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在中間不上不下——心情也因此而低落?
Eric Reed對於職業生涯中期的各種陷阱可謂甚為熟稔。他發現很多IT企業的中層管理者過分迷戀於自己所擅長的技術,而未能真正將其轉化為一種能夠帶來實效的業務目標達成手段。也有些本來有機會登上管理者崗位的朋友不知道如何與非技術人員溝通及協作,因而只能拘囿於技術身份而無法成為企業領導者的後備人選。
Reed慶幸於自己能夠成功克服職業生涯中的諸多阻礙,並始終維持強勁的成長勢頭——現在他已經成為GE資本公司的CTO。針對這一議題,我們與Reed以及其他一些經驗豐富的IT專業人士進行了深入探討,希望由此得出的結論能夠幫助大家克服技術職業生涯中遇到的各種困境。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他們的致勝祕訣吧。
制定一套路線圖
要成為一位明智的技術人才,除了為自己制定理想的奮鬥目標之外、還應該找到達成目標的最佳途徑。卡耐基培訓公司高階副總裁Piera Palazzolo專門從事面向業務改進的指導類工作,他建議大家從自我反省開始探索適合自己的道路。首先確定自己希望獲得的精確工作崗位,而後詢問自己最終想要達到怎樣的事業高度。“接下來就是為自己制定一套培訓計劃,評估自己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學習,”Palazzolo表示。在公司裡與自己的直屬領導及其他管理者進行交流,看看他們能夠提供怎樣的幫助,同時瞭解公司提供哪些與自身成長軌跡相吻合的扶助政策。
印第安那大學IT社群合作經理Bob Flynn指出,他所在的機構要求每位員工制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管理規劃,他表示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幫助他自己以及同事找到理想的奮鬥目標。
尋找新的審視角度
管理者經常會在口頭上將“深入基層”的概念一提再提,但CompTIA(IT行業協會之一)產品開發高階主管James Stanger建議稱,大家最好能在傳統的表揚鼓勵之外採取更為深入的舉措。具體而言,大家應該瞭解自己該如何提交直接報告、並從同事及客戶的視角出發對情況加以審視。
“對於中層管理者來說,由於工作業務的實際需求以及完成任務的緊迫性,人們往往必須從既定目標出發、而無法太多考慮到其他人的立場及想法,”Stanger解釋稱。我們不妨提出這樣的問題: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您的觀點是什麼?您能對自己的需求進行詳盡闡述嗎?
“突破自己的固有思維方式,大家就會發現自己將擁有更加靈活的審視角度,”Stanger指出,而這反過來也能讓各位成為更為出色的問題解決
把握處理領導事務的機會
為了進一步磨練自己的領導能力,大家需要關注一切能讓自身得到重視的機會——特別是涉及部門之外事務的狀況。“一般來說,樂於參加跨職能任務的心態有助於大家早日邁入高層管理者行列。走出自己的固有圈子,讓企業中的更多成員認識你並記住你,”專門從事在職人員職業生涯中期指導工作的專家Carly Goldsmith提醒道。她同時建議稱,大家應該積極尋找那些有助於技能積累的專案及相關團隊。
她的一位客戶採納了Goldsmith的建議,加入一個需要與公司高層領導者進行深度互動的戰略對話專案。這個決定很快收到了成效:她在專案結束後不久就得到了晉升。
作個完美主義者
誠然,沒有人是真正完美的,但如果大家希望能在成長道路上承擔更多責任,就必須確保自身當前所做的工作能夠獲得儘可能完美的結果。
六旗娛樂公司互動服務主管Sean Andersen在該公司旗下18家主題公園的管理工作中與多位IT經理保持著協作關係。他表示,自己發現那些“將自己的房屋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員工能夠更好地持續發行其被分配到的職責——包括很多往往會被普通人所忽視的常規甚至重複性事務。Andersen會專門向這類員工交付特殊工作,因為他們更可能具備處理額外責任的能力。
舉例說明:當該公司於兩年前首次在Chrombox上推出全新試點程式時,他就將這項任務交給了一位能夠保證所有工作盡在掌控的技術經理。
不斷學習,並且樂於分享自己的發現
為了保證自身在衝擊管理層並擺脫技術人角色的過程中,大家需要不斷更新並構建自己的全面技能儲備、從而預防技術過時可能帶來的毀滅性影響。“最理想的作法是不斷學習,”CompTIA的Stanger指出。多參加一些培訓課程,考取新的資質認證並獲取額外的高等學校等,這些都是不錯的辦法,他表示。
如果大家像大多數員工一樣、每週光是處理日常工作就已經忙得焦頭爛額,那沒辦法——大家只能想盡一切辦法來壓榨出幾個小時來學習新知識。作為六旗公司的高管之一,Andersen表示他就在努力擠出時間——通常是深夜——來閱讀技術文獻並進行個人水平測試。他同時補充稱,自己會為那些同樣有此良好習慣的下屬分配額外的任務。
消除自己的盲點
GE資本公司CTO Reed坦言,他過去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決定會給其他員工帶來怎樣的重大影響。“我會簽署工作目標並制定一套執行計劃,但卻不會從對團隊產生的影響角度對其加以審視,”他表示。他根本沒發現自己的決定會導致怎樣的問題,直到團隊中有人就此作出提醒。
Reed指出,雖然他輕率的決策風格並沒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什麼毀滅性的打擊,但卻確實損害到了他的一部分業務合作伙伴。現在他開始重視自己的思考盲點,努力在對團隊造成切實影響之前將這些潛在問題揪出來。
Health Care Service公司(簡稱HCSC)CTO兼資訊管理事務部門高階副總裁Bernadette Rasmussen也贊同Reed的處理方式。“多聽聽團隊成員們的意義,參考同事們的觀點並瞭解業務領導的看法,”她建議道。
弄清自己的企業靠什麼盈利……
廣泛適用的商業智慧是無論如何積累都不嫌多的。這也是當下人才市場對於技術人員的普遍要求。
為了成功登上領導者崗位,大家需要了解自己所在的企業如何運營以及更重要的、如何實現盈利。“有些人已經進入了中層管理行列,但對這兩個問題卻始終沒有思考清楚。他們不知道單靠出色的技術體系是無法實現企業健康運轉的。相反,技術團隊的存在是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創收,”Reed強調稱。
他建議大家多花點時間與業務部門的同事們進行交流,從而積累起合理的業務運營認知並利用這些資源在IT部門內製定更為明智的決策。瞭解哪套技術方案能夠給企業的財務狀況帶來最為顯著的改善,這能切實幫助大家實現專案的優先排序並讓我們成為公司內部的技術英雄,Reed指出。
……接下來利用專業知識實現業務目標
作為一位IT中層管理者,大家當然需要將技術儲備放在第一位、同時持續交付具備實際價值的技術專案。作為一位有抱負的高層管理者,我們的首要目標是確保這些技術專案能夠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換句話說,大家需要提供切實可靠的投資回報效果。
“大家必須轉變自身視角,由技術專家改為幫助企業實現運營收益的領導者,”HCSC的Rasmussen表示。“將一個個點串連起來,從更為核心的業務層面出發審視一切並將自身的獨特價值融入其中,”她建議道。
充當人們期待的專業人士
大家不能單純滿足於扮演安坐於辦公室一隅的“某位”技術專家——相反,我們需要成為“那位”專家。
Theresa Caragol在她的晉升道路上深切體會到了這一點的重要性。“大家必須儘可能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能並擁有無與倫比的深厚積累,只有這樣企業中的領導才會得出‘如果我想要了解這方面情況,就一定得跟那個人好好談談’這樣的結論。而如果大家能夠在多個而非單一技術層面扮演專家角色,效果當然就更好了,”她指出。
Caragol目前在Extreme Networks公司擔任銷售渠道與合作伙伴全球副總裁職務,而其前任僱主則將她視為一位在軟體定義網路方面不可替代的專業人士。她的直屬領導幫助她得到了就這一議題進行講解的機會,而她用出色的表現讓自己獲得了高層領導者的關注併成功獲得晉升。她用自己的方式在Ciena公司——也就是其前任僱主——中做到了全球銷售渠道、聯盟及合作伙伴副總裁,而這一職位反過來又成為獲得當下成就的重要基石。
處理好對上與對下的關係
如果大家希望真正閃耀光芒,則必須確保自己的團隊能夠同樣出色。此外,也得通過自身努力讓上級管理者擁有良好的業績。歸根結底,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職責與晉升機遇都是把握在頂頭上司手中。大家應該定期與自己的領導進行交流,可以藉此機會談論企業的發展目標、個人職業目標甚至不妨聊聊與自己利益相關的話題,卡耐基培訓公司的Palazzolo建議道。
與此同時,以同樣的積極態度構建同手下團隊的良好協作關係,因為只有他們擁有良好的工作表現、大家的自身能力才能得到有效證明。雲服務企業Accellion公司產品與工程技術高階副總裁Vidhya Ranganathan就通過一套常識性的方法構建這種良好的上下級關係。她會定期與自己的團隊共進午餐或者邊喝咖啡並進行溝通。“這並不是在對他們進行正式性指導或者訓話,此類活動的目的是讓員工們感受到我的存在以及對其意見的重視,”她表示。
避免失誤
在職務晉升的道路上儘可能少犯錯誤:
不要坐等頂頭上司主動給我們提供表現機會。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微軟CEO Satya Nadella最近才會捲入一系列如潮的批評之聲當中。事實上,他犯下了一個每一位員工都應該引以為戒的錯誤——他敦促女性員工提升“對現有運營體系的信心”而非詢問對方到底需要什麼。“很多情況下,中管管理者會以被動方式應對自己的事業發展”——包括以被動的方式應對加薪與職位晉升,職業培訓專家Goldsmith強調稱。“走出去主動尋找機會,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不要堅持做那些自己不喜歡或者不太適合的工作。“如果主觀能動性不足,我們的壓力會逐漸增大、犯錯誤的可能性也將隨之提高。而且無論大家有沒有意識到,這類情況下我們往往都會被視為糟糕的員工,”Goldsmith解釋道。
不要被亂七八糟的瑣事所干擾。根據Goldsmith的說法,中層管理者通常會對某些自己本不必過問的細節親力親為。請注意,各位需要做的是從巨集觀角度引導自己的團隊,而非坐在他們身邊一同寫程式碼。
原文連結:http://www.computerworld.com/article/2692426/11-ways-to-re-energize-your-it-career.html
相關閱讀
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