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輝:回顧中國的開源浪潮
作者按:這文章的大部分完成於2014年9月中旬,適逢一年一度的錢塘江大潮,給了我很大的靈感。當時因為在忙北京的SFD活動,所以沒有寫完,現在年底補充和修改一些,遂發此文。
首先宣告:文中觀點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僅作參考。
(題圖來自網路)
經常聽到一些商業宣傳:“‘開源大潮’已經洶湧而來”,好像大姨媽來了,大家都沒準備好衛生巾一樣。那麼拋開這些商業宣傳,開源這個國外舶來品在中國是如何生根發芽的呢?我們不妨稍加整理,將所謂的“開源大潮”切段評判,將其在中國的推進歷程,嘗試以“斷代”的方式分段講述。這樣做,除了可以理清開源引入中國的歷程,更可以剖析開源背後的人的作用、利益訴求和其最終目標。
對開源這種“斷代式”的分析起源於年初和一位前CSDN同事的頭腦風暴,我們赫然發現,開源在中國呈現出高潮和低潮交替的有趣局面,與高潮期的轟轟烈烈相對的,則是低潮期的暗流湧動,可以說同樣重要。遂決定嘗試對這種歷程做一些分析和解讀。
中國開源的第一次浪潮 (1999年~2002年)
- 標誌性事件:紅旗Linux、藍點Linux等的釋出
- 高峰特徵:篳路藍縷,開路先鋒
- 低潮期:網際網路泡沫,催生低成本和更廣闊的網際網路需求
1998年,自由軟體基金會的Richard Stallman第一次來到中國,在清華大學做了一次演講。之後,1999年美軍空襲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給很多人以極大的刺激,因此催生出中國要有自己的,自主可控的CPU和作業系統的戰略決策。隨後在政府的“關懷”和指導下,中國自主作業系統開始研製。必然選用了開源的Linux系統,這其中的佼佼者無疑是紅旗Linux。從1999年紅旗Linux釋出第一版到2014年紅旗倒掉,長達15年的時間裡,紅旗Linux為中國開源鋪墊了堅實的力量,從應用軟體本地化、國產軟體標準化、軟體開發流程化和國產作業系統政府採購等多個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很多Linux的元件、桌面環境以及文件的早期翻譯和中文文件編寫大多是紅旗員工的貢獻,這也為後面中國推廣開源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一句話來說,這一時期開源主要發生在政府推動,高校和研究機構中,還屬於高層需求,基於民族產業和資訊產業的自主可控的訴求。
這一時期,除了紅旗Linux還有藍點Linux等一些公司開發的作業系統,以替代微軟Windows為旗號宣傳和推廣,他們共同的努力給了中國人第一次接觸Linux,接觸世界開源潮流的機會。但因為當時家裡有電腦的人不多,且微軟在華的強勢推廣,因此桌面Linux的推廣遇到很大困難。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更加重了這一趨勢,因為有政府背景紅旗Linux挺住了,但藍點Linux等民營公司開發的作業系統就慢慢夭折了。而在此漫長的低潮期,從國外IDG引入的LinuxWorld大會豐富了此時的中國開源世界,在暗流湧動中掀起了下一波浪潮……
中國開源的第二次浪潮 (2005年~2006年)
- 標誌性事件:LinuxWorld China的成功舉辦
- 高峰特徵:商業開源走向前臺
- 低潮期:技術人才儲備和社群孕育
事實上,有據可查的LinuxWorld China可以追溯到2000年,到2008年最後一屆,連續舉辦了8年!LinuxWorld China分別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發展了大量開源愛好者。這樣一次商業展覽和交流會為中國開源的商業化發展提供了推進劑,使得Linux的伺服器應用、資料庫和早期桌面Linux得到了交流和展示的機會,為推動網際網路產業、資訊科技發展貢獻了卓越的力量。其中2006年~2007年的兩屆LinuxWorld China最為盛大,也最為引人注目。諸如紅帽、Novell等國際知名開源企業均參展,併為中國的開源人開啟了企業應用的成功案例。同時,國內的紅旗Linux、聯想等大企業也推出了自己的開源企業級應用。
展覽歸展覽,但卻為開源的企業級應用開啟視窗,刺激了更多企業投身其中,也促發了技術的儲備和人才的培養。現在很多鼎鼎大名的行業“高階”人士(有些確實做出過卓越貢獻),都是在這一時期吸納進入開源浪潮的。同時也要看到,因為商業展會只是隔靴搔癢,並沒有足夠的大眾參與,此時對開源的帶動作用只能停留在企業層面,重視應用而輕視貢獻。因此到2007年和2008年的兩屆LinuxWorld China呈現頹勢,草草收場。
中國開源的第三次浪潮 (2007年~2010年)
- 標誌性事件:王開源在比爾蓋茲演講時舉牌“Free Software,Open Source”
- 高峰特徵:桌面作業系統惠及大眾,開源社群發展壯大,但質次量多,難以維繫,同時具有反商業特性,多種訴求並存,多種理念共進。
- 低潮期:大潮中社群洗刷,留下精品。少量的社群貢獻者產生,優質成員流失嚴重。社會生活水平下降,關注短期效益。
2007年4月20日上午9點45分左右,比爾蓋茲參加北京大學創新活動會議,一男子突然衝到臺前高喊:“我們需要開源軟體,需要自由!”,並舉起手裡的紙牌——“Free Software,Open Source”。這位衝上講臺的男子就是王開源,這一天也就成為開源在中國第三次浪潮的發端。是時,王開源正在CSDN籌劃開發力求推廣自由開源的網站OSDN,後來因此事而不了了之。我曾採訪CSDN裡僅存不多的幾位熟悉他的老員工,大家評價他平日“誇誇其談”,滿嘴“自由”和“開源”,反對微軟不知所已,卻並無實質成果。這裡不管王開源此人如何,他在蓋茨北大演講時的奮然一舉,透過新聞媒體曝光和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媒體大肆曝光和炒作,使得開源和自由軟體第一次進入普通人的視野,也開啟了開源浪潮在中國最宏大的篇章!
從全球範圍來看,2008年前後也是開源湧現最為突出的一年,是新成員新社群雨後春筍般產生最多的一年。得益於桌面級Linux越來越成熟(比如Ubuntu、SUSE和紅帽),覆蓋更多的硬體和PC,再加上客觀上計算機的普及度增加,都推進了開源更加深入的傳到到普通人的視野中,拓寬了其應用範圍。這一時期,隨著微軟Vista系統的失敗,其壟斷越來越重,以及病毒和流氓軟體的盛行,使得人們更加關注個人隱私、資訊保安和自由軟體,這為自由開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輸出創作了難得的機遇。但矯枉過正,此時出現了一些開源反商業的特徵出現,過度理想主義和極端思想產生,這在中國也受到波及和影響。與此同時,中國因為舉辦奧運會而短暫的門戶開放,使得大眾可以更直接的與世界開源潮流對接,這一時期大量Linux社群(比如各地的Linux使用者組)和其他開源技術社群興起並走向繁盛,比如華蟒社群、Huihu灰狐、Mozest等等具有強大影響力的開源社群步入成熟。與此伴生的還有各種開源相關的會議和展覽,此時自由軟體日(SFD)的活動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比如2008年北京的SFD活動和第一屆GNOME.Asia就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會議,這些會議和展覽散發的巨大影響力也為開源的普及提供了極強的機會。
這一時期,加入開源社群的成員很多,來自各個階層各種層面,水平各異價值觀差異巨大,其中不乏混入了很多“伸手黨”,很多打醬油的,很多期待不勞而獲的人。很多這一時期加入的人帶有極強的現實利益訴求,或有期待投資-回報的價值觀和心態,比如為個人事業或單純為其中的投機財富,而這批人在這次浪潮中並沒有滿足,他們還會再次出現,因此我給這批人起個名字叫“零八派”(因為是2008年這一時期加入的嘛)。
此時推廣開源追求更多的是使用者數量增加,很少提及貢獻者,更鮮有核心貢獻者出現,當然這也是開源推廣的必經之路。因此雖然社群多,人數多,但有能力貢獻的人卻很難跟上。結果到後期,很多小社群開始瓦解,或者追隨商業利益而去,成為商戰中的炮灰。而很多社群活動從技術活動轉為吃吃喝喝,沒什麼技術含量,凡此種種這些也就導致大量社群成員流失。從社會宏觀角度來看,這一時期房價高企,物價飛漲,貧富差距加大,人民生活水平一年不如一年,人們開始更加關注現實利益和短期效益,對開源這種長線的貢獻回報價值體系不再有興趣。社會矛盾更加突出,社會階層分化更加嚴重,人們的訴求從單純的經濟訴求變得多元和複雜,更強調個體自由。自由開源所倡導的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觀,肯定會影響到參與其中的社群成員,而這也就為後面浪潮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中國開源的第四次浪潮 (2011年~2012年)
- 標誌性事件:(無)
- 高峰特徵:雲端計算、大資料和移動網際網路成為推動開源行業主流,官府推動力減弱。
- 低潮期:開源硬體大器晚成,開源創業方興未艾,開源參與者重新洗牌
這第四次浪潮可謂是來得快,去得也快。隨著國外雲端計算、大資料的大舉發展,國內也不甘示弱,特別是大公司如阿里巴巴的大舉投入,使得開源應用在企業級有了更廣闊的天地。這就如同Eric S. Raymond在著名的《大教堂與集市》一文中所預言的那樣,網際網路的基礎架構會首先應用開源軟體,而應用級則會稍後引入開源。同時小米、華為、中興等國產手機制造商的崛起,為移動網際網路注入了新的活力,開源的應用軟體發展則在此處迸發出來。與此同時,開源商業化應用被更多的人重視和領會,更多的廠商看中了開源開發的特點,並覬覦低成本社群開發所帶來的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
但因為不得法,這次浪潮退去的卻很快,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沒有調動社群的力量。此時經過第三次浪潮的洗禮,很多大社群分化成一個個小社群,正在進入重新洗牌的時期,影響力和獨立性都非常弱,再加上很多開源開發者並不在社群中,遊離於社群之外,導致無法組織有效的社群開發。這樣就導致像Android和iOS應用開發往往自成一體,無法融入到現成的開源社群中去(因為現實的開源社群太弱了),給人一種無法接續的感覺。企業當然也不傻,發現沒有社群支撐開發之後,他們便籌劃成立基於產品開發的開源社群,這樣在後期,為了運營這樣的開發者社群也就催生了一個新的崗位——“開源社群運營”或者叫“開發者關係”。
這一時期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政府在開源領域的影響力,幾乎消失殆盡。隨著大量盜取開原始碼宣稱“自主創新”的產品曝光,人們開始反感政府將鹹豬手伸向開源領域。而企業選擇開源產品也是基於利益考量,政府的推動作用幾乎無處可用,此時官方只能透過“核高基”勉強發揮一些影響力。
與高潮期的大企業參與相對的是低潮期的小公司崛起。2011年開始以Arduino為代表的開源硬體,在國內著實火了一把,“創客”一詞也走入大眾視野,走入CCAV的新聞聯播中。北上廣深各大城市各個高校紛紛成立創客空間,開源硬體創業似乎成了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一劑良藥。事實上,在這次創業大潮中,除了開源硬體,更多的其實是基於開源軟體的創業,這尤以前端開發、個人雲業務以及平臺服務等等為代表,這些創業公司成為了推動開源的中堅力量。
中國開源新浪潮 (2014年~?)
- 標誌性事件:尚未發生
- 高峰特徵:自由開源軟體社群的成熟發展並強勢迴歸,成為推動開源在中國發展的中堅力量。
現在,企業已經深刻意識到開源社群的重要性,大力籌建和拉攏親自己的開源社群,與此同時經過第三次開源浪潮洗禮之後,開源社群經過大浪淘沙,淘汰了大量不合格的社群。其他社群透過自主發展,學會了自治管理,學會了社群的統籌規劃,懂得了如何透過社群引導和推進以社群為中心的開源商業模式,在堅持中立性和獨立性的同時與多家企業保持良性互動,吸納多層次會員,成為了開源推動的核心和主力。
以上所說並不是預言,類似的例子其實就在我們周圍發生,比如北京Linux使用者組和北京Python使用者組這樣經歷大風浪的老社群,還有像Docker.CN這樣的新興開源社群。這將會是一次巨大的潮流衝擊,並且將會是不同以往的潮流變化強勢來襲。
總結前面已經發生的四次開源浪潮,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的開源發展遵循從“政府——企業——草根社群”的一種自上而下的發展體系,即首先由政府主導和推動,由企業應用產生利益訴求,再由社群開發去迎合這些利益訴求。而這兩年,我與美國、歐洲、韓國、日本、新加坡和臺灣香港的一些社群交流後,發現國外往往是自下而上的,也就是由草根社群首先發起和主導,由企業透過利益引導社群開發,政府給與必要的協助。中國這種自上而下的體系有很大弊端,政府層面因為有不受控制的權力,因此可以對企業和社群任意干涉,任意處置;而企業層面,可以利用社群為其商業利益服務,成為企業廉價的研發部,同時企業的開源開發往往只給這個企業自身使用,並不會惠及到其他相關企業(出於競爭考慮),成為這個企業的專屬利益輸送工具,因此這種開發基本相當於閉源,對整個開源大環境的提升並無益處。這樣,中國的開源變為了利益的封閉迴圈。
如上文所說,草根社群經過第三次浪潮時期的成熟和發展,開源社群成員接受了自由開源軟體承載其中的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觀,不可逆轉的會追求獨立自主的社群成長,特別是在第三次浪潮時期依然是學生的群體,也就是90後這一批。他們已經意識到民主的前提是自主,開源要想發展,靠“伸手黨”是根本不行的,因此要引導社群成員透過公民自治管理開源社群,簡單說就是“自己的開源社群自己搞”。再總結了第三次浪潮發生時的種種弊端以後,社群變得更加成熟並引導整個開源環境向著更加健康的良性發展,成為推動開源的一個平臺。到此時,開源在中國的發展從自上而下的體系演變成了自下而上的草根突圍。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將這次浪潮命名為中國開源新浪潮!
這個過程一定不會順利,但潮流就是潮流,誰也阻擋不住浩浩湯湯的潮水。同時也要看到,只有開源社群懂得如何利用公民自治管理社群,推動開源平臺建設,才可以更好地為自己贏得生存空間。關於這個話題,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中闡釋。
那些“復辟”的事件
任何歷史潮流裡都會有復辟者,法國有拿破崙三世,中國有袁世凱和張勳,每一次復辟不過都是一次失敗的鬧劇,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復辟的腳註,浩浩湯湯的潮流才會精彩異常,這就如同錢塘江大潮最壯觀的回頭潮。本文所說的“復辟”都加了引號,不含褒貶的感情色彩,這裡只是表達“這種情況與上文所說的潮流是相反的”,其感情色彩由讀者自行評判。
國產作業系統的“復辟”
最近兩年隨著微軟XP停服,win8疲軟,蘋果強勢迴歸,偉光正提出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這種國產自主作業系統的提法再次甚囂塵上。而政府也希望透過業已存在的自上而下的體系,影響企業利用開源達成目的。很多帶有投機想法的公司便投其所好,為官府鞍前馬後的服務,甚至不惜犧牲開源社群的利益。那麼現在效果如何呢?呵呵。
“零八派”的“復辟”
前文已述,在2008年左右的第三次浪潮時期,有一批抱有投資-回報思想的人,他們的某些利益訴求在當時沒有滿足(我命名為“零八派”),多年後看到開源大潮已如此席捲全國,便想利用機會再次試探並滿足當時的利益訴求。但是他們的想法和觀念還停留在第三次浪潮時期,某些人甚至從2010年到2014年都沒有參加社群活動了,他們沒有看到現在的浪潮已經是自下而上的不可逆轉了。他們還認為社群還像2008年時那樣一盤散沙,還認為社群裡充斥著“伸手黨”,還認為社群是低效和無能的,還認為只有依靠政府和大公司自上而下的引導,社群才有發展空間……云云。
他們基於這些想法,趁著現在新浪潮尚未成型,聯合組織起來,希望透過一個強大的靠山,讓別人來靠(“靠”字這裡取“依靠”之意),可是不要忘了社群已經開始學會自主和自治了,這些人的這些行為只會讓成熟的社群發出一聲感慨——靠(這個“靠”字的意思請自行揣摩)。
結論
透過這篇文章,我試圖將十幾年來開源在中國的發展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和斷代,意圖總結其中的規律和必然結果。我發現,開源在中國的發展亦如其他舶來品在朝內的發展一樣都是畸形的,變態的。本該自下而上的開源發展歷程,在中國就變成了由政府主導,企業操縱,社群沒有自主精神的自上而下的模式發展。為何是這樣的發展模式,其實原因都能明白,這裡就不展開了。
而我想說的是,順應潮流的發展,還是逆潮流而上,完全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選擇,畢竟開源的核心是自由,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相關文章
- 回顧 2021 中國 .NET 開發者峰會
- Hugging Face 年度回顧:2023,開源大模型之年Hugging Face大模型
- 回顧2019,日本遊戲市場上的中國“套路”遊戲
- 中國國際金融展|綠盟科技焦點時刻回顧
- PingCAP上榜工信微報年度回顧三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社群之一PingCAP
- 回顧
- 回顧 2022 五個最佳 Linux 發行版 | Linux 中國Linux
- 我的2023回顧
- BCG:中國醫療器械市場2023年回顧及展望
- CEEP-BIT:中國碳市場回顧與展望(2022年)
- 回顧2019,是什麼令中國電競更強大?
- 2018中國半導體產業10大看點回顧產業
- 【譯】2018 年前端開發回顧前端
- LightBulb回顧
- 2018回顧
- 回顧ajax
- 【譯】Visual Studio 中的 GitHub Copilot:2023年回顧Github
- 活動精彩回顧|GopherChina 2019乾貨回顧!Go
- 乘聯會:中國汽車產業2021年中回顧與展望產業
- 活動回顧丨ALC Beijing 首場 Meetup:《開源到底有多難?》
- CTR:2021年中國廣告市場回顧(附下載)
- CTR:2020年中國廣告市場回顧(附下載)
- 如何有效進行回顧會議(中)?
- 商務部:2017年中國國內貿易發展回顧與展望
- 活動回顧丨雲原生開源開發者沙龍·杭州站回放 & PPT 下載
- 33643分!曼巴精神永不熄,資料回顧科比20年職業生涯輝煌
- 2019 SDC 議題回顧 | IoT中的SE晶片安全晶片
- Tita的OKR:如何開好 OKR 季度回顧會議?OKR
- Git指令回顧Git
- SpringMVC 回顧servletSpringMVCServlet
- 中國需要自己的開源體系
- 回顧中國網路安全發展史,喜迎建黨101週年
- GfK:2019年Q3中國手機市場回顧與展望
- 普華永道:2018年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行業
- GFK:2019年Q1中國手機市場回顧與展望
- 從百度投資開源中國,到中國開源事業的飛馳年代
- 回顧4399的轉型之路
- 串知識的重新回顧
- 一次事故的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