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哪兒大?

taosay.net發表於2013-12-04

  昨晚和王博士吃了個飯,聽王博士講了一晚上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他在說,我在聽,有時候覺得他還挺可愛的。不過我暫時沒有寫「王博士(三)」的打算。

  今天想扯扯「大師哪兒大?」。但「此大師」非「彼大師」,不是指那些震鑠古今的大師,而是指在公司裡的技術牛人。這個名字的來源,是最早在阿里有位「馮大師」,不過不是Fenng(馮大輝),而是馮春培。當時他是阿里DBA的leader,被公司的同事尊稱為「大師」。

  阿里的DBA在網際網路行業裡相當有名,是一支銀河戰艦。現在阿里去IOE化,當年的那批人也半數以上都離開阿里創業去了,這些人裡就包括Fenng、簡朝陽、沃趣科技的陳棟等人。

  馮大師當年在阿里內部做過一次分享,叫「大師哪兒大?」。可惜的是那次分享我有事錯過了,但我一直很景仰這個標題,所以今天想借題發揮一下。我有時會懷著邪惡的內心揣測,大師可能要「渾身上下無處不大」,這樣才能算得上大師。

  那麼如何成為一個公司內的「大師」呢?

  我認為即難,也不難。大師不是誰都可以做的,不是技術好就能成為大師。技術好的人很多,有的默默無聞,有的埋頭苦幹,這樣都成不了大師。

  要想成為大師,馮大師的祕訣是,把一塊小的餅做大。DBA本來只是管管資料庫,但是後來又開始管研發寫出來的sql,再後來又開始做效能優化、架構設計。這就把原來只需要幾個人的團隊,擴充到了十幾個人。團隊的職責更多了,在公司的地位也就更加重要了,個人也就隨著團隊成長了。

  除了要有這種長遠的目光,能夠抓住種種機會把團隊做大外,作為一名「大師」,還需要有超強的學習能力,能夠快速搞定問題。也許以前你沒接觸過一種新的技術,但只要拿到手上玩一段時間就能上手。同事們遇到任何問題,無論是查資料或者是debug到深夜你都能搞定,沒有疑難雜症能難倒你,你就具備了成為大師的另一種潛質。

  在淘寶就有這樣一位大師,他在外的名聲是「有問題,找多隆」。無論什麼問題到了「多總管」的手裡就都不是問題了。

  可是我覺得以上這些都還不夠,作為一名「大師」,不能僅僅是技術好,而是必須要理解「業務」。「大師」與「非大師」的區別往往就在於對業務的理解上。一個普通的技術牛人可能僅僅只是在專業領域裡造詣很深,但缺乏對業務的理解,可能就無法預判到公司下一步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可能會做什麼事情。而對業務的理解往往會在技術架構設計上起到一些決定性的作用。「大師」們設計出來的架構,總是能提前把公司下一步會做的事情考慮到;而普通技術人員卻經常會抱怨業務方的需求變來變去,怎麼不一次把需求講清楚,卻不知道需求不變是不可能的。

  一個能深入理解業務的技術專家,是公司的無價之寶。

  在阿里,想要晉升為高P,除了業績要好外,軟考核指標裡,要求這個技術專家需要:A. 有影響力;B. 具有前瞻性思維,能夠輔助公司進行戰略決策。

  這些標準就是「大師」們定出來的,所以,這會兒你該知道「大師哪兒大」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