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線上市場和廣告公司E.B. Lane想要制定客戶策略,更好地和客戶交流。這必然要在公司文化中引入資料分析。但它又不想聘請一個專門的資料分析團隊,最後,它使用了自服務分析工具。

E.B. Lane的數字戰略總監Shailesh Ghimire表示,只採用自服務分析工具是不夠的。管理者還需要理解資料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讓資料驅動決策。E.B. Lane在三年前開始使用Tableau軟體公司的工具,現在整個公司正在逐漸實現資料驅動。

Ghimire表示:“這套系統給我們帶來了資料文化。處理客戶資料的時候,我們不再猶豫,因為我們有工具在手,知道該怎麼做。資料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公司中,給了我們足夠的信心。”

對於資料科學,很多公司都面臨著這樣的困境:對資料分析有著剛性的需求,但又無力聘請優秀的資料科學家。諸如E.B. Lane這樣的公司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之一就是採用自服務分析工具。不需要資料科學家,使用者自己就可以通過工具來處理資料,發現商機。

自服務分析工具

資料人才缺失的狀況持續了很多年,也一直受到關注。美國一家商務智慧和分析軟體公司Lavastorm最近做了一項調查,該調查包含了來自各行各業的425名分析師、管理者和業務分析師,十月份釋出的調查結果顯示,83%的人認為資料分析對業務至關重要,65%的人表示他們無力聘請資料分析人員。

調查報告

Lavastorm調查結果

Lavastorm負責產品市場的副總裁John Joseph表示:“很多組織都買進了分析工具,並作為首選工具使用。但大部分人認為他們技術知識不足。”

一些受訪者表示,技術知識不足是影響組織資料驅動決策的主要原因,領導者往往因此質疑資料分析結果的重要性。這個問題是市場公司的一塊心病,現在又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而它們在資料驅動決策的競爭面前並沒有豐富的資料經驗。

因此,組織青睞自服務分析工具。部署的時候可能需要專業人士,但是執行和應用,業務人員完全可以搞定,不需要任何資料分析技巧。一些自服務分析工具的供應商,包括Lavastorm, Tableau, Qliktech和Logi都在研發新的軟體。通過該軟體,使用者不需要寫程式碼,可以直接收集各種來源的資料,將資訊視覺化。

美國資料公司SIGMA負責商務智慧和數字分析的總監Andrew Lucyszyn去年也部署了Tableau軟體。他認為自服務工具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把資料給到最需要它的人的手裡。

“有了自服務分析工具,資料不在侷限於IT部門,會真正到使用資料者的手裡。”這些人可能就是戰略團隊的一員,或者就是創意總監。

Lucyszyn認為,同樣的功能,老一代的分析工具也能實現,不過它需要專門的資料科學家,而且耗時更長。現在,業務使用者不需要再等待分析人員輸入查詢指令,調出結果,而是可以直接分析,這就大大節省了時間。市場人員可以自己做渠道分析、市場細分和其他研究。

資料科學家

當然,自服務工具也不是萬能的,這還取決於市場公司需要的分析水平,完全依賴於自助服務當然是行不通的。因此,資料科學家短時間內不會被取代。

Joseph表示,很多組織還是需要資料科學家的。至少,制定資料管理政策,劃分IT部門和業務部門人員分配還需要資料科學家。但是,對於沒有找到合適的資料人員,或者不需要深度分析的組織來說,自服務分析工具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via:TechTa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