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一族

donghao發表於2013-07-14

  《群氓之族》是本有趣的書,而且讀完以後越想越有趣。現代化的推進,人之間的距離日漸疏遠,但是人類本性又渴望認同,於是族群產生了。這裡的“族群”不一定指民族,也指各種團體和組織。但是,族群以什麼劃分?或者說,以什麼為形成的基礎呢?作者總結了幾種典型的族群劃分維度:部落偶像、身體、語言、宗教、歷史起源等。

  作者舉了猶太人、印度人、和一些宗教組織的例子,這個太高深,我輩不及,只能舉熟悉的族群——程式設計師一族為例。“程式設計師部落”,這個是確實存在,雖然邊界不明顯。我按維度列舉之,逗個趣。

  部落偶像。程式設計師崇拜計算機洪荒時代的開創者或牛人,比如unix程式設計師一般都崇拜(至少是欣賞)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微軟程式設計師欣賞蓋茨的也很多,更不用說在Mac下寫程式的多數也是賈伯斯的粉絲。你問問某個人的偶像,如果他說的是計算機界的人,那他八成是個程式設計師。

  身體。雖然頂尖級程式設計師通常又胖又有大鬍子(比如Java的創始人James Gosling,比如c++的創始人Bjarne Stroustrup,比如GNU的創始人Richard Stallman),但是並不絕對,你並不能從胖瘦看出某人是否程式設計師。但是如果弱化一下這個約束:我們在一家IT公司,如果想分辨出業務人員和程式設計師,還是很容易的——衣服普通、臉顯稚嫩、戴個眼鏡的八成是程式設計師。

  目前國內程式設計師界有身體普遍由胖恢復瘦的趨勢,這是個好現象,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怎麼繼續寫那些齷齪的程式碼呢?

  語言。程式設計師說話實在,有問題討論問題,沒問題就基本不說話。前段時間無意間聽到業務團隊面試人,叫候選人介紹一下自己,這位候選人就先從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說起,一直說到他對公司的看法,最後才總結說自己的優勢。程式設計師面試就從來沒有這麼繞,就算是問他虛一點的問題比如職業規劃,也通常是回答說:我喜歡計算機的哪個方面,所以想繼續做下去——簡潔明瞭。

  當然,不排除某些程式設計師愛扯虛的,但通常他過一段時間就不再幹這行了。以前就有個同事,一開技術討論會,別人都在發言說技術想法,他發言說公司戰略云云,過了一段時間,他就離去開自己的公司了。不迷技術的人,很難做長時間的程式設計師,但可以算”臨時程式設計師“——族群中不穩定的一員。

  還有就是程式設計師說話愛聯想到某種技術。從豆瓣上看的,一個程式設計師朋友,每天定點給女朋友打電話,於是大家就說這是發”心跳(heartbeat)“,萬一某天不發了,那就是”連線“斷了。除了程式設計師,誰能理解這個笑話呢?

  宗教。這個要程式設計師部落裡比較熱衷的人才有,一般對計算機興趣寥寥寫程式碼只是為了混飯吃的人肯定是沒有這個信仰的。unix程式設計師狂熱的追求”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mac程式設計師狂熱的追求更炫更酷更人性化的使用者介面,windows程式設計師追求更多更全的工具。雖然大家信條不同,但對自己信條的忠誠和對別種信條的不屑卻是共通的。程式設計師統一的信仰則是:計算機很神奇很好玩,編程式碼更好玩。

  至於歷史起源,就更好理解了。不管你熱衷什麼語言或什麼作業系統,你對這個熱衷的東西的來源肯定是瞭解(或好奇、渴望瞭解)的,並對此來源津津樂道。

  在國內,程式設計師族群有很高的流動性,很多人寫程式碼寫得形容憔悴,於是改行或自己當老闆;也有的人是趕上了網路泡沫或金融危機,被裁員出去。但曾經有一個老程式設計師對我說過:國內公司對技術的重視正在加強,雖然這過程很慢。但願他的預測準確,我們這一代程式設計師就能夠穩定的幹上幾十年,不用操心改行帶來的動盪和裁員帶來的焦慮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