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puppet的“資源”管理

weixin_34219944發表於2014-08-24

    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沒有寫部落格來。有點不好意思,但在奇虎360真的是太忙了,沒有那麼多精力來寫部落格。

今天是週末抽出一點時間來更新一下自己的部落格,希望自己的博文能夠給大家有些許幫助。也希望通過部落格

認識更多的運維朋友,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原來寫過一篇puppet搭建的文章,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puppet“資源”。什麼是資源?所有由puppet的統一的管理的不管是檔案、目錄、安裝包、cron、指令碼等都稱之為資源。大家在用puppet的時候最經常做的事情也就是來定義資源,然後用定義好的資源來統一管理和配置伺服器資源,以達到節約維護成本和儘量避免人為故障的目的。

    下面來用我工作當中的實際場景跟大家分享常用的資源定義。

這個pp檔案是我/etc/puppet/modules下的一個業務的pp檔案內容。

說明一下,我的這個puppet管理公司幾個不同的業務。不同的業務在puppet裡面都是以模組的方式存在,所有的模組都在/etc/puppet/modules目錄下存放。然後每個模組下都有三個目錄,分別是files  manifests  templatesfiles目錄主要是存放模板檔案和目錄的;manifests是宣告目錄,也就是存放以pp結尾的宣告檔案;templates是用來存放模板檔案的,下面有例項來說明它的作用。

下面這個檔案的名字叫init.pp也就是初始化pp,它也可以include其他檔案進來。該檔案內容如下:

class syewu::conf {  

#class是來定義一個類,syewu是我的業務名稱,兩個冒號後面的conf就是該類的名稱。

file { "hosts":   

#file是來定義檔案的,後面的hosts只是一個檔案的標識,並不是檔案的名稱,能看到這個標識想到是你想定義的哪個檔案就ok了。

  source => "puppet:///modules/syewu/hosts", 

#source是來定義該檔案的來源的,這裡是說檔案來源於syewu模組下的files/hosts。也就是我上面說的每個模組下都有一個files目錄的作用。注意冒號後面有三個斜線。

    path => "/etc/hosts",

 #pathpuppet客戶端要同步的檔案在實際作業系統中的位置。注意是絕對路徑。

    mode => "644", owner => "root", group => "root",

#這一行大家應該能看的懂。檔案的許可權和屬主/屬組。

 }

$arr_package = ["qihoo-ops-nginx", "Qihoo-lockf"]

#定義一個陣列,我這裡是定義的這個業務下需要安裝的rpm包。

    package { $arr_package:

#呼叫我前面定義的陣列

    provider => "yum",

#provider是指誰來提供剛才定義的rpm包,

    ensure => installed,

#ensure後面指的是動作,也就是安裝這些包。如果已經安裝則忽略。

file { "/usr/local/nginx/conf/include":

  source => "puppet:///modules/syewu/nginx/conf/include",

  mode => "644", owner => "nginx", group => "nginx",

  ignore => '*statdata*',

#前面三行前面已經介紹;ignore是忽略的意思,這裡是指忽略include目錄下包含statdata的所有檔案和目錄。

  recurse => true,

#這個選項一定要注意,recurse是遞迴的意思。也就是說include目錄下所有的檔案和目錄,以及該目錄下的所有子檔案和子目錄。

  purge => true,

#這個選項也要注意,它是強制一致的意思。比如客戶端的include目錄下有一個檔案a,但puppet server端定義的include目錄下沒有該檔案,則客戶端會強制刪除該檔案,如果不加這個選項,客戶端會保留這個檔案。

  notify => Service["nginx"],

#notif是通知的意思,也就是說如果include目錄下內容有變動,則通知服務nginx做重啟操作。

 }

file { "/home/shells":

#file也可以這樣來定義,直接在第一行來定義客戶端實際存放檔案的位置。注意在linux下,檔案和目錄都可以統稱為檔案。

  source => "puppet:///modules/syewu/shells",

    mode => "755", owner => "root", group => "root",

  recurse => true,

#同步該目錄下的所有檔案,保證這些檔案都有可執行許可權。我喜歡把自己經常用的指令碼都放到一個目錄下,這樣比較容易找到,也方便批量操作。

file { "nginx-processor":

    path => "/usr/local/nginx/conf/processor.conf",

    mode => "644", owner => "nginx", group => "nginx",

    content => template("syewu/processor.erb"),

#我維護的這個業務有幾百臺機器,而且伺服器的配置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8核,有的16核等。而我nginx啟動的時候我想讓nginx程式數跟伺服器cpu的核數是一樣的。這樣一來必然導致nginx的配置不一致。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讓nginx的主配置檔案是一樣的,在主配置檔案include進來一個processor.conf。這個檔案來控制nginx的啟動數。content是內容的意思,template是指模板。也就是在模組syewutemplates目錄下有一個模板檔案,名字是 processor.erb。這個模板的內容如下:

worker_processes <%= scope.lookupvar("processorcount") %>;  注意processorcountlinuxfacter工具裡面的一個變數,在linux下執行facter可以看到這個變數,這個變數的意思是檢視linuxcpu的核心數。

 }

exec { "/create-qihu-yum":

#exec是執行的意思,後面也是對要執行內容的一個標識,不是實際要執行的腳步。

        command => "sh /home/gehailong/yum-qihu.sh",

#command後面才是要執行的內容。

        path => [ "/bin/", "/sbin/" , "/usr/bin/", "/usr/sbin/", "/usr/local/bin", "/usr/local/sbin" ],

#注意我這裡定義path的作用。它跟系統裡的path含義類似,也就是說從你定義的路徑中來搜尋你要執行的命令。

        creates => "/etc/yum.repos.d/CentOS-QH.repo",

#creates是指前面執行指令碼的結果是來建立這個repo檔案的內容。

}

service { "nginx":

#service是來定義一個服務

    enable => true,

#enable是指該服務的狀態為存在。

    ensure => running,

#ensure是指這個服務要處於running狀態,如果不是則啟動該服務。

    hasstatus => "false",

    hasrestart => "false",

    restart => "/etc/init.d/nginx reload",

    start => "/etc/init.d/nginx start",

    stop => "/etc/init.d/nginx stop",

    status => "/etc/init.d/nginx status",

  }

cron {'xitongbu-jiankong':

#cron是來定義linux的計劃任務。後面是對該計劃任務的描述。

   command => "/usr/local/monitor/generic_monitor/control.py",

#command是實際計劃任務的內容。

   user => root,

#user指用哪個使用者來定義該計劃。

   minute => '0-59/5',

#這裡是定義時間,minute是分鐘,還可以定義hour等內容。注意這裡也支援萬用字元,比如*

   ensure => absent ,

#ensure後面的absent的意思是取消客戶端的這跟cron。比如批量解除客戶端原來定義的一個cron就可以這樣來做。都刪除之後就可以把這段注掉來。

  }

}

先跟大家分享這些吧。寫的比較倉促,有些的不妥的地方,歡迎大家來吐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