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的成功源自社群 而非技術

jobbole發表於2014-02-27

  2013年是Linux一統天下的一年。Linux基金會執行董事Jim Zemlin宣稱,Linux已經覆蓋計算領域的各個角落。從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家用電器、汽車,到開放雲、高效能運算機、博弈平臺,以及其他更多的領域,Linux簡直無處不在,以前是,現在更是。”

  那Linux是如何傳遍技術世界的各個角落呢?事實上,Linux從來沒有真正實現它最初的願景:作為一款老式桌面作業系統,打敗微軟和及其Window作業系統。核心和程式碼只是整個故事的一部分。Linux的無處不在,歸根到底源自它強大的激發和團結社群的能力,而不是更加優越的技術。

 足夠好的技術,再加別的因素

  話雖如此,但我們並未說Linux的技術就差。如果Linux技術真的差,那也不會像今天這樣成功。正如Oracle的Linux、MySQL、虛擬化以及開源產品市場的高階總監 Monica Kumar 說的“沒有優越的技術,高階的社群也不會圍繞在Linux周圍的”,這是任何成功的開源社群必備的關鍵要素之一:優秀的初始程式碼。

  但是這還不夠。在Linux釋出時,它還只是Unix的一個足夠好但並不更好的替代者,而後者有專利限制。事實上,在Linux釋出10年之後,InfoWorld仍可以言辭鑿鑿地宣稱UNIX的變種“Solaris”是比Linux在技術上更優秀的作業系統。畢竟,UNIX定位於應用領域相對而言更窄的一些應用和硬體,供應商可以針對實際建議負載做更深度的優化工作。

  正如IBM給出的解釋,Linux正好是反其道行之:

  Linux的開發過程比之UNIX要更加分散,開發者來自許多不同的背景,因而有著不同的經驗和見解。在Linux開發社群內部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套統一的開發工具,環境以及嚴格的職能分配,缺乏標準也導致了Linux內部顯而易見的不持續性。

  諷刺的是,也正是這一點成就了Linux 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可以滿足任何人的任何需求。

 為什麼社群鍾愛Linux?

  但為什麼是Linux呢,既然釋出之初僅僅是個對於大多數任務而言足夠好的選擇,又是什麼在刺激著社群慢慢形成呢?

  Ubuntu發行商 Cononical公司的OEM專案總監Brent fox這樣說過,一個通用平臺帶來的回報值得去冒險一試,即使最後可能會失敗。

  技術本身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不成熟的,這是打破當前已有作業系統秩序的機會,這一點就會吸引很多人。— Brent Fox (@brentfox

  也許這是對的,但歷史並非完全如此,Linux最早的元件貢獻者之一IBM是一個有著可觀的Unix相關商業需要保護的公司。但是IBM需要通過LINUX來整合它的分散的硬體鏈,同時發現有可能基於Linux搭建一個更大的硬體和服務產業,即使這樣做會損失部分Unix的收入。

  據“who write Linux”的報告結果顯示,時至今日,Linux已經成為很多價值數十億美元商業業務的核心服務,一個源於Linus Torvalds的極客行為,已吸引了來自一些世界上最大公司和最好開發者的關注。

 Linus讓分化助力

  在同一面旗幟下面可以允許衝突性的,有時還是競爭性的不同利益存在,正是這種能力使得Linux如此的成功。它刺激著需求迥異的各個公司及個人開發者來改造Linux以滿足他們的需求。正如ASF總裁Jim Jagielski跟我講的,“和建立一個健康有活力的社群相比,建立一個核心是相對容易的。Linux的成功源於社群的成功。”

  從下面這份頂尖Linux開發商名單中,可以尋找並發現linux成功的原因。

  能夠將這種分化的趨勢牢牢捆綁在一起得益於Linus Torvalds 的卓越領導力。當各方都在拼命想把Linux據為已有時,Torvalds選擇對這些企圖說”不“,他依靠個人的威信力使得Linux得以成為一個各種技術交融促進的萬花筒。目前為止一切進行的很順利,但是通過允許各個公司貢獻驅動或者其他技術可以讓這些公司的客戶在使用Linux時更加得心應手。

  儘管Linux的技術正變得日益矚目,但對於是否這就是Linux最大的優勢卻仍然存在爭議。正如Zemlin在郵件中告訴我的那樣:

  儘管它現在無處不在,但如今人們並不怎麼問我Linux現在的事情。公司想知道如何最大化地使用Linux,再就是如何將使用它的原則應用到其他事情。這是我樂於被問到也樂於談論的事情:社群如何工作。

  優秀的技術一直都在誕生,它們中的多數最後的失敗都是因為沒能找到合適的受眾。Linus Torvalds的天才之處,在於他所打造的Linux開發模型,即主要由他開創並完善的社群驅動開發模型。

  原文連結: Matt Asay   翻譯: 伯樂線上 - 高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