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思維 傲慢的鬧劇

luanxiang發表於2014-08-22

  不知從什麼時侯起,“網際網路思維”成了熱門的名詞,不管什麼東西,一旦沾上“網際網路思維”,就瞬間變得金光閃閃。無數人手握“網際網路思維”,雄心勃勃地要改造各種行業,大有大躍進時“向三山五嶽要糧”的氣慨。然而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網際網路思維”的最初鼓吹者,只是在事後按照“網際網路思維”的路子去解釋自己的成功經歷,正如同我黨用《東方紅》來解釋從整部革命史一樣。其它鼓吹乃至信奉網際網路思維的人,我還真沒聽說有幾個在“網際網路思維”的指引下取得了成功。所謂“網際網路思維”,在我眼裡更象一出傲慢的鬧劇。

  我曾經說過,網際網路最大的價值是加速了資訊的有效流動,因此大大降低了許多活動的成本,省略很多中間環節(當然,這些中間環節主要作用是傳遞資訊)。一旦深入到現實世界,網際網路還是要受到現實世界的制約,要尊重傳統積累的智慧。那種以為有了“網際網路思維”就可以橫掃一切的傲慢,是斷然要不得的。

  拿我稍微有些經驗的電商來舉例。按照傳統看法,整個生意中有三流:產品流、資金流、資訊流。其中產品從生產端向消費端移動,資金從消費端向生產端移動,資訊流則是雙向流動,確保產品流和資金流可以準確對應。有了網際網路之後,產品流、資金流可能沒有大的變化,資訊流卻可以更加迅速和多樣化。比如前端使用者的反饋、競爭對手的變化,後端生產的改進、庫存的波動,都可以迅速傳達到各個環節,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然而,資訊流的巨大變化要產生效益,最終必須落地為產品和資金順暢流動。產品和資金的順暢流動則離不開供應鏈的優化,離不開現金流的改善。這些都是不那麼光鮮,又有很多傳統智慧積累的領域。如果簡單忽略它們,以為高舉“網際網路思維”的旗幟就可以橫掃千軍,那未免太過傲慢。只專心做好IT方面,只關注“使用者體驗”,卻不重視供應鏈,不重視現金流,不尊重這些領域已經積累的智慧,結果把生意做砸的例子,我見過很多了。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招聘。時下有很多招聘網站似乎非常火熱,其思路卻大同小異:創造一個平臺,讓企業可以方便地釋出招聘資訊,讓人才可以快速地找到招聘資訊。他們共同的假設似乎是,有了“網際網路思維”,就可以略過HR和獵頭等等“不必要”的中間環節,讓供需兩端直接見面。在我看來,這樣的設想也太過天真。要做好招聘,首先必須知道招聘是怎麼回事,HR和獵頭到底幹了什麼。

  在很多公司,對於人才的招聘是需要藉助專門的人員(HR和獵頭)來進行的。在“網際網路思維”的人看來,受制於技術,HR和獵頭往往不能迅速獲得海量簡歷,也不能高效地篩選。但是,HR和獵頭的價值並不僅僅提現在於獲取簡歷和篩選,還體現在根據專業知識和經驗進行評估。通常來說,對人才,需要根據其過去所在的公司、職位進行評估;對公司,需要根據其資質、排名、人力資源圈裡的口碑等等進行評估。

  除此之外,招聘的專業內容還包括調整和磨合。如果需要針對某個崗位進行招聘,首先需要了解這個崗位有什麼硬性要求,需要哪些技能,看重什麼方面,有什麼限制條件。然後還需要進行調研,比如這類的人才從地域上看是如何分佈的,一般出現在哪幾類(甚至哪幾家)公司。根據這些資訊進行調整,不斷細化自己的招聘需求和篩選標準。最後有的放矢地進行招聘,這樣才能保證效率和質量。如果需要推薦候選人,一般需要為他提供求職的指導,比如適合他的崗位是什麼(候選人未必清楚),在各個地點、行業、公司是怎麼分佈的,通常看重候選人的哪些方面。有時候還會對候選人的職業生涯給出建議,以便他在下一次換工作時獲得更好的機會。

  可惜的是,用“網際網路思維”來做招聘的許多網站,似乎完全不瞭解或者不重視這些工作的價值。它們更看重的是簡單的頁面,準確的搜尋,迅速的釋出。其暗含的假設就是,找工作、招人是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的工作。普通公司扔個招聘啟示就能迅速被準確搜尋到,普通人做個簡歷就能迅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職位,然後雙方自行勾兌。

  這樣的模式提供不了HR和獵頭的評估工作,因為沒有積累對企業的評價(企業自身的名聲除外),也沒有積累個人的口碑,所以對雙方都給不出相對準確的評估。對於招聘的“調整及磨合”這類網站也無法滿足。它們不能給招聘方提供足夠多有價值的反饋——“符合我需求的技術人員通常來自這幾家公司,一般有x年以上工作經驗,目前主要居住在甲市和乙市”,也不能給求職方提供足夠多的資訊——“現在招聘PHP程式設計師時要求的其它技能主要有JavaScript、Apache”。結果所謂的“網際網路招聘”就變成了無數資訊硬碰硬的大雜燴,所謂“縮短中間環節”之類,更像痴人說夢。

  上世紀80年代,有外國漂流勇士希望漂流黃河。在這之間,從來沒有人在黃河上進行過漂流。這條訊息見報之後,引起了一些我國同胞的不滿:中國人自己的母親河,為什麼要讓外國人第一個漂流。於是很有幾名身體不錯的個體戶,在激奮之餘,抱了個輪胎當救生圈就匆匆下水了。後果如何,當然不難想象。

  照理說,身體不錯的個體戶,應當有財富、有膽識、有精力,應當明白這道理。然而,也恰恰是他們的財富、膽識、精力,給了他們傲慢的資本,把其它事情想得太過簡單,最終在現實面前狠狠摔了一跤。

  當然,這個故事不僅僅是個笑話,如今想起來還有些悲壯的色彩。可是類似的情況再次出現,感覺就大不相同了。馬克思說過:歷史註定要發生兩次,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諷刺劇。在我看來,當下氾濫的“網際網路思維”的傲慢,和當年勇漂黃河的傲慢,恰恰是一脈相承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