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golang的gzip優化

thinkboy發表於2017-07-26

背景

近期使用 Golang 官方的"compress/gzip"包對資料壓縮返回給 App,此場景特性:資料不固定、高併發。在實際過程中發現一個簡單邏輯的 API 服務,幾百 QPS 的情況下 CPU 卻很高達到幾個核負載。

問題追蹤

通過 golang 自帶工具 pprof 抓圖分析 CPU,如下圖 (由於有業務程式碼,所以部分資訊遮蓋了): http://img-hxy021.didistatic.com/static/way/do1_In6jEmpzPXAca5KnRNUD

通過此圖可以看出,整個工程裡有兩個 CPU 消耗大頭:1) GC 高 2) 大部分 CPU 耗在 Gzip 上.看方法屬於 New 操作,再加上 GC 高,很容易往一個方向上去想,就是物件建立過多造成。

於是 google 搜了一些資料發現有人嘗試優化 gzip,地址:https://github.com/klauspost/compress/tree/master/gzip20~30%,但是並不相容原生 Gzip,似乎並不是一個很通用的方案。,但經過測試雖然速度提升

分析原始碼

1.首先看下 demo 裡原生的使用方式

demo 地址:https://github.com/thinkboy/gzip-benchmark

func OldGzip(wr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buf := new(bytes.Buffer) w := gzip.NewWriter(buf)

leng, err := w.Write(originBuff) if err != nil || leng == 0 { return } err = w.Flush() if err != nil { return } err = w.Close() if err != nil { return } b := buf.Bytes() wr.Write(b)

// 檢視是否相容 go 官方 gzip /gr, _ := gzip.NewReader(buf) defer gr.Close() rBuf, err := ioutil.ReadAll(gr)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string(rBuf))/ }

2.其次看下官方 gzip 的實現,如下圖: http://img-hxy021.didistatic.com/static/way/do1_TIZjHEQ3BarilNCNC3Z8 http://img-hxy021.didistatic.com/static/way/do1_QvSBEc6YCpXRafIxvK9C

跟蹤程式碼尋找幾處與 Pprof 圖相關的有 New 操作的地方,首先第一張圖每次都會 New 一個 Writer,然後在第二張圖裡的 Write 的時候,每次又都會為新建立的 Writer 分配一個壓縮器。對於物件的反覆建立有一個通用的思路,使用物件池。

3.嘗試使用物件池

http://img-hxy021.didistatic.com/static/way/do1_HQTmIbkd8zBFJVKPmPwr

通過上圖我們發現 gzip 的 Writer 有個 Reset() 方法,該方法呼叫的 init() 裡的實現是如果已經存在壓縮器,就複用並且 Reset()。也就是說其實官方已經提供了一種方式讓使用者不再反覆 New Writer。然後我們可以這樣改造下實現程式碼:

func MyGzip(wr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buf := spBuffer.Get().(*bytes.Buffer) w := spWriter.Get().(*gzip.Writer) w.Reset(buf) defer func() { // 歸還 buff buf.Reset() spBuffer.Put(buf) // 歸還 Writer spWriter.Put(w) }()

leng, err := w.Write(originBuff) if err != nil || leng == 0 { return } err = w.Flush() if err != nil { return } err = w.Close() if err != nil { return } b := buf.Bytes() wr.Write(b)

// 檢視是否相容 go 官方 gzip /gr, _ := gzip.NewReader(buf) defer gr.Close() rBuf, err := ioutil.ReadAll(gr)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string(rBuf))/ }

我們給壓縮過程中用到的 Buffer 以及 Writer 定義物件池 spBuffer、spWriter,然後每次 api 請求都從物件池裡去取,然後 Reset,從而繞過 New 操作。

這裡容易產生一個疑問:物件池其實本身就是一個 “全域性大鎖”,高併發場景下這把全域性大鎖影響有多大?(其實有一種深度優化的方式就是拆鎖,比如依據某個 ID 進行取餘取不同的物件池。這裡就拿一把大鎖來實驗).

下面看一下此次改造後的壓測結果 (QPS: 3000):

不使用物件池 (CPU 使用 28 個核左右):

http://img-hxy021.didistatic.com/static/way/do1_gmYIJXtQ7KNJtts9itST

使用物件池 (CPU 使用 22 個核左右):

http://img-hxy021.didistatic.com/static/way/do1_mJGJQGHiQNYvumIZiqTx

通過 CPU 使用來看有消耗降低 22% 左右,由於 QPS 並不是很高,所以這裡物件池的 “全域性大鎖” 的影響暫且可以忽略。

結論

針對官方 Gzip 的壓縮可以使用物件池來改善。

klauspost 所提供的方案也列舉在 demo 中了,雖然屬於自己改了壓縮演算法不相容 Golang 官方包,但親測對壓縮速度也提升了很大百分比。使用該庫 + 物件池的方式可能會達到更顯著優化效果。

demo 地址:https://github.com/thinkboy/gzip-benchmark

更多原創文章乾貨分享,請關注公眾號
  • 記一次golang的gzip優化
  • 加微信實戰群請加微信(註明:實戰群):gocni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