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介面上的光環效應

aqee發表於2013-01-14

   如果你曾經做過程式設計師,即使只做了很少的一段時間,你毫無疑問的會發現這樣一種令人無奈的現實情況….

你在興奮的為你的客戶實現一個新功能。這個功能在業務邏輯上超級的複雜,但頁面上卻是非常的簡單。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在付出了巨大努力後,你剛好在使用者要求的最後期限前完成了任務。開發出的新功能在業務邏輯上無懈可擊,但介面沒有來得急收拾,顯得有些粗糙。這沒什麼,因為這是最容易處理的部分,也是最不容易出錯的部分。

你拿著做好的系統去跟客戶演示。他們立即開始在UI上挑毛病:“這一列沒有對齊”,“這個名稱應該用粗體”,等等。就在他們還有真正的試用實際功能前(你的軟體真正體現價值的部分),你可以看出,他們對你的勞動成果已經失去激情了。

最終,所有的功能都執行良好,除了介面上一點瑕疵。你知道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所有功能都符合要求,但客戶並不是很興奮,你不由得感覺像是被潑了一盆冷水。

使用者介面

  那麼,產生這樣的感覺是正常的嗎?也許。但這也不意外。大多數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都知道,從客戶的視角看一個軟體產品的質量和完美程度,使用者介面承載著巨大的不相稱的份量。這是事實,其中一個原因要歸咎於叫做光環效應(Halo Effect)的現象。

  簡言之,光環效應指一種內在的認知傾向,它會讓我們相信,如果一個事物給我們的初始印象很好,那它餘下的部分也都會很好。例如,大量的研究顯示,對於一些外表好看的人,人們更容易對他們產生一些正面積極的印象(例如聰明,有創造力等等),即使人們對他們除了外表外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知)。

  還有另外一個來自Solomon Asch的著名的實驗:想象有兩個人在競爭一個職位,你對這兩個人的瞭解只有一些描述。A人是….

  聰明,好學,沉著,不苟言笑,悲觀,無大志

  …而B人是…

  無大志,悲觀,不苟言笑,沉著,好學,聰明

  憑第一感覺,你會僱用誰?你的直覺很可能會把你引向A,但如果你仔細看,A和B其實是完全一樣的,只是描述他們的詞的順序相反。為什麼我們會對它們產生不同的認知?

  是這樣的,在閱讀了一、兩個特徵描述後,我們已經開始對這個人形成了一個大致印象。後續的描述,如果跟之前的特徵一致,它們會加深我們的初始印象,如果跟之前的有衝突,那我們會忽略它(或至少認為它們不具重要性)。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喜歡統一連貫忽視不一致不和諧的東西

  回到我們軟體開發的世界,現在我們更清楚了為什麼使用者介面上不重要的瑕疵(例如拼寫錯誤)會嚴重的影響客戶的我們開發的軟體的整體質量甚至價值的印象,從某種程度上看,客戶的認識過於草率,或很不公平,但人的大腦就是這樣看問題的。

  本質上,使用者介面就是我們的軟體應用的物理外表,正因為如此,使用者就會用它來形成對我們的整個應用軟體的初始印象。一旦這種印象形成,很難重新塑造。如果使用者介面是有組織的,乾淨的,讓人愉悅的,使用者就會自然的認為它背後的系統也是如此;反之亦然。

  所以,不要只關注於後端服務而特意的不重視前端介面——尤其是在與客戶接觸的早期、你們還沒有建立互信的基礎的時候——雖然UI是很容易實現的一部分。這沒有對齊的列雖然只需要15秒就能糾正,但從使用者的眼中的軟體質量標準看,它是和整個系統水平是密切相關的!

  英文原文:The User Interface and the Halo Effec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