或許會更人類帶來嚴重的災難。

  比如轉基因技術,不過是人們在區域性構造裡發現的生物規則,並不瞭解這個規則在更大層面上所起的作用。在私人名利的驅使下,人類狂妄的天性使一些人忽略了這種區域性性技術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害:基因是一種程式碼結構,是支撐生物存在的基礎物質,生物通過食物鏈來獲得這些基礎物質,所以在更大的尺度裡,轉基因程式碼經過一個或者多個迴圈後,關聯的生物都會發生改變。由於這種改變沒有考慮全域性的生態平衡,可能會導致整體執行遭到破壞,產生嚴重的生態危機。儘管人們可以幻想這種轉基因程式碼正好符合整體的規則,但是這種好運氣的概率似乎不會太大。

  對事物的本質做出假設是人類認識未知事物的唯一有效方法。這個過程是在大腦精神世界裡完成的。除非存在特殊情況——傳說中的“前生記憶”,否則任何革命性的重大發明幾乎都是通過假設來完成的。對於哲學家來說,理解這個規律是很容易的,因為邏輯上推演的結論,必定來自之前的條件。萊特兄弟對飛機的飛行機制做出假設,然後開始實踐和修正假設,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假設,為現代物理學指出了研究方向。

  似乎人類在很早以前就開始探索宇宙起源的假設了,在流傳下來的知識裡,伏羲先天八卦是最早對宇宙起源作出假設的理論,現在的計算機所採用的基礎方法只是對先天八卦方法的不完整理解,但是所表現的功能已經很強大了,如同武俠小說裡的人物,儘管只獲得殘缺的武功祕籍,但是其能力已經很強大了。

  一些宗教採用“創造”的形式假設宇宙的起源,現代科學的主流觀點是“宇宙大爆炸”。《道德經》談論的是宇宙初始的執行場景,並沒有說明導致這個場景的“主體”,這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沒有明確的“主體”,就沒有明確的崇拜偶像,但是敬畏存在的自然現象,所以存在不同的、變化的“信仰”。

  如果從雲端計算技術角度考慮,排除意識形態的干擾,迴歸單純的科學需求軌道,那麼宇宙起源的假設可以包含以下一些規則:

  (1)宇宙存在源頭,來自另外一個世界,類似《道德經》裡的“玄牝之門”。

  (2)宇宙的基本規則是在宇宙出現之前確定的,因此宇宙是科學的。

  (3)宇宙裡存在的一切,必須符合科學原理,可以通過科學的方式解釋。

  (4)真理的本質是簡單、枯燥的,但是真理的呈現形式是豐富多采的。

  (5)人類目前的知識大多數來自真理的形式而非真理的本質,因此有可能存在缺陷。

  2、為什麼把人分成三個世界

  在人類記錄的知識裡,人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具有特殊的地位。中國的古人認為,認識人的過程,也就是認識宇宙的過程。在一些神話或者宗教故事裡,人同時包含了三個世界的事物。現代科學似乎只對具體的物質進行工具化的研究,而對意識形態領域的研究停留在哲學和心理學方面。

  奧地利籍英國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在1972年出版的《客觀知識》裡,提出三個世界理論,把人類所在世界區分為三個世界:世界Ⅰ、世界Ⅱ和世界Ⅲ。世界Ⅰ即物理世界,是人類所在世界除去精神世界和知識世界後的物質世界,從宇宙到生物體到人體到基本粒子。世界Ⅱ即精神世界,是人類所在世界除去物理世界和知識世界後的人類精神世界,包括人類心理、思維、思想、經驗、情感等。世界Ⅲ即知識世界,是人類所在世界除去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後的人類知識世界,即離開人腦和人體而存在的物化了的人類精神構成的世界,包括人類精神文明和精神物質文明,譬如語言、音樂、文字、圖畫、書籍、工具、建築。

  似乎分類管理是宇宙的自然規律,所以動物與生俱來就擁有這種分類管理的能力。參照計算機資訊儲存成本的經驗,分類儲存的資訊,消耗的成本最低。所以在很久遠的年代,古人就開始對所生存的世界進行分類了。比如中國古人提出的天、地、人。而《道德經》裡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描述的是三者之間的關係。按照詞典裡的解釋,“法”指效仿、標準、規範。老子描述了不同世界之間的邏輯(規則)傳承關係,人的世界的規則來自地的世界,地的世界的規則來自天的世界。宇宙物理學家提出的平行宇宙、巢狀宇宙模型,也遵循這個規則。

  現在的人比較容易理解《道德經》裡的這個觀點,因為人類已經創造出了以計算機、網際網路為載體的虛擬世界,屬於人的世界,物理世界就是地的世界,很明顯,虛擬世界裡的所有規則只是效仿物理世界裡的規則,到目前為止,人類並沒有在虛擬世界裡創造出“特殊”的規則。

  假設人是一個雲端計算產品,那麼人包含了三個不同型別世界的內容,物理世界,大腦建立的虛擬世界,神祕的心靈世界。它們分別對應《道德經》裡地的世界,人的世界,天的世界。當然,這只是假設,是否屬於真理,需要採用科學的方式證實或者證偽。

  3、精神世界的來源

  人的思維似乎具有無限的能力。然而這種放任式的偏愛對於人類來說,無法確定是禍還是福。

  人是一個雲端計算產品,由大量的功能系統組織連線起來的。大腦系統裡包含了數千億個腦細胞,它們按照特定的規則連線起來,用來儲存和處理資訊,產生和腦細胞完全不同的新事物,這些事物形成了一個新的虛擬世界,人們把它稱為精神世界。

  其它生物也有精神世界,但是似乎只有人的精神世界具有創造能力,這種能力來自人腦獨特的組織結構。儘管現代科學把人腦的特殊性歸結為進化的結果,但是從電腦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假如大腦細胞的數量限制在100億之內,對於一個安全可信的計算系統來說,其自身是無法修改邊界約束條件,把100億變成1000億的。可信計算系統裡的進化是指在約束條件內,系統狀態引數的改變。

  現代科學家從物質層面研究生命的產生過程,認為生命是宇宙系統自身進化的結果,即在漫長的時間裡,經過無數次的偶然性的正確選擇,最終在地球上形成了人。當然這種理論本身在邏輯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任何一次的正確選擇的概率比人們當前買彩票的概率還要低很多。不過既然科學認定了這種理論的正確性,那麼盲目地否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從錯誤的假設開始研究,本身就是科學的方法,這就是證偽主義。

  儘管目前不知道大腦為什麼具有這樣的特殊結構,但是可以知道,精神世界是通過大腦產生的。這種情形類似雲端計算虛擬世界,通過計算機產生,和計算機是不同的存在形態,無法確認其源頭,似乎是無中生有,但是綿延不斷。如同《道德經》裡描述的,“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4、關於真理,宇宙的中心是什麼

  不管是因為無知或者是狂妄,在人類所記載的知識裡,人總會把自己上升到“主宰”的高度。即便是《聖經》這樣要求苛刻的書,由於文字本身的缺陷,無法採用語言的形式明確描述宇宙存在的真實,人們在解讀語句的時候,會有意或者無意地新增一些個人觀點(誇大、編故事等),拔高人的地位(即便神到了人間,也只能遵守人間的法則)。老子在《道德經》裡只是敘述了一種理想的場景,但是後人在解讀的時候增加了很多個人思想,用來提高人的能力和權威。

  人總是用自己有限的知識對觀察的結果作出“權威”的結論,並當成“真理”來強制推廣。現代科學只是人們對區域性、有限的事物進行觀察後總結出來的結論,但是人們採用一種“權威組織”或者“權威機構”的形式,把這些結論變成不能懷疑的“真理”。

  對於一個存在的獨立實體來說,必定存在一箇中心點,這個點具有一些特殊的屬性。那麼宇宙的中心在哪裡?古人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是因為地球擁有特殊的屬性。但是現代人僅根據很小的區域性觀察,就武斷地否認了這個結論。倘若人類科技文明再上升一個層次,對真理的認識是否更加謹慎?比如從量子角度觀察宇宙,宇宙的整體空間形狀是不斷變化的,是否可以存在一種特殊的數學模型,地球執行過程中的位置總是宇宙的中心?如果從區域性進行觀察,量子測不準原理表明,人們無法知道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只知道地球圍繞太陽轉。

  人們喜歡宣稱發現了“真理”,是因為人關注財富和地位,而真理可以讓他所獲得的成就更加穩定。但是這種由人設定的“權威組織”認定的“真理”,或許會阻礙人類的發展。

  如何面對真理,或許可以參考二十世紀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的觀點,“我主張真理是無路可循的。你不能透過任何宗教或法門而達到它。我絕對堅持這個觀點。既然真理是無限的,沒有任何束縛而又無路可循,當然也就不需要人為組織了。沒有任何組織有權利強迫人們專走特定的一條路。如果你瞭解了這點,你就會發現信仰根本無法組織化。信仰純屬個人之事,你不能也不應該使它組織化,如果你這麼做,真理就變成了僵死的教條,同時也變成那些懦弱的人和暫時無法得到滿足的人的玩物。真理無法屈就於人,人必須通過努力來親近它。高山無法自動移到你的腳前,你必須不畏艱險地穿過山谷,攀過懸崖峭壁,才能到達山頂。我不願意屬於任何宗教組織,請你們務必諒解這點。再一次地,我堅持主張沒有任何宗教組織能引領人們見到真理,如果為了這個目的而成立人為組織,必定造成人們的依賴、軟弱和束縛,既阻礙他們的成長,也使他們殘缺不全。個人的特色一被抹殺,便無法見到那無限的真理了,這就是為什麼我身為社長卻又解散它的原因。我這麼做完全是自動自發的,沒有受到任何人的影響。”

  二、精神世界的技術特徵

  現代科學並沒有找到研究精神世界的有效方法,因此對發生在精神世界裡的神祕事件,需要採用謹慎地言行,不能僅根據自己所知的知識,草率地否認或者肯定,或者根據自身對物理世界的研究經驗來作出推論。

  1、雲端計算是什麼

  其實人們目前並不知道雲端計算是什麼,只知道雲端計算通過科技革命改變了未來的世界。目前對雲端計算的定義存在很多版本,這些版本和這些人的觀察角度及商業利益聯絡在一起。

  雲端計算專家趙文銀認為,雲端計算是以應用為目的,通過網際網路將大量必要的硬體和軟體按照一定的組織形式連線起來,並隨應用需求的變化動態調整組織形式所建立的一個內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虛擬資源服務集合。易縣雲端計算微創業聯盟(http://yixian.em258.com)祕書長王永旺則認為,雲端計算是一種可以使社會最大化節能、減排、低碳、環保、並減少重複性投入、建設的一種新型網路技術模式。

  2、從雲端計算分析精神世界的技術特徵

  已開發國家的科學家在其研究報告中說,現代人的智力和維多利亞時代人的智力比較,已經退化了,並推論出一個假設性的結論,人類的智力進入了退化期。牛津大學頂尖神經學家蘇珊-格林菲爾德表示,越來越多的使用智慧手機和社交網路會將人們帶入一種“永遠無法令人滿足的數字現實”中,同時這一現象也會使人們的記憶發生減退、使人們的社交能力萎縮,甚至最終使大腦開始退化。 

  當然,大多數不會相信這個觀點,因為在生活裡所看到的現象表明,人越來越“聰明”。比如在中國,更多的人會使用智慧手機,會開車,騙人的方法越來越高明,但是他們忽略了一些基本現象,會寫的漢字越來越少了,除了賺錢享受,其它的目標很少了,即便是做慈善,也要獲得宣傳效果,為後續的賺錢積累人氣。這些基本現象來自大腦精神世界,數量的減少表明精神世界的活躍程度降低。

  精神世界具有以下一些技術特徵。

  (1)精神世界是“智力活動”的產物,其存在載體是大腦細胞、連線通道等物質。由於智力活動具有選擇路徑的特徵,因此從科學理論上講,精神世界存在多種形式。人腦“精神世界”只是一種確定性的選擇,這種確定性的選擇產生了“唯一性”的假象,以至於人們認為人腦是在“動物進化”過程中必然的唯一結果。

  (2)精神世界是一個獨立的存在系統,脫離了其載體所在的物質世界裡的規則的約束。但是其規則來自物質世界,是對物質世界裡規則的謄抄。不過精神世界的獨立性使其規則具有獨立性,因此從理論上講,規則可以和物質世界的規則不同。比如計算機目前採用的二進位制規則和物理世界的陰陽規則相似,但是也可以採用十進位制規則。

  三、如何滿足精神世界的需求

  人們很難想象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人一生的影響有多大,大多數人認為這些只是空洞的說教,對自己的生活影響不大。這是因為人們並不瞭解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之間的依存關係。

  人們通常會忽略一個存在的事實,如果一個人的大腦精神世界出現了問題,那麼他的身體世界也必定會出現問題。比如大腦不能形成清晰的邏輯圖象,那麼身體就不能做出明確的行為活動。

  雲端計算革命將推動人類文明進入更高的層次,幫助人們瞭解精神世界的本質,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1、大腦精神世界是一個生命體

  源於西方文化的現代科學,其研究的主要物件是有形的存在事物。因此現代科學對生命體的認定也侷限在物質層面,似乎在迴避甚至排斥非物質生命體的存在。出現這種情形,本身屬於探索真理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屬於自然規律。因為人類只能在不斷地修正錯誤的過程中接近真理,但是問題出現在人類自身的狂妄自大以及自私虛偽,採用“權威”的方式把理論觀點變成真理,獲得個人崇高的榮譽。

  早期的科技研究者大多數來自教會,他們取得重大成就後,並沒有否認非物質層面生命體的存在。他們的目的很單純,找到一種方法來改變人們的生活環境。直到有一天,人們發現科技產品具有快速聚集財富的能力時,資本的貪婪使科技開始迷失本性,選擇性的技術在“權威”光環地包裝下,變成了真理,滿足個體(集團)財富慾望成為人們探索科技的唯一目的。

  未來的財富爭奪戰場已經從物質層面轉移到了資訊層面,雲端計算革命把人類帶入到全新的發展時期,人們將在非物質的資訊層面展開技術競爭。並通過資訊世界來控制物質世界,如同人一樣,通過大腦精神世界來控制身體的行為活動。

  按照邏輯對稱原則,人的身體世界和大腦精神世界具有關聯對應關係,其存在的形式也具有相似性,按照正常的邏輯推斷,精神世界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

  對於軟體工程師來說,一個有效合理的、具有生命特徵的資訊系統包含以下一些特徵。

  (1)執行狀態是不斷變化的,狀態變化是通過資訊內容來體現的。倘若執行狀態恆定不變,則表明系統是“死寂”的。

  (2)系統通過內部機制來改變執行狀態,並不是通過外部干預完成的。這種機制必定具有迴圈特徵。

  (3)具有穩定的“資訊物質”和能量代謝現象,能回應刺激、能進行自我複製。用從外界獲得資訊來替換現有的資訊,保持系統的活力。

  2、精神世界的食物來源及執行形式

  人是由三個不同層面生命體組成的雲端計算產品。身體是底層生命體,由物質構成,是人的存在載體,是有形可見的。精神是大腦裝置建立的生命體,屬於技術效果,以資訊的形式存在,是無形不可見的。心靈似乎位於精神之上的世界,通過精神世界和身體進行聯絡,人類目前並沒有找到科學證實的方法,只是根據人們長期觀察的結果推論出來的。

  從計算機軟體系統的角度,或許有助於理解心靈的存在。軟體系統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硬體(身體)、軟體(大腦裝置)、系統控制引數(心靈)。軟體執行過程中產生的資料就是精神,以此類推,精神和心靈的存在形式是一樣的。

  精神的食糧是資訊,如同身體一樣,精神也要遵循新陳代謝機制。對於軟體設計者來說,這個機制提供了自適應(進化)功能,但是也迫使生命體必須持續不斷地獲得食物,以便維持生命體的存在。

  似乎人們並沒有把精神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來對待,只是把它當成身體的一個構成部件。比如唯物主義哲學家認為,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物質決定意識,二是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而唯心主義哲學家認為,精神或意識為第一性,物質為第二性,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

  如果不考慮科學技術因素,單純從邏輯上推理,那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觀點都是符合邏輯的。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如果不考慮事物的起源,只是根據過程中所觀察的結果來作為判斷依據,兩種選擇都是合理的。

  精神世界的新陳代謝執行過程如下:

  (1)輸入資訊。資訊可以來自外部物理世界,也可以來自精神世界裡儲存的資訊。

  (2)處理資訊。把資訊進行碎片化處理,然後儲存到對應的細胞結點。

  (3)修改儲存結點上資訊的連線形式(權重),獲得具有活力的邏輯圖象。結點上的資訊具有自然衰老的規則,需要通過更新來獲得活力。

  3、身體、精神、心靈,誰在決定人的幸福感

  作為假設,人是特殊的“雲端計算產品”。儘管其它動物也包含身體、精神、心靈三部分,但是隻有人的精神世界具有創造能力,這種能力讓人的能力變得不可預測。

  從雲產品的角度分析,身體、精神、心靈之間的關係如下:

  (1)身體通過精神和物理世界建立聯絡。身體的各種功能部件把接收到的資訊傳遞到大腦,在精神世界裡形成邏輯圖象,邏輯圖象通過感測系統(神經系統)把資訊傳遞到相關的身體部件。

  (2)心靈通過精神和宇宙外世界(只是假設,以便讓模型完整)建立聯絡。心靈的功能部件接收到的資訊傳遞到大腦,在精神世界裡形成邏輯圖象。

  (3)心靈通過精神約束身體的行為,身體通過精神調整心靈的狀態。

  對於人來說,身體只是存在載體,心靈是目的,精神是工具和橋樑。儘管一些宗教也提出了關於人生目的的觀點,但是由於人類目前的科技文明比較落後,研究物件侷限在有形的物質層面,人們很難真正理解這種“非物質”的目的,更多的是把這種目的理解為抽象的個人道德修養。

  從控制論角度來看,心靈通過精神控制身體,決定了人的最終幸福感。身體通過物質享受所獲得的滿足屬於底層的幸福感,可以影響心靈的狀態,但是不能決定心靈的狀態。

  如果瞭解了這個技術模型,就可以真正理解一些有錢人會那麼無聊空虛,設計五花八門的方法尋求身體器官的刺激。而一些有修養的人儘管生活清貧,內心卻幸福充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