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XSLT 作為 HTML 的樣式表

developerworks發表於2012-11-01

簡介

  當聽到樣式表這個詞時,您可能會想到 CSS 樣式表。XSLT 樣式表通常用於 XML 轉換,比如在 Web 服務之間對映資料。因為 XSLT 非常適合此用途,所以建立了頂層元素 <stylesheet> 的 <xsl:transform> 別名,雖然這很少使用。這種 XSLT 轉換的輸入結構與輸出結構有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是,名稱空間的不同。

  XSLT 樣式表的輸入結構與輸出結構相似,但卻更簡單些。其中已經擴充了一些標記,但大部分標記只是原樣複製到輸出。輸入和輸出的名稱空間是相同的 (HTML)。輸入文件也可以包含樣式表指令(比如建立腳註),這些指令屬於另一個名稱空間,不會傳遞到輸出中。

常用縮略語

  • CSS:級聯樣式表
  • XHTML:可擴充套件超文字標記語言
  • XPath:XML 路徑語言
  • XSLT:可擴充套件樣式表語言轉換

  在本文中,我們將學習如何使用 XSLT 樣式表擴充 XHTML 文件。文中的示例展示瞭如何使用指令,如何引用其他源文件的部分,以及如何使用連結在主文件中導航。此外,我們還探索了頁面的解釋和編譯之間的區別。

CSS 樣式表的侷限性

  XSLT 樣式表不會阻止您使用其他技術,比如 JavaScript 或 CSS。CSS 適用於字型、加粗、顏色、間距等。它不適合將來自不同位置的資訊組合在一起,比如腳註、模組或生成一個目錄。這正是 XSLT 的用武之地,它補充而不是替代了 CSS。

XSLT 用途示例

  實際上,您可以將 XSLT 程式碼集中在一個檔案中。為了簡單起見,本文中的每個示例均位於一個獨立的 XSLT 檔案中,除了一些必要的程式碼。清單 1 給出了必需的程式碼。

  清單 1. 必需的程式碼(位於 samples/common.xml 中)

<s:stylesheet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h="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a="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arbalo/"
	xmlns:s="http://www.w3.org/1999/XSL/Transform"
	exclude-result-prefixes="a h"
	version="1.0"
>
	<s:template match="h:head">
		<s:copy>
			<s:apply-templates select="@*|nod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charset=UTF-8" />
			<link
				href="common.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s:copy>
	</s:template>
	
	<s:template match="*">
		<s:copy>
			<s:copy-of select="@*"/>
			<s:apply-templates/>
		</s:copy>
	</s:template>
</s:stylesheet>

  XHTML 的名稱空間定義了兩次:預設定義和 h:。預設名稱空間用於編寫輸出 XHTML 標記,其中應該避免使用名稱空間字首。h: 用在 XPath 表示式中。

  本文使用 XSLT 1.0 版本。目前,大部分瀏覽器都無法解釋 XSLT 2.0。但是,如果 XSLT 執行在伺服器上,那麼它可能是一個實用的選擇。XSLT 2.0 還提供了:

  • XPATH 2.0(if…then…else 和許多內建的函式)
  • 內建和使用者編寫的 XPATH 函式
  • 分組

  在 清單 1 中:

  • s:template match="head" 擴充了源文件的 head 一節,新增了一個 CSS 樣式表的連結。即使 UTF-8 是在 XML 中的預設編碼,一些瀏覽器也需要內容型別才能呈現它。
  • s:template match="*" 是預設的詳細副本。原則上,所有內容都會複製到目標文件中。如果遺漏了此模板,只會將標記的文字內容複製到目標文件。不會複製處理指令節點。

  本文中的所有其他示例都是匯入 common.xsl 的獨立檔案。

擴充

  通過擴充,新增了一個未在源文件中顯式請求的特性。一個示例是 清單 1 中的 CSS 樣式表的連結。嘗試另一個示例,向每個內部連結新增一個小箭頭 (^ v),指明目標在它之前還是之後。清單 2 給出了該樣式表。

  清單 2. 樣式表(在 samples/linkUpDown.xsl 中)

<s:stylesheet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h="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s="http://www.w3.org/1999/XSL/Transform"
	version="1.0"
>
	<s:import href="common.xsl"/>
	<s:template match="h:a[starts-with(@href,'#')]">
		<s:copy>
			<s:copy-of select="@*"/>
			<s:variable name="name" select="substring-after(@href,'#')"/>
			<s:choose>
				<s:when test="preceding::h:a[@name=$name]">
					<s:text>^</s:text>
				</s:when>
				<s:when test="following::h:a[@name=$name]">
					<s:text>v</s:text>
				</s:when>
			</s:choose>
			<s:apply-templates/>
		</s:copy>
	</s:template>
</s:stylesheet>

  首先,匯入清單 2 中的通用樣式表。模板與內部連結(以 '#' 開頭)相匹配。如果連結指向的錨點位於連結之前,那麼使用一個向上箭頭擴充該連結(如果情況相反,則使用向下箭頭)。

  s:copy-of 和 s:apply-templates 可確保不會沿途丟下任何內容。

  清單 3 給出了一個示例文件(其中包含內部連結),它經過了清單 2 中的樣式表進行擴充。

  清單 3. 源文件(在 samples/linkUpDown.xml 中)

<?xml-stylesheet href="linkUpDown.xsl" type="text/xsl"?>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body>
		<a name="a"/>
		<p>This link goes <a href="vb">downward.</a></p>
		<br/>
		<p>Reduce the size of the window to verify the link really works.</p>
		<br/>
		<a name="b"/>
		<p>This link goes <a href="^a">upward.</a>
		</p>
	</body>
</html>		

  目標文件看起來相同,除了清單 4 中的條目。

  清單 4. 目標文件(在 samples/linkUpDown.html 中)

… <a href="#b">v downwards.</a> …
   … <a href="#a">^ upwards.</a> …
 

指令

  您可以在源文件中新增一些指令,告訴樣式表執行何種操作。它們屬於另一個名稱空間(在本例中為字首 a:),不會被複制到目標文件。

  在清單 5 中,源文件中任何地方的指令標記 a:ref 都會建立一個腳註。

  清單 5. 樣式表(在 samples/footnote.xsl 中)

<s:stylesheet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a="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arbalo/"
	xmlns:h="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s="http://www.w3.org/1999/XSL/Transform"
	version="1.0"
>
	<s:import href="common.xsl"/>
	<s:template match="h:body">
		<s:copy>
			<s:apply-templates select="@*|node()"/
			<!-- put the footnotes at the end
				if there is no a:references directive -->
			<s:if test="not(descendant::a:references)">
				<s:call-template name="references"/>
			</s:if>
		</s:copy>
	</s:template>
	<!-- Create a footnote -->
	<s:template match="a:ref">
		<s:variable
			name="number"
			select="count(preceding::a:ref) + 1"/>
		<a name="ref-{$number}"></a>
		<a class="footnote" href="#reference-{$number}">
			<s:value-of select="concat('v ',$number)"/>
		</a>
	</s:template>
	<!-- if a:reference is missing, assume it at the end of the body -->
	<s:template match="a:references" name="references">
		<hr/>
		<s:for-each select="//a:ref">
			<s:variable name="number" select="count(preceding::a:ref) + 1"/>
			<p>
				<a name="reference-{$number}"></a>
				<a class="footnote" href="#ref-{$number}">
					<s:value-of select="concat(' ^',$number)"/>
				</a>
				<s:apply-templates/>
			</p>
		</s:for-each>
	</s:template>
</s:stylesheet>

  使用源文件中的 a:references 指令,名為 references 的模板會在模板與該指令匹配的地方分配腳註。如果缺少這樣一個指令,第一個與 body 匹配的模板會在 body 的末尾分配腳註,方法是呼叫名為 references 的相同模板。在兩種情況下,都會列出腳註的內容,並生成一個由向上箭頭表示的向上連結。

  第二個模板(匹配 a:ref)使用向下箭頭建立腳註的連結。腳註具有編號。這裡忽略了它的內容。

  class="footnote" 屬性在 XSLT 轉換之後由一個 CSS 樣式表解析,該樣式錶連結在 XSLT 樣式表 common.xsl 中。

  清單 6 中的源文件使用 a:ref 指令建立腳註。

  清單 6. 源文件(在 samples/footnote.xml 中)

<?xml-stylesheet href="footnote.xsl" type="text/xsl"?>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a="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arbalo/"
>
	<head/>
	<body>
		<p>
			This example looks a little scientific
			<a:ref>
				From Latin
				<em>scientia</em>
			</a:ref>
			and academic
			<a:ref>From Greek akademia</a:ref>.
		</p>
		<p>
			Do you know why?
			<a:ref>
				It uses
				<em>footnotes</em>.
			</a:ref>
		</p>
		<p>Reduce size of window to verify links are generated.</p>
		
	
	</body>
</html>

  目標文件將腳註列表包含在底部,如清單 7 所示。

  清單 7. 目標文件(在 samples/footnote.html 中)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h="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a="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arbalo/">
   <head><link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href="common.css"/></head>
   <body>
      <p>This example looks a little scientific
         <a name="ref-1"/><a href="#reference-1" class="footnote">v 1</a>
         and academic.
         <a name="ref-2"/><a href="#reference-2" class="footnote">v 2lt;/a>
      </p>
      <p>Do you know why?
         <a name="ref-3"/><a href="#reference-3" class="footnote">v 3</a>
      </p>
      <p>Reduce size of window to verify links are generated.</p>
      br/><br/>
   <hr/>
   <p><a name="reference-1"/><a href="#ref-1" class="footnote"> ^1</a>
      From Latin
      <em>scientia</em>
   </p>
   <p><a name="reference-2"/>
      <a href="#ref-2" class="footnote"> ^2</a>From Greek akademia</p>
   <p><a name="reference-3"/><a href="#ref-3" class="footnote"> ^3</a>
      It uses
      <em>footnotes</em>.
   </p>
   </body>
</html>

突破源文件的邊界

  也可引用其他源文件的其中一些部分。a:include 指令包含一個可能屬於另一個源文件的元素並轉換它,如清單 8 所示。

  清單 8. 樣式表(在 samples/include.xsl 中)

<s:stylesheet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a="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arbalo/"
	xmlns:s="http://www.w3.org/1999/XSL/Transform"
	version="1.0"
>
	<s:import href="common.xsl"/>
	<s:template	match="a:include">
		<s:choose>
			<s:when test="0!=string-length(@src)">
				<s:apply-templates
					select="document(@src)//*[@id=current()/@refid]"/>
			</s:when>
			<s:when test="not(@src) and //a:default[1]/@src">
				<s:apply-templates
select="document(//a:default[1]/@src)//*[@id=current()/@refid]"/>
			</s:when>
			<s:when test="0=string-length(@src) or not(//a:default[1]/@src)">
				<s:apply-templates
					select="//*[@id=current()/@refid]"/>
			</s:when>
		</s:choose>
	</s:template>
</s:stylesheet>

  源文件中的一個 a:include 指令引用源元素的 id。包含該元素的文件可在一個 src 屬性中命名。如果缺少該屬性,將使用 a:default 指令的 src 屬性。如果在任何地方都沒有 src 屬性,則使用同一個源文件。因此,refid 會引用 id 來避免無限的遞迴。

  匯入的元素可能具有一種複雜的型別,並在包含 (apply-templates)之後進行轉換。清單 9、清單 10 和清單 11 給出了示例。

  清單 9. 源文件(在 samples/include.xml 中)

<?xml-stylesheet href="include.xsl" type="text/xsl"?>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a="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arbalo/">
	<head>
		<a:default src="includedY.xml"/>
	</head>
	<body>
		<p>The following text is included:</p>
		<a:include refid="x" src="includedX.xml"/>
		<a:include refid="y1"/>
		<p id="i">double</p>
		<a:include refid="y2"/>
		<a:include refid="i" src=""/>
	</body>
</html>

  清單 10. 源文件的部分(在 samples/includeY.xml 中)

<h2 id="y2">I'm the <em>included</em> h2</h2>
<h1 id="y1">I'm the <em>included</em> h1</h1>

  清單 11. 目標文件(在 samples/include.html 中)

<body>
		<p>The following text is included:</p>
		<p id="x">I'm the <em>included</em> paragraph.</p>
		<h1 id="y1">I'm the <em>included</em> h1</h1>
		<p id="i">double</p>
		<h2 id="y2">I'm the <em>included</em> h2</h2>
		<p id="i">double</p>
	</body>
</html>

主文件和導航

  如果您有一個包含多個頁面的演示,有一個主文件包含頁面標題及其連結。您可以生成完整的導航,從每個頁面到任何其他頁面,以及到前一個和後一個頁面。這些細節不屬於本文的介紹範圍,但 參考資料 中提供了使用主文件的 HTML 演示的連結。可將 .xml 替換為 .html 來獲得編譯後的版本。讓瀏覽器向您顯示 .xml 的整潔原始碼。您會對它生成的原始碼量感到驚奇。

解釋與編譯的對比

  解釋意味著頁面為 XML 格式(其副檔名為 .xml,其內容型別為文字/xml 或應用程式/xml),並且處理指令所引用的 XSLT 樣式表可在瀏覽器中執行。

  編譯意味著瀏覽器看到的是 HTML(其副檔名為 .html,內容型別為文字/html),它是在請求頁面之前從您的開發環境中或伺服器上的 XML 轉換而來的。Xalan 和 Saxon 都是著名的 XSLT 處理器。

  解釋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所有現代瀏覽器都支援 XSLT,並且它具有一些優點:

  • 當測試時,您會立即獲得結果。只需在您測試的每個瀏覽器中按下 F5,即可反映源頁面、CSS 和 XSLT 樣式表的更改。
  • 要傳遞給客戶端的資訊量減少了。
  • 客戶端看到的是一個乾淨、整潔的網頁,因為還未生成擴充內容。

  但也要注意一些缺點:

  • 有一些舊瀏覽器可能不支援 XSLT。如果向一個受控的環境(內部網)釋出頁面,就不會出現問題。
  • 一些現代瀏覽器禁止 XSLT 樣式表引用另一個目錄中的另一個樣式表。
  • 將 XSLT 域其他功能相結合(比如 SVG 或 iframe)可能在一些瀏覽器中導致問題。
  • 因為大部分瀏覽器都不支援 XSLT 2.0 或即將推出的 3.0,所以您無法使用新功能。沒有 XPath 2.0 if () then … else,也沒有使用者編寫的 XPath 功能。

  無論進行編譯還是解釋,頁面的其他轉換 (CSS、JavaScript) 都會在 XSLT 轉換之後執行。

結束語

  在本文中,您學習瞭如何使用 XSLT 樣式表來擴充 XHTML 文件。您可以使用本文中的示例作為起點,構建您自己的 XSLT 樣式表。

下載

  文章和XML示例

關於作者

  Jürgen M. Regel 是位於德國漢諾威的 TUI InfoTec GmbH 的 Architecture Management &amp; Software Engineering 部門的一名高階軟體工程師。他主要研究旅遊行業中的企業應用程式整合 (EA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