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者生存質量報告之 教育行業裡的IT男
當教育遇上網際網路,很多傳統教育機構都卡在了技術這道門檻上。
一位教育機構創始人曾這樣感嘆說:“技術需要文化基因、氛圍,教育行業不知道技術這幫兄弟需要什麼樣的文化,什麼樣的工作氛圍,怎麼管理,怎麼用他們的語言和他們溝通。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公司轉型網際網路,很多公司最後會死在產品和技術上。”
有獵頭表示,教育機構都希望從百度、阿里、騰訊挖技術人才,但程式設計師跳槽教育行業的意願並不強,箇中原因頗為複雜。
程式設計師為什麼不願意到教育機構上班?他們內心最主要的訴求是什麼?
有這樣一位有海歸背景、從外企IT公司跳入傳統教育機構的IT男,崔曉男。他加入新東方已有四年時間。從他的口述中,我們看到面對教育行業,技術人才的心聲:矛盾、糾結,同時對未來又抱有期望。
口述:崔曉男
整理:多知網王可心
我12歲開始學電腦,到今年已第20年了。
我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專業是數字娛樂科技,方向是遊戲的設計與開發。在新加坡時,我做過手機遊戲移植和開發。回國之後,在西安先後從事網路產品的設計、使用者體驗設計、微軟ERP開發、美國墨西哥的ERP市場營銷,後因為朋友的介紹以及ERP市場的不景氣,輾轉加入了新東方,今年是第四年,最初是優能高中部,之後是學校市場部,目前作為總監負責西安新東方資訊管理部,算是從基層幹起來的,所以還算能代表一部分在傳統教育機構裡奮戰的IT兄弟們。
如果我在一家IT公司或有BAT背景的公司,沒有特殊情況,我是不會考慮教育行業的,就算跳槽也肯定是同行業內跳。為什麼?
第一,行業代溝。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IT、教育行業是兩條平行線,公立學校的國家背景,以及新東方為首的民營教育機構在過去十多年裡過得都很滋潤,因為網際網路對大家的思維衝擊還沒有那麼大,傳統的海報單頁、講座加上有個性的老師重複的衝擊學生家長,不同城市不同群體間的資訊交流是閉塞的,競爭壓力也小,所以玩得轉。
但與此同時,IT行業是以超出教育行業幾倍的速度在高速發展,人才積累、底層架構、企業文化等多方面都在積極的成長。人們還在感嘆網際網路的神奇,還在聊天室裡驚歎一群人都可以不見面聊天了,還沒想到這個東西還能影響目前能夠基本滿足需求的教育體系。所以,一個經歷了千百年發展但仍處於處於成熟初期的教育培訓行業和一個年輕但處於高速成長期的IT行業還沒有產生實質上的交匯點。
教育是一個迭代週期較長的行業,一個老師一個課件一套講法可以應付好幾批學生,這就與迭代週期按天算的IT行業形成強烈對比,一個每天都想著用不同的方法做不不重複的事情的一群人也會給老師和行業帶來很強烈的不安定感。
第二,IT人員的職業發展。一個IT人員的成長需要時間,IT又是一個迭代速度超級快的行業,每一個IT從業人員都是經歷了長時間的學習、思考甚至熬過很多個夜晚,胖了肚腩,增了體重,還被說是民工,一點一點熬起來的。
因此,IT人員跳向同行業的公司是有價值的,而對於教育行業,價值就大大的降低了.教育的核心是教學,老師是傳遞教學的核心,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是這樣,而一個學校最為倚重的也是老師,在IT行業摸爬滾打多麼辛苦多麼不容易的經驗和能力在早期學校眼裡也敵不過一個即使是剛出茅廬但口才了得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在這個行業裡,教師的薪酬無疑是最高的,而IT人跳槽過來,如果這麼多年辛苦的積累都不能轉化為最基本的薪酬來養家吃飯,那麼自然在跳之前就得仔細權衡一下了。
而且中國的IT人員職業發展很多還都比較死板,跳槽跨行業本身風險極大,更何況是教育這一與IT在過去很多年都不相關的行業。當時我跳槽到新東方時,也是因為這個問題考慮了很久。我老爸甚至給我說,我要是去了新東方,就跳樓,確實嚇得我不輕。因為他會覺得我跨入一個不相干的行業會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當然他後來很慶幸我來到了這裡,不是因為工作,而是我來到這裡得到了成長,性格也開朗了,更開心了。他去年已經去世了,我想他看到我現在的樣子會覺得欣慰的,這一點我很感激新東方。
第三是行業環境。此前很長一段時間,教育行業並不重視對IT人員工作環境的投入。這些年,受國外公司理念的影響,工作環境才有大幅度的提升。
工作環境包括兩點:一是硬環境,二是軟環境。
硬環境是實實在在的椅子、桌子、電腦配置、網路速度等,很多IT公司都拿這些來吸引人才。雖然目前很多教育公司已經開始注意硬環境的投入,但也就是這兩年,之前還是很差勁的,沒有意識。很多學校,老師做Word、PPT這些東西用的電腦竟然比需要寫程式碼編譯做視訊動畫的IT人電腦還要好,很荒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武器,這些IT人的威力大打折扣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了。
相比較硬環境,軟環境的缺乏才是要命的。軟環境是針對這群人合理的考核、支援、薪酬、工作氛圍等。
IT人員的技能與教育機構直接需求的人才是相悖的,一邊是以老師為首的表達能力很強,一邊是以IT人員為主的小悶騷,本來就是兩個很矛盾的個體。讓不善於表達的IT工科男去說服影響面對幾百號學生不用稿子侃侃而談的新東方老師,這本來就是個有挑戰性的事情,你看看王自如和老羅辯論的視訊就明白我說的意思了。即便現在我自己主管一個部門,怎麼調節IT人員的心理因素和提高他們的溝通技能依然是最頭疼的事情。
教育行業的生存環境和IT行業不同,就好像把一頭牛趕到了羊圈裡,兩邊看著都怪,老師們覺得我們跟路邊的網管沒有區別,就是修電腦的,還時不時的叫一聲“師傅”,弄得我們哭笑不得。我們覺得老師們的工作方式方法太落後,眼看著前面就是一個一個的大坑,也不忍心看著他們往下跳,但是大多數IT人受限於表達能力,不能用老師們理解的語言讓他們明白,造成缺乏交流的現狀,拉大了這兩個群體間的距離,很難產生行為和精神上的共振。
我進入教育行業第一天,第一件工作是幫一位老師調整Word裡面一個表格的外框線的顏色,然後我就崩潰了,大家對這種細小的需求要求很多,這不是我想做的東西,我是一個IT工程師,不是網咖的網管。直到今天,能把我們和網管準確分清楚的老師和職能人員還是很有限。
在教育機構中,IT人員是沒有太多話語權的,特別是很多IT專案上拍板的並不是專業人士而是有老師背景的管理人員。老師們習慣性的用教研以及言傳身教的經驗來確定授課方式,培訓新的教師,沒有授課經驗、在這個圈子外圍打轉的的IT人員很難說服或影響到老師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大多數學校對於IT的要求就是電腦網路執行正常,電腦出了問題可以應付就可以了。在很多人的感知上,在小米那樣的公司工作的人與我們這些窩在教育機構裡倒騰電腦的人是不一樣的。很多老師是IT人員的主管,整天想的說的都對不上點,私下裡都是抱怨多,但限於表達和溝通能力以及職位許可權又在更多的是在生悶氣,這些在IT機構的人聽起來會覺得特別誇張,不瞭解情況的自然也不會冒險來了。
從工作角度來看,作為IT人,在IT公司中,知識體系、發展目標甚至工作中出了問題都會得到強大的支撐,而在教育行業裡,很難得到專業的行業高標準的支撐,孤獨感很嚴重。當你為了一個編譯錯誤抓狂,或者資料庫崩潰的時候,開啟門外面不是什麼DBA或者技術大拿,而是一群英語數學語文物理化學生物政治老師,對的,我想你理解我的意思。
這些都是很細小事情或者感受,但是他們卻都實實在在的影響了一個IT從業者在教育機構的生存,當然這些東西的改善需要很多大方面的改善和改進,都需要時間。
現在線上教育火了,大的教育機構都在發展線上教育、移動端,IT人員的環境會不會發生變化?
答案是肯定的。我看到很多教育機構都在學IT公司提高IT人員的生存環境,以吸引更優秀的人加入,比如提供帶薪假期、電腦、免費電影、高階人體工程椅、免費水果等,但是這些不是最關鍵的。
以我自己來說,我為什麼喜歡做產品或者做設計、程式設計?因為當我可以憑空創造一個世界上原本沒有的東西,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那玩意不是錢來衡量的。我看過一段話:每一個程式設計師骨子裡都固執的認為,自己是帶著某種使命下凡來改造這個世界的,這些人不顧辛苦的熬夜、思考、不修邊幅,為的只是一個演算法的出現,一個架構的優化,一個頁面的載入速度提升。而這些東西說出來,很多人的反應就是“神經病”。
能把這些高精密的東西搞清楚的人智商都不低,但是跨行業的人不能理解這些東西,IT人員在這些行業裡就不會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創業公司都是IT行業的,因為對於這些人來說,忍受著辛苦改變這個世界比待在辦公室吹著空調領工資幸福的多。
很多教育機構都在炫耀自己的福利制度和辦公室,以為這樣就可以接軌大公司的感覺。其實軟環境不完善,不去真正的理解這些人,不去了解他們想什麼,想要做什麼,想挖角IT人才很難。單純的用工資、或者其他福利是不能吸引真正優秀的高素質IT人員的。
很多是在IT行業混不下去的人才跑到教育行業,因為搞教育的人土、錢多,好騙,說幾個術語就容易糊弄他們。很多二把刀在教育行業裡混,搞得大環境不好,沒有把好的東西帶過來,而是把一些落後的甚至不好的東西帶了進來,做的我們也很頭疼。而且很多教育機構都是模仿思維,容易跟風,所以我每次去挖大牛,每次都是差點被人家說服返回IT行業。
但是可喜的是,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IT人員在教育機構的生存環境都在快速的發生變化,很多IT大佬介入教育行業,很多具有先鋒精神IT理念的老師獨立創業,都在時時刻刻的促進著改變,西安學校已經建立了專屬IT的工作室和攝影棚來輔助教學創新等方面的工作,而這些相較於4年前,這都是不可想象的。
什麼支援我走到現在?
我不是牛人,比較準確的自我評價是,一個還在教育行業中成長的IT人。未來理想的目標是一個幹IT工作的教育人。但其實我跳槽的第一天就想走,就好像我想吃飯,結果跑到健身房去了,那種感覺就是:“不對不對,這不是我該來的地方,趕緊回去。”直到現在我依然時不時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說能讓我支援到現在的,有幾個方面:
第一是我的溝通能力是比一般國內IT人員要強。我在國外上學的時候,學的是遊戲,接觸的知識面比較寬,而且鼓勵發言和創新思維,每次最大的考試都是穿著西裝在很多人面前演講,把自己所做的專案演示並且說出來。所以表達能力和性格要比國內很多IT人員要好,英文讓我開拓了眼界,即便目前我遇到的困難很多,但都可以通過國內外多種渠道來溝通。新東方也提供了很多機會和平臺讓我能夠給老師或者管理者闡述我的想法和理念,讓我從一個講話發抖不善表達的人變成一個有一點新東方老師感覺的話嘮。
第二是新東方的大環境,說的高階點就是企業文化。早期新東方取得了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其實是暗合了一個道理,就是why-who-what,一個企業先要明白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業,有了自己的堅持,然後找到與自己合拍的客戶,為他們提供能夠產生共振的產品。早期的新東方是做出國留學考試起家的,但是賣的其實不只是課程,而是那個時代最缺乏的追求夢想的力量和勇氣,出國只是這種力量的一種輸出方式而已,而很多教育機構是缺乏這個核心的,而且是反著做的,由現在手上的老師和產品來想辦法怎麼吸引更多的客戶來掏錢購買,即使這個人不合適。所以你就會看到很多課程的宣傳點不是課程不是老師而是iPad和iPhone,當然我絕不徇私,新東方也有這樣的情況。新東方這麼多年的上市和商業化,業績壓力讓原有一些好的東西逐漸流失,如果也淪落到跟街邊補習班一樣賣的只是產品,也就離倒下不遠了。做什麼不重要,抱住核心而進行合理的輸入很重要,網路教育、線下授課都是形式而已,而如果沒有了三魂七魄,即便你是大羅金仙也沒轍。
第三是人,就我所處的環境來說,我自己的感覺是教育行業的人相較於其他行業的人年齡層比較扁平,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情,可以更專心的做事,我們部門的很多人都是受不了國企的環境和官僚,才來到新東方體驗和一群年紀相仿的人來奮鬥實現自我價值的。但是隨著教育行業越來越受關注,大的機構有官僚化的趨勢,這一點是我們作為從業者也要時時刻刻警醒的。
第四是成就感。如果我在IT行業裡,按照傳統的發展路徑,就是程式設計師、專案經理,有留學背景,做做市場,可能好一點,但也只是一個優秀的IT人。但如果我在教育行業,我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在改變這個行業,改變這個行業裡的人的工作習慣,間接的改變教育,影響的人不可數。相較於成就感來說,我願意成為IT改造教育行業的先行者,做了炮灰也甘願。
如果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這裡的環境,讓更多比我更優秀的人看到這裡的希望,願意來改善我們國家的教育,改善我們的孩子看到的聽到的,我們的下一代能與這個世界更好的接軌,老外看到中國人除了想到GDP也都能豎起大拇指,讓中國人的軟形象高大起來,讓我們出國留學的孩子不會被歧視,那麼我願意堅持。
這個行業大多數創新還在外圍,教育機構之間搶錢搶學生,很多人不願意或者沒機會深入傳統機構中,面對這些落後的工作方式、這些外人看不到的傷疤、這些雖然教學思維方式落後但兢兢業業努力教學想變的更好的老師們。這些就是那種不蓋高樓大廈但疏通城市下水管道的事情。起碼我們目前是想做一些真正顛覆的事情了,雖然困難很多,也沒有那麼多人理解,但如果把這個通道打通,我們可以服務更多的人,即便是傳統的方式也可以玩得轉。這是一種做網際網路教育的思維模式,而不是僅僅通過具象的產品去表達的表現形式。
後記
其實促使我願意接受採訪的原因,並不是像一個搞IT的怨婦一樣,找個機會來吐槽或者抱怨在傳統教育機構裡的受到的委屈和心裡的不甘,其實更多是想把這些好和不好的東西痛快的說出來,免得不瞭解這個行業的還在觀望的IT弟兄們胡亂猜疑。
這個行業充滿了我們在學校中沒有學到過的知識,有我們在IT行業裡永遠也碰不到的人,有著一群熱血有幹勁的同齡人每天為了夢想奮鬥,有我們用程式碼也寫不出的歡笑與感動。
我曾經的理想也是寫一段牛X的程式碼讓後人膜拜,整出一個演算法驚訝眾人,弄一個APP出來顛覆世界,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目前每天做著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工作也讓我時不時的有些氣餒,為什麼我的朋友們都在用高科技吸引目光,改變世界,而我卻在開墾教育這片荒原,在這裡待了四年多。
隨著自己年歲的增長,才慢慢明白,我們也在改變這個世界,我們在用自己的工作、時間和青春給這些老師和教育機構以新的生命力,從而去影響更多的孩子,去影響我們的下一代,難道不偉大麼?
這些工作不是教育機構挖幾個IT界的人或者牛人就可以搞定的,是需要更多IT行業裡的人全身心投入進來一點一點的從普通小事參與做起來的,去修正一個一個的錯誤,去改變一個一個的老師,去影響一次一次的教研,去參與一次一次的課堂,讓一個一個的學校重生,所以說到這裡,我其實是希望更多的人讀完這篇文章不是感嘆,原來在教育圈幹IT這麼坑爹……而是從這裡看到希望,加入我們來一起為改變下一代的教育,讓網際網路更好更合理的改變教育而努力。
via:tmtpost
相關文章
- 從業者生存質量報告之,教育行業裡的IT男之苦行業
- 人工智慧對於IT行業的從業者影響分析報告人工智慧行業
- 報告:巨量引擎教育行業營銷之道行業
- 多鯨教育研究院:2022中國素質教育行業報告(附下載)行業
- 2017中國咖啡行業生存狀況報告行業
- 2023 年度軟體質量保障行業調查報告行業
- 2016大學生就業質量報告就業
- 如何寫出高質量的企業輿情分析報告?
- K12線上教育行業廣告策略使用者調研報告-騰訊.pdf行業
- 牽引力教育360度確保就業質量就業
- 2022 中國教育智慧硬體行業報告行業
- 德勤諮詢:2017年教育行業報告行業
- 清華大學:2014 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就業
- 艾瑞諮詢:2021年中國素質教育行業趨勢洞察報告(附下載)行業
- 睿藝:2018上半年素質教育行業投融資報告(附下載)行業
- 浙商證券:2021年職業教育行業深度報告(附下載)行業
- Nielsen:2014中國教育APP行業發展及使用者行為研究報告(二)APP行業
- 2014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理科生最愛搞IT就業
- 報告指出資料質量問題正在影響公司業績
- 巨量算數:2022中國職業教育行業洞察報告(附下載)行業
- 百度:2020年職業教育行業洞察報告(附下載)行業
- 黑板洞察:2020年3月教育行業融資報告行業
- Nielsen:2014年中國教育APP行業發展及使用者行為研究報告(一)APP行業
- 一位產品經理的“線上教育行業調研分析報告”行業
- 清華大學:2020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附下載)就業
- Fastdata極數:2022年中國STEM教育行業研究報告AST行業
- 匯豐銀行:2019年中國教育行業報告(附下載)行業
- 騰訊:2019年遊戲從業者調查報告遊戲
- 2013中國移動遊戲從業者讀假報告遊戲
- iResearch:2012年網際網路創業者生存與發展報告創業
- 社交電商:寵物行業報告行業
- 艾瑞諮詢:2022年全球職業教育行業發展報告(附下載)行業
- 億歐智庫:2021新職業教育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附下載)行業
- 巨量算數&創業邦:2020中國教育行業生存實錄(附下載)創業行業
- 思美研究中心:健康產業報告系列之醫療行業報告產業行業
- 智慧手機的行業生存(轉)行業
- 2020上半年中國教育行業融資風向報告行業
- 2014年中國IT畢業生生存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