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端儲存魔力象限都進不了,就別提三年之內中國第一了吧!

祁同偉發表於2017-09-19

【IT168 雲端計算評論】近幾年來,儲存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文講的是連雲端儲存魔力象限都進不了,就別提三年之內中國第一了吧!過去十年談到儲存,IBM、EMC、NetApp、HDS、希捷等等這些儲存大廠隨即映入眼簾。因為那個時代高階儲存、傳統SAN、機械硬碟正稱霸著儲存市場的一片天。如今,在人人都在談數字化轉型的今天,隨著資料的爆發式增長,使用者自身業務需求不斷變化的驅動下,儲存技術必須不斷革新來打破傳統市場格局。於是,衍生了分散式SAN、超融合、全快閃記憶體、軟體定義儲存這些熱門詞彙。毫無疑問,儲存理念、架構、介質和使用方式的種種變化,讓儲存不斷實現自我突破成為可能。

雲端計算在人們如水電般的資源使用時,新興儲存初創公司、運營商以及網際網路巨頭都成了傳統儲存廠商與之相較的物件。其中,由公有云服務廠商提供的雲端儲存服務瓜分了儲存市場的半片天,公有云雲端儲存作為以資料儲存和管理為核心的雲端計算系統,很好的滿足了非結構化資料儲存和橫向擴充套件等需求,成為當下企業級儲存主流應用形態。

作為當前全球雲端計算市場IaaS領域(基礎設施即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有云塊儲存、檔案或物件儲存服務,不僅是IaaS雲端計算服務中最為基礎和廣泛的服務型別,更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按照慣例,每年七月,Gartner都會公佈當年的公有云儲存魔力象限,一石激起千層浪,魔力象限區塊變化以及入圍廠商地位排名總是業界關注的重點,今年也不例外。

為什麼說雲端儲存是公有云廠商比拼的核心考量?

在2017年的全球公共雲端儲存服務魔力象限中,亞馬遜AWS和Azure在領導者象限,Google在遠見者象限,其餘的廠商都在利基象限。

雲端儲存魔力象限都進不了能稱中國第一?

對比去年,領導者象限中,仍然被“2A”佔據,從象限位置上看,Azure有很明顯的下降形勢,根據Gartner的表述,原因是去年微軟公有云儲存這方面沒有創新。

雲端儲存魔力象限都進不了能稱中國第一?

遠見者象限中,仍然是Google一家,且位置基本無變化,沒有上漲也沒有下降。

利基象限中,AT&T因不再提供公有云儲存服務,被退魔力象限,騰訊雲和Virtustream首次進入魔力象限,更大的亮點是阿里雲在去年首次晉級後,強勁上升位利基象限第一名,而RackSpace從去年和阿里雲不相上下的位置,大幅下降到利基象限最後一名。

通過對比兩年的全球公共雲端儲存服務魔力象限結果來看,AWS、Azure、Google、阿里雲排名前四。這一點和Gartner2017年全球IaaS魔力象限排名完全吻合。而根據增長速度來看,阿里雲勢頭強勁,可以預見的是明年阿里雲甚至有可能有領導者現象,如果Google雲端儲存仍然保持現在的增速,或遺憾被阿里雲趕超。那麼,全球IaaS市場,“3A”陣營將競爭加劇。

當然,Google為了提高增長速度,今年在美國以外四個國家開設了資料中心,並計劃在 2019 年之前再多擴充五個資料中心。但缺少了中國市場的Google,IaaS市場份額上仍然不佔優勢。而阿里雲除在中國佔有41%的IaaS市場份額外,2017年上半年陸續宣佈了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海外服務節點建設的計劃,目前已經覆蓋了歐洲,美洲,大洋洲,亞洲等區域,在全球14個地域開放了31個可用區,為全球客戶部署200多個飛天資料中心,付費使用者突破百萬。所以,這也是投資者看漲阿里雲的重要原因之一。

雲端儲存魔力象限都進不了能稱中國第一?

不可否認,儲存是雲端計算業務的基石,公有云儲存服務能力將直接導致公有云廠商核心競爭力。能夠考量公共雲端儲存市場的標準是什麼?或者說公有云廠商憑藉哪些因素主導雲端儲存領導者地位?

事實上,根據Gartner評估條例概括分為以下幾點:提供的儲存服務型別(塊,檔案,物件)和冷熱儲存等產品創新,全球資料中心位置、技術成熟度、市場策略、市場份額、服務承諾和SLA等方面來綜合考慮。

從晉級到做好,產品是硬標準

所以,能夠取得成功的絕非運氣使然。正如阿里雲端儲存團隊產品負責人承宗所言,阿里雲端儲存能夠取得如此成績,靠的是硬實力。能不能把儲存產品的效能,穩定性和資料安全性做好是最關鍵的。

的確,阿里雲有著所有云計算廠商中最齊全的儲存產品線,物件儲存OSS、塊儲存、共享檔案儲存NAS(支援NFS和SMB/CIFS協議)、共享塊儲存、表格儲存、歸檔儲存以及混合雲端儲存系列,並且提供線上和離線資料搬遷服務。

其中,塊儲存Block Storage,以資料塊的形式儲存資料,形成SAN儲存環境。在這方面,阿里雲提供了三種型別的雲盤:SSD雲盤,高效雲盤和普通雲盤。提供快照,加密,彈性容量管理等功能。共享塊儲存產品主要針對傳統政企/金融客戶的核心業務資料庫上雲場景,提供支援多臺雲伺服器併發讀寫訪問的共享,配合多網路卡和部署集功能,實現Oracle RAC的上雲。檔案儲存主要以儲存非結構化的資料為主。與傳統的NAS不同,阿里雲NAS分為效能型(SSD介質)和容量型(寫路徑通過SSD,讀路徑從HDD)兩種,為PB級共享檔案儲存而生。支援CIFS/SMB和NFS協議,面向容錯的設計和按量計費等雲端儲存的特性,提供高可靠、完整性、完全託管資料服務。

與塊儲存和檔案儲存不同的是,物件儲存是能夠直接對網際網路提供服務的儲存形式,這點是塊儲存和檔案儲存比較難做到的。從效能方面考慮,物件儲存也更容易做到水平擴充套件。

作為阿里雲最早上線的雲產品之一阿里雲物件儲存OSS(Object Storage Service),最大的優勢有以下幾點:

第一, 高可用和穩定性。物件儲存OSS基於分散式儲存引擎盤古大規模檔案系統,阿里雲的3+N線BGP網路和Tb級別的網路互聯為使用者的資料訪問,提供低延遲高吞吐的訪問保障。

第二, 方便易用,豐富的訪問程式設計介面。OSS基於RESTful的協議具有非常好的可程式設計性和可讀性,同時還提供11種語言的SDK,覆蓋了業界絕大多數語言。此外,支援豐富的圖片處理介面以及多媒體流RTMP的直接寫入。

第三, 價格透明化。不同於很多雲廠商把折扣放到線下,OSS直接把折扣體系搬到線上,為使用者節約成本。

第四,安全性。目前OSS每年業務增長量達5倍以上,在國內外擁有極大業務體量,具備可靠地安全保障性,是混合雲場景的必選方案。

對於傳統的儲存應用場景而言,物件儲存主要被用來做備份與容災,而物件儲存在雲端儲存場景裡面應用要廣泛很多。

以圖片類應用場景為例,阿里雲採用和OSS相結合的圖片處理服務來滿足各式各樣對圖片儲存和分發場景的需求。而對於視訊監控場景,OSS通過支援Append寫入的方式讓視訊監控的裝置可以直接通過網際網路寫入到OSS當中,大幅降低成本。

從做好到領導者,用服務證明

當下,混合雲已成為雲端計算產業發展趨勢。因為混合雲可以同時解決公有云與私有云的不足,比如公有云的安全和可控制問題;私有云的價效比不高、彈性擴充套件不足的問題等。對於使用者來講,使用者希望是一體化解決方案,同時希望在公有云中構建私有云。在這其中,無縫連線和傳輸成了混合雲端儲存架構的關鍵。

對此,阿里雲的混合雲端儲存解決方案包括了雲端儲存閘道器、混合雲端儲存陣列、閃電立方離線資料搬遷服務以及基於混合雲端儲存陣列之上的備份與容災服務。

雲端儲存閘道器是一款可以線上下和雲上部署的軟閘道器,以OSS作為後端儲存,提供本地快取模式,支援NFS和CIFS協議和VMWare/KVM/HyperV環境部署,可實現企業內部IT環境和雲端儲存之間提供無縫、安全的連線傳輸。此外,混合雲陣列可實現本地儲存通過雲快取、雲同步、雲分層、雲備份等方式無縫連通雲端儲存(塊、檔案和物件)。

雲端儲存魔力象限都進不了能稱中國第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離線資料遷移方面,阿里雲閃電立方利用多臺裝置可以同時遷移PB級別的資料,支援單次480TB的遷移能力,最大降低60%以上成本。

如今,阿里云云儲存產品應用於圖片社交,短視訊,直播風控,手機相簿,視訊監控,生命科學,醫療影像等各行各業,在企業檔案分享以及企業容災備份多個細分行業有成熟的案例和解決方案。

比如,為了滿足泛網際網路行業、金融、電商、政企等行業等搭建大資料儲存與計算分析平臺的要求,阿里雲前段時間推出ECS儲存優化型例項D1規格族。基於SDN和CDN技術,D1例項選用高效能企業級6TB SATA硬碟,D1單例項最大5GB/s儲存吞吐能力,縮短HDFS檔案讀取和寫入時間。

針對廣電行業和基因、渲染、機器學習等領域,阿里雲最新發布行業性NAS Plus,滿足製作系統高頻寬,低延遲,以及隨機讀效能要求。

對於企業級市場來說,儲存的需求永遠是無止境的,尤其是在如今的資料量爆發的時代。大容量、低成本、安全可靠、易操作便管理的儲存服務是每一個企業所渴望的。

顯然,阿里雲端儲存不僅在產品上是有絕對競爭力的,在海外市場佈局和生態建設上更先他人一步。但在筆者看來,阿里雲對自己的要求似乎遠不止於此,在技術創新方面,阿里雲斥資10億融資技術驅動型廠商七牛雲,此舉無疑不代表著阿里雲將繼續強化物件儲存、大資料以及人工智慧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如此,阿里雲還與其領投的私有云廠商Zstack合作混合雲佈局,阿里雲不僅要做公共雲市場的領軍者,更要以公有云的能力來建設完整的私有云混合雲生態。除此之外,阿里雲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為中國虛擬天文臺提供計算和儲存能力。

無疑,阿里巴巴已成為全球化廠商,在雲端計算生態產業上有著巨大貢獻,未來,阿里雲端儲存作為阿里雲公有云核心系統來為阿里巴巴輸出資料能力,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廣泛的服務,為企業儲存無法計算的價值。這一點,對於至今沒有海外業務剛剛宣佈構建雲業務的某雲來說,兩者之間還相差甚遠,三年之內做到中國雲第一是不是有點無從稽考,讓我們指日可待。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09-01

本文作者: julie 

本文來自雲棲社群合作伙伴IT168,瞭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IT168

原文標題:連雲端儲存魔力象限都進不了,就別提三年之內中國第一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