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

最近一些報導指出,許多健康類的應用程式會將使用者的資訊拋售給廣告公司,城市規劃者或一些其他私人機構。就這些應用程式的性質而言,它們包含了許多使用者敏感的個人資料,而且是那些不願意被外界知道的。

我們只要在搜尋欄裡面點一下搜尋鍵,就能發現成千上百種專為智慧手機設計的不同的健康類應用程式。如果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每個程式都會有自己所謂的“隱私政策”,會詳細說明它們會用你的個人資料做些什麼,比如,戒菸,減肥,增長肌肉,幫你成功受孕等等。而事實上,你輸入的所有資訊都會被收集到“某些地方”,然後和其他人的資訊一起被拋售。實際上,幾乎每一個應用程式都會這麼做,但健康類應用程式會包含許多你個人的許多敏感資料,如果被居心不良之徒所掌握,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一般來說,應用程式都會傾向於出賣使用者資料來使自己獲利,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簡稱FCC)最近調查了12個不同的健康和健身應用程式,發現它們向76家第三方機構傳送了資料,這些資料包含姓名,電子郵箱地址,鍛鍊習慣,飲食習慣,症狀搜尋,地理位置,性別,等等。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調查結果了,大部分賣出的資料都被廣告商所用,用於廣告目的。

隨後,廣告就會鋪天蓋地向使用者襲來,或大或小,形態各異。比如女性使用者會在經期的時候收到月經跟蹤器和止痛藥的廣告,喜歡鍛鍊的人會收到離住家不遠的跑鞋公司的廣告,也會收到很多健身中心的廣告。如果你將應用程式與社交網路連線如Facebook,那麼你也會在上面收到很多諸如馬拉松比賽的報名資訊。

廣告公司通過嚮應用程式供應商購買資料以便更加了解你,這樣他們就能夠更有效地將廣告投放到目標群體和潛在消費者。但也有許多健身應用的供應商諸如耐克和Fitbit,他們拒絕將使用者資料出售給第三方,但他們也在一直收集使用者資料,作何用途現在還不得而知。

現在已經進入大資料時代,資料收集將要或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命題。一個應用程式供應商也許現在會說:“我們不打算出賣您的使用者資料。”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將來不會。一旦所有的資料聚集到一起,將會形成一個非常明確的畫面,很多事情的完成將會變得準確高效。

美國醫療與公共服務部門下屬的國家資訊科技協調辦公室的首席隱私執行官Joy Pritts說,“隨著我們對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使用,將會越來越難去描述或定義哪些是健康資料和哪些不是。”她又說,“我認為按照人們現在的消費模式,很多無關緊要的東西突然間就變成了有用的健康資料,難道不是這樣嗎?”調查結果還表明,除了廣告公司,使用者資料還被保險公司所使用。

理論上保險公司是可以從Facebook上購買資料的,多年來,包括Facebook,保險公司們已經線上挖出了許多資料來識別高風險人群。現在,許多健康類應用程式與Facebook的賬號進行連線,那麼這對Facebook和一眾保險公司來說將是無盡的寶藏。

在美國,醫療保險公司一旦發現你是個吸菸者,那麼你的保費將會蹭蹭上漲。怎麼發現呢?保險公司就可以通過Facebook來判斷你抽不抽菸,一旦發現保險的購買人是吸菸者,那麼保費最多會上漲達50%。

從理論上講,保險公司完全可以根據人口統計資料來確定自己的定價政策,例如根據年齡和地區來確定保險費用,而從健康類應用程式中收集使用者資料也許是未雨綢繆,為將來的某些契機做準備。目前還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變故,但如果一個應用程式能夠知道你的一舉一動,位置資訊,健康資訊,再將它出售給第三方,這個行為是嚴重侵犯隱私權的。

資料圖

但並不是所有資料的出售都是為了廣告或商業目的,當然也有積極向上的例子:根據最近披露的訊息,GPS跟蹤應用程式Strava向城市規劃部門出售他們的使用者資料以幫助他們決定在哪裡修建新的自行車道,同樣地,公共交通應用Ototo也向公共交通部門出售使用者資料以改善公共交通系統。

上述這樣的資料的使用都是好的例子,它們能夠幫助城市規劃部門和公共交通部門來對城市進行改善,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類似地,如果一個睡眠應用程式出售資料幫助鐘錶製造商他們做出更好的鬧鐘,健身應用程式出售資料來幫助運動服裝廠商來做出更舒適的運動服,這樣的話,許多繁瑣的市場抽樣調查就會變得簡單,當然這得先取得使用者們的許可。

同樣,只要拿這些去資料去做有益的事,最終應該能夠皆大歡喜。試想一下,如果你收到一則廣告,而裡面的東西你正好需要或正在考慮購買,它似乎知道你的一切,難道這不令人毛骨悚然嗎?現在,如果你不是這些應用程式的忠實粉絲,那你應該停止使用它們。因為從根本來說,他們沒有徵得你的同意,你也有權利保護自己的隱私。

美國數字化民主中心的執行總經理Jeffrey Chester表示,就算應用程式在你安裝它時會向你展示它們的隱私條款,並承諾他們不會出賣你的資料,但以後總有一天他們還是會這麼做的,因為現在可能只是因為他們還沒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而已。科羅拉多大學法學院教授Scott Peppet也認為,像Fitbit這樣的公司總有一天也會對外出售使用者資料的。他說:“根據你的Fitbit中的資料,我可以清楚詳細地得知你的許多資料,這些資料簡直太完美太高品質了,用它們我甚至能準確估計你的社會信用積分。”

當然,避免你的使用者資料洩露,你也可以註冊小號用虛假資訊來使用這些應用程式,這樣它們就無法連線到你的個人社交網路或其他裝置。雖然這不是一個完美解決方案,但你至少能保護你的私人資訊。

這也印證了一句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些應用程式是免費的,你既然不向他們付錢,他們總會向你索取其他的東西。也許向文中所說,你的資料也可能會被運用在好的方面,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得徵得使用者的同意,也得顧忌使用者的感受,使用者也需要有知情權。

via:雷鋒網