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K-means聚類演算法實現音調的分類與視覺化

ggspeed發表於2016-03-12

Galvanize 資料科學課程包括了一系列在科技產業的資料科學家中流行的機器學習課題,但是學生在 Galvanize 獲得的技能並不僅限於那些最流行的科技產業應用。例如,在 Galvanize 的資料科學強化課中,音訊訊號和音樂分析較少被討論,卻它是一個有趣的機器學習概念應用。借用 Galvanize 課程中的課題,本篇教程為大家展示瞭如何利用 K-means 聚類演算法從錄音中分類和視覺化音調,該方法會用到以下幾個 python 工具包: NumPy/SciPy, Scikit-learnPlotly

K-means 聚類是什麼

k-means 聚類演算法是基於未標識資料集將相關項聚類的常用技術。給定 K 值後,該演算法會將每個資料點劃分到離其最近的中心點對應的簇,從而將整個資料集分成 k 組。k-means 演算法有很廣泛的應用,比如識別手機發射塔的有效位置,或為製造商選擇服裝的型號。而本教程將會為大家展示如何應用 k-means 根據音調來給音訊分類。

音調的簡單入門

一個音符是一串疊加的不同頻率的 Sine 型波,而識別音符的音調需要識別那些聽上去最突出的 Sine 型波的頻率。

最簡單的音符僅包含一個 Sine 型波:

Image

Pic繪製的強度圖譜中,每個組成要素頻率的大小顯示了上面波形的一個單獨的頻率。

Image3

主流樂器製造出來的聲音是由很多 sine 型波元素構成的,所以他們比上面展示的純 sine 型波聽起來更復雜。同樣的音符(E3),由吉他彈奏出來的波形聽看起來如下:
Image4

Pic

它的強度圖譜顯示了一個更大的基礎頻率的集合:
Image6

k-means 可以運用樣例音訊片段的強度圖譜來給音調片段分類。給定一個有 n 個不同頻率的強度圖譜集合,k-means 將會給樣例圖譜分類,從而使在 n 維空間中每個圖譜到它們組中心的歐式距離最小。

使用Numpy/SciPy從一個錄音中建立資料集

本教程將會使用一個有 3 個不同音調的錄音小樣,每個音調是由吉他彈奏了 2 秒。

Pic

運用 SciPy 的 wavfile 模組可以輕鬆將一個 .wav 檔案 轉化為 NumPy 數值。

這段錄音應該被分為多個小段,從而使每段的音調都可以被獨立地分類。

每一段的強度圖譜可以通過傅立葉變換獲得;傅立葉變換會將波形資料從時間域轉換到頻率域。以下的程式碼展示瞭如何使用 NumPy 實現傅立葉變換(Fourie transform)模組。

一些輔助函式會建立一個空的 NumPy 數值並將我們的樣例強度圖譜放入其中。

“power_spectra_array “是我們的訓練資料集,它包含了一個強度圖譜,在此圖譜中錄音按每 0.5 秒的間隔進行了分段。

利用 Scikit-learn 來執行 k-means

Scikit-learn 有一個易用的 k-means 實現。我們的音訊樣例包括 3 個不同的音調,所以將 k 設定為 3。

“predictions”是一個 Python 資料,它包含了 12 個音訊分段的分組標籤(一個任意的整數)。

這個陣列說明了在聽這段音訊時連續音訊分段被正確地分在了一起。

使用 Plotly 視覺化結果

為了更好的理解預測結果,需要繪製每個樣例的強度圖譜,每個樣例均用顏色來標記出其對應的 k-means 分組結果。

下面的圖中每個有色的細線代表了樣例 .wav 檔案中 12 個音訊分段的強度圖譜。不同顏色的線表示了 k-means 預測出來的分段音調。其中藍色,綠色,紅色圖譜的高峰分別在 82.41 Hz (E), 103.83 Hz (G#), and 123.47 Hz (B),這些是音訊小樣的音符。音訊小樣中頻率最強的是低頻,所以只有由 FFT (快速傅立葉變換)測量出的最低的 500 個頻率被包含進了以下圖表。


繪製在 3 個取樣音調中共有的 2 個最強泛音的振幅,這種自然的聚類過程便十分明顯了。

Learn More at Galvanize!

k-means 是 Galvanize 資料科學強化專案中眾多機器學習課題的一個。如果感興趣,可以在這裡學到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