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命令詳解(轉)

mahanso發表於2012-08-17
Linux 和unix下SAR命令的用法,對機器效能檢測很有幫助

dmesg可以直接檢視cpu的主頻,要檢視CPU、記憶體的使用情況可以使用sar!

sar 命令列的常用格式: 
sar [options] [-A] [-o file] t [n] 

在命令列中,n 和t 兩個引數組合起來定義取樣間隔和次數,t為取樣間隔,是必須有 
的引數,n為取樣次數,是可選的,預設值是1,-o file表示將命令結果以二進位制格式 
存放在檔案中,file 在此處不是關鍵字,是檔名。options 為命令列選項,sar命令 
的選項很多,下面只列出常用選項: 

       -A:所有報告的總和。 
        -u:CPU利用率 
        -v:程式、I節點、檔案和鎖表狀態。 
        -d:硬碟使用報告。 
        -r:沒有使用的記憶體頁面和硬碟塊。 
        -g:串列埠I/O的情況。 
-b:緩衝區使用情況。 
-a:檔案讀寫情況。 
-c:系統呼叫情況。 
-R:程式的活動情況。 
-y:終端裝置活動情況。 
-w:系統交換活動。 

下面將舉例說明。 

例一:使用命令列 sar -u t n 

例如,每60秒取樣一次,連續取樣5次,觀察CPU 的使用情況,並將取樣結果以二進位制 
形式存入當前目錄下的檔案zhou中,需鍵入如下命令: 

# sar -u -o zhou 60 5 

螢幕顯示: 

  SCO_SV   scosysv 3.2v5.0.5 i80386   10/01/2001 
    14:43:50   %usr   %sys  %wio    %idle(-u) 
    14:44:50   0     1    4      94 
    14:45:50   0     2    4      93 
    14:46:50   0     2    2      96 
    14:47:50   0     2    5      93 
    14:48:50   0     2    2      96 
    Average    0     2    4      94 

在顯示內容包括: 

  %usr:CPU處在使用者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sys:CPU處在系統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wio:CPU等待輸入輸出完成時間的百分比。 
  %idle:CPU空閒時間百分比。 

在所有的顯示中,我們應主要注意%wio和%idle,%wio的值過高,表示硬碟存在I/O瓶頸, 
%idle值高,表示CPU較空閒,如果%idle值高但系統響應慢時,有可能是CPU等待分配記憶體, 
此時應加大記憶體容量。%idle值如果持續低於10,那麼系統的CPU處理能力相對較低,表 
明系統中最需要解決的資源是CPU。 

如果要檢視二進位制檔案zhou中的內容,則需鍵入如下sar命令: 

    # sar -u -f zhou 

可見,sar命令即可以實時取樣,又可以對以往的取樣結果進行查詢。 

例二:使用命行sar -v t n 

例如,每30秒取樣一次,連續取樣5次,觀察核心表的狀態,需鍵入如下命令: 

# sar -v 30 5 

螢幕顯示: 
      SCO_SV scosysv 3.2v5.0.5 i80386 10/01/2001 
      10:33:23 proc-sz ov inod-sz ov file-sz ov lock-sz   (-v) 
10:33:53 305/ 321  0 1337/2764  0 1561/1706 0 40/ 128 
10:34:23 308/ 321  0 1340/2764  0 1587/1706 0 37/ 128 
10:34:53 305/ 321  0 1332/2764  0 1565/1706 0 36/ 128 
10:35:23 308/ 321  0 1338/2764  0 1592/1706 0 37/ 128 
10:35:53 308/ 321  0 1335/2764  0 1591/1706 0 37/ 128 

顯示內容包括: 

proc-sz:目前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程式表的表項數,由核心引數MAX-PROC控制。 

  inod-sz:目前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i節點表的表項數,由核心引數 
MAX-INODE控制。 

  file-sz: 目前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檔案表的表項數,由核心引數MAX-FILE控 
制。 

  ov:溢位出現的次數。 

  Lock-sz:目前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記錄加鎖的表項數,由核心引數MAX-FLCKRE 
控制。 

顯示格式為 

實際使用表項/可以使用的表項數 

顯示內容表示,核心使用完全正常,三個表沒有出現溢位現象,核心引數不需調整,如 
果出現溢位時,要調整相應的核心引數,將對應的表項數加大。 

例三:使用命行sar -d t n 

例如,每30秒取樣一次,連續取樣5次,報告裝置使用情況,需鍵入如下命令: 

# sar -d 30 5 

螢幕顯示: 

      SCO_SV scosysv 3.2v5.0.5 i80386 10/01/2001 
11:06:43 device %busy   avque   r+w/s  blks/s  avwait avserv (-d) 
11:07:13 wd-0   1.47   2.75   4.67   14.73   5.50 3.14 
11:07:43 wd-0   0.43   18.77   3.07   8.66   25.11 1.41 
11:08:13 wd-0   0.77   2.78   2.77   7.26   4.94 2.77 
11:08:43 wd-0   1.10   11.18   4.10   11.26   27.32 2.68 
11:09:13 wd-0   1.97   21.78   5.86   34.06   69.66 3.35 
Average wd-0   1.15   12.11   4.09   15.19   31.12 2.80 

顯示內容包括: 

device: sar命令正在監視的塊裝置的名字。 
  %busy: 裝置忙時,傳送請求所佔時間的百分比。 
  avque: 佇列站滿時,未完成請求數量的平均值。 
  r+w/s: 每秒傳送到裝置或從裝置傳出的資料量。 
  blks/s: 每秒傳送的塊數,每塊512位元組。 
  avwait: 佇列佔滿時傳送請求等待佇列空閒的平均時間。 
  avserv: 完成傳送請求所需平均時間(毫秒)。 

在顯示的內容中,wd-0是硬碟的名字,%busy的值比較小,說明用於處理傳送請求的有 
效時間太少,檔案系統效率不高,一般來講,%busy值高些,avque值低些,檔案系統 
的效率比較高,如果%busy和avque值相對比較高,說明硬碟傳輸速度太慢,需調整。 

例四:使用命行sar -b t n 

例如,每30秒取樣一次,連續取樣5次,報告緩衝區的使用情況,需鍵入如下命令: 

# sar -b 30 5 

螢幕顯示: 

  SCO_SV scosysv 3.2v5.0.5 i80386 10/01/2001 
14:54:59 bread/s lread/s %rcache bwrit/s lwrit/s %wcache pread/s pwrit/s (-b) 
14:55:29 0  147  100  5  21  78   0   0 
14:55:59 0  186  100  5  25  79   0   0 
14:56:29 4  232   98  8  58  86   0   0 
14:56:59 0  125  100  5  23  76   0   0 
14:57:29 0   89  100  4  12  66   0   0 
Average  1  156   99  5  28  80   0   0 

顯示內容包括: 

bread/s: 每秒從硬碟讀入系統緩衝區buffer的物理塊數。 
lread/s: 平均每秒從系統buffer讀出的邏輯塊數。 
%rcache: 在buffer cache中進行邏輯讀的百分比。 
bwrit/s: 平均每秒從系統buffer向磁碟所寫的物理塊數。 
lwrit/s: 平均每秒寫到系統buffer邏輯塊數。 
%wcache: 在buffer cache中進行邏輯讀的百分比。 
pread/s: 平均每秒請求物理讀的次數。 
pwrit/s: 平均每秒請求物理寫的次數。 

在顯示的內容中,最重要的是%cache和%wcache兩列,它們的值體現著buffer的使用效 
率,%rcache的值小於90或者%wcache的值低於65,應適當增加系統buffer的數量,buffer 
數量由核心引數NBUF控制,使%rcache達到90左右,%wcache達到80左右。但buffer引數 
值的多少影響I/O效率,增加buffer,應在較大記憶體的情況下,否則系統效率反而得不到 
提高。 

例五:使用命行sar -g t n 

例如,每30秒取樣一次,連續取樣5次,報告串列埠I/O的操作情況,需鍵入如下命令: 

# sar -g 30 5 

螢幕顯示: 

SCO_SV scosysv 3.2v5.0.5 i80386  11/22/2001 
17:07:03  ovsiohw/s  ovsiodma/s  ovclist/s (-g) 
17:07:33   0.00   0.00   0.00 
17:08:03   0.00   0.00   0.00 
17:08:33   0.00   0.00   0.00 
17:09:03   0.00   0.00   0.00 
17:09:33   0.00   0.00   0.00 
Average    0.00   0.00   0.00 

顯示內容包括: 

ovsiohw/s:每秒在串列埠I/O硬體出現的溢位。 

ovsiodma/s:每秒在串列埠I/O的直接輸入輸出通道快取記憶體出現的溢位。 

ovclist/s :每秒字元佇列出現的溢位。 

在顯示的內容中,每一列的值都是零,表明在取樣時間內,系統中沒有發生串列埠I/O溢 
出現象。 

sar命令的用法很多,有時判斷一個問題,需要幾個sar命令結合起來使用,比如,懷疑 
CPU存在瓶頸,可用sar -u 和sar -q來看,懷疑I/O存在瓶頸,可用sar -b、sar -u和sar-d來看。
--------------------------------------------------------------------------------
Sar
-A 所有的報告總和 
-a 檔案讀,寫報告
-B 報告附加的buffer cache使用情況
-b buffer cache使用情況
-c 系統呼叫使用報告
-d 硬碟使用報告
-g 有關串列埠I/O情況
-h 關於buffer使用統計數字
-m IPC訊息和訊號燈活動
-n 命名cache
-p 調頁活動
-q 執行佇列和交換佇列的平均長度
-R 報告程式的活動
-r 沒有使用的記憶體頁面和硬碟塊
-u CPU利用率
-v 程式,i節點,檔案和鎖表狀態
-w 系統交換活動
-y TTY裝置活動


-a 報告檔案讀,寫報告
sar –a 5 5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07/2002
11:45:40 iget/s namei/s dirbk/s (-a)
11:45:45 6 2 2
11:45:50 91 20 28
11:45:55 159 20 18
11:46:00 157 21 19
11:46:05 177 30 35
Average 118 18 20

iget/s 每秒由i節點項定位的檔案數量
namei/s 每秒檔案系統路徑查詢的數量
dirbk/s 每秒所讀目錄塊的數量

*這些值越大,表明核心花在存取使用者檔案上的時間越多,它反映著一些程式和應用檔案系統產生的負荷。一般地,如果iget/s與namei/s的比值大於 5,並且namei/s的值大於30,則說明檔案系統是低效的。這時需要檢查檔案系統的自由空間,看看是否自由空間過少。


-b 報告緩衝區(buffer cache)的使用情況
sar -b 2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07/2002
13:51:28 bread/s lread/s %rcache bwrit/s lwrit/s %wcache pread/s pwrit/s (-b)
13:51:30 382 1380 72 131 273 52 0 0
13:51:32 378 516 27 6 22 72 0 0
13:51:34 172 323 47 39 57 32 0 0
Average 310 739 58 58 117 50 0 0

bread/s 平均每秒從硬碟(或其它塊裝置)讀入系統buffer的物理塊數
lread/s 平均每秒從系統buffer讀出的邏輯塊數
%rcache 在buffer cache中進行邏輯讀的百分比(即100% - bread/lreads)
bwrit/s 平均每秒從系統buffer向磁碟(或其它塊裝置)所寫的物理塊數
lwrit/s 平均每秒寫到系統buffer的邏輯塊數
%wcache 在buffer cache中進行邏輯寫的百分比(即100% - bwrit/lwrit).
pread/sgu 平均每秒請求進行物理讀的次數
pwrit/s 平均每秒請求進行物理寫的次數

*所顯示的內容反映了目前與系統buffer有關的讀,寫活。在所報告的數字中,最重要的是%rcache和%wcache(統稱為cache命中率)兩列,它們具體體現著系統buffer的效率。衡量cache效率的標準是它的命中率值的大小。
*如果%rcache的值小於90或者%wcache的值低於65,可能就需要增加系統buffer的數量。如果在系統的應用中,系統的I/O活動十分頻繁,並且在記憶體容量配置比較大時,可以增加buffer cache,使%rcache達到95左右,%wcache達到80左右。
*系統buffer cache中,buffer的數量由核心引數NBUF控制。它是一個要調的引數。系統中buffer數量的多少是影響系統I/O效率的瓶頸。要增加系統 buffer數量,則要求應該有較大的記憶體配置。否則一味增加buffer數量,勢必減少使用者程式在記憶體中的執行空間,這同樣會導致系統效率下降。



-c 報告系統呼叫使用情況
sar -c 2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07/2002
17:02:42 scall/s sread/s swrit/s fork/s exec/s rchar/s wchar/s (-c)
17:02:44 2262 169 141 0.00 0.00 131250 22159
17:02:46 1416 61 38 0.00 0.00 437279 6464
17:02:48 1825 43 25 0.00 0.00 109397 42331
Average 1834 91 68 0.00 0.00 225975 23651

scall/s 每秒使用系統呼叫的總數。一般地,當4~6個使用者在系統上工作時,每秒大約30個左右。
sread/s 每秒進行讀操作的系統呼叫數量。
swrit/s 每秒進行寫操作的系統呼叫數量。
fork/s 每秒fork系統呼叫次數。當4~6個使用者在系統上工作時,每秒大約0.5秒左右。
exec/s 每秒exec系統呼叫次數。
rchar/s 每秒由讀操作的系統呼叫傳送的字元(以位元組為單位)。
wchar/s 每秒由寫操作的系統呼叫傳送的字元(以位元組為單位)。
*如果scall/s持續地大於300,則表明正在系統中執行的可能是效率很低的應用程式。在比較
典型的情況下,進行讀操作的系統呼叫加上進行寫操作的系統呼叫之和,約是scall的一半左右。


-d 報告硬碟使用情況
sar -d 2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07/2002
17:27:49 device %busy avque r+w/s blks/s avwait avserv (-d)
17:27:51 ida-0 6.93 1.00 13.86 259.41 0.00 5.00
ida-1 0.99 1.00 17.33 290.10 0.00 0.57
17:27:53 ida-0 75.50 1.00 54.00 157.00 0.00 13.98
ida-1 9.50 1.00 12.00 75.00 0.00 7.92
17:27:55 ida-0 7.46 1.00 46.77 213.93 0.00 1.60
ida-1 17.41 1.00 57.71 494.53 0.00 3.02
Average ida-0 29.85 1.00 38.14 210.28 0.00 7.83
ida-1 9.29 1.00 29.02 286.90 0.00 3.20


device 這是sar命令正在監視的塊裝置的名字。
%busy 裝置忙時,執行傳送請求所佔用的時間。這個值以百分比表示。 
avque 在指定的時間週期內,沒有完成的請求數量的平均值。僅在佇列被佔滿時取這個值。
r+w/s 每秒傳送到裝置或者從裝置傳送出的資料量。
blks/s 每秒傳送的塊數。每塊512個位元組。 
avwait 傳送請求等待佇列空閒的平均時間(以毫秒為單位)。僅在佇列被佔滿時取這個值。
avserv 完成傳送請求所需平均時間(以毫秒為單位)
*ida-0和ida-1是硬碟的裝置名字。在顯示的內容中,如果%busy的值比較小,說明用於處理
傳送請求的有效時間太少,檔案系統的效率不高。要使檔案系統的效率得到最佳化,應使%busy的數值相對高一些,而avque的值應該低一些。


-g 報告有關串列埠I/O情況
sar -g 3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13/2002
11:10:09 ovsiohw/s ovsiodma/s ovclist/s (-g)
11:10:12 0.00 0.00 0.00
11:10:15 0.00 0.00 0.00
11:10:18 0.00 0.00 0.00
Average 0.00 0.00 0.00

ovsiohw/s 每秒在串囗I/O硬體出現的溢位。
ovsiodma/s 每秒在串囗I/O的直接輸入,輸出通道快取記憶體出現的溢位。
ovclist/s 每秒字元佇列出現的溢位。


-m 報告程式間的通訊活動(IPC訊息和訊號燈活動)情況
sar -m 4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13/2002
13:24:28 msg/s sema/s (-m) 
13:24:32 2.24 9.95
13:24:36 2.24 21.70
13:24:40 2.00 36.66
Average 2.16 22.76

msg/s 每秒訊息操作的次數(包括髮送訊息的接收資訊)。
sema/s 每秒訊號燈操作次數。
*訊號燈和訊息作為程式間通訊的工具,如果在系統中執行的應用過程中沒有使用它們,那麼由sar命令報告的msg 和sema的值都將等於0.00。如果使用了這些工具,並且其中或者msg/s大於100,或者sema/s大於100,則表明這樣的應用程式效率比較低。原因是在這樣的應用程式中,大量的時間花費在程式之間的溝通上,而對保證程式本身有效的執行時間必然產生不良的影響。


-n 報告命名緩衝區活動情況
sar -n 4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13/2002
13:37:31 c_hits cmisses (hit %) (-n)
13:37:35 1246 71 (94%)
13:37:39 1853 81 (95%)
13:37:43 969 56 (94%)
Average 1356 69 (95%)

c_hits cache命中的數量。
cmisses cache未命中的數量。
(hit %) 命中數量/(命中數理+未命中數量)。
*不難理解,(hit %)值越大越好,如果它低於90%,則應該調整相應的核心引數。


-p 報告分頁活動 
sar -p 5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13/2002
13:45:26 vflt/s pflt/s pgfil/s rclm/s (-p)
13:45:31 36.25 50.20 0.00 0.00
13:45:36 32.14 58.48 0.00 0.00
13:45:41 79.80 58.40 0.00 0.00
Average 49.37 55.69 0.00 0.00

vflt/s 每秒進行頁面故障地址轉換的數量(由於有效的頁面當前不在記憶體中)。
pflt/s 每秒來自由於保護錯誤出現的頁面故障數量(由於對頁面的非法存,取引起的頁面故障)。
pgfil/s 每秒透過”頁—入”滿足vflt/s的數量。
rclm/s 每秒由系統恢復的有效頁面的數量。有效頁面被增加到自由頁面佇列上。
*如果vflt/s的值高於100,可能預示著對於頁面系統來說,應用程式的效率不高,也可能分頁引數需要調整,或者記憶體配置不太合適。


-q 報告程式佇列(執行佇列和交換佇列的平均長度)情況
sar -q 2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13/2002
14:25:50 runq-sz %runocc swpq-sz %swpocc (-q)
14:25:52 4.0 50
14:25:54 9.0 100
14:25:56 9.0 100
Average 7.3 100

runq-sz 準備執行的程式執行佇列。
%runocc 執行佇列被佔用的時間(百分比)
swpq-sz 要被換出的程式交換佇列。
%swpocc 交換佇列被佔用的時間(百分比)。
*如果%runocc大於90,並且runq-sz的值大於2,則表明CPU的負載較重。其直接後果,可能使系統的響應速度降低。如果%swpocc大於 20,表明交換活動頻繁,將嚴重導致系統效率下降。解決的辦法是加大記憶體或減少快取區數量,從而減少交換及頁—入,頁—出活動。


-r 報告記憶體及交換區使用情況(沒有使用的記憶體頁面和硬碟塊)
sar -r 2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14/2002
10:14:19 freemem freeswp availrmem availsmem (-r)
10:14:22 279729 6673824 93160 1106876
10:14:24 279663 6673824 93160 1106876
10:14:26 279661 6673824 93160 1106873
Average 279684 6673824 93160 1106875

freemem 使用者程式可以使用的記憶體頁面數,4KB為一個頁面。
freeswp 用於程式交換可以使用的硬碟盤塊,512B為一個盤塊。


-u CPU利用率
sar -u 2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14/2002
10:27:23 %usr %sys %wio %idle (-u)
10:27:25 2 3 8 88
10:27:27 3 3 5 89
10:27:29 0 0 0 100
Average 2 2 4 92
.
%usr cpu處在使用者模式下時間(百分比)
%sys cpu處在系統模式下時間(百分比)
%wio cpu等待輸入,輸出完成(時間百分比)
%idle cpu空閒時間(百分比)
*在顯示的內容中,%usr和 %sys這兩個值一般情況下對系統無特別影響,%wio的值不能太高,如果%wio的值過高,則CPU花在等待輸入,輸出上的時間太多,這意味著硬碟存在 I/O瓶頸。如果%idle的值比較高,但系統響應並不快,那麼這有可能是CPU花時間等待分配記憶體引起的。%idle的值可以較深入幫助人們瞭解系統的效能,在這種情況上,%idle的值處於40~100之間,一旦它持續低於30,則表明程式竟爭的主要資源不是記憶體而是CPU。
*在有大量使用者執行的系統中,為了減少CPU的壓力,應該使用智慧多串卡,而不是非智慧多串卡。智慧多串卡可以承擔CPU的某些負擔。
*此外,如果系統中有大型的作業執行,應該把它們合理排程,錯開高峰,當系統相對空閒時再執行。


-v 報告系統表的內容(程式,i節點,檔案和鎖表狀態)
sar -v 2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14/2002
10:56:46 proc-sz ov inod-sz ov file-sz ov lock-sz (-v)
10:56:48 449/ 500 0 994/4147 0 1313/2048 0 5/ 128
10:56:50 450/ 500 0 994/4147 0 1314/2048 0 5/ 128
10:56:52 450/ 500 0 994/4147 0 1314/2048 0 5/ 128

proc-sz 目前在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程式表的表項數
inod-sz 目前在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i節點表的表項數
file-sz 目前在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檔案表的表項數
ov 溢位出現的次數
lock-sz 目前在核心中正在使用或分配的記錄加鎖的表項數
*除ov外,均涉及到unix的核心引數,它們分別受核心引數NPROC,NIMODE,NFILE和FLOCKREC的控制。
*顯示格式為:
實際使用表項/整個表可以使用的表項數
比如,proc-sz一列所顯示的四個數字中,分母的100是系統中整個程式表的長度(可建立100個表項),分子上的24,26和25分別是取樣的那一段時間所使用的程式表項。inod-sz,file-sz和lock-sz三列數字的意義也相同。
三列ov的值分別對應程式表,i節點表和檔案表,表明目前這三個表都沒有出現溢位現象,當出現溢位時,需要調整相應的核心引數,將對應表加大。


-w 系統交換活動
sar -w 2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14/2002
11:22:05 swpin/s bswin/s swpot/s bswots pswch/s (-w)
11:22:07 0.00 0.0 0.00 0.0 330
11:22:09 0.00 0.0 0.00 0.0 892
11:22:11 0.00 0.0 0.00 0.0 1053
Average 0.00 0.0 0.00 0.0 757

swpin/s 每秒從硬碟交換區傳送進入記憶體的次數。
bswin/s 每秒為換入而傳送的塊數。
swpot/s 每秒從記憶體傳送到硬碟交換區的次數。
bswots 每秒為換出而傳送的塊數。
pswch/s 每秒程式交換的數量。
*swpin/s,bswin/s,swpot/s和bswots描述的是與硬碟交換區相關的交換活動。交換關係到系統的效率。交換區在硬碟上對硬碟的讀,寫操作比記憶體讀,寫慢得多,因此,為了提高系統效率就應該設法減少交換。通常的作法就是加大記憶體,使交換區中進行的交換活動為零,或接近為零。如果 swpot/s的值大於1,預示可能需要增加記憶體或減少緩衝區(減少緩衝區能夠釋放一部分自由記憶體空間)。




-y 報告終端的I/O活動(TTY裝置活動)情況
sar -y 2 3
SCO_SV scosvr 3.2v5.0.5 PentII(D)ISA 06/14/2002
11:38:03 rawch/s canch/s outch/s rcvin/s xmtin/s mdmin/s (-y)
11:38:05 5 0 951 0 1 0
11:38:07 10 0 996 0 0 0
11:38:09 4 0 2264 0 0 0
Average 6 0 1404 0 1 0

rawch/s 每秒輸入的字元數(原始佇列)
canch/s 每秒由正則佇列(canonical queue)處理的輸入字元數。進行正則處理過程中,可以識別出一些有特殊意義的字元。比如,(中斷字元),< ctrl>(退出符),(退格鍵)等。因此,canch/s中的計數不包括這些有特殊意義的字元。
outch/s 每秒輸出的字元數。
rcvin/s 每秒接收的硬體中斷次數。
xmtin/s 每秒發出的硬體中斷次數。
mdmin/s 每秒modem中斷次數。
*應該特別說明,sar命令可以對任意終端活動進行統計,所謂任意終端,是指任意tty裝置。它們可以是序列終端,主控臺,偽終端等等。
*在這幾個量中,modem中斷次數mdmin/s應該接近0。其它沒有特殊要求,但如果每傳送一個字元,中斷的數量就動態地增加,這表明終端線出了差錯,可能是接觸不好。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2272958/viewspace-74120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